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移位技术

合集下载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是指在维护建筑物稳定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和增强,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品质和价值。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建筑物施工和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的技术参数,确保施工和使用过程的安全可靠。

下面是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的详细说明:一、建筑物移位标准1.建筑物移位前应进行勘察和评估,确定移位方向和距离,并考虑到周边环境影响和施工条件。

2.建筑物移位必须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并采用专业设备和工具,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和施工质量可靠。

3.建筑物移位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安全和环境安全,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噪声、震动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建筑物移位后,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数据和技术参数,以确保建筑物使用的安全和稳定性。

二、建筑物纠倾标准1.建筑物倾斜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建筑物倾斜程度超过规定范围时,应进行纠倾,以确保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建筑物纠倾前应进行勘察和评估,确定纠倾方向和方法,并考虑到周边环境影响和施工条件。

3.建筑物纠倾必须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并采用专业设备和工具,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和施工质量可靠。

4.建筑物纠倾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安全和环境安全,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噪声、震动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建筑物纠倾后,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数据和技术参数,以确保建筑物使用的安全和稳定性。

三、建筑物增层标准1.建筑物增层前应进行勘察和评估,确定建筑物可承受的重量和高度,并考虑到周边环境影响和施工条件。

2.建筑物增层必须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并采用专业设备和工具,保证施工过程稳定和施工质量可靠。

3.建筑物增层过程中应注意施工安全和环境安全,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噪声、震动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建筑物增层后,应进行验收并记录相关数据和技术参数,以确保建筑物使用的安全和稳定性。

移位施工方案

移位施工方案

移位施工方案一、引言移位施工是指将建筑物或设备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在很多情况下,移位施工是必要的,例如建筑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土地利用优化等。

为了确保移位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详细的移位施工方案。

二、移位施工计划1. 移位目标明确移位的目标和需求,包括移位的时间要求、空间要求以及移位后的布局等。

2. 移位策略根据移位的性质和规模,确定合适的移位策略。

移位策略可以分为渐进式移位和大规模移位两种。

2.1 渐进式移位渐进式移位是指将建筑物或设备分批次移动,以减少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这种移位策略适用于建筑改造或设备更新等小规模的移位工程。

具体步骤包括:•制定移位计划,确定每个批次的移位时间和范围。

•准备移位所需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搭建临时支撑结构,确保建筑物或设备在移位过程中的安全性。

•将建筑物或设备逐批次移动到指定位置。

•进行移位后的调整和整理,确保移位后的布局符合要求。

2.2 大规模移位大规模移位是指将建筑物或设备一次性移动到新的位置。

这种移位策略适用于土地利用优化、厂房搬迁等大规模的移位工程。

具体步骤包括:•制定移位计划,确定移位时间和范围。

•准备充分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搭建强固的支撑结构,确保建筑物或设备在移位过程中的安全性。

•按计划将建筑物或设备移动到指定位置。

•进行移位后的调整和整理,确保移位后的布局符合要求。

3. 移位风险评估在制定移位施工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常见的移位风险包括建筑物结构受损、设备损坏、人员安全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有效降低移位工程带来的潜在风险。

4. 移位预算和资源安排制定详细的移位预算,包括设备租赁、人力资源、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成本。

同时,合理安排资源的使用,确保移位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移位施工步骤1. 准备工作在移位施工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物料准备、人员培训和移位计划的沟通等。

2. 施工准备根据移位策略,准备相应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二篇)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二篇)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一、引言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一种工程技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拆除、移位和重建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对建筑物位置的改变。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施工准备1. 资源准备:准备好足够数量的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包括移位浮筒、液压顶升机、起重机等。

2. 材料准备:准备好适合移位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并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需求。

3.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具体的建筑物特点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整体移位方案,包括施工步骤、使用的设备和材料、施工时间等。

三、施工步骤1. 拆除工作:(1) 拆除建筑物外部附属物,如外墙、顶棚等。

(2) 拆除建筑物内部设施,如地板、隔墙等。

(3) 拆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如柱子、梁等。

2. 准备工作:(1)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2) 检查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3) 检查建筑物的基础结构,确保稳定和安全。

