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2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 (2)

艺术概论 (2)
12、艺术的创作方法: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情感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
13、典型:典型是指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个性化了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
14、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这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水准的标志。
(2)说出艺术的几种划分方法:
1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绘画、雕塑)、时空艺术(戏剧、影视)。2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视听艺术(戏剧、影视)
3异议书作品对客观世界的放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
召唤性构成了艺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
(8)简述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现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
6、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 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
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
7、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艺术概论》教案——第二章 艺术的功能

《艺术概论》教案——第二章 艺术的功能

(第五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艺术的功能》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

2、了解美育的主要代表人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艺术的社会功能难点: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导入)艺术从远古与劳动工具、生活用品联系在一起一一独立的审美创造艺术是人类直目的的活动之一。

(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尽管艺术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审美价值却是艺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特性。

正是由于审美价值渗透在艺术的其他各种功能之中,才使得艺术具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使得艺术具有与其他文化形态迥然不同的独特社会功能。

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的多重社会功能始终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

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如:悉尼歌剧院。

第一节艺术功能的理论回顾一、中国的论述墨子,,非乐,,(全然否定音乐,这种崇俭尚用的功利主义态度是极端的,根本没有顾忌百姓也有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以外的精神需求。

)荀子将音乐的效果与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联系在一起(“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J"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J)孔子“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阳货》)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音乐,而是有所区别的,既有对其所认同音乐的赞美,也有对其不认可音乐的鄙夷。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二、西方的论述1、柏拉图①艺术有可能是虚假的,不能提供真理;②艺术家有可能模仿人性中的“卑劣部分二(如果人们通过艺术作品模仿其中人物的言行,就可能产生伤风败俗、戕害心灵的严重问题。

)但他也看到了艺术对于人的心灵的强大感染力。

(“节奏与音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人心灵的最深处”)2、亚里士多德①艺术确是一种模仿,但并非笨拙的实录,而是具有真实的内容;②艺术的模仿甚至可以反映事物的必然性与内在的规律,可以获得高于历史的特别价值。

《艺术概论》2版教案 (16)

《艺术概论》2版教案 (16)

第16周授课内容:第八章接受论第一节艺术传播第二节艺术鉴赏第三节艺术批评教学目的:1.掌握艺术鉴赏的本质、特点、过程2.掌握艺术批评的方法、作用3.了解艺术传播重点、难点:重点:艺术鉴赏的本质、特点、过程难点:艺术批评方法,艺术批评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阅读法、鉴赏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艺术风格有哪些特点?二、导入新课(讲授、多媒体相结合)一部艺术作品问世后要想为人所知,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实现其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或商业价值,都离不开艺术传播。

艺术作为审美意识最集中的表现,艺术鉴赏在培养人们审美素养及培养人们高尚人格和民族整体素质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艺术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活动,它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认识,也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质量和艺术鉴赏的发展。

本节课对艺术传播、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进行具体分析阐释。

三、讲授新课(讲授、阅读、鉴赏、讨论、多媒体相结合)(一)艺术传播1.艺术传播的历史(学生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2.艺术传播的要素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效果。

3.艺术传播的方式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大众传播方式。

(二)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鉴赏和再创造活动,是受传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摒弃。

艺术鉴赏在鉴赏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鉴赏规律,具有自身的鉴赏本质和特点。

1.艺术鉴赏的本质1)艺术鉴赏是主体性的审美再创造活动2)艺术鉴赏是主动性的审美再创造活动(绘画《蛙声十里出山泉》)3)艺术鉴赏是创造性的审美再创造活动2.艺术鉴赏的特点1)艺术鉴赏是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2)艺术鉴赏是一种鉴赏主体的活动3)艺术鉴赏是一种饱含多种复杂心理因素的活动(雕塑《马赛曲》)3.艺术鉴赏的过程(1)审美直觉。

每个人在艺术鉴赏中,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听一首歌,看一幅画,读一首诗,旋即感到美或不美,这是不假思索的一种直观感受,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直觉。

