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2.小青把以下物品分成两类:①铅笔芯、铜线、盐水;②塑料尺、橡
皮擦、油。他分成两类后的物品分别属于( )
A.固体和液体
B.导体和绝缘体
C.金属和非金属
D.晶体和非晶体
答案:B
解析:从题目中的分类来看,铅笔芯、铜线、盐水都容易导电,属于
导体,而塑料尺、橡皮擦、油都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和S2,则( ) A.灯泡L1亮,L2不亮 B.灯泡L2亮,L1不亮 C.灯泡L1、L2都不亮 D.灯泡L1、L2都亮 答案:B
二、电路 1.电路的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
2.三种电路:通路、断路和短路
三种 概念
电路
特点
通路 处处接通的电路
() A.A、B两点间存在短路 B.A、B两点间存在断路 C.B、C两点间存在短路 D.B、C两点间存在断路 解析:闭合开关时两灯均不亮,说明电路中某处断路,或是两灯均
短路;用导线先并联在A、B两端时,发现甲不亮,乙亮,说明电路通路, 两灯泡不可能短路,乙不可能断路;因导线并联在B、C两端时,灯均 不亮,说明甲不可能短路,只能为A、B间发生了断路(开路)。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填空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一.两种电荷1.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如图所示是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纸屑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①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
能转化为能。
②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是吸引。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图甲说明:同种电荷互相。
图乙说明:异种电荷互相。
(4)电荷量:电荷的叫电荷量,简称。
电荷量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5)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
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两片金属箔上,使它们带上(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由于而张开。
所以验电器的原理是。
而且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的多少。
2.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结构:原子由中心的和绕其运动的组成。
原子核带电,电子带电,原子核和电子之间互相。
电子是带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
通常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量等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电荷的数量,所以原子整体电性,物体对外也电性(填“显”或“不显”)。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
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能力强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缺少电子而带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电。
所以,摩擦起电不是电荷,而是电荷的。
(3)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上,使丝绸有了而带电,使玻璃棒而带电。
3.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如图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带电,B不带电。
(1)如图甲:用橡胶棒连接A、B。
观察A、B金属箔的张角。
说明橡胶棒是。
(2)如图乙:用带的金属棒连接A、B。
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角,B的金属箔张角。
说明有一部分电荷通过从A移动到了B。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
(3)导体:的物体叫导体。
常见的导体有、、、、等。
(4)绝缘体:的物体叫绝缘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和油等(5)金属导体: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金属导电靠的就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单元测试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单元测试_电荷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1、电荷: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背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6.25×1018个电子所带电荷等于1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九年级春季物理全一册听课笔记: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

2024九年级春季物理全一册听课笔记: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电流和电路1.1 导入教师行为:•情境引入:教师首先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如夜晚城市灯火辉煌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五彩斑斓的灯光是如何被点亮的?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引出主题:紧接着,教师指出这些灯光的背后都离不开电流和电路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流和电路。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或图片,感受电流和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从自己的角度解释灯光是如何被点亮的。
过程点评:•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兴趣,为后续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1.2 教学过程1.2.1 电流的基本概念教师行为:•定义讲解:详细讲解电流的定义,即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并介绍电流的单位安培(A)。
•实例说明:通过水流与电流的类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流的概念。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思考并理解水流与电流的类比关系。
过程点评:•通过定义讲解和实例说明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清晰掌握电流的基本概念。
1.2.2 电路的基本组成教师行为:•组成介绍: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元素,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并解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示意图展示:利用电路示意图,直观展示各元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的讲解,记录电路的基本组成元素及其作用。
•观察电路示意图,理解各元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过程点评:•通过组成介绍和示意图展示,使学生全面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
1.2.3 电路的类型教师行为:•分类讲解:介绍电路的两种基本类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并详细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如家庭照明电路、节日彩灯等),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分析实例,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过程点评:•通过分类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电路类型的不同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
单位:库仑(C)简称库;
电荷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
原子中电荷分布图
电子
质子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当时把这些发明都申请专利的话,他可他却没有这么做,他是一个绝世天才他年一月五日晚间在纽约的一家小旅馆中因为心岁,一位被世界遗忘的伟人就这么默默地离开
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三、电路的工作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2、开路(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四、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必须有电源,2、电路必须是通路。
五、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电流有多条路径;2、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主要针
二、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判断串、并联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
串联电路电路图并联电路电流图
三、生活中电路
、串联电路:装饰店铺、居室、圣诞树的小彩灯,用电器和控制它的开关。
、并联电路:家庭中的电视、电冰箱等用电器之间,路灯,交通灯,教室的电
正出负进分支汇合开断无叉)
电流表的结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3A分度值是0.1A,0-0.6A
0.02A)示数。
电流表的使用(先看量程度针柱
电源直接连闭路针停查短路
)先要三“看清”:看清。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并联电路特点
电路有多条路径,每一条电路之间互相独立, 有一个电路元件断开,其他支路照常工作; 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能 控制其所在支路。
混联电路简化技巧
01
先找节点
在复杂电路中,找到分流点和汇流点,标出字母。
02
等效电路图
从电源正极出发,根据节点,顺次将每个元件连接,最后回到小因素
实验目和原理阐述
实验目的
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电阻定律 的基本内容。
原理阐述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将通 过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这些因素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
实验器材准备和步骤安排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故障诊断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等参数,判断电路 是否存在故障。常见的故障包括开路、短路和电阻值异 常等。
排除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采取相应的排除方法。例如,对 于开路故障,可以检查导线是否断开或接触不良;对于 短路故障,可以检查是否有导线直接相连或绝缘层破损 等情况;对于电阻值异常,可以检查电阻器是否损坏或 连接不良等。
培养环保意识
了解环保知识,关注环境问题 ,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保
护地球家园。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的元件或部件排列得使电流全部通过每一部件或元件而不分流的一种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不影响控制 作用;若某一元件断开,则整个电路都无法工作。
并联电路定义及特点分析
并联电路定义
并联电路是使在构成并联的电路元件间电流 有一条以上的相互独立通路,为电路组成二 种基本的方式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本章知识结构图:一、两种电荷1.两种电荷(1)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接触起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电荷种类: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
负电荷:把用羊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用字母C表示。
(6)验电器:2.原子及其结构(1)原子及其结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核外运动。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C1019-6.1 。
原子核带正电,它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
(2)摩擦起电的本质: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电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等量的)。
由此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电荷发生了转移,使正、负电荷分开。
