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线路测量(简化版)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铁路、公路、架空索道、各种自流和压力管线及架空送电线路工程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线路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分别按本规范第 3.1.4 条和 4.1.3 条中的规定选用。

线路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导线或 GPS 测量方法,并靠近线路贯通布设。

线路的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并靠近线路布设。

平面控制点的点位,宜选在土质坚实、便于观测、易于保存的地方。

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选在施工干扰区的外围。

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根据需要埋设标石。

线路测图的比例尺,可按表 6.1.6 选用。

注:1 1:200 比例尺的工点地形图,可按对 1:500 比例尺地形测图的技术要求测绘。

当架空送电线路通过市区的协议区或规划区时,应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施测 1:1000~1:2000 比例尺的带状地形图。

当架空送电线路需:要施测横断面图时,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宜选用 1:200 或 1:500。

当线路与已有的道路、管道、送电线路等交叉时,应根据需要测量交叉角、交叉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及净空高或负高。

纵断面图图标格式中平面图栏内的地物,可根据需要实测位置、高程及必要的高度。

所有线路的起点、终点、转角点和铁路、公路的曲线起点、终点,均应埋设固定桩。

线路施工前,应对其定测线路进行复测,满足要求后方可放样。

铁路、公路测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可采用 GPS 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按本规范第3.2 节、3.3 节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导线总长可放宽一倍;高程控制应布设成附合路线,按本规范第 4.2 节中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

铁路、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

导线的起点、终点及每间隔不大于 30km 的点上,应与高等级控制点联测检核;当联测有困难时,可分段增设 GPS 控制点。

第10章线路工程测量

第10章线路工程测量
例:已知 JD : k 3 573.36 求曲线测设元素及主点桩号 1、T=62.293 L=120.777 E=9.477 D=3.809 2、主点桩号
y 2436
设计圆曲线 R=2000m
JD k 3 573.36 T zy L yz
1 2
62.293
k 3 511.067 120.777 k 3 631.844
第 10 章 线路工程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 线路测量是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给水排水、水利水电、输电线路等线路工程 勘察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勘测、设计、定位、放样等施工前的专业性测量工 作。掌握与线路工程相关的勘察测量技术是是本部分内容学习的目的之一。 学习要求 1.掌握线路图上选线及里程桩的设置。 2.掌握圆曲线的测设方法。 3.掌握线路纵断面图的测绘。 4.掌握线路填挖土方量的计算。
式中,x0,y0 为缓圆点(HY)或圆缓点(YH)的坐标。 图 12-27 3、缓和曲线的插入方法
图 12-28
缓和曲线是在不改变曲线段方向和保持圆曲线半径不变的条件下,插入到直线段和 圆曲线之间,如图 12-28。缓和曲线的一半长度处在原圆曲线范围内,另一半处在原直
线段范围内,这样就使圆曲线沿垂直切线方向,向里移动距离 p,圆心 O 移至 O,显然 p sec OO 2 。插入缓和曲线之后,使原来的圆曲线长度变短了。 插入缓和曲线之后,曲线主点有 5 个,他们是:直缓点 ZH、缓圆点 HY、曲中点 QZ、 圆缓点 YH 及缓直点 HZ。 4、缓和曲线常数的计算
JD
T R tg

2
L R

180
E R(sec

2
1)

