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输第三章 汽车运输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汽车技术性能参数

汽车技术性能参数
一般常用0~400m的秒数来描述汽车原步起步能力。 采用加速时间为0~100km/h所需的时间来描述加速能力。
1 汽车使用性能参数及适应性
爬坡能力 爬坡能力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以 一挡 行驶所能爬行的 最大坡度 。
平均技术速度 • 平均技术速度即 汽车行驶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 计算时,不包括装卸物资、上下乘客、排除技术故障的停歇时 间,但包括遵守交通法规必须要停车的时间。
• 其评价指标有:
① 平均首次故障里程(MTTFF)
② 平均故障间隔里程(MTBF)
③ 当量故障率 λD
④ 千公里维修时间 MTm
⑤ 千公里维修费用 Mc
⑥ 有效度 A
根据国家标准:一、二、三和四类故障的折合系数 ε 分别为:
ε1 = 20,ε2 = 5,ε3 = 1,ε4
= 0.4
1 汽车使用性能参数及适应性
1 汽车使用性能参数及适应性
最高车速
• 汽车在水平良好路面上满载行驶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称为 最高车速。 • 最高车速是汽车动力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用途的汽车,其最高车速也不 同。 加速能力
汽车的加速能力是用 汽车的加速时间 表示的。
•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 是指汽车由一挡或者二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 度逐步换至高速档后到达某一预订距离或车速的时间。 • 超车加速时间 是指用最高挡或者次高挡的某一速度全力加速至某一 较高速所需的时间。 • 因为汽车超车时与被超车辆并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 超车加 速能力强,并行的时间就短,行程也短,行驶就安全 。
1 汽车使用性能参数及适应性
紧凑性 紧凑性是表征 汽车外形尺寸合理与否 的指标,主要有:
1 汽车使用性能参数及适应性
最大续驶里程

运输组织学

运输组织学

单项指标计算举例
• 一辆额定载重量q0=5吨的载货汽车,某日出车6 小时,共完成5次运输任务,见下表,全天空车行 程为20km,试计算β、VD、γ、ε 运次 1 5 16 2 4 15 3 5 15 4 3 16 5 5 14
qi (t)
Lli (km)
解:β=∑Ll /∑L ×100%= (16+15+15+16+14)/(16+15+15+16+14 +20)×100% =76 / 96 ×100% = 79.17 % Vd=L/Td = 96/6= 16 km/h
3.2 道路运输生产率的 计算与分析
• 3.2.1基本概念 • 3.2.2车辆运用单项指标 • 3.2.3车辆生产率的计算与分析
3.2.1基本概念
• 车日:企业的营运车辆在企业内的保有日数,凡 在册营运车辆,均计在册车a
在 册 车 日 营运车日U 停驶车日 Uw
非完好车日 Un
AD d L D q 0 P 1
式中:P——车辆周转量(t.km或p· km), A—— 统计期营运车辆数(辆); D——统计期日历天数(天)。
• 单车期产量和车吨期产量的计算公式: • 单车期产量:
• 实载率ε:车辆实际完成的周转量与全行程周 转量之比。
P (q L 100% 100% P (q L )
i li ) i e 0i
对单个车辆或一组吨位相同的车辆:
(q L ) (q L ) 100 % 100 % L q (L ) q
1)运输产量指标
• 客、货运量(Q):
– 统计期内运送的客货数量(p或t);
• 客、货周转量(P):

公路运输组织学

公路运输组织学

(4)运距
2)运送速度

运送速度:车辆在运送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 示客货运输的快慢)。
Vc L /T c km / h
*影响因素: (1)技术速度
(2)企业营运组织水平
(3)行车人员的业务水平
(4)旅客的秩序及货物的装卸
3)营运速度

营运速度:用来表示车辆在工作时间内 有效运转快慢。
Vd L / Td km / h



为了提高技术速度,一方面应保证车辆有良好的技术性能,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客观的道路交通条件也应 具备。
第三节 汽车运输成本与运价
一、汽车运输成本
1、概念与特点

*统计期内公路运输企业所支出的全部费用与所 完成的运输产品产量之比。
S=∑C/ ∑P(元/t*km或元/p*km) ①构成:燃料、轮胎等 ②内容:财务成本不包括仓储费用、装卸费用、营销费用
Pt / Pm Pt 100%
影响因素: (1)主车与挂车的性能
(2)驾驶员的驾驶技术
(3)道路条件 (4)运输组织工作水平
练习

