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件7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PPT.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邵发军
吸引力法则
人们关注什么就吸引什么 人们只存在于此时此刻 你所得的总是你想要的,包括负面事 务
/1141135.html
通过本课程,您将了解:
1、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趋势怎样? 2、如何分析发达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3、发展中国国家为何落后? 4、社会主义国家未来前景怎样? 5、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和深刻教训怎样? 6、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和各主要国家的主张怎 样?
3、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加剧
A 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 B 欧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 域性集团 C 北美自由贸易区由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组成的 统一大市场 D 1993年6月,亚太经合组织正式启用 E 区域性的双边、多边经济组织超百
/1141135.html
你了解跨国公司吗?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 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包括母公司 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集投资、贸易、 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 二战后跨国公司迎来黄金时代 中心活动始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 被誉为“全球经济的血液” 全球兼并浪潮造就“超级企业”
/1141135.html
欧盟简介
1、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 2、1993年1月,欧洲统一大市场启动,实施商 品、劳务、人员、资本自由流通 3、1996年12月,欧洲柏林首脑会议通过《欧元 的法律地位》等三文件 4、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 5、2004年5月,波兰匈牙利等十国入盟 2007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6、目前,欧盟27国,面积400万,人口4.5亿
/1141135.html
/1141135.html
/1141135.html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PPT课件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概述
内容: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节: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及运行
机制 第三节: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科技
革命 第四节:经济全球化对发展的挑战
8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 演变
• 1/战后初期的美国:世界经济中的新贵 • 2/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 “日美欧
三强鼎立” • 3/80年代区域化经济集团的发展
3/80年代区域化经济集团的发展
中国东盟十加一高峰会
• 2000年11月中国率先与东盟达成在10 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 议。它涵盖国家11个,人口16亿,据 中国副外长王毅估计,“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建成后预期达到的贸易 创造效应,将为双方的出口带来50% 的增长,并将使东盟国家的经济成长 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中国大陆的经济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2/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 “日美欧三强鼎立
汉堡造船厂
易北河隧 道
19
日本第一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20
2/70年代世界经济多极化: “日美欧三强鼎立
请观看“二战后日本的兴起”
按ESC键可中止放映
21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3/80年代区域化经济集团的发展
成长率提高零点三个百分点 。 28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3/80年代区域化经济集团的发展
北
1993年11月生效,包括美加墨三 国。这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
美 间的经济一体化。其人口和国
自 由 贸
民生产总值与欧盟相去不远,外 贸总量近欧盟一半。但区域面积 近后者的10倍。其最终目标是 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 含义:地理上接近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通过正式协议确 定彼此间的深层经济 合作关系。
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复习课件(共23张PPT)

【例题1】
(2020·全国卷Ⅱ)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累计设立18个
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区内试行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制度,进一步放宽金融和制造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完善知识
产权保护制度,自贸区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设立自贸
区的意义在于( )
①发挥自贸区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②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③减少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④改善全球治理结构,让发展中国家能发出更多声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C D.③④
主观题训练: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上发表的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 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 了新天地。面向未来,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 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 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 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 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B
④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中国拥有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网,从中国出发,向北
向西可直达西欧,向南可连通东南亚。我国政府提出的以高铁为重
要纽带的“一带一路”倡议( )
①有利于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有利于规范国际贸易秩序,消除贸易摩擦
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07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考研教育网考研人的网上家园考研政治辅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讲义07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五、综合国力竞争(2001年考查过)所谓综合国力,一般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资源等方面实力和影响力的总和,是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综合国力,既包括物质实力和精神实力,也包括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综合国力概念全面地反映国家的国情和实力,比较准确地反映国家强弱、兴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过去,大国之间也进行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军事力量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冷战结束后,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衰落,最终起作用的是综合国力,核心是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而不单纯是军事力量。
一个国家是否在21世纪多极化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也主要取决于它能否占有经济上的优势。
因此愈来愈多的国家重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把经济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首位。
经济竞争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科技对经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创造的价值在产品价值中的比例愈来愈大。
它将决定各国在21世纪中的国际经济地位。
