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发展概况与展望

合集下载

建筑移动方案

建筑移动方案

建筑移动方案建筑移动方案是指将一座建筑物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在实际运用中,建筑移动可以发挥出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需要保留历史遗迹、改善城市规划或应对自然灾害等情况下。

本文将探讨建筑移动的意义、过程和挑战,并呼吁重视和推广这一技术。

首先,建筑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历史遗迹,还可以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

许多建筑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可能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通过移动这些建筑物,可以保留其历史价值,并将其融入到新的城市规划中。

例如,一些古老的宅邸、教堂和城堡可以被移动并成为博物馆、艺术馆或酒店等公共设施,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其次,建筑移动还可以帮助应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地震、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建筑物严重受损甚至倒塌。

通过移动这些建筑,可以将它们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另外,一些城市可能面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某些地区的建筑工程积极性较低,而其他地区需要更多的建筑物。

通过移动现有的建筑物,可以在需要的地方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然而,建筑移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金钱和技术是最大的障碍。

建筑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超的技术支持。

从工程方面来看,移动一个庞大的建筑物不仅需要专业的团队、设备和工具,还需要完善的计划和执行方案。

其次,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和周围环境也可能限制移动的可行性。

有些建筑物可能由于结构已经损坏或周围环境的限制无法成功移动,这就需要在考虑移动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针对上述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对建筑移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首先,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建筑移动的项目。

其次,建筑和工程领域的专家应该共同合作,研究和开发出更高效、可靠的建筑移动技术和设备。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建筑移动的成功经验,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的建筑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的来说,建筑移动方案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和重要意义的工作。

建筑功能整合的未来发展前景

建筑功能整合的未来发展前景

建筑功能整合的未来发展前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建筑功能整合已成为建筑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它不仅关乎着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更对城市的规划、资源的利用以及人类的生活质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建筑功能整合,简单来说,就是将不同的建筑功能在同一空间或建筑群中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更高效、更便捷、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过去,建筑的功能往往相对单一和分离,例如住宅就是纯粹的居住空间,办公大楼只用于工作,商场则专注于商业活动。

然而,这种分离的模式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方面,它导致了城市空间的碎片化和交通拥堵。

人们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需要在不同的区域之间频繁往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增加了交通压力和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单一功能的建筑在使用效率上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非工作时间,办公大楼通常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那么,建筑功能整合究竟能够带来哪些好处呢?首先,它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通过将多种功能整合在一个建筑或区域内,可以减少建筑之间的空隙和闲置土地,从而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容纳更多的活动。

其次,它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

当居住、工作、购物、娱乐等功能都能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实现时,人们的出行距离缩短,时间成本降低,生活的便利性大大提高。

再者,建筑功能整合有助于促进社交互动。

不同功能的人群在同一空间中活动,增加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形成富有活力的社区氛围。

在未来,建筑功能整合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智能化技术将在建筑功能整合中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将变得更加“聪明”。

智能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建筑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以满足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