某货车(额定载重量为8吨)一天8小时内完成了 5次运输任务,q0=8t。其中: q1=8t、L1=5km; q2=6t、L2=4km;q3=9t、L3=6km;q4=5t、L4=8km; q5=8t、L5=10km;Lkv=15km。求:β、γ、ε、Vd。
第三章 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

第一节 公路运输组织效果评价指标类型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 第三节 运输成本与运价 第四节 公路运输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第一节 评价指标的类型

一、运输产量指标
二、运输质量指标:公路运输质量是指公路运输服务在满足

运输车辆标准

运输车辆标准

运输车辆标准
在现代社会,运输车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货物和人员流动的重要工具,也是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基础设施。

然而,由于运输车辆的种类繁多,标准的不一致性,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剧、能源消耗增大等。

因此,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运输车辆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运输车辆的标准应当包括对车辆的外观和结构的要求。

外观方面,车辆应当具有良好的车身涂装,保持清洁整洁,不得有破损和生锈。

结构方面,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合格的车身强度和稳定性,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发生事故。

其次,对于车辆的动力系统,标准应当明确要求。

车辆的发动机应当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对于燃料的选择也应当有明确规定,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运输车辆的安全配置也是标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车辆应当配备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安全装置,以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此外,对于大型货车和客车,还应当配备防护装置,减少事
故发生时的伤害。

最后,运输车辆的维护和管理也应当纳入标准的范畴。

车辆的所有权人应当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监管,对违反标准的车辆进行处罚和整改,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综上所述,运输车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个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协作,完善标准体系,提高对标准的执行力度,共同推动运输车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如此,才能建设更加安全、环保、高效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汽车物流标准目录2021

汽车物流标准目录2021

9 JT/T 1194-2018
商品车多式联运滚装操作规程
10 JT/T 1287—2020 11 JT/T 1312—2020 12 MH/T 1017-2005 13 QC/T 238-1997
乘用车集装箱运输技术要求 商品车多式联运交接单 车辆的航空运输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14 QC/T 265-2004 15 QC/T 775-2007 16 WB/T 1021-2004 17 WB/T 1034-2018 18 WB/T 1057-2015 19 WB/T 1058-2015
2014-12-01
标准规定了汽车物流服务的评价指标,包括整车物流服务评价指标、零部件物流服务 评价指标和售后服务备件物流服务评价指标。 适用于对从事经营性汽车物流服务企业的仓储、运输、装卸作业、流通加工等物流服 务能力进行评价。
2014-12-01
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物流用塑料周转箱的尺寸系列和技术参数要求。 适用于以注射成型法生产的塑料周转箱。
标准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标准范围
汽车车身术语 商品车辆滚装专用码头滚装作业安全操 作规程
汽车物流服务评价指标
汽车零部件物流塑料周转箱尺寸系列及 技术要求 汽车整车物流质损风险监控要求
汽车物流术语
汽车整车出口物流标识规范
汽车整车物流多式联运设施设备配置要 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0-6-10 2012-6-29
2014-9-3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
乘用车类别及代码 乘用车运输服务规范 乘用车仓储服务规范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汽车零部件物流器具分类及编码
2018-5-22
2020-02-28 2020-07-31 2005-1-20 1997-11-12

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

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

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汽车货物运输是现代物流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障货物运输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执行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应包括对汽车本身的质量要求。

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包括车辆的外观、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确保了车辆本身的质量,才能有效地保障货物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操作流程也需要严格规范。

司机在驾驶汽车货物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行车安全。

同时,在装卸货物的过程中,也需要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此外,货物本身的包装和保护也是影响运输质量的重要因素。

货物的包装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易受损。

对于易碎、易腐、易漏的货物,更需要加强包装和保护措施,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完好性。

另外,货物的装载和固定也是保障运输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装载货物时,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合理分配货物的重量和体积,确保车辆的稳定性。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货物,也需要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货物移位或者倾覆的情况。

最后,对于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

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货物,如化学品、食品等,更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因素,确保货物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汽车货物运输质量标准涉及到车辆质量、操作流程、货物包装、装载固定以及环境控制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货物运输的质量和安全,为现代物流运输体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制定和执行这些标准,共同为汽车货物运输质量的提升而努力。

智慧树知道网课《汽车运用工程(长安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道网课《汽车运用工程(长安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按托运批量,货物运输可分为()。