线路工程测量

线路工程测量
¾ 3, 当相邻两交点不能通视时,可采用以下方 法测设转点:
• (1), 两交点间设转点 • 如图9-5所示JD5、JD6为相邻而不通视的两交
点,当在其中间设置转点时,可以采用第三章 所述的过高地定线的方法。 • 如要求精度较高时也可采用下述方法: ¾ ①,首先用过高地定线的方法或目估法初定一 转点ZD′,在ZD′点设置经纬仪,用正、倒 镜分中法延长直线JD5-ZD′至JD6′;设JD6 至JD6′的距离为f,若f在误差允许限值内,可 将 ZD′ 作 为 转 点 , 若 误 差 较 大 , 必 须 进 行 调
¾ (3)曲线加桩:是指曲线上设置的主点桩,如圆 曲线起点(简称直圆点ZY)、圆曲线中点(简称曲中 点 QZ)、圆曲线终点(简称圆直点YZ)。曲线加桩 一般要求计算至厘米。
¾ (4)关系加桩:是指路线上的转点(ZD)桩和交点 (JD)桩。一般量至厘米。对于曲线加桩和关系加 桩,在书写里程时,一般应先写其缩写名称如图 9-8(c)所示的“ZY K3+091.05”和“JD K8+598.52”等。
加桩的类型:地形加桩、地物加桩、曲线加 桩、关系加桩。
图9-8 里程桩
¾ (1)地形加桩:是指沿中线地面起伏突变处、横 向坡度变化处以及天然河沟处等所设置的里程 桩。地形加桩桩号精确到米。
¾ (2)地物加桩:是指沿中线有人工构筑物的地方 (如桥梁、涵洞处,路线与其它公路、铁路、渠 道、高压线等交叉处,拆迁建筑物处,土壤地质 变化处)加设的里程桩。地物加桩桩号精确到米或 分米。对于人工构筑物,在书写里程时要加上工 程名称,如图9-8(b)所示的“K4+752.8 涵”。
(9-2)
图9-6 延长线上设转点
• 二、转角测定
转角:亦称偏角,即线路由一方向转到另一方向 时,转变后方向与原方向延长线之间的夹角,用 △表示。转角(偏角)有左、右之分,如图9-7 所示,当偏转后的方向位于原方向左侧时,为左 偏角,记作△L;当偏转后的方向位于原方向右 侧时,为右偏角,记作△R。

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第10章-测绘质量管理体系

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第10章-测绘质量管理体系

[问答题]1.某测绘单位承担某测区1︰(江南博哥)5000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正射影像(DOM)航测成图中的像片控制点布测任务。

1.测区概况测区以丘陵为主,分布有河流、湖泊和水库,交通发达,公路、乡村路纵横交错。

测区内耕地比较多,水田以梯地为主,山坡多旱地,山丘上植被茂盛。

2.航摄资料情况2014年航空摄影的23cm×23cm影像。

沿东西方向航摄。

航向重叠度一般在67%左右,最小53%,旁向重叠度一般在36%左右。

摄区共有20条航带。

3.像片控制点布测方案(1)平面高程均采用区域网布点,示意图如下:图7-1平高控制点航向基线跨度不大于9条基线,旁向相邻航线最大跨度不大于3条基线。

(2)像片控制点尽可能选择相片上的明显目标点,便于正确地相互转点和立体观测时辨认点位。

(3)像片控制点利用测区已有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CORS)联测平面位置,并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进行高程改正。

[2015年真题] 问题:1.举出本测区中作为像片控制点的优选地物,并说明林地中控制点的选取方法。

2.结合本测区摄影资料的规格和重叠度,说明对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的位置的要求。

3.根据本测区像片控制点的施测方法,说明在野外选择控制点位应考虑的因素。

参考答案:1.本测区中作为像片控制点的优选地物包括:(1)道路:公路、乡村路的直角拐点;(2)水系: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堤岸线直角拐点;(3)植被分界线的直角拐点;(4)居民区内的道路、打谷场和水泥地等直角拐点。

林地中控制点的选取方法包括:(1)优先选择林地内明显小路的拐弯处;(2)不同覆盖的林地类型的分界线的拐弯处;(3)林地内重要明显块状地块的边缘。

2.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的位置的要求包括:(1)像片控制点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度重叠范围内;(2)像片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5mm;(3)像片的四个基本控制点应选在像片的四角附近或四边中点附近;(4)平高控制点航向基线跨度不大于9条基线,旁向相邻航线最大跨度不大于3条基线。