科学技术将直接影响到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的发展,影响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最终将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当今以美、日、欧为主的国际科技竞争已全面展开并日趋激烈,它对21世纪各种力量的消长与组合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当然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国家的军事安全。
军事安全和军备完善,用高科技来装备国防力量仍是摆在各国面前的重大问题。
具体说来,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国把经济安全确定为对外战略的重点。
第二,各国积极调整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
第三,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
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始创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了以优先发展高科技、政府积极协调、加强军民两用、注重成果转化为特点的科技政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课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 第三次浪潮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 这一时期改革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以往。 • 中国——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探索。 • 苏联——戈尔巴乔夫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 • 苏联的全面改革,为东欧国家深入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
要论提示
•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世界政治经 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对社会主义的 探索与实践,它既具有历史合理性,又有局限性。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了改革进程。苏联东欧国家在改革中迷失了方向, 放弃了社会主义。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 社会主义只有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才能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关键词
• 社会主义 • 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模式 • 改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一、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突破了苏联一国的范围,向东 欧和东亚扩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胜利后,主要面临两大任务:建立以 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和对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 党制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 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 式。1968年8月20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 洛伐克,迫使其放弃了改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件

资源枯竭限制了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的可能性。
3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加剧了许多环境问题。
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变革
全球供应链
国际贸易的变革推动了全球供应链 的发展和重组。
投资自由化
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区域的形成 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
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
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议推动了国际贸 易的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作用
1
联合国
联合国在和平维护、人权保护和国际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解决了贸易争端。
3
国际货币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国际金融稳定和债务解决提供了重要支持。
环境问题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1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威胁到全球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数字化革命
数字化革命改变了产业结构和 商业模式,推动了全球经济的 发展。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行 业和就业机会,但也带来了一 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
大数据
大数据的应用促进了企业决策、 市场预测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本课件介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要内容,包括全球化、中国的崛起、西 方民主国家面临的挑战、国际组织的作用、环境议题、国际贸易和投资、技 术进步、新兴市场、能源安全、社会文化因素、性别与多样性问题、冲突解 决和和平建设、经济不平等、人权、腐败、侨民社群、移民、政治不稳定和 地区冲突、未来前景和挑战。
国际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倡导 多边主义,推动全球事务的解 决。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7PPT课件

(二)私有化是经济转型的基础与关键
私有化的方式:
❖ 私有化按资产分配方式不同可分为“有偿私有 化”、“无偿私有化”和重新私有化(退归原主) 三种。
❖ 按企业规模可分为“大私有化”和“小私有化” 两种。大私有化一般通过先对企业进行股份制 改造再出售股票来实现。小私有化一般通过直 接出售、拍卖和退归原主等方式来实现。
19
结束 放映
一、经济制度的转型与现状
(三)东欧中亚国家经济转型基本完成及其后果
2.转型的惨重代价
▪ 生产大幅度下降 ▪ 通货膨胀恶性发展 ▪ 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急
剧增加,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 外贸恶化,外债负担加重
20
结束 放映
一、经济制度的转型与现状
(三)东欧中亚国家经济转型基本完成及其后果
结束 放映
一、经济制度的转型与现状
(一)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方式和内容
2. 渐进的转型方式
匈牙利采取了相对渐进的经济转型方式,虽然也出现 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转轨 过程相对比较平稳。 匈牙利的渐进方式与激进的“休克疗法”并不是两种 截然不同的模式,即使是实行激进转轨的国家,在激 进改革进程中也包括某些渐进的因素。而没有实行 “休克疗法”的国家也并不排除在某些领域或阶段采 取较为激进的措施。激进方式与渐进方式在经济转型 的基本内容和进度上都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14
返回
结束 放映
一、经济制度的转型与现状
(二)私有化是经济转型的基础与关键
私有化的含义:
私有化是指把公有财产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私 有财产,其中以股份制为主的法人私有形式居 多。其最终目标,是要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 有制结构改造成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 结构,使社会制度变迁不可逆转。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PPT课件

尽管这些因素不可能象世界政府那样提供一个 稳定的国际秩序,但它们对国家在国际社会的 行为有制约作用,有利于加强国家间的信任与 合作。
2021/3/12
14
建构主义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不是自然状态,而是由 国家造就的。 无政府状态可以有3种表现形式。 国际关系的性质取决于国家之间存在怎样的信 念和期望。 物质因素(如军事力量)并不决定行为者的行 为,行为者的行为取决于他对物质因素的理解 和解释。也就是说,行为者的行为是由物质因 素和对物质因素的认识(意识)两方面决定的。
政府间组织 非政府组织 跨国公司
2021/3/12
11
研究国际关系的三种视角
现实主义(realism)
• 古典现实主义、新(结构)现实主义、古典 新现实主义
跨国主义(m)
• 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全球主义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2021/3/12
12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二讲 国际关系概论
主讲教师:邢悦
2021/3/12
1
国际关系学概论
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关系学研究的层次 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国际关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 研究国际关系的3个视角
2021/3/12
2
思考?
国际关系研究的只是国家之间的关系吗?
