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2.6.1人体的运动 一、骨坚而不重 硬而不脆
冀教版生物七下《人体的运动》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人体的运动》教学设计三阳学校李晓红教学目的:1、知识性目标:概述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2、技能性目标:学会观察长骨的结构,认识骨膜、骨质和骨髓;学会鉴定骨的成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3、情感性目标: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关注全民健身运动.教学重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骨的成分.教学难点:鉴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教学方法:利用实物结合挂图,穿插实验,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作一个屈肘动作.设问:这个动作由人体的哪些部分参与完成的?答:(骨与肌肉参与完成)讲述:我们在第一册第5章第三节里就学到了人体的八大系统,其中就有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胳肌组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这些方面的知识.进行演示实验,(1)请一名同学拿起一根长骨,用刻刀的柄敲一敲,用手弯一弯.师问:感觉如何.生答:敲不碎,很硬,有弹性.(2),请一名同学用用刻刀将骨表面的一层膜分离出来,并用镊子夹住这层膜,轻轻地拉一拉.师问:感觉如何?生答:(坚韧)讲述:这层膜的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叫骨膜. 它覆盖在骨的表面,其中含有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骨膜里有血管和神经,对骨有营养作用. 骨折时有疼痛感就与神经有关.指导学生观看长骨的纵剖面:里面的结构各是什么?讲述:骨质有两种:1、骨密质: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2、骨端内疏松是骨松质:呈蜂窝状,可承受一定的压力.骨髓:骨髓腔中的骨髓---红色:具有造血功能.黄色:失去造血的功能(7岁后)骨松质内的骨髓:始终保持红色.骨髓取出看到长骨里呈管状.小结:利用多媒体打出骨的基本结构;骨由骨松和骨密致骨髓腔和骨髓构成.设问:长骨呈管状,与人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生答:坚而不重,硬而不脆,适于支撑和运动,联系生活:自行车的管状结构.过渡语:我们从小长大,不知摔过多少次跤,但是我们并没有经常发生骨折,而老人却最拍摔倒,为什么?实验:进行骨的锻烧,将肋骨浸入试管里15%的盐酸中,观察其现象.教师演示:骨在锻烧时,其颜色的变化,轻轻敲打它,结果如何?(指导学生操作,并督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使用酒精灯的事项)浸过后的肋骨变软了.讲述:通过上述实验,知道了骨煅烧后的很脆,浸过的骨很柔韧.提问:骨在煅烧时,烧掉了什么?剩下了什么?骨入在盐酸中,骨中的什么物质被溶解出来了?剩下的是什么?生答:烧掉的是有机物,溶解的是无机物 .小结:骨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利用多媒体打出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表,并讲述青少年时期应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以免脊柱变形. )过渡语:了解了骨的结构和骨的成分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自身骨的名称.利用多媒体打出骨胳的示意图.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骨胳与人类直立行走和适应的特点.(1)教师出示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自制图.并讲述四个生理变曲形成的过程:新生儿的脊柱除了骶曲外几乎是直的,出生后三个月能抬头时,由于头部后肌肉的持续紧张,颈部的脊柱向前凸,出现颈曲,六个月会走时,由于胸部的脊柱向后凸,出现胸曲,一岁行走时,腰部的向前凸出现腰曲.(四个生理弯曲,增加了脊柱本身的弹性,缓冲了剧烈运动时对胸的震荡,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2)足弓:人体足部形成足弓,像三脚架一样,并且有弹性,增加了站立时的稳定性,减轻运动时对脑的震荡,保证足底部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小结:多媒体课件打出人体骨胳适于直立行走和运动的特点.板书:人体的运动骨膜 一、骨的结构 骨质 骨密质 骨髓骨松质无机物二、骨的成分 有机物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完整,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注意学生活动.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1)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再周祥,教案再完整,在课堂上,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我总是力求一节课都能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完成,总想把学生思路固定在我的思路中,怕学生表达不明白,教师总是说的太多,以后,在课堂上,尽量做到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 (2)由于我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整个过程显得有点紧. 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我今后需要修正.我努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教师.⎩⎨⎧⎩⎨⎧⎩⎨⎧《人体的运动》教学设计三阳学校李晓红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二、预习导学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蜗牛鸵鸟袋鼠蛇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三、课堂检测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A.跳跃B.行走C.爬行D.游泳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A.飞行B.蠕动C.奔跑D. 行走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A.飞行爬行B.跳跃爬行C.跳跃游泳D.飞行游泳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A.增大浮力B.减少阻力C.减少浮力D.增大阻力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A、爬行B、飞行C、游泳D、奔跑。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第5-7章第五章:正常发育健康成长(一)激素与生长发育一:腺体分类1: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如:汗腺,唾液腺,胰腺等。
: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
二:内分泌系统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胰腺内分泌部),肾上腺和性腺。
