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4章汽车运输工作过程及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汽车运输操作规程

汽车运输操作规程

汽车运输操作规程一、概述汽车运输是道路交通运输的一种方式,主要利用机动车辆进行货物或者人员的运输。

为了确保汽车运输的安全、高效,制定一系列的汽车运输操作规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汽车运输操作规程的内容。

二、车辆检查在进行汽车运输前,必须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

检查内容包括:1.车辆的外观是否完整,车体是否有损坏。

2.轮胎的磨损程度和胎压是否正常。

3.发动机和机械部件的工作情况,是否存在异常声音和磨损。

4.车辆照明设施是否完好,灯光是否正常。

5.刹车系统是否灵敏、制动效果是否良好。

三、货物装载1.货物装载前,必须核对货物清单,确保货物的数量、品种与运输需求一致。

2.货物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装载,确保稳定和安全。

3.车辆装载时,应合理分配货物的重量,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4.签收货物时,必须核对货物清单,确认货物完好无损,同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四、驾驶员要求1.驾驶员必须持有有效的驾驶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2.严禁饮酒后驾驶,驾驶员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

3.按照规定的速度行驶,不得超速。

4.严禁疲劳驾驶,保证驾驶员的休息时间。

5.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严禁擅自改变路线。

6.驾驶员应当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注意交通安全。

五、紧急处理1.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员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紧急措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在交通拥堵或者恶劣路况时,驾驶员应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六、道路交通规范1.遵守交通规则,不抢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

2.自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礼让其他车辆和行人。

3.按照规定的车道行驶,不随意并线或者超车。

4.在学校、医院、工地等特殊场所要加强警觉,降低车速。

七、雨雪天气行车注意事项1.在雨雪天气行车时,驾驶员应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

2.注意路面湿滑、能见度不佳等情况,及时调整车速和行车路线,并提前减速慢行。

3.使用雨刮器和雾灯等设备,确保良好的视线。

4.保持车辆良好的制动性能,及时刹车,避免急刹车。

汽车运输评价指标

汽车运输评价指标
2 K K 流量与密度关系: Q v f Kj
Qm tanQ vm Km
c.流量—速度关系
v K K 1 流量与速度关系: j vf v2 Q K j v v f
三、公路路段通行能力
二、公路交通流要素
概述:公路交通流的运行状态由速度、交通量、交通密度这
三种指标来确定。
1、速度
平均行程速度:采取该公路的一段长度,除以车辆通过该路段的 平均行程时间。 L nL n 平均行程时间速度: v n ti ti i 1 n i 1 i —行程时间,包括停车延误 L —公路路段的长度 n —观测行程时间的次数 t i —辆车通过该路段的总行
b.实载率,即车辆实际完成的货物(旅 客)周转量与全行程周转量之比。
实载率能够综合反映车辆行程和载重能力的利用 程度。
五、车辆的动力利用指标
车辆动力利用指标即拖运率,是指挂车所完成的周转量 与主、挂车合计完成的周转量之比。用于评价汽车动力 的利用程度。 影响拖运率的主 要因素有:汽车 与挂车性能、驾 驶技术水平、道 路条件以及运输 组织工作水平等。
2、交通量和流率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某一点或某断面的 车辆总数。
Q 车辆数 N 时段 T 高峰小时峰小时 该小时内的高峰流率
高峰小时峰小时PHF
3、交通密度
概念:是指单位长度(通常为1km)路段上,一个车道某一瞬时的车
辆数。 车头间距:交通流中某瞬间连续两辆车之间的距离(前车的保险杠量 测到后车的保险杠)。
答案
完好率=完好车日/总车日=31/31=100% 工作率=工作车日/总车日=25/31=80.6% 工作车时利用率=120/180=66.7% 总车时利用率=180/(24×31)=24.2% 技术速度=5000/120=41.7(km/h) 运送速度= 5000/(180-30)=33.3(km/h) 营运速度= 5000/180=27.8(km/h)