同时,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可以优化建筑周边的交通流量,提高出行效率。

例如,通过智能停车系统,人们可以提前了解停车场的空位情况,并进行预约,减少寻找停车位的时间。

谈建筑物移位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谈建筑物移位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而道路却越修越“ 窄” 。无论是建地铁 还是建高架桥 等等 , 都需 要
对原有建筑进行 处理 , 其结果 势必涉 及到高 层建筑 的移位 问题 , 虽然现在只是初见端倪 , 但是不能 回避将来高层建 筑平移会越 来
越多 。 2 ) 平移复杂程度愈来愈高 。随着经济 的迅猛 发展 , 城市 的 资源正在得到充分地利用 , 城市土地也应被 最大限度利用 了。高 例总和为 6 0 余例 , 而我国从 2 0 世纪 8 0 年代末到现在近三十年已 楼林立 、 车水 马龙 、 生 活富庶是 城市 的标 志。为 国家发 展做 贡献 完成各类 建筑 物移 位工程 实例 总和约 1 5 0例 , 其 中最高 、 最重 建 为人 民服务是我们 的 目标 。把楼 房移位项 目做 大做好 是我们 的 筑物 移 位 工程 为广 西 梧 州 市人 事 局 综合 楼 , 该 建筑 物 总 体 为 责任 。人至察则无忧 , 我们不 把困难想 在前 面 , 我 们就 不能把 工 1 0 层, 总重约 1 3 0 0 0 t , 由大连久鼎特种建筑工程有 限公司于 2 0 0 5 年 作做得更好 , 没有 一帆风顺 的坦途 。楼 房移 位工作更 是 如此 , 克 完成并荣 获吉尼斯纪 录的光荣 称号 。另外 在其他 方面 如建筑 物 服移 动路线上 的障碍及 寻找合适 的就位场地 是楼房平移需 面对 移位距 离大于 1 0 0 m的我 国临沂市 国家安 全局技侦楼 、 辽河 油 田
兴隆台采油厂原办公楼 和世界 上首例 原地旋转 移位 的工程 山东
的重要先决条件 。这 两个 问题也决定 了要采 用 的平移方 式 。相
胜利油田永安 商场旋转移位先后取得 成功 , 这些都 是 由我 国建筑
人们 的广泛关注 。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建造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一、引言建造结构是建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直接关系到建造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建造结构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对建造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建造结构的现状1. 传统建造结构传统建造结构主要采用砖石、木材等传统材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传统建造结构在一些特定场合仍然得到应用,但由于其材料的局限性和施工工艺的限制,逐渐被现代建造结构所取代。

2. 钢结构钢结构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建造结构形式。

钢材具有高强度、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在高层建造、大跨度建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钢结构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施工工期,降低建造成本。

3.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是另一种常见的建造结构形式。

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适合于各种建造类型。

近年来,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碳排放,提高施工效率。

4. 新型建造结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建造结构不断涌现。

例如,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钢-木结构等。

这些新型建造结构具有轻质、高强度、透光性好等特点,为建造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未来,新型建造结构将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化。

三、建造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1. 绿色建造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建造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建造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通过优化建造结构和采用节能材料,实现建造的可持续发展。

2. 智能化建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建造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建造结构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等特点,可以实现建造物的智能管理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3. 高效施工技术未来,建造结构的施工技术将更加高效。

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建造结构的快速创造,减少人工成本和施工周期。

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应用及分析

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应用及分析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44Vol.2 No.21产业科技创新 2020,2(21):44~45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应用及分析郑礼旺(福建成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龙岩 364000)摘要:建筑物平移技术在建筑行业当中属于一项新型的技术,该技术在城市的改造还有道路的规划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利用该技术,建筑物在平移过后还能有效地保证其可用性行还有整体性。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迅速地发展,在开展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很多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会对建筑工程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阻碍,利用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话,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文章对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TU74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21-0044-02现如今,经济的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地加快,与此同时,对老城区的改造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在进行城区规划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具有价值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改造工作,尤其是在拓宽道路的时候会被一些建筑物阻碍了施工的进程。

如果将这些建筑物拆除的话,那么将会造成一定的浪费,但是利用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话,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得老城区的改造能够取得更佳的效果。

1 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简介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道路规划的要求,并且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造成干扰的情况下,把建筑物从原来的地址整体搬迁到一个新的地址上。

在整个平移的过程当中,一般会使用横向平移还有纵向平移,以及转向等的位移方式[1]。

利用该技术的话,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拆除还有环境的污染,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一些具有价值的文物起到保护的作用。

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在应用时候的步骤是这样的:1)需要将先施工的托换梁当成是一个托架,借助在托架还有平移轨道之间的行走机构,通过外加的动力推动,实现水平向的移动,也可以借助托架还有基础中间的顶升机构去完成垂直向的移位。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2)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2)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标题: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变革一直在推动着建筑行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当前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1 结构材料多样化目前,建筑结构所采用的材料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混凝土和钢铁外,还有玻璃、木材、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

1.2 结构形式多样性现代建筑结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从传统的框架结构、悬索桥结构到现代的网架结构、空间网壳结构等,不断推动着建筑设计的创新。

1.3 结构性能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不断改进,结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使建筑更加安全、耐久。

二、未来趋势展望2.1 可持续发展未来建筑结构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循环利用。