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国家有什么特点,它与古代 帝国、诸侯国、君主国有什么不同?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怎么产生的?民族 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一切吗?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自古就有的吗? 通过掌握信息和材料就可以研究国际关系吗? 研究国际关系需要理论和方法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结束 放映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视频资料: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 于1982年9月提出并于1984 年5月由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科学 构想。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国际战略的大思路
返回本章
结束 放映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意义
三个阶段
四个部分 时代观 外交目标 外交定位 外交政策和策略
1977年至1984年
1985年至1989年
1990年以后
结束 放映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1.积极争取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2.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结束 放映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 策
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民族主义国家:印度、缅甸、印度尼西 亚、巴基斯坦等民族主义国家在这个时 期同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取 得巨大的发展 中国同朝鲜、马来西亚、 菲律宾、缅甸、泰国、孟加拉、 尼泊尔、巴基斯坦等邻国的传 统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和这 些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会见 来访的韩国总统金大中。
结束 放映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1973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 见来访的法国总统蓬皮杜 。
1973年11月,澳大利亚总理惠 特拉姆访华时游览北京天坛。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视频资料: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1. 加强同亚非 拉国家的关系 2. 反对苏联霸 权主义 3. 反对美国帝 国主义和各国 反动派
1963年周恩 来总理访问 阿联时同纳 赛尔总统在 一起。
周恩来总理访 问突尼斯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中美关系的发展
结束 放映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中 欧 关 系
胡锦涛主席会见欧盟委员会主 席普罗迪。 江泽民主席会见法国总统希拉克。
结束 放映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结束 放映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 策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视频资料: 三大外交决策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结束 放映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 策
建国初期中国 对外关系的发展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中国的多边外交
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晤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返回本章
结束 放映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二)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三)中国的国家利益
返回本章
结束 放映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中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结束 放映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结束 放映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 策
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成 为盟国,全面友好合作。但 是两国两党间仍存在矛盾和 问题,特别是苏联的民族利 己主义以及苏共的大党主义, 给两国两党关系蒙上了阴影, 为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埋下 了分裂的种子。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在1971年10月25日举 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 议时,以压倒多数票通过 由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 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 法权利。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建 交 国 家 统 计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2002年各国外汇储备比较示意图
中国外汇储备
结束 放映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社会主义大国
核大国
中国 贸易大国 联合国 常任理事国 发展中国家
结束 放映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1.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2. 中国具有21世纪的地缘战略优势;
(二)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不断加强
1992年中国被接纳为不结盟运 动的观察员国,并以观察员身份参 加了不结盟首脑会议; 中国同七十七国集团的友好合 作关系获得了建设性的发展。
1999年2月,胡锦涛副主席访问 南非。图为南非总统曼德拉在总 统官邸会见胡锦涛副主席。
结束 放映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
结束 放映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 策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到50年代中期,先后有20 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 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在国际舞台 上站稳了脚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 取得了一些重大的外交成就。
结束 放映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2.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珍 宝 岛 实 景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3.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
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中国人民将坚定 不移地支持越南人民,把反对美国侵略者 的斗争进行到底。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了上海 《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图 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视频资料: 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 9月田中角荣访华,签 订《中日联合声明》, 宣布结束两国关系的不 正常状态,建立正式外 交关系,揭开中日关系 新的一页。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1971 年 4 月 , 周 恩来总理在北京 会 见 格 雷 厄 姆· 廷霍文率 斯 领的美国乒乓球 代表团,打开了 中美交往的大门。 这就是著名的" 乒乓外交"。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西北欧国家:瑞典、丹麦、瑞士等八个 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英、 荷为代办级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 席访问苏联
结束 放映
(一)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 策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苏两国积极谋 求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中国政府派 出志愿军入朝作战时,苏联向中国提供 了武器装备。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1.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缅甸、蒙古、尼泊 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五 国签订的边界条约。
1963年中国与阿富汗签署边界条约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二)60年代联合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2. 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1969年3月发生 的珍宝岛事件及随 后接连发生的武装 侵犯中国新疆和黑 龙江边境事件,使 得中苏边境形势十 分紧张,两国关系 几近破裂。
结束 放映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
中日关系中的 钓鱼岛问题
返回
结束 放映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中国的国家利益
安全利益
国家利益,即一切满 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 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 西。
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
文化利益
返回本章
结束 放映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意义
结束 放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七章
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结束 放映
第七章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与对外关系的初 步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 对外关系大发展
三、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 本原则
结束 放映
一、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结束 放映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1984年9月,中英草 签关于香港问题的 联合声明。图为草 签仪式后中国代表 团工作人员合影。 12月19日,中英两 国政府首脑正式签 署了联合声明。
结束 放映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