运输工作过程和评价指标资料

运输工作过程和评价指标资料
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 》
日发送量:10000 以上 5000~10000 2000~5000
第三章 公路运输工作过
程和评价指标
第一节 公路运输过程
及基本术语
一、运输生产过程
1.运输生产过程的涵义
运输生产过程即是指运输过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运输过程(运输全过程):是指从准备运输旅 客、货物开始,直到将客、货送到目的地下车(船、飞 机)、卸货,并办完一切商务手续为止的全部运输活动。 狭义的运输过程:是指劳动者直接运用运输工具,完 成旅客上车(船、飞机)入座或货物装载,运输工具承 载后运行,将旅客、货物运送到预定目的地下车(船、 飞机)或卸货的运行过程。
基本运输生产过程是最主要的工作过程, 需要经过许多作业环节才能完成。
基本运输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准备工作; 装载工作;运送工作;卸载工作。
运 输 工 程
5
(3)辅助运输过程
是指为保证基本运输过程正常进行所必需
的各种辅助生产活动。主要包括车辆技术保养
维修、站务工作、运行材料(如燃料、润滑油、
轮胎等)的组织供应与保管工作、运输劳动组
运 输 工 程
14

二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 000 ~5 000辆 三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在2 000辆以下 四级公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交通量在200辆以下
所谓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汽车数量,
它是衡量道路交通运输繁忙程度的一种尺度。在我国以中型载
货汽车作为统计交通量的标准单位,其它车种需要折算。运输工程 Nhomakorabea12



汽车运输国内汽车货物运输的标准版

汽车运输国内汽车货物运输的标准版

汽车运输国内汽车货物运输的标准版在现代物流行业中,汽车运输是一种普遍且重要的运输方式。

国内汽车货物运输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在保证货物安全和运输效率的同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汽车运输国内汽车货物运输的标准版。

一、装载及运输要求1. 货物装载:在装载车辆之前,货物应经过分类、包装,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对于易碎、易漏、易腐蚀等货物,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货物的重量和体积应符合车辆的承载能力,并且装载过程中要保证稳定性。

2. 运输工具选用: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重量和运输距离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运输工具,如低平板车、集装箱卡车等。

运输工具应具备相关的运输工具资质,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运输路线选择:在规划运输路线时,应综合考虑道路状况、运输距离、交通流量、天气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路线。

此外,在涉及特殊货物运输时,应根据相关法规要求选择适当的路线,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

二、司机及工作人员要求1. 司机资质:驾驶员应具备相应的驾驶证件、从业资格证明和运输证件。

同时,驾驶员应具备一定的驾驶经验和相关职业道德素养,熟悉交通法规和运输操作流程,并接受相关培训。

2. 安全意识培养:司机及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同时,司机在行驶中应始终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车辆的维护保养,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素质要求:司机及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与货主和其他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同时,他们应保持身体健康,遵守工作纪律,不得在工作时间内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三、安全管理要求1. 车辆安全装备:运输车辆应配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装备,如防撞设施、紧急疏散工具、消防设备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2. 货物跟踪与管理:货物运输过程中,应实行货物跟踪和管理,确保运输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第4章汽车运输工作过程及评价指标