2.2 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将更加智能化和数字化,实现结构的自动化设计、监测和维护。

2.3 高效施工未来建筑结构的施工将更加高效和精准,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器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结构设计趋势3.1 弹性设计未来建筑结构设计将更加注重弹性,考虑到建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使结构更加灵活和适应性更强。

3.2 超高层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建筑结构将更多地面向超高层建筑,挑战更大,设计更复杂。

3.3 跨界融合未来建筑结构设计将更多地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如结构与建筑、结构与材料、结构与环境等,实现跨界创新。

四、结构施工趋势4.1 3D打印技术未来建筑结构的施工将更多地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结构部件的定制化生产和快速组装。

4.2 模块化施工未来建筑结构的施工将更多地采用模块化施工方法,实现结构部件的标准化设计和快速组装。

4.3 机器人施工未来建筑结构的施工将更多地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施工作业的自动化和高效化。

五、结构监测与维护趋势5.1 无损检测技术未来建筑结构的监测将更多地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实现对结构健康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发展概况与展望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发展概况与展望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发展概况与展望论文
近年来,移位技术在世界各国建筑物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多,以解决诸如建筑物拆除后重新建造、房屋住宅更新、火灾救援和维护抢修等重大工作,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对于建筑物的整体移位技术,其发展史也展示了飞一般的节奏。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工业国家就开始将移位技术应用于建筑
工程。

当时,主要是采用起重机将建筑物整体移动,其工程难度极大,而且受许多条件制约,如距离、重量、运动本身的安全性等。

这被认为是对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第一次发展,是技术发展的有力促进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移位技术进
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采用独特的固定装置直接将建筑物移动,大大降低了工程难度。

这种新的移位技术使得移位技术的使用更加灵活,并且使得建筑物的移动能更快更安全地完成。

今天,建筑物的整体移位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移位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包括从水下拆除建筑物,跨越大桥或铁路去移位等。

考虑到各类建筑物结构特征和重量,已经有了相关的移位技术标准和要求。

意味着在建筑物移位工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地挑选移位方式,从而使得建筑物可以安全而有效地移动。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未来发展将越来越被重视。

未来的发展目标将包括实现更高效的移位技术,更多的便捷技术以及更安全的技术设备。

此外,在移动技术中,还将结合先进的智能技
术,进行更加复杂的移位工程,以更大地提高工程效率和安全系数。

总之,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技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也会有更多的进步,为更多的工程及拆修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结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建筑结构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材料的发展与应用1.1 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久性好等特点,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2 绿色环保材料的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可再生材料、低碳材料等,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还能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1.3 材料智能化的发展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材料也开始智能化。

例如智能玻璃、自修复材料等,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自动调节,提高建筑结构的效能和耐久性。

二、结构设计的创新与优化2.1 结构优化设计的应用结构优化设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数值模拟和优化算法,可以实现结构的最优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少材料的使用量,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2 结构形式的创新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正在被打破,新的结构形式如网壳结构、悬索结构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结构形式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能提供更大的空间自由度,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多样化需求。

2.3 结构与功能的融合随着建筑功能的多元化,结构也需要与功能相融合。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结构可以同时承担支撑和隔音的功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3.1 BIM技术的推广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趋势。

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结构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提高设计效率和施工精度。