3. 移位工作:(1) 将移位浮筒放置在建筑物下方。

(2) 使用液压顶升机将建筑物顶部与浮筒连接。

(3) 通过液压顶升机逐步抬升建筑物,并将其移动到目标位置。

(4) 在目标位置下放置移位浮筒,并将建筑物放置在浮筒上。

(5) 逆序操作,将建筑物逐步下放至移位浮筒之上。

(6) 移除液压顶升机和移位浮筒,完成整体移位。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安全问题,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围栏、安全带等。

2. 施工计划: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确保施工进度。

3. 设备监控:对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导致施工延误。

4.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相关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5. 施工组织: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6.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一种针对现有建筑物进行移位的施工方法,旨在将建筑物整体移动到新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环境要求或者满足其他需要。

这种施工工法通常适用于需要保留原有建筑物结构和外观的情况下进行位置调整的项目。

整体移位施工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施工准备:在开始移位施工之前,需要对原有建筑物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评估,以确定整体移位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结构强化和加固工作,以确保建筑物在移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地基处理:为了保证建筑物移位后的稳定性,需要对接收建筑物的新位置进行土地处理工作。

这包括地基加固、土地平整和调整等工作,以确保新基础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和负荷。

3. 施工分析:在开始移位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分析和计划编制。

这包括确定移位方向和距离、确定搬运工具和设备、制定移位路径和操作步骤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工作的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搬运设备:在进行建筑物移位施工时,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搬运设备和工具。

这包括起重机、液压千斤顶、滑轮组等,通过这些设备来提供足够的力量和支撑,实现建筑物的平移和调整。

5. 施工过程:在开始实施移位施工时,需要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和程序进行操作。

这包括先将建筑物和地基分离,然后通过搬运设备将建筑物缓慢移动到新位置,并将其重新与地基连接起来。

在移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移动速度和位移量,以避免施工事故和结构破坏。

6. 结束工作:在建筑物移位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测试工作,以确保建筑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补和整理工作,以使建筑物完全适应新位置的环境需求。

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保留原有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同时满足新位置的需求,避免了拆除和重建的成本和时间延误。

然而,整体移位工程的施工风险较大,需要进行详尽的工程分析和风险评估,并且需要特殊的搬运设备和工具来完成施工。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9.4.1 技术内容建筑物移位技术是指在保持房屋建筑与结构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从原址移到新址的既有建筑保护技术。

建筑物移位具有技术要求高、工程风险大的特点。

建筑物移位包括以下技术环节:新址基础施工、移位基础与轨道布设、结构托换与安装行走机构、牵引设备与系统控制、建筑物移位施工、新址基础上就位连接。

其中结构托换是指对整体结构或部分结构进行合理改造,改变荷载传力路径的工程技术,通过结构托换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为安装行走机构创造条件;移位轨道及牵引系统控制是指移位过程中轨道设计及牵引系统的实施,通过液压系统施加动力后驱动结构在移位轨道上行走;就位连接是指建筑物移到指定位置后原建筑与新基础连接成为整体,其中可靠的连接处理是保证建筑物在新址基础上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9.4.2 技术指标采用建筑移位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依据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9及《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范》CECS225进行,变形监测做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执行。

9.4.3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或历史价值的既有建(构)物的整体移位,对于这些既有建(构)物因规划调整、小区平面布置改变等原因,需整体从原址移位到附近新址,其移位方式包括平移、旋转及局部顶升。

可考虑进行移位的建(构)筑物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包括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钢结构等;其他构筑物;古建筑、历史建筑与特殊建筑。

9.4.4 工程案例厦门市人民检察院综合楼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移工程、泉州佳丽彩印厂专家楼平移工程、北京英国大使馆(国家一级文物)整体平移工程、济南宏济堂历史建筑整体移位工程等。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是指在对现有建筑物进行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等工程时,需要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
1. 基础工程标准:对于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工程,需要进行基础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