其中垂体还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三:几种激素的比较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一:青春期:10—20岁,女性平均比男性早两年。
二: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身高,体重突增。
;脑,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不断发展。
: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性发育和性成熟。
(1)第二性征:指除了第一性征(性器官)以外男女出现的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
如: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等。
(会判断就行)(2)遗精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3)月经是女性每月依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周期一般为28—30天。
第六章坚持锻炼强身健体第一节人体的运动一、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1.骨的成分有机物:使骨柔韧.1/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使骨硬脆使骨硬而不脆.长骨的结构(1)管状轻巧(2骨膜:含有成骨细胞,使骨长粗。
骨折后的骨愈合也靠成骨细胞骨松质:轻便骨密质:坚固骨髓:分布在骨松质中的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分布在骨髓腔中的红骨髓在七岁后被脂肪化转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骨密质致密坚硬,骨松质和长骨的管状结构,使骨坚而不重。
.骨折:骨受到猛烈冲击时所发生的断裂现象。
骨折后断骨不能再活动,固定用的夹板要长过断骨上下两端的关节,绷带固定时松紧要始终,既固定有保证血液循环通畅。
.骨端和骨干之间的软骨层使骨长长,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使骨长粗和骨折后骨愈合。
关节:1. 骨连接:不动连结(脑颅骨) 微动连结(脊柱) 活动连接(又叫关节). 关节的结构(如下). 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和关节软骨使关节十分灵活;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还附有很多韧带,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凸一凹相互吻合,使关节牢固。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_冀教版

第一章平衡营养合理膳食能提供能量的:蛋白质、糖类、脂肪一、营养物质不能提供能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二、六种营养物质的功能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2、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3、脂肪: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4、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5、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6、无机盐: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
三、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食品来源和缺乏症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食品来源缺乏症维生素 A 动物肝脏、瘦肉、胡萝卜等夜盲症维生素B1 瘦肉、米糠、麦麸等脚气病维生素 C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坏血病维生素 D 动物肝脏、牛奶、鸡蛋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疏松铁瘦肉贫血钙虾皮、鱼、牛奶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疏松物理性消化消化化学性消化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食物的消化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四、消化和吸收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吸收的概念营养物质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不同器官的吸收能力不同1 消化系统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五、1、2 、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长,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薄,适于吸收营养物质)。
3 、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物质消化部位消化酶消化终产物淀粉口腔、小肠唾液淀粉酶、胰肠淀粉酶等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胃、小肠胃、胰蛋白酶、肠肽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小肠胰、肠脂肪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脂肪酸4、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消化道吸收功能口腔、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6第1节人体的运动优质教案

《人体地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地:1、知识性目标:概述骨地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骨地成分和物理特性2、技能性目标:学会观察长骨地结构,认识骨膜、骨质和骨髓;学会鉴定骨地成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地思维能力。
3、情感性目标: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地习惯,关注全民健身运动。
教学重点:骨地基本结构和功能,骨地成分。
教学难点:鉴定骨地成分,骨地成分与物理特性地关系。
教学方法:利用实物结合挂图,穿插实验,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作一个屈肘动作。
设问:这个动作由人体地哪些部分参与完成地?答:(骨与肌肉参与完成)讲述:我们在第一册第5章第三节里就学到了人体地八大系统,其中就有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胳肌组成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这些方面地知识。
进行演示实验,(1)请一名同学拿起一根长骨,用刻刀地柄敲一敲,用手弯一弯。
师问:感觉如何。
生答:敲不碎,很硬,有弹性。
(2),请一名同学用用刻刀将骨表面地一层膜分离出来,并用镊子夹住这层膜,轻轻地拉一拉。
师问:感觉如何?生答:(坚韧)讲述:这层膜地坚韧地结缔组织膜叫骨膜。