3.2 虚拟现实技术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更直观地了解建筑结构的空间布局和结构性能,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3.3 人工智能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帮助工程师进行更精确的结构分析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移位技 术 是 一 项 组 合 了 结 构 工 程、工 程 机 械 、自 动 化 控 制 、测 量 测 试 学 科 领 域 知 识 的 综 合 技 术。其工程实施一 般 包 括 移 位 前 或 地 基 的 切 割 分 离 、移 动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作为一种既有建筑物保护 与 改 造 的 综 合 技 术 ,同 拆 除 重 建 相 比 具 有 工 期 短 、成 本低、2 层 以 上 施 工 期 间 可 正 常 使 用、减 少 建 筑 垃 圾、减少建 筑 材 料 应 用 等 诸 多 优 点[1],国 内 外 应 用 日益广泛。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的大规模城 市改造极大地促进了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建筑 物 整 体 移 位 技 术 又 取 得 了 可 喜 进展,技术发展也 展 现 出 一 些 新 动 态。 本 文 在 参 考 大量文献基础上,力 图 对 建 筑 物 整 体 移 位 技 术 的 概 况和发展方向进行 较 全 面 的 介 绍,为 科 学 研 究 和 工 程实践提供参考。
目前,建筑物整 体 移 位 技 术 应 用 范 围 包 括 以 下 工程领域:① 建 筑 物 沉 降 差 超 限 的 纠 倾 复 位 工 程。 ②大跨空间结构、桥 梁 的 局 部 结 构 地 面 拼 装 后 的 移 位安装。③城市的 规 划 改 造 与 道 路 拓 宽,将 具 有 保 留价值的建筑物移至规划红线规定位置。④既有建 筑 物 、桥 梁 空 间 狭 小 或 地 坪 标 高 过 低 影 响 使 用 ,采 用 顶升移位技术提 高 标 高、增 大 空 间。 如 因 航 道 升 级 进行的桥梁顶升工 程、层 高 不 足 引 起 的 断 柱 增 高 工 程等。⑤因原建筑 物 朝 向 不 合 理,应 用 水 平 旋 转 技 术 调 整 朝 向 。 ⑥ 大 型 工 业 设 备 的 维 修 、更 换 ,破 损 桥 梁的更新,采用移位 置 换 技 术 可 以 减 少 中 断 使 用 造 成损失。⑦因工程 建 设 区 域 内 有 文 物 建 筑,通 过 整 体移位技术异地 保 护。 ⑧ 局 部 区 划 调 整,为 提 高 土 地利用效率或改善 建 筑 布 局,将 部 分 既 有 建 筑 物 位 置调整。包括分散农居的集中。⑨新建建筑预制建 造 ,平 移 就 位 安 装 。 2 建筑物整体移位关键技术构成
2011 年 3 月下
施工技术
第 40 卷 第 337 期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发展概况与展望
吴二军1 ,李爱群2 ,张兴龙1
(1.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2.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摘要]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因具有成本低、工期短、环 保 等 诸 多 优 点,在 既 有 建 筑 物 保 护 与 改 造 领 域 的 应 用 日 益
系 统 安 装 调 试 、移 动 及 监 测 监 控 、就 位 连 接 等 施 工 步 骤 ,相 应 的 关 键 技 术 包 括 移 位 前 的 结 构 加 固 技 术 、结 构托换技术、移位 轨 道 技 术、结 构 切 割 分 离 技 术、移 位 装 置 系 统 、移 动 位 移 控 制 技 术 、就 位 连 接 技 术 与 实 时监测技术。其中 结 构 托 换 技 术、移 位 装 置 系 统 与 移动位移控制技术是整体移位的核心技术。
1 整体移位技术的概念、分类与应用范围 1 . 1 概念[1]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是指在保证建筑结构整体 性的前 提 下,将 建 筑 物 从 原 址 整 体 搬 迁 到 新 址 的 技术。
通常所说的建筑物整体搬迁方法有:①在保证 主体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将建筑物整体迁移到新位 置;②将建筑物各 个 组 成 部 分 拆 开、编 号,运 输 到 新 位置后再整体复 原。 前 者 属 于 建 筑 工 程 领 域,主 要 针对因城市规划、道 路 拓 宽 或 社 区 改 造 需 要 移 位 的 建 筑 物 ,一 般 情 况 下 移 动 距 离 较 短 ;后 者 则 属 于 建 筑 工 程 和 文 物 保 护 的 交 叉 领 域 ,移 动 距 离 为 任 意 距 离 。 本文中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指前者。 1. 2 分类
Wu Erjun1 ,Li Aiqun2 ,Zhang Xinglong1
(1. College of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Hohai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8,China; 2.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6,China)
[关 键 词 ]建 筑 物 整 体 移 位 ;水 平 移 位 ;竖 向 移 位 ;托 换 ;移 位 装 置 ;同 步 控 制