相关标准包括地质勘察、基础设计和基坑支护等方面的标准。

2. 结构工程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后的结构必须符合结构工程标准。

包括建筑物的荷载计算、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标准。

3. 施工工艺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施工工艺标准。

包括建筑物的拆除、移位、加固、纠偏和增层等工艺标准。

4. 安全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工程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包括安全施工和建筑物使用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5. 环境保护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或改造工程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噪音控制、粉尘控制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标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建筑物移位纠偏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涉及其他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在进行相关工程时,需要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物移位改造纠倾技术规范

建筑物移位改造纠倾技术规范

3.7连接与恢复施工 1、连接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需预设锚筋、连接预埋件的部位, 应严格检查,避免错漏; 2、应考虑水、煤、暖、电等专业的孔洞; 3、因移位产生的墙体和主体结构的裂缝,应进行加固或修复。 3.8施工监测 1、于一般建筑物,施工中应对其沉降及裂缝进行观测:对于特别重要 的建筑物,应增加对结构的振动和构件的受力进行监测; 2、测点应布置在对移位变化较为敏感或结构薄弱的部位,监测点的 数量及监测频率根据需要确定; 3、应及时监测建筑物各轴移动的均匀性、方向性,并及时调整; 4、应及时监测托盘及底盘结构体系和建筑物的变形、裂缝及不均匀 沉降,并及时处理; 5、监测数据应根据具体情况规定报警值,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 4检测验收 4.1、水平位置—建筑物就位后的轴线位置与设计轴线位置的偏差不 宜大于50mm。 4.2、标高—建筑物就位的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不宜大于50mm。 4.3、位移后的建筑物不得产生大于5mm的贯通裂缝。
4外套结构增层41新老结构完全脱开的增层权应根据原有结构特点新增户数抗震要求等因素考虑采用纯框架形式图a框架剪力墙形式图图41外套框架增层形式42新老结构竖向承重体系互相独立的结构可通过加固已有抗侧力构件或增加抗侧力构件如剪力墙井筒等方法使外套结构的支柱与原结构楼盖处用水平饺接连杆的方法相连以减小支柱的计算长度和柱截面尺寸
3直接增层 3.1多层砖房结构、多层内框架砖房结构、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和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框架-剪力墙、框筒、框架等),可采用 直接增层方案。 3.2多层砖房的增层改造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原结构的承载力及刚度满足增层改造后的要求时,可不改变原 结构体系。当不满足而必须进行增层改造时,则应对结构进行加固, 并应遵循先加固后增层改造或边加固边增层改造的原则: 2.可将非承重墙改为承重墙,形成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但 不得采用将上层承重墙布置在下层无承重墙体的方案: 3.可增设新的承重墙体或柱承受增层荷载: 4.可采用外扩结构增层。 3.3多层砖房直接增层后的总高度、层数限值和房屋最大高宽比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宜根据原房屋的加 固状况适当降低。层高超过规定时,不宜直接增层。 3.4抗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砖房增层,当抗震墙不能满足现行《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时,应增设抗震砖墙,或对原砖墙进行加固。

第7讲 建筑物移位技术

第7讲 建筑物移位技术

3
4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1建筑物移位技术的设计内容
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特殊建筑物的 整体移位应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整体移位工程的设计包括: ① 新基础设计 ② 结构托换设计 ③ 移位轨道设计 ④ 移动系统设计 ⑤ 就位连接构造设计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ymax =
− q 1 − e k
y=
P 3 +( P 2 +P 4) e 2k
β
β L0
2
−βa
( cosβa+sinβa) +( P ( cos2βa+sin2βa) 1 +P 5) e
−2βa
cos
β L0