线路工程测量

线路工程测量

PPT文档演模板
线路工程测量
精度要求:
极坐标法测设: 点位误差应不大于10cm 其它方法测设: 点位横向误差≤10cm
纵向误差≤(
)m
(s为转点到中桩的距离,以m计)
PPT文档演模板
线路工程测量
§10-3 圆曲线测设
为保证车辆平稳运行,需在线路改变方向处加设曲 线进行过渡。
平面曲线
圆曲线: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
4、结合线路工程的需要,沿着基本走向测绘带状 地形图或平面图,在指定地点测绘工地地形图(例如 桥位平面图)。测图比例尺根据不同工程的实际要求 参考相应的设计及施工规范选定。
5、根据设计图纸把线路中心线上的各类点位测设 到地面上,称为中线测量。中线测量包括线路起止点、 转折点、曲线主点和线路中心里程桩、加桩等。
线路工程测量
1.支距法
地势比较平坦,线路位置与初测导线相距较近。 以初测导线点为基础,独立测设出直线段上的若干 点,再经过穿线、交点等工序,路工程测量
(2)放点
放线资料经检核无误并绘制好放点图后, 即可进行现场放点。
方 法 : 将 经 纬 仪 安 置 在 初 测 导 线 点 C14 上,后视C15,用正倒镜分中法拨90°角, 定出C14~ZD4–1方向,再沿此方向测设水 平距离33.9米,标定出ZD4–1,用同样的方 法可测设出其余直线控制点。
PPT文档演模板
线路工程测量
一、圆曲线主点及要素计算
(一)圆曲线的主点ZY、QZ、YZ
PPT文档演模板
线路工程测量
(二)圆曲线的要素计算
1、切线长:
2、曲线长: 3、外矢距:
4、切曲差:
PPT文档演模板
R —圆曲线半径(设计选配)

西南交大工程测量第10章-地形图测绘和应用

西南交大工程测量第10章-地形图测绘和应用

dl fp
d fl p
因此 D f l f
p
令, f K 称为视距乘常数, f c,称为视距加常数, p
则: DKlc
在设计望远镜时,适当选择有关参数后,可使 K=100,c=0。
于是,视线水平时的视距公式为: D10l0
两点间的高差为:hiv
式中i 为仪器高,v 为望远镜的中丝在尺上的读数。
•此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但测 距精度较低,一般可达1/200,常用于地形测图。
•此法测量高差的误差与高差和距离有关,一般每100m 距离约有±3cm的高差中误差,每10m的高差也有 ±3cm的高差中误差。
• 视距测量:利用测量仪器望远镜中的视距丝并配合视距尺进行距离测量。
视距丝
图解交会法 (前方、后方、侧方交会)
内、外分点法:当需要增设的测站离控制点较近且相邻的控制
点通视,可采用内外分点法测定测站点。在需要增设测站位置较近的控 制点B上置镜,瞄准控制点A,在AB方向上量取距离BM,定出测站M点, 这种方法称为内分点法;若瞄准A点后倒镜,在AB的延长线方向上量取 距离BN,定出测站N点,这种方法称为外分点法。
4 视距测量的精度分析
误差来源:视距乘常数K误差、视距读数l误差、 竖直角a的误差、测量仪器高i和中丝读数v的误差
以及视距尺分划的误差。
视距读数误差是影响视距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读数误差:“估读”方法读数,则一根丝的读数误差至 少等于丝宽。读上下丝,使得照准误差增大。
视距尺倾斜:竖直角较大时该误差影响较大。 折光差等外界的影响:竖折光对视距测量影响很大,尤
15
60
100
30
100
150
50

《土木工程制图》课件 土木工程制图(第十章)