第4章汽车运输工作过程及评价指标
• 为此,必须采用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去评 价汽车运输企业的工作,它既为企业改善 生产经营活动,也为汽车运输行业管理提 供了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二、汽车运输工作过程
• 汽车运输工作过程:指货物或旅客被移动 的过程,通过运输,货物或旅客被移动一 定的距离,即完成运输工作。
• 运输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 1、准备工作:向起运地点运输车辆; • 2、装载工作:在起运地点装货或上客; • 3、运送工作:自起运地点向运送目的地
• 4、运量:汽车运输在每一运输过程(运次或车 次)中,所运送的货物重量称为货运量(t), 所运送的旅客人数称为客运量(按人次计)。货 运量和客运量统称为运量。运量是衡量汽车运输 工作成果的一项重要的统计指标。
• 5、周转量:运量与相应货物或旅客被移动的 距离的乘积称为周转量。
• 单位:吨.公里或人.公里,简记为t.km或 人.km。
• 工作车时利用率:统计期内车辆在线路上的行驶 车时与线路工作车时之比,用以表示车辆在线路 上行驶时间的百分比。
• 不能认为提高空驶车时来提勇功于的高开路始工,才作能找车到时成 利用率, 而应改增加重车行驶车时和减少停歇时间。
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 车辆速度系指平均每单位时间内的行驶里程。按单位时间不同, 可将其分为平均车时行程和平均车日行程。平均车时行程,按车 时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平均行驶车时行程、平均运送车时形成和平 均线路工作车时行程即:技术速度、运送速度、营运速度。
• 单位换算:1t.km=10人.km
• 6、运输量:通常在统计工作中以及在习 惯上,将汽车运输完成的运量及周转量统 称为运输量,亦作为产量。
• 运输量或产量分别包括运量和周转量两种 指标,而不是指运量和周转量之和(二者 的计量单位不同)。

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

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

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汽车货物运输是现代物流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障货物运输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执行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应包括对汽车本身的质量要求。

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包括车辆的外观、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确保了车辆本身的质量,才能有效地保障货物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操作流程也需要严格规范。

司机在驾驶汽车货物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行车安全。

同时,在装卸货物的过程中,也需要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此外,货物本身的包装和保护也是影响运输质量的重要因素。

货物的包装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受损。

对于易碎、易腐、易漏的货物,更需要加强包装和保护措施,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完好性。

另外,货物的装载和固定也是保障运输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装载货物时,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合理分配货物的重量和体积,确保车辆的稳定性。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货物,也需要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移位或者倾覆的情况。

最后,对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货物,如化学品、食品等,更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因素,确保货物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涉及到车辆质量、操作流程、货物包装、装载固定以及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货物运输的质量和安全,为现代物流运输体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制定和执行这些标准,共同为汽车货物运输质量的提升而努力。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
该地区承运人运输服务指标评价表
运价
承运人 (元/吨 公里)
A
0.25
B
0.20
C
0.3
D
0.35
权重
30%
信誉 等级
10 9 8 7 10%
运输时 运输能 安全性
间(天) 力
8
3
9
7
4
10
9
2
8
10
2
10
25%
25%
10%
注:安全指标以10分为最安全,运输能力指标以 10分为运输设备最好和运输网络最发达。
Pn=Nn/Nt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4)客户服务 1.客户投诉率 :在T时间段内,没有收到 货物的客户向客户投诉第三方物流企业 的比率。该指标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次数/总的送货总 数。
2.客户投诉处理时间 :一般为2小时。可 以根据行业情形,适当调节。但如果客 户重复投诉,则此权重应该加大。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运输过程 1.货物及时发送率 :一定时 期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接到客 户订单后,及时将货物发送 出去的次数与总订单次数的 百分比来表示。设时段T内, 及时发货次数为Ni,总的订 单次数为Nt,则及时发货率 为:
Pi=Ni/NtBiblioteka 运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3)运输过程 2. 货物准时送达率 :按照客户 的需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产品安 全准确地送达目的地。设时段T 内,准时送达数为Nd,总的订 单次数为Nt,则准时送达率为 :
2.考核结果总分大于90分,承诺优先装卸货服务 3.考核结果总分大于80分小于90分,向供应商提出
改进通知,直至改进。 4.考核分数低于80分,向供应商提出警告通知,连