艺术概论二章-艺术的起源

艺术概论二章-艺术的起源
斯宾塞进一步发挥和补充,认为人作为高等动物,比低等动 物有更多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他 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并不是维持生 活必须的,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发泄 这种过程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德国学者谷鲁斯,从心理学角度修改和补充,认为“游戏” 并非完全没有实际功利目的,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不知不 觉在为将来实际生活做准备或做练习。
艺术、艺术家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 从社会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为艺术而艺术?纯艺术?
❖ 3、多种视角的思考 艺术——生活的浓缩:历史生活状况、思 想、情感、技能、创造……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岩画
舞蹈纹彩陶盆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人头形器口 彩陶瓶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陕西西 安半坡村出土
鱼、蛙、鸟变形纹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北京人”的尖状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
山顶洞人的 骨针和饰物 北京市周口 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 洞穴出土
山顶洞人在 他们同伴尸 体周围撒上 红色矿物制 粉末,还有 红色装饰品。 对色彩的理 解和想象。
采茶舞
❖ 二、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多元决定论 法国学者阿尔都塞(1918-1990)在《矛盾 与多元决定》中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 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
❖ 3、英国斯宾塞认为艺术作为游戏可以发泄人类人比低等动物有 更多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是这种过剩精力的发泄。
❖ 4、德国学者谷鲁斯则认为“游戏”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的功利 目的,在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做练习。
❖ 5、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最早提 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艺术概论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艺术概论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三、巫术说
(原始宗教说,强调功利需要)


爱德华 · 泰勒在《原 始文化》中最早提 出艺术起源于巫术。 希尔恩《艺术的起 源》:原始舞蹈与 交感巫术
英-弗雷泽《金枝》:交感巫术 (sympathetic magic)

相似律巫术(imitative magic) 接触律巫术(contagious magic)
奥地利摩拉维亚的维林多夫山洞和 法国鲁塞尔岩廊的维纳斯
评价

艺术的产生最初与 巫术有密切联系,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 始艺术都与巫术有 关
四、表现说(强调精神需要)

托尔斯泰《艺术论》 :“一个人为了要把 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 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 的标志(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把 它表达出来,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 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一、摹仿说(无意识的本能)


德谟克利特:艺术 是对自然的摹仿 亚里士多德:所有 的艺术都起源于对 自然界和社会现实 的摹仿
拉斯科洞窟壁画 Lascaux Cave Painting

《管子》:凡听羽, 如鸣马在野,凡听 宫,如牛鸣窌中; 凡听商,如离群羊; 凡听角,如雉登木 以鸣
评价




1 、原始艺术离不 开摹仿 2、摹仿只是手段 而决非目的 3、艺术需要创造 和表现 4、忽视了人的社 会实践
二、游戏说


席勒-斯宾塞理论: “过剩精力”是文艺 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 理基础,人的“游戏” 本能或冲动 ,就是艺 术创作的动机。 席勒认为,游戏的根 本特征在于自由 ,人 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 是自由的。

2艺术概论-二章-艺术创作(张新龙)

2艺术概论-二章-艺术创作(张新龙)

三、艺术家的修养 艺术修养: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 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提高艺 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熟练自如地创造 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家修养的六个方面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2、深厚的文化素养

3、丰富的生活积累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6、独立的人格精神
(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1、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他对这个社会环境的特 点、优点和缺陷等也会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彻,会产生 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名族的长处和改 变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愿望。 2、艺术与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密切联系 人类的本质;人类的宗旨;人类的出路;当今全球的社 会现象。 3、如何体现艺术家的职责 运用审美的艺术形式,以开阔的胸襟、锐敏的视野、独 到的见解去创作艺术作品,并通过艺术品潜移默化地作 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国民的精神 素质。 4、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除了具备先天的生理素质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后天良好 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诸条件以及自己的主观努 力,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构思艺术意 象和将艺术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等三个大的艺 术创作阶段中,都充分表现出艺术家主体的决 定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产品命运的主宰作用 。

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包含着丰富的变量因素。 变量因素:指每个艺术家的审美观、艺术观、 个性特点、艺术素养和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形 成的艺术心理定势。这些复杂的内容以及创作 时的不同心境等差异,导致对社会生活做出反 应的方式、思路、程度、结果等的不同。

艺术概论_第二章_艺术门类论

艺术概论_第二章_艺术门类论
是一门年轻的艺术, 产生有赖于近代科学技术。
主要特征: 纪实性、光与影的艺术。
类型: 新闻摄影是最重要的类型、生活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 体育摄影、舞台摄影、广告摄影。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7
2.6 影视
主要特征: 运动的画面语言、声画结合、时空转换的自由性、追求逼真。
类型: 故事片、美术片、 科学教育片与新闻纪录片、 电视剧、电视文献片。
术分类的基础。
◦ 一、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