它覆盖在骨地表面,其中含有骨细胞,对骨地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骨膜里有血管和神经,对骨有营养作用。
骨折时有疼痛感就与神经有关。
指导学生观看长骨地纵剖面:里面地结构各是什么?讲述:骨质有两种:1、骨密质: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
2、骨端内疏松是骨松质:呈蜂窝状,可承受一定地压力。
骨髓:骨髓腔中地骨髓---红色:具有造血功能。
黄色:失去造血地功能(7岁后)骨松质内地骨髓:始终保持红色。
骨髓取出看到长骨里呈管状。
小结:利用多媒体打出骨地基本结构;骨由骨松和骨密致骨髓腔和骨髓构成。
设问:长骨呈管状,与人体地运动有什么关系?生答:坚而不重,硬而不脆,适于支撑和运动,联系生活:自行车地管状结构。
过渡语:我们从小长大,不知摔过多少次跤,但是我们并没有经常发生骨折,而老人却最拍摔倒,为什么?实验:进行骨地锻烧,将肋骨浸入试管里15%地盐酸中,观察其现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对生物学科有一定的兴趣,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人体的运动》,学生可能存在的学情如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物观察、模型制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肉、关节等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了解肌肉与骨骼的协调配合关系。
3.了解运动产生的生理过程,包括神经系统的调节、能量供应等。
4.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不少于300字,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设计一道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的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阐述肌肉收缩原理在运动中的作用。
要求:不少于200字,旨在巩固学生对肌肉收缩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分析该项目对人体运动系统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运动表现。
七年级生物(冀少版)下册1知识要点

七年级生物(冀少版)下册知识要点1、食物中一般都含有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2、糖类包括: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等。
3、检验淀粉的方法:淀粉遇碘变蓝。
4、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20种)。
5、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6、人体内的备用能源物质是:脂肪。
7、组成细胞的主要无机物是:水8、被誉为“第七营养素”的是:膳食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9、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在补钙的同时,适当服用维生素D,效果会更好,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10、患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少维生素B111、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夜盲症。
12、牙龈经常出血的人,体内可能缺乏维生素C13、为了保证科学的一日三餐,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比为3:4:314、不同食物中,各营养的成分是不同的。
15、世界卫生组织倡导使用铁质的炊具是因为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16、长期不吃新鲜蔬菜、水果的人易患坏血病。
17、据平衡膳食宝塔可知,我们每天吃的最多的是谷类、吃的最少的是油脂类。
18、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每天应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9、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分别始于口腔、胃、小肠,最终在小肠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20、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21、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22、含有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胰液和肠液。
23、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4、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过程叫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25、呼吸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依次是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6、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能量。
27、5月31日确定为“世界无烟日”28、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9、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30、眼睛里的黑眼仁和白眼仁,实质上是虹膜和巩膜。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冀教版.docx

第一章平衡营养合理膳食有旨提供能量的:蛋白质、糖类、脂肪一、营养物质I不能提供能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二、六种营养物质的功能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2、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3、脂肪: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4、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5、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
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6、无机盐: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