[中图分类号]TU746.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2 -8498 ( 2011 ) 06 -0001 -07
Development and Prediction of Building Monolithic Moving Technology
广泛。介绍了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的概念、分类,指出 建 筑 物 整 体 移 位 技 术 由 结 构 托 换 技 术 、移 位 轨 道 技 术、移 位
装置系统、移位位移控制系统、就位连接技术和实时 监 测 技 术 等 关 键 技 术 构 成 。 分 别 阐 述 了 水 平 移 位 和 竖 向 移 位
装 置 系 统 原 理 。 在 国 内 外 典 型 工 程 实 例 基 础 上 对 比 国 内 外 移 位 技 术 特 点 ,指 出 建 筑 物 整 体 移 位 技 术 的 发 展 方 向 。
[收稿日期]2011-01 -08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 BAJ03A00 ) [作者简介]吴二军,河海大学土 木 与 交 通 学 院 副 教 授,江 苏 省 南 京 市西康 路 1 号 210098 ,电 话: ( 025 ) 83786551 ,E-mail: wej @ hhu. edu. cn
在建筑物整体 移 位 技 术 的 概 念 出 现 以 前,已 有 局部结构构件吊装和建筑物纠倾等移位工程成功实 施[2]。随着城市规划 改 造 的 兴 起,以 保 护 既 有 建 筑 物不被拆除为目的的平移技术和以改造建筑物使用 空间的顶升技术逐渐出现并取得迅速发展。近年 来,以挽救中国传统 文 物 建 筑 的 平 移 保 护 工 程 和 以 有效提高 土 地 利 用 效 率 为 目 的 的 移 位 工 程 大 量 出 现,拓展了建筑物 整 体 移 位 技 术 的 应 用 范 围。 为 了 推 广 建 筑 新 技 术 ,房 屋 整 体 预 制 、运 输 安 装 就 位 的 思 路 也 被 提 出 ,甚 至 在 国 外 已 有 工 程 实 例[3 ]。
建筑物移位工 程 中 的 托 换 结 构 是 由 墙、柱 托 换 节点和连梁组成的水平托换底盘。托换底盘一般做 成水平钢框架或钢筋混凝土框架形式。钢托换底盘 一般采用螺栓固定 型 钢 而 成,依 靠 螺 栓 与 原 结 构 界 面的抗剪来传递荷 载 至 托 换 结 构,其 优 点 是 可 拆 卸 并回收利用,缺点 是 变 形 较 大,需 大 量 穿 越 原 结 构, 对原结构损伤较大。钢筋混凝土托换底盘通过新旧 混 凝 土 界 面 摩 阻 力 、机 械 咬 合 力 、钢 筋 抱 箍 效 应 和 锚 筋作用传递荷载,传 力 可 靠,对 原 结 构 破 坏 少,变 形 小 ;缺 点 是 混 凝 土 需 要 时 间 养 护 ,施 工 周 期 长 。 墙 托 换 方 法 有 双 夹 梁 托 换 和 单 托 梁 托 换 ,前 者 应 用 较 多 ; 常用柱托换构造如图 1 所示。
移位前应首先对被移位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 和可行性评估,对于 结 构 现 状 不 满 足 要 求 的 则 需 要 进行加固。最常见的移位前加固有:临时填砌门窗 洞口、柱扩大截面、不 稳 定 墙 体 设 置 支 撑、地 基 基 础 加 固 、大 空 间 设 置 临 时 支 撑 等 ,对 于 整 体 薄 弱 或 损 伤 严重的历史建筑除 局 部 构 件 加 固 外,往 往 采 用 满 堂 脚手架或型钢支架进行整体刚度加固。
Abstract:Building monolithic moving technology has been applied widely in the field of existing buildings prot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or its merits of low cost,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oncepts and classification of building monolithic moving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 briefly. Authors point out that this technology is mainly composed of structural underpinning technology, shifting track technology,shifting device system and shifting displacement control system,linking with new foundation technology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technology. The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ving instrumentation system principles we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ypical moving engineering exampl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ving technologies were compared. At las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building monolithic moving technology was predicted. Key words: building monolithic moving; horizontal moving; vertical moving; underpinning; shifting device; synchronous contr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