2
最大沉降差为:
∆ymax = ymax − y = q q −β L0 q − β L0 βL + e cos β L0 − e 2 cos 0 2k 2k k 2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5建筑物移位的就位连接构造
2. 框架柱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 ① 基本构造 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是一种常规的就位连接方法,做法 是直接将柱底钢筋和新基础内预埋钢筋焊接,然后浇筑混 凝土的连接方法。 ② 扩大基础法的设计 1)设计要求:节点浇筑的混凝土能够承担柱下竖向荷载; 柱中的纵筋在连接节点处具有足够的锚固能力;节点混凝 土足够承担水平剪力。 l0 = lw +10 2)纵筋最小焊接长度: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3建筑物移位轨道设计 3. 轨道基础的设计内容:
① 确定截面形式和尺寸; ② 轨道基础变形的验算; ③ 轨道基础的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④ 轨道基础底板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冲切验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 筑物的移位 , 建 狭义地讲是讲建筑物从一 处移到 另一处 ; 义地讲 不仅指水 平地 点上 的移位, 广 而且 指建筑物在 竖向的移 位, 包括
基 础 的托 换 、 高程 的 变换 等 。 本 文 的 建 筑 物 移位 技 术指 的 是 后 者 。
【 关键词 】 建筑物 ; 移位技术
科技信息
。建筑与工程。
S IN E&T C N O YI O MA I N CE C E H OL G NF R T O
20 0 9年
第 3 期 1
建筑物 的移位技术
尹 红 霞 赵 志 龙 ( 南省公 路 工程局 集 团有 限公 司第 二工 程处 河【 摘河南 Nhomakorabea 郑 州
4 00 ) 5 0 0
11 筑 物 移 位 技 术 起 步 始 于 2 .建 O世 纪初 欧 美 国 家 . 界 上 第 一例 顶 将 该古 建 筑迁 引 平 移 到 新 位 置 。 世 111 于 1 9 .. 5建 94年 地 上 为 主体 l 2层 , 出 层 面小 塔 楼 总层 数 1 突 8
从 , 建 0 总 欧 美 、 苏 联 等 国 家 相 继 发 展 了 这 项 技 术 。 中 比 较 有 代 表 性 的 工程 层 ( 地 上 一 层 算 起 )地 下 室 一 层 , 筑 总 高 度 为 8 m。 建 筑 面 积 前 其 实 例 有 10 9 1年美 国 依 阿 华 大 学 科 学 馆 整 体 平 移 ,9 2年 英 国一 所 豪 14 02 , 重 约 1 18 35 . 总 m 6万 k 的 大 连公 安 交 通 指 挥 中 心 , N 高低 错 落 , 体 经工 程 技 术 人 员 的 努 力 , 功平 移 了 3 .m。 成 12 华 别 墅 从 波 卡 罗 顿 移 至 10多 英 里 外 的 皮 斯 城 ,9 9年 6月 美 国北 形 复 杂 , 0 19 1 . 移 技 术 的 发 展 状 况 2迁 卡 罗 莱 纳 州 H t rs角 海 岸 一 座 灯 塔 移 动 2 0 at a e 9 0英 尺 .9 9年 丹 麦 哥 19 迁 移 技 术 是 伴 随着 顶 升技 术 而 萌 生 出来 的 可 用 于 一 般 建 筑 迁 移 本 哈 根 飞机 场 候 机 厅 移 动 2 0 m。目前 国 外 累计 完 成 的 移 位 建 筑 物 约 50 3 0余 幢 。 0 4年 之 前 , 位 最 重 的 建 筑 物 ( 尼 斯世 界 纪 录 ) 哥 伦 比 的 又 一 项 新技 术 ,它 突 破 了 保 护 性 古建 筑 的 昂 贵 的迁 移 费用 的 限制 . 20 移 吉 是 开 辟 了 旧 城 改造 及 建 筑 可 动 性 的 新 领域 。 移 技 术 经 过 十 多 年 的探 索 迁 亚 的 库特 考 姆 大 厦 。