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运输组织概论

汽车理论:第六章 汽车运输组织概论
第六章 汽车运输组织概论
第一节 汽车运输过程 第二节 汽车货物运输组织 第三节 汽车旅客运输组织 第四节 汽车运输效率评价指标
第六章 汽车运输组织概论
汽车运输组织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汽车运输资 源合理配置和运用的理论和技术,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和控 制汽车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实现人和物迅速、安全、经 济、方便、准时运输,创造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科学合 理的组织汽车运输,对于提高汽车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 本,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具有重 要作用。
第一节 汽车运输过程
2.汽车客运作业程序
汽车客运作业基本程序包括:发售客票、行包受理、候车服务、客车 准备、组织乘车与发车、客车运送、客车到达、交付行包及其他服务 作业等内容
第一节 汽车运输过程
1)发售客票 车票是旅客和客运经营者发生供求关系的依据,也是旅客支付票价和乘车的凭 证。购到所需班车的车票,是旅客如期到达旅行目的地的前提。因此,必须合理组 织售票工作,以迅速、方便、准确地将客票售给旅客,以便旅客能提前托运行包和 按时乘车。 客票发售方式通常有固定窗口售票、车上售票、电话或信函订票及候车室内流动 售票等。
第一节 汽车运输过程
4)货物交付 货物运达收货地点,应正确办理交付手续和交付货物。整车货物运 达时,收货人应及时组织卸车;同时,驾驶员应对所卸货物计点清楚。 货物交接卸车完毕后,收货人应在运输货票上签收,再由驾驶员带回交 调度室或业务室。 5)运输统计与结算 运输统计指依据行车路单及运输货票对已完成的运输任务进行有关 指标的统计,生成有关统计报表,供运输管理与决策使用。 对运输单位内部,运输结算指对驾驶员完成运输任务所得的工资 (包括基本工资与附加工资)收入进行定期结算;对运输单位外部,运 输结算指对货主(托运人)进行运杂费结算。运杂费包括运费与杂费两 项费用。运费指按单位运输量的运输价格(即收费标准)及所完成运输 任务数量(运输量)计算的运输费用;杂费指除运费之外所发生的其他 费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汽车运输工作过程:指货物或旅客被移动 的过程,通过运输,货物或旅客被移动一 定的距离,即完成运输工作。
• 运输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 1、准备工作:向起运地点运输车辆; • 2、装载工作:在起运地点装货或上客; • 3、运送工作:自起运地点向运送目的地
运送货物或旅客; • 4、卸载工作:在运送目的地卸货或下客。
• 提高工作率的途径:提高完好率、提高运输组织 水平、加强运输市场营销。
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 总车时利用率:统计期工作车日内车辆在线路上 的工作车时与总车时之比。
• 提高总车时利用率的途径:靠增加线路停歇时间、 空驶时间毫无意义;增加重车行驶车时是有效的。
分母应为u
Td是车辆在线路上的工作时间
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 汽车运输工作的正常开展不能脱离一定的 环境条件。同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不同的运输企业所完成的运输工作,以及 所提供的运输服务质量又不尽一致。
• 为此,必须采用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去评 价汽车运输企业的工作,它既为企业改善 生产经营活动,也为汽车运输行业管理提 供了科学而有效的方法。
二、汽车运输工作过程
• 影响运送速度的因素:技术速度、运输组织水平、货物 包装。
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 营运速度:车辆在线路上工作车时内的平均 速度,用以表示车辆在工作时间 内有效运转 的快慢。
• 影响营运速度的因素:运送速度、装卸作业 手段及现场工作条件、手续繁简。
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 平均车日行程:统计期内平均每一工作车日内 车辆所行驶的里程,用以表示车辆在统计期工 作车日内有效运转的快慢。
• 技术速度:车辆在行驶车时内的平均速度,用以表示车辆行驶的 快慢。
• 影响技术速度的因素:驾驶技术水平、车辆结构性能、道路交通 条件、气候条件等。
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 运送速度:车辆在运送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用以表示车 辆运送的快慢。