1.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

书法艺术和园林艺术等形式。

2.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形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时空艺术,包括戏剧、舞蹈、电影、电视剧和行为艺术等形式。
精品课件
◦ 二、以艺术形态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 ◦ 1.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杂 技、书法艺术和园林艺术等形式。 ◦ 2.听觉艺术,包括音乐、曲艺等形式。 ◦ 3.视听艺术,包括戏剧、影视等形式。 ◦ 4.想象艺术,主要文学,因为文学的形象内容,是以书面或口头语言 为媒介,通过想象而呈现于头脑中的。 ◦ 三、以艺术形态创造方式为依据,分为四个类型: ◦ 1.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 林艺术等形式。 ◦ 2.表演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形式。 ◦ 3.语言艺术,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形式。 ◦ 4.综合艺术,包括电影和电视剧等。
(一)戏剧的主要特征: 1.戏剧行动。在戏剧中,行动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与手段;
2.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艺术概论2艺术的认识本质

艺术概论2艺术的认识本质

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知识回顾:艺术的社会本质(通过从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三方面来论述)一、艺术的认识本质1、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A、从根源上看:一切文学艺术都不是超自然的、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B、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来例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社会的反映)2、艺术特有的方式来掌握世界A、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能动认识。

B、艺术的独特方式体现在与其它社会意识的不同。

B1:艺术与宗教异:宗教是对社会的虚幻反映,艺术是对社会的真实反映宗教形象是宗教观念、教义的外化,艺术形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同:全面反映社会环境B2:艺术与哲学异:哲学通过理论来反映世界(抽象的),哲学作用于人的理智,艺术通过创造性活动来反映世界(具体可感的),艺术作用于人的情感,给人美的享受。

同:艺术与哲学都追求真实性。

艺术的掌握方式:不只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是对主观感受的表现,它通过创造美的形象来再现审美对象和表现审美意识,因而艺术掌握的过程实际上是美的创造的过程。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1、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2、艺术形象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用感性来表达理性的内容)3、艺术形象是主观和客观地统一(不管是再现还是表现,都是以客观为基础的创作,纯主观的艺术形象是不存在的。

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艺术的真实性: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它根据客观的实际社会生活,却不是实际的社会生活。

艺术真实性包含的四个内容: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再现的真实与表现的真实、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客观地真实与本质的真实。

1、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从表现形式上: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

从艺术形象上:艺术形象可以再现事物的现象的真实,艺术又不仅使现象的真实还能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艺术本质: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内部联系。

2、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从认识论角度上看,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能动的认识。

3、艺术形象:有机的结合了“四个统一”成为浑然一体的东西,能直接感觉到或直接引起不用推理就可以感觉,能体现事物本质和艺术家生命体验的特定形式。

4、共鸣现象: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中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的现象。

特征:零距离5、艺术形象:①有机的结合了“四个统一”成为浑然一体的东西;②能直接感觉到或直接引起不用推理就可以感觉;③能体现事物本质和艺术家生命体验的特定形式6、艺术真实论:艺术的真实性就是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时所达到的正确程度。

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事实,而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的正确选择、提炼、加工、创造,通过艺术形象反映出来的生活的某些本质的方面。

它做到再现的真实与表现的真实达到高度的统一。

7、艺术典型: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

它还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

艺术典型不但要表现出它所描绘的事物和人物的个性,还要体现出创作主体即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及独特的创造。

8、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9、形式美:艺术作品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外在形式美,即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按照一定的规律如均衡、对称、对比、和谐、整一、多样统一等排列和组合的形式,并能唤起美感的审美特征。

10、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

11、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12、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般潮流。

简答、论述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①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②具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属性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③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特性:同经济基础距离较远④通过哲学、宗教、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2、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①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应,都决定于经济基础;②他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③各种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艺术与政治的关系①即承认政治对艺术的影响关系,同时又承认艺术最终是由经济决定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观点。

②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他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③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艺术与道德的关系①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它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辩护。

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移风易俗的作用。

5、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①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的动机、灵感、思想内容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启发和提示。

②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形式、手段离不开社会实践的限制和影响。

③艺术的再创作离不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直接经验和感受。

6、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①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②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可以反映处在一定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而且还可以反映人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7、艺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①艺术是一种生产的形态,具有生产的一般属性,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产品即艺术作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属性。

②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A、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目的上看,艺术直接影响人的精神意识、思想感情。

B、从产品消费看,艺术主要是审美属性C、从生产过程和结果上看,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独特的审美掌握③审美是艺术生产的本质特征8、艺术的认识本质:艺术的认识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