该 建 筑 物 高 8层 , 7 0 t移 位 距 离 2 m。 重 70, 9 我国建筑物移位技 术始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 后 于 欧 美 . 苏联 与 实 践 , 不 完 全 统 计 , 落 前 据 目前 为 止 已创 造 出多 项 世 界 之 最 : 大 迁 移 建 最 累 8 m, 最 9 m, 等 国 家 近半 个 世 纪 , 是 这 项 技 术 在 我 国 发 展迅 猛 , 头 良好 。 着 国 筑 群 达 7幢 , 计 迁 移 距 离 6 9 换 向 9次 , 远 的 一 幢 迁 移 16 但 势 随 家 建设 的 飞 速发 展 , 我 国有 许 多 建 筑 物 移 位成 功 的工 程 实 例 。 在 换 向 3次 . 速 度 最 快 6 /。 迁 移 最 大 建 筑 面积 3 8 m , 大 旋 转 角 移 mh 5 5 最 0, 90吨 , 长达 8 m。 移 技 术 已 在我 国 最 0 迁 1111 8 .. 9 7年 上 海 外滩 天 文 台平 移 工 程 。利 用 托 盘 工 艺 将 天 文 台 度 为 9 。 迁 移建 筑 物 最 重 50 从 原 处整 体 移 位 到 离 原 地 2 . 位 置 。 这 次 成 功 的 移 位 工 程 . 传媒 福 建 、 东 、 西 、 南 、 宁 、 苏 、 江 、 42 m 被 广 山 河 辽 江 浙 四川 、 云南 等 地 广泛 地 应 用 , 其 经 济社 会 效益 十分 显 著 。 称 为 “ 夏第 一 移 ” 华 。 11 9 2年 晋 江 市 糖 业 烟酒 公 司综 合 楼 成 功 平 移 。 .. 1 9 2 11 9 5年 河 南 孟 州 市 市政 府 办公 大 楼 成 功 平 移 。 .. 1 9 3 11 9 8年 广 东 阳 春 大酒 店 楼 房 成 功 平 移 。 .. 1 9 4
随着 经 济 的 发 展 , 市 建 设 的 不 断 深 入 , 市 道 路 交 通 状 况 不 断 3 . 重 达 1 城 城 55 m, 0万 K 建 筑 面 积 6 0 m 采 用 “ 轮 ” 术 成 功 移 到 原 N, 20 , 滑 技 改善 。 旧城 的改 造 、 路 和 高 速 公 路 的 拓 宽改 造 , 得 既 有 建 筑 物 面 l 位 置 后方 72 处 。 道 使 临 .m 拆 除 的威 胁 。但 有 些 建 筑 物 仍 有使 用 价值 , 还有 一 些 建 筑 物具 有 历史 111 . 3广 西 梧 州 市 人 事 局 的 综 合 大 楼 ,O层 , 高 3m,总 面 积 . 1 6 文 物 的保 存 价 值 , 果 全 部 拆 除 会 造 成很 大 的 浪 费 和 经 济 损 失 如 果 8 3 m , 约 1 0 0 k 以 上 。2 0 如 8 6 重 3 00 N 0 4年 5月 2 日, 1 5 在 4台 液 压千 斤 顶 对 这些 建 筑 物 根 据 周 围 条 件 与 环 境 规 划 的要 求 , 允许 的 范 围 内 实施 和 数 量 众 多 的滚 轴 同时 作 用 下 , 动 整 幢大 楼 向北 移 动 3 . 6 在 推 02 m。 7 整 体 移位 , 其 得 以 保 留 , 仅 可 以 节 约 造 价 、 省 工 期 、 少 建 筑 垃 使 不 节 减 111 0 5年 9月 2 ?, 于 山 东 省 济 南 市 纬 六 路 的 “ 银 号 ” .. 20 4 8I 位 I 老 圾, 而且 使 城 市 规 划 更 加 灵 活 , 而取 得 良好 的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楼 , 于 2 从 建 O世 纪 2 O年 代 , 山 东 省 城 现 存 的 唯 一 一 座 南 欧 风 格 的老 是 建 筑 。 过 布设 双上 轨 道 粱 、 滚 油 及 下 轨道 梁 , 多 台 同 步 液 压 千斤 通 钢 用 1建 筑物 移 位 控 制 技 术 的 发 展 历 史 与现 状 . 建 筑 物移 位 工 程 是 位 于 新 西 兰 新 普 利 茅 斯市 的 一所 一 层农 宅 .此 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