• Tc——自起运点出发至终运点到达时刻所历经的时间, 不包括始、末点的装卸作业时间,但包括途中的各类停 歇时间。
➢ 影响平均车日行程的因日行程是速度和时间综合利用的评价指标。
车辆行程利用指标
• 车辆行程利用指标,即里程利用率:指统计期内车辆的载 • 影响里程利用率的因素:运输任务的分布及运输工作量在
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
• 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是用以表示车辆 载重(客)能力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
• 7、车日:指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在企业内的 保有日数。也称为营运车日。
• 只要在册1日,就计为1个车日。
总车日=停驶车日+工作车 日
• 8、车时:营运车辆在企业内保有的小时数; 所有营运车辆的车时总数称为营运车时。
§4-2 评价汽车运输车辆利用的单项指标
• 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 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 车辆行程利用指标 • 车辆载重(客)量利用指标 • 车辆的动力利用指标
• 3、周转:车辆在完成运输工作过程中,又周期 性地返回第一个运次的起点,那么这个运输过程 称为周转。一个周转可能由一个运次或几个运次 组成。周转的行车路线,习惯上称为循环回路。
• 4、运量:汽车运输在每一运输过程(运次或车 次)中,所运送的货物重量称为货运量(t), 所运送的旅客人数称为客运量(按人次计)。货 运量和客运量统称为运量。运量是衡量汽车运输 工作成果的一项重要的统计指标。
P—A:准备过程 A:装载过程 A—B—C—D :运送过程 B、C、D:卸载过程
三、汽车运输基本术语
• 1、运次:包括准备、装载、运送及卸载几个 工作环节在内的一个循环的运输过程称为运次。 有完整循环(存在准备工作环节)和不完整循 环(缺乏准备工作环节)两种情况。
• 2、车次(单程):如果在完成运输工作的过 程中,车辆自始点行驶到终点,途中存在车辆 停歇并存在货物装卸或旅客上下,则这一运输 过程称为车次或单程。一般来说,一个车次是 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运次组成。
• 工作车时利用率:统计期内车辆在线路上的行驶 车时与线路工作车时之比,用以表示车辆在线路 上行驶时间的百分比。
• 不能认为提高空驶车时来提高工作车时利用率, 而应改增加重车行驶车时和减少停歇时间。
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 车辆速度系指平均每单位时间内的行驶里程。按单位时间不同, 可将其分为平均车时行程和平均车日行程。平均车时行程,按车 时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平均行驶车时行程、平均运送车时形成和平 均线路工作车时行程即:技术速度、运送速度、营运速度。
• 5、周转量:运量与相应货物或旅客被移动的 距离的乘积称为周转量。
• 单位:吨.公里或人.公里,简记为t.km或 人.km。
• 单位换算:1t.km=10人.km
• 6、运输量:通常在统计工作中以及在习 惯上,将汽车运输完成的运量及周转量统 称为运输量,亦作为产量。
• 运输量或产量分别包括运量和周转量两种 指标,而不是指运量和周转量之和(二者 的计量单位不同)。
• 包括: • 载重(客)量利用率 • 实载率
载重(客)量利用率
• 载重(客)量利用率,系指车辆在载重行程中实际完
载重(客)量利用率
• 静载重(客)量利用率表示车辆额定载重(客)量 利用率的利用程度,与载重(客)量行程无关;
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 完好率:统计期内企业营运车辆的完好车日与总 车日之比。表明了总车日可以用于运输工作的最 大可能性。
• 提高完好率的途径有:合理组织车辆的维修、提 高维修工作质量、合理选择和利用车辆、提高驾 驶技术、适时报废车辆。
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 工作率:统计期内工作车日与总车日之比,反映 企业总车日的实际利用程度,其不足之百分值表 示停驶率。
第4章 汽车运输工作过程及评价指标
• §4-1 • §4-2
指标
• §4-3 指标
• §4-4 • §4-5
汽车运输工作过程及基本术语 评价汽车运输车辆利用的单项
评价汽车运输工作效果的综合
运价的理论与应用 评价汽车运输服务质量的指标
§4-1 汽车运输工作过程及基本术语
• 一、汽车运输工作条件 • 1、自然气候条件; • 2、道路交通条件; • 3、组织技术条件; • 4、运送对象条件; • 5、社会经济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