《土木工程制图》课件 土木工程制图(第十章)
(6)水准点。沿线设置的水准点,都 应按其所在位置,在设计线上方或下方的 适当位置用细竖直引出线引出,并标注其 水准点的桩号、编号、高程和路线的相对 位置。
第十章道路、桥梁及涵洞工程图
第 23 页
2.资料表部分
为了便于对照查阅,资料表与图样应上下竖直对正布 置,一般列有地质概况、坡度与距离、挖填高度、设计高 程、地面高程、里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等。其中:
第十章道路、桥梁及涵洞工程图
第 14 页
3.尺寸单位
道路工程图中的尺寸单位规定为:路线的里程桩号以 “km”为单位,钢筋直径及钢结构尺寸以“mm”为单位,其 余以“cm”为单位。当不按以上规定时,应在图样中予以说 明。
通过识读图10-1可知,新设计的这段公路是从K3+300 处开始,由西南方向地势较低处,自西向东延伸至JD6,右 转58°25′10″,圆曲线半径为500 m,路线从竹坪村北通过, 在 K4 400 处 跨 白 沙 河 , 有 桥 梁 一 座 , 到 JD7 再 向 左 转 23°41′05″,圆曲线半径为600 m,路线沿山脚自西向东延伸 至K5+200止。
第十章道路、桥梁及涵洞工程图
第 15 页
(三)路线平面图的拼接
由于道路路线较长,不可能将整个路线平面图画在同一张图样内, 因此需要分段绘制在若干张图样上,使用时再将各张图样拼接起来。 每张图样右上角应画有角标,角标内应注明该张图样的序号和总张数, 并在最后一张图样的右下角绘制标题栏。
平面图中路线的分段宜在整数里程桩处断开,并垂直于路线画出 细单点长画线作为接图线。相邻图样拼接时,路线中心对齐,接图线 重合,并以正北方向为准,如图10-3所示。
(3)设计路线。设计路线简称设计线。在纵断面图中, 道路的设计线用粗实线表示,它是根据地形起伏和公路等级, 按相应的工程技术标准确定的。设计线上各点的标高通常是 指路基边缘的设计高程。

成人考试工程测量考试答案

成人考试工程测量考试答案

您的位置:考核练习 >> 在线答题结果第一章绪论一、单选1、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分数:2 分)A.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B.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C. 地理坐标系D.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2、两点间高差的确切含义是( )(分数:2 分)A. 通过两个地面点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B. 过地面点的两个垂直面之间的水平距离C. 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D. 过两个地面点的水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3、地面某点的经度为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分数:2 分)A. 28B. 29C. 27D. 30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4、下面关于高斯投影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 分)A. 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投影的长度无变形B. 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小C. 经纬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D. 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5、地球曲率对高差的影响的大小与什么成正比?()(分数:2 分)A. 高程B. 距离C. 距离的立方D. 距离的平方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再次测验您的位置:考核练习 >> 在线答题结果第二章水准测量一、单选1、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分数:2 分)A. A点比B点低B. A点比B点高C. A点与B点可能同高D. 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2、望远镜的视准轴是( )(分数:2 分)A. 十字丝交点与目镜光心的连线B. 目镜光心与物镜光心的连线C. 人眼与目标的连线D. 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3、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能够( )(分数:2 分)A. 减少尺垫下沉对观测的影响B. 消除地球曲率和仪器i角对高差观测的影响C. 减少仪器沉降对一测站观测值的影响D. 消除视差和读数误差标准答案是: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线路中线测量

线路中线测量(location of route)是将路线设计中心
线测设在实地上。

路线中线的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组成,曲线又由
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
一、中线测量的主要工作
(一)测设中线交点JD和转点ZD ;
(二)测量交点上的转角△;
(三)量距和钉里程桩; (四)测设中线的起点、终点; (五)测设曲线等。
l i 180 i 2 2R ci 2 R si ni 或 l i3 展开为 ci l i 2 24R
i
特 点:
测点误差不积累。
宜以QZ 为界,将曲 线分两部分进行测设。
例题:偏角法详细测设单圆曲线
已 知 圆 曲 线 的 R=200m , 转 角 如 图 , 交 点 JD 里 程 为
QZ K3+181.60
+200 +220 +240 YZ K3+249.14
切线支距计算表 (整桩距法,10m)
桩 号
ZY K8+480.02 +490.02 +500.00 QZ K8+507.42 各桩至 起点曲 线 长l
x
y
桩 号
各桩至 起点曲 线 长l
x
y
0.00
10.00 19.98 27.40
c=(A+B)/2 JD
α
分 角 线 方 向
A
β
B
上节课的内容回顾:

测设中线交点JD和转点ZD ; 测量交点上的转角△; 分角线的测设。
2、里程桩的设置

里程桩 ( 中桩 ) 的作用:标定路线中线的位置和长度, 施测路线纵、横断面的依据。 里程桩分为整桩和加桩两种,每个桩的桩号表示该 桩距路线起点的里程。如某加桩距路线起点的距离 为1234.56m,则其桩号记为K1+234.56。 整桩为由路线起点开始,每隔 10m 、 20m 或 50m 的 整倍数桩号而设置的里程桩,桩间距要求如下表。

2
1)
切曲差: D 2T L
2、 圆曲线主点里程的计算
已知:交点JD里程、圆曲线半径R、偏角α。 主点里程的计算: ZY里程=JD里程–T YZ里程=ZY里程 + L QZ里程=YZ里程 - L/2 JD里程=QZ里程 + D/2 注意:YZ=JD+T-D
圆曲线主点测设计算例题:
例1 : 已知某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 α右=25 °48 ′ 拟定圆曲线半径R=300m,求圆曲线测设元素及主点桩里程。
K10+110.88m,试按每10m一个整桩号,来阐述该圆曲线的主点 及偏角法整桩号详细测设的步骤。
例题解答:
(3) 长弦偏角法详细测设圆曲线
计算曲线上各桩点至 ZY 或 YZ 的弦线长 ci 及其与切
线的偏角 。 i 00′00″ 0°
再分别架仪于ZY或YZ点,拨角、量边。
(4) 短弦偏角法详细测设圆曲线 与长弦偏角法相比:


按一定的桩距l0曲线上设里程桩,有两种方法:
(1) 整桩号法:将曲线上靠近 ZY的第一个桩的桩号凑
整成为 l0 倍数的整桩号,然后按桩距 l0 连续向 YZ 设
桩,这样设桩均为整桩号。
(2) 整桩距法:从曲线起点和终点开始,分别以桩距l0 连续向曲线中点设桩,或从曲线的起点,按桩距 l0 设桩至终点。由于这样设置的桩均为零桩号,因此 应注意加设百米桩和公里桩。
设l0=10m,并以ZY点为起点,桩号设置形式有:
整桩距法 桩 号 ZY K8+470.02 +480.02 +490.02 +500.00 QZ K8+507.42 … … … YZ K8+544.82 各桩至起点 曲线长(m) 0.00 10.00 20.00 29.98 37.40 … … … 0.00 整桩号法 桩 号 ZY K8+470.02 +480 +490 +500.00 QZ K8+507.42 … … … YZ K8+544.82 各桩至起点 曲线长(m) 0.00 9.98 19.98 29.98 37.40 … … … 0.00
0.00
9.82 18.54 23.75
0.00
1.65 6.41 11.67
+514.82
+524.82 YZ K8+534.82
20.00
10.00 0.00
18.55 6.42
9.82 0.00 1.65 0.00
(3) 切线支距法的测设方法
一般都是以曲线中点
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动画)
(1) 根据曲线桩点的计算 资料 Pi(xi、yi),从 ZY(或YZ) QZ 为界,将曲线分为两部 分进行测设。如上图所示, 点开始用钢尺沿切线方向量取 Pi 点的横坐标 x1 、 x2 、 x3 ,得 其测设步骤如下: 垂足N1、N2、N3; (2) 在垂足点 Ni 定出切线 的垂线方向,沿此方向量出纵 坐标 y1、y2、y3,即可定出曲线 上 P1、P2、P3点位置; (3) 校核方法:丈量所定 各桩点间的弦长来进行校核, 如果不符或超限,应查明原因, 予以纠正。
(2) 切线支距法坐标的计算
设 P 为曲线上任意一点,P 到曲线起点(或终点) 的弧长 l ,相对应的圆心角为 ,则 P 点的坐标为:
x R sin y R(1 cos )
l 180 R π
切线支距法计算表 (整桩号法,20m)
桩 号 ZY K3+114.05 +120 +140 +160 各桩至ZY或 YZ的曲线长 0 5.95 25.95 45.95 49.14 29.14 9.14 0
为线路工程测量,简称线路测量。
二、线路测量的内容和任务