9、艺术形象的特征(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艺术形象是再现与表现、客观与主观、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0、艺术与美的关系:艺术反映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创造艺术美、艺术是审美对象11、艺术的审美本质: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2、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3、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12、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①实践性与主体性②合目的性(审美目的)与和规律性(合乎美的规律)③形象性,一切文学艺术审美特征的核心4.形式美与形式感.5.创造性6.情感性. 13、艺术门类的多样性:①原始状态的艺术: 造型艺术、歌舞艺术;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演进,艺术门类渐趋多样化。

14、艺术门类的划分:①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②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③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15、主要艺术的门类美术主要特征:(造型性静止性);主要类型:(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现代工业设计书法)音乐主要特征:(音响的艺术、抒情的艺术);类型:(按使用工具的不同、按体裁的不同)舞蹈主要特征(动作性、抒情性、与音乐的密切关系);舞蹈的类型(按体裁、按美学特征)戏剧:戏剧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四要素(演员、导演、剧本、舞台美术);主要特征(戏剧行动、戏剧冲突);类型(传统的、以体裁为标准、以演出形式)摄影主要特征(纪实性、光与影的艺术);主要类型(按题材划分、按体裁划分)电影与电视主要特征(运动的画面语言、声画结合、时空转化的自由性、追求逼真);主要类型(故事片、美术片、科学教育片、新闻记录片)文学主要特征(形象塑造的间接性、艺术表现的广泛);类型(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建筑主要特征(空间与实体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建筑的主要类型(一般以功能标准划分)园林艺术主要特征(三要素);园林的类型(世界范围);园林与建筑的密切联系其他艺术门类:曲艺、木偶16、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①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吸收与借鉴,配合,结合;②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17、为什么说劳动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①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②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③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④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18、原始艺术的显著特征:浑沌性原始艺术~“纯粹”艺术经历了4个阶段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2、准艺术的发生---旧石器时代晚期。

标志:人体装饰、雕刻、岩画的出现3、准艺术的繁容---标志:新的器具、陶器应用而生。

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衰落标志:陶制品衰落、欢快和谐艺术风格的消失艺术产生的标志: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19、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自律性\他律性):①他律性: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B.政治、道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有影响作用;②自律性: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 A.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B.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

20、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历史继承)表现:①艺术作品的思想内容;②艺术作品形式;③艺术种类、艺术创作方法原因:①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②艺术本身的性质;③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原则: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条件和类型(条件决定类型)①条件:艺术风格的相似性;②类型:同一风格—--渐进延续;不同风格----飞跃断裂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革新)表现:①艺术作品(内容、形式);②艺术家(对他人的超越、自我超越);③革新程度(同一风格延续、不同风格转复)革新与继承的关系:①革新是继承的目的;②继承是革新的基础21、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①肯定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化存在;②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③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辩证关系;a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b世界艺术是(整个世界所共赏、表现人的“一般本性”、表现人类共性)的民族艺术;c即有差别又有联系;d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坚持民族形式、坚持艺术开放性)。

22、艺术家的修养:艺术家是成功作品的创造者,具有代表作①进步的世界观、审美理想;②深厚的文化素养;③丰富的生活积累;④超长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独特的记忆力);⑤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

23、艺术心理定势形成条件:①文化科学基础知识②艺术理论基础③艺术创作基本技能④长期进行的艺术修养过程24、艺术的创作过程(三个基本阶段)①生活体验---艺术创作的基础或准备阶段(自发体验、自觉体验)②艺术构思---中心环节。

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艺术构思的过程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目的在于创造高度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③意象物化---其实质为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

25、艺术实感的特征:瞬间性、易失性、突发性26、形象思维特征:①形象性-基本特征,其他特征的共同载体;②想象性-根本特征,基本手段,艺术构的重要基础;③情感性-对创作起强大的推动作用;④艺术个性-使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④审美性-贯穿于其他审美特征中。

27、逻辑性的形成与规律:①形式:(基形意象、完形意象、群形意象、易形意象);②规律:和谐律、融合律、理想律(根本、核心)28、艺术的创作实质: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动机是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并试图通过作品的展示传播达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去影响别人,感染别人的目的。

通过对人的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进而间接的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与进程。

29、艺术创作方法:①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基本特征-艺术描述的客观性(写实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②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基本特征-创作中心是追求理想,创作奇幻型的艺术形象,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重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