3.导体与绝缘体(1)电荷的定向移动(2)导体和绝缘体导体绝缘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物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玻璃、橡胶、陶瓷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原因导体中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相互转化导体和绝缘体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条件改变时可以相互转化二、电流和电路1.电流(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要闭合)(2)在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说明:a.金属导线中的电流,主要是由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b.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丛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流回电源的负极。
2.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1)电路的构成: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组成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电路。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点精析一、电荷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
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如图所示。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物体带电多少(带电多,金属箔张开角度大)。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单位是库仑,简称为库,符号是C。
元电荷(e):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常用符号e表示。
基本电荷e =1.6021892×10-19库仑,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铅笔芯)、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含杂质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解读 本章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开篇, 是后续电学部分的基础, 对于学好电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本章处于重要的基本地位。
其中电流的概念是学习其他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 是本章的 重要内容;本章的另一重点内容是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它是进一步学习所以电路知识的基础。
电流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电学串联仪器, 学会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是电学实验中学生必须具 备的技能之一, 所以电流表的使用和读数是本章的重点, 然而电流表的面板刻度比普通刻度尺稍复杂,它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加上电流表的接入也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所以用电流 表测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也成为本章的难点。
课标要求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知道串、 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能运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的 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5、会使用电流表。
课时支配建议 第1节 两种电荷1 课时 第2节电流和电路 2 课时 第3节串联和并联 1 课时 第4节电流的测量 1 课时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 课时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1、备课时间: 2014年 9月 15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4、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2、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 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用具】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观看动画 “怒发冲冠 ”、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 “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 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这些现 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带电体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十五 电流和电路第一节 电荷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知道带电体的性质;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 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 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举例: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 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
2、两种电荷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 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 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 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 。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 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 看到的现象: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 学生实验: 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
带电后的物体凡是 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 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 凡是跟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 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例 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演示: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 此时金属箔 片带 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 角度变+表”示。
-”表示。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不同。
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
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 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5、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观看视频:取两个验电器A和B。
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 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摩擦起电的有关知识,并且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我们从原子结构入手研究了摩擦起电的原因以及导体、绝缘体的相关知识。
四、反馈练习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1、3 题五、作业:课堂作业第18 页板书设计】5.1 电荷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一-擦起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4.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教学反思:第二节电流和电路备课时间:2014年9月17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2、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知道电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认识、使用电路图教学难点1.电流的形成2.规范画出简单的电路图【教具】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课件。
【教学过程】演示板上有一个电铃,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电铃响起来?电铃响起来了,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电铃。
二.进行新课1.电流的形成和方向(1)连接好36页图15.2-1的电路,闭合开关,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流过灯泡。
分析:导线、灯泡和灯丝都是金属做的。
金属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电子,平时它们的运动方向杂乱无章,接上电池,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物理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注意:如果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负电荷,则电流方向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2)问:按这个规定,当电路闭合时,电流在电源外部的流动方向是什么?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3)学生看视频“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方向” ,了解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让学生说出如何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方向。
2. 电路的构成(1)最简单的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学生回答)。
(2)各部分作用(学生总结)。
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
导线:连接电路的元件。
(3)了解常见的几种直流电源(教师课件展示各种电源)。
①干电池:干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碳棒是干电池的正极,锌筒是干电池的负极;废旧电池里的化学物质污染环境,不能随便抛弃。
②学生电源③发电机3.电路图①定义: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②课件展示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并让学生识记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电池、开关、灯泡、电动机、交叉相连的导线等。
③学生练习画出由电池、导线、开关、两个灯泡组成的电路图。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情况讲解画电路图的基本要求:尽量画成长方形;横平竖直,有角有棱;元件尽量分布均匀,不要画在拐角处。
课件展示并示范画电路图。
学生练习。
4.电路的状态教师拿实际电路演示通路、断路,并总结:(1)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叫做通路。
(2)电路中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做断路。
通过引入新课时老师强调的“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引出短路的定义及危害。
(3)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叫做短路。
短路时电路中电流很大,可能把电源烧坏,这是不允许的。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电路图,辨认通路、开路和短路,还要学会根据电路图来实际连接电路。
连电路使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的连接要有序(通常按电流方向);(2)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有无短路;(4)若连接无误,要试触(点接开关),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若异常,应立即断开开关)。
反馈练习1.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叫;消耗电能的元器件是;导线的作用是__________ 开关的作用是 __________2.从电子显像管尾部的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到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该电子束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 流向________ 。
3.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正电荷的移动,才能形成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