初 测:为线路工程的设计提供地形图和断面图;
定 测:按设计位置要求将线路(公路和管道)敷设于
实地。主要包括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线路的线状地形图
三、线路测量的基本特点

全线性 测量工作贯穿于整个线路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 阶段性 体现了阶段性,反映了实地勘察、平面设计、竖 向设计与初测、定测、放样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渐近性 线路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竣工经历了一个从 粗到精的过程。
β3 JD3 JD2
αy
β4
JD4
JD5 αz
2)转角的计算 (1) 当已知观测线路的左角β,则

当β左> 180°时,为右转角,有:αy=β左-180° 当β左<180°时,为左转角,有:αz=180°-β左
(2) 当已知观测线路的右角β,则

当β右<180°时,为右转角,有:αy=180°-β右 当β右>180°时,为左转角,有:αz=β右- 180°
(3) 利用已知交点坐标计算线路转角(P221)
(3) 利用已知交点坐标计算线路转角(P221)
右 A23 A12 左 A34 A23
N JD1 JD2 A23 A12 • 右转为正 • 左转为负
α
N
A34 JD3 A23 α
JD4
3)分角线方向测设
若转角的2个方向值分别为A、B,则分角线方向:

动画
偏角 i相同;
计算曲线上各桩点 架仪于 ZY 或 YZ 点,
间弦线长ci ;

拨角、依次在各桩点 上在量边,相交后得 中桩点。
2、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
(1) 切线支距法原理
如右图所示,切线支距 法是以曲线的起点或终点为 坐标原点,坐标原点至交点 的切线方向为 X 轴,坐标原 点至圆心的半径为 Y 轴。 曲线上任意一点 P 即可 用坐标值 x 和 y 来确定。
二、交点和转点的测设
1、交点(JD)的测设
线路的转折点称为交点,它是布设线路、详细测 设直线和曲线的控制点。测量方法包括:
根据地物测设交点;
根据导线点和交点的设计坐标测设交点,如极坐标
法,全站仪坐标法。
(1) 根据地物 测设交点
(2) 根据导线 点测设交点
2、转点(ZD)的测量
(1) 定 义 当相邻两交点互相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线上,测 设一点或数点,以供交点、测转折点、量距或延长直

在ZD点架仪,检查三点在
一直线上。

在两交点延长线上测设转点
同理,计算出e值,实地量取e,得ZD点。有:
f ab a e f e a ab
最后,在ZD点架仪,检查三点在一直线上。
三、线路转角测定和里程桩的设置
1、线路转角的测定
1) 定义:所谓转角,是指线路由一个方向偏转至另一个 方向所偏转的角度。当偏转后的方向在原方向的右侧, 称为右转角αY ;反之为左转角αZ 。
数据进行放样。
圆曲线的测设流程
一、圆曲线主点的测设
1、圆曲线测设元素的计算
• 圆曲线主点:直圆点ZY、曲中点QZ、圆直点YZ;
• 已 知 数 据 :圆曲线半径R和转角α; • 圆曲线元素: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切曲差D。 切线长: T Rtan 曲线长: L R

180

2
外 距: E R(se c
解:①计算圆曲线测设元素
2548 T R tan 300 tan 68.71( m ) 2 2

L R

180
300 2548

180
135.09( m )
2548 E R sec 1 300 sec 1 7.77( m )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