A.
零担货物运输和整车货物运输
B.
小批量运输和大批量运输
C.
普通货物和特种货物
D.
堆积货物、计件货物和罐装货物
2
【单选题】(2分)
评价汽车工作效率的指标是汽车的()。

A.
运输能耗
B.
运输生产率
C.
运输生产率和成本
D.
运输速度
3
【单选题】(2分)
汽车整备质量是指()。

A.
汽车总质量
B.
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
C汽车运输最大总质量
C.
汽车完全装载货物或旅客后的质量
4
【多选题】(2分)
汽车运输对道路条件的基本要求有()。

A.
车辆通过方便,乘客有舒适感
B.
车辆运行材料消耗最低、零件的损坏最小
C.
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D.
充分发挥汽车的速度性能
E.
满足最大通行能力要求
5
【多选题】(2分)
汽车运行工况研究常采用的方法有()。

A.
电测法
B.
工况测试
C.
计算机数字仿真
D.
交通调查
E.
统计方法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分)
汽车技术状况包含()两大方面。

A.
汽车行驶里程和汽车速度
B.
汽车寿命和汽车续驶里程
C.
汽车外观和汽车里程。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国标)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国标)

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2004)JT/T 198—2004 代替JT/T 198—1995,JT/T 199—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前言本标准是对JT/T198—1995《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标准》和JT/T199—1995《汽车技术等级评定的检测方法》中营运车辆相应内容的修订。

本标准与JT/T198—1995 和JT/T199—1995 相对应的主要区别是:——修订后的标准将JT/T198—1995《汽车技术等级评定标准》和JT/T198—1995《汽车技术等级评定的检测方法》两项标准的内容合并。

合并后的标准名称为《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代替JT/T198—1995 和JT/T199—1995。

——删去了JT/T198—1995 中第三章术语。

——“评定规则”中,取消了汽车使用年限的规定。

取消了关键项、一般项、及项次合格率的规定。

——检测方法引用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评定技术要求参照了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等相关标准最新版本的有关规定编制的。

——删去了原标准中“标准的实施监督”一章。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大佑谢素华任有许洪国李显生。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JT/T198—1995;——JT/T199—1995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 198-200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等级的评定内容、评定规则、等级划分、评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营运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车辆拖挂能力利用指标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03(54-89)P36 J_Embed_28.jpg
图3-3 车辆利用的单项指标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一、汽车运输生产率的计算 (一)载货汽车的运输生产率 1.工作生产率
03(54-89)P36 J_Embed_29.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1.jpg
图3-1 营运车日构成示意图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03(54-89)P36 J_Embed_2.jpg
图3-2 营运总车时构成示意图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1.完好率(( a)
03(54-89)P36 J_Embed_4.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69.jpg
5.平均运次载重行程的影响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70.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71.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43.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44.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2.总生产率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三)出租汽车运输生产率
03(54-89)P36 J_Embed_49.jpg
03(54-89)P36 J_Embed_30.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31.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33.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34.jpg
汽车运输组织管理
主编
第三章 汽车运输评价指标
【学习目的】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第三节 汽车运输调查与运输量预测 【案例】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1)能清楚地概括车辆的运输过程及其有关的各种现象。 (2)能明确地表明车辆各方面的利用程度及其有关的各项数值。 (3)能客观地反映车辆利用程度与车辆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4)能客观地反映车辆利用程度与车辆成本之间的关系。 (5)能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有利于信息的储存和使用。 一、车辆和车辆时间利用指标
03(54-89)P36 J_Embed_60.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61.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2.车辆技术速度的影响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64.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35.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37.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二)公共汽车运输生产率 1.工作生产率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42.jpg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03(54-89)P36 J_Embed_19.jpg
2.动态的吨(座)位利用率(或动载质量利用率) (二)实载率
03(54-89)P36 J_Embed_20.jpg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03(54-89)P36 J_Embed_23.jpg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76.jpg
03(54-89)P36 J_Embed_53.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素对汽车运输生产率的影响 1.装卸作业停歇时间的影响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59.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72.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73.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74.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75.jpg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2.工作率((d)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3.总车时利用率(()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4.工作车时利用率(()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二、车辆速度利用指标 1.技术速度(VT)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2.营运速度(VD)
3.里程利用率的影响
03(54-89)P36 J_Embed_65.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4.实际载质量的影响
03(54-89)P36 J_Embed_66.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67.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68.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50.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03(54-89)P36 J_Embed_51.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1.出租汽车的工作生产率
03(54-89)P36 J_Embed_52.jpg
第二节 汽车运输生产率的确定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3.运送速度(VC)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4.平均车日行程()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三、车辆行程利用指标
第一节 评价车辆利用程度的单项指标
四、车辆载质(客)量利用指标 (一)吨(座)位利用率 1.静态的吨(座)位利用率(或静载质量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