、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食品来源和缺乏症「物理性消化r消化yI化学性消化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食物的消化<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四、消化和吸收<<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五、1、消化系统YI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2、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长,内壁有环形皱囊不口小肠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薄,适于吸收营养物质)。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血液,「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1血细胞s 白细胞: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I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2、各种血液成分的正常值3、贫血:血液中血细胞数目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贫血。
4、人体白细胞数量少,抵抗能力低;白细胞多,有炎症。
5、输血的原则:同型血互相输;。
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6、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气体重的7%~8%。
一次失血超过30% (1200mL~1500mL)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 (400mL,以下),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7、三种血管的特点8、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组织细胞动脉血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静脉血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9、通过比较理解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河北少儿版生物七下第一课骨坚而不中硬而不脆

3.骨折后骨很快会愈合,在骨愈合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骨松质内的红骨髓B.骨密质内的成骨细胞 D
C.骨髓腔内的红骨髓D.鼓膜内的成骨细胞
•骨的构造
三、正常足与扁平足
正常足:足部的骨以及足底部的韧带和肌腱等共同构成 了足弓。
足弓的作用:
A.增强人体站立和行走时的稳定性 B.减轻运动时的震荡 C.保护足底部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练一练
1.一块完整的骨应属于()
CA.Βιβλιοθήκη 胞B.组织C.器官D.系统2.青少年的胫骨长长,新增的骨组织主要来自于() A.软A骨层B.骨髓C.骨膜D.骨质
1、骨的成分
•骨的理化特性随年龄变化
发育时期 骨成分随年龄的变化 物理性质
无机物 有机物
青少年
少于2/3
多于1/3
硬度小,弹性大, 易变形
成年
约2/3 约1/3
坚硬而有弹性
老年
多于2/3 少于1/3 硬而脆,容易骨折
二、骨的构造
1、骨膜 (关节面处为关节软骨) 2、骨质 (骨密质,骨松质)
3、骨髓 (幼年期为红骨髓, 7岁以后长骨内出现黄骨髓)
第六章
坚持锻炼强身健体
一、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1、骨的成分 2、骨的结构 3、正常足与扁平足
一、骨的成分
将骨煅烧至灰白色,可烧掉有机物,剩下硬脆的 物质是无机物
骨中的无机物(如钙)易溶解在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 中,骨脱钙后,变得柔软(有机物)
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使 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硬而不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坚持锻炼强身健体
第一节人体的运动
一、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
教材分析
“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是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因为人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的完成都与骨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因此是学习本章其他
内容的基础。
本节教材以骨为中心逐步展开,骨骼是人体的骨架,对人体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教材
首先以不同年龄的人摔跤后会有不同的结果引出题目,然后安排了《骨的成分》的探究性
实验和《观察骨的结构》的实验,通过这两个实验,自然得出骨坚而不重、骨硬而不脆的
科学道理及老年人易骨折的原因。
因此这两个实验在本节的相关知识中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又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好素材。
是本节的重点,而对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本节的难点。
在得出骨坚
而不重、骨硬而不脆的道理后,列出人一生中骨成分变化的表格和青少年骨骼发育的特点
以及骨折的有效防护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兴趣,激发
他们的求知欲。
本节课结束时结合教材的内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了尊老爱幼的情感教育。
教材这样的安排符合发展性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生命现象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章教材以《坚持锻炼强身健体》为题目,十分新颖,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的迅速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骨的生长与身体发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本章第一节的第一小节内容就是骨,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探究学习,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学生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知识,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难题。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使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学习基本知识的重要性,主动去学习基本知识;在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逐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骨的成分及特点。
2.识别骨的结构的各部分并能说出各部分的特点。
3.能解释骨坚而不重、骨硬而不脆的原因。
4.说明注意坐、立、行走正确知识的重要性。
技能性目标:模仿骨折的防护方法。
情感性目标:体验相互合作、交流及取得的成果;形成尊老、爱老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猪或羊的新鲜长骨及解剖刀。
(2)骨成分的实验用具。
(3)有条件的学校准备课件;无条件的学校准备挂图。
(4)人体骨骼结构模型。
(5)骨折时救助所需要的防护用品。
2.学生准备(1)自行准备常见动物的骨。
(2)本班学生背单肩挎和双肩包的情况调查表。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