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厅宫铜矿激电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化特征浅析

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化特征浅析

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化特征浅析摘要针对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床的成矿作用的问题,本文基于厅宫铜矿床已勘的111个钻孔,其进尺达到42907.73m,样品数达32392件。

利用数理统计以及GIS 空间分析技术,以二维表达方式,厘定了单工程矿化前锋以及单工程矿化孔控厚的概念,从而呈现铜矿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反映其矿床存在2个矿化中心,分别位于矿区北部和南部。

其中,在北边的矿化中心规模大,其在不同标高中段影响的矿化范围也较大,形态较为复杂,在矿区南部的矿化中心规模较小,为规则椭圆状。

关键词:尼木;铜矿;矿化特征;矿化前锋;矿化控厚1.自然地理概况厅宫铜矿位于帕古乡彭岗村,彭岗玛曲两侧,距县道X102尼(木)—麻(江)公路6 km。

县道X102尼(木)—麻(江)公路从工作区中部穿过,并与国道中尼G318公路、区道羊大公路S304衔接。

区内乡乡通公路,各矿床(点)均有便道相通,交通较为方便。

2.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在尼木县西北部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东段,具体在近东西向的帕古-热堆脆韧性剪切带与羊八井-当雄走滑断裂的交会部位,属冈底斯-喜马拉雅地区的谢通门-墨竹工卡铜、铁、铅、锌、金成矿带。

3.矿床地质特征(1)赋矿建造矿区建造类型分为侵入岩和火山岩两大类。

其中,侵入岩建造分布在矿区全区皆有分布;火山岩建造分布在矿区北西、西部。

①侵入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全为TTG组合建造,矿化现象和赋矿段皆存在。

在矿区地表南东、北东、北、北西、西、南西、中部和地下北、北西、西、南、西、中部分布。

②火山岩建造火山岩建造为典中组(E1d)壳幔混合源建造,存在赋矿段,分布在矿区北西部地表和北西、西部地下。

矿区赋矿段在地表和地下的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岩均存在,但矿化现象仅存在于地下侵入岩之中。

(2)控矿构造工作区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东西向构造带与念青唐古拉山北东­近南北向构造带的交汇部、尼木斑岩型铜(钼)矿带冲江铜(钼)矿化区腹地,与矿化有关的构造发育,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西藏厅宫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西藏厅宫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第3 4卷 第 4期 2 0 1 5年 7月







v o I .3 4 ,№ .4 : 4 4 7 -4 7 4
J u l y ,2 0 1 5
A CF A P E TR OL O GI C A E T MI NE R AL OGI C A
西 藏 厅 宫 斑岩铜矿床地质 、 蚀 变 及 矿 化 特 征 研 究
Ab s t r a c t :Ti n g g o n g i s a l a r g e p o r p h y r y C u d e os p i t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we s t e n r s e g me n t o f t h e Ga n g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y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7 , C h i n a ; 2 . C in h a Na t i o n a l G o l d Gr o u p C o r p o r a t i o n ,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1 , C h i n a ; 3 .T i b e t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o mp C a n y , L h a s a 8 5 0 0 0 0 , C h i n a )
要发生在中新世的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 的转换 阶段 。 关键 词:蚀变分带 ; 岩浆演化序列 ; 斑岩铜矿床 ; 厅宫; 冈底斯 ; 西藏

双频道激电法在西藏吉如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双频道激电法在西藏吉如铜矿勘查中的应用

双频道激电法在西藏吉如铜矿勘查中的应用[摘要]主要介绍双频激电法在西藏吉如地区铜矿的应用情况,分析研究区内双频道激发极化法所测量的视幅频率和视电阻率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双频激点法完全能适应西藏的气候寒冷、海拔高、地形起伏很大的地区,铜矿勘查中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关键字]双频道激电法激电测深吉如铜矿众所周知,电法勘探中的激发极化法是寻找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效的一种勘探方法,对含电子导体的金属矿石反应效果较好。

双频道激电法是在克服变频法的一些缺点而发展起来的,使其具有高效率、抗干扰强等优点,在寻找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黑色金属等矿床资源勘查方面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

下面将从双频道激电法的工作原理出发来论述其野外工作及在找铜矿上的应用效果。

1双频激电法的原理在频率域研究激发极化,至少要测定两个频率的激发极化响应。

为了获得明显的激发极化效应,其中一个电流的频率充分低(以FL表示),这时地下介质得到充分的激发,测得的低频电位ΔV(FL)中含有足够的IP 电位;另一个电流的频率充分高,使得地下的介质来不及产生激发极化,测得的高频电位ΔV (FH)接近ΔV1。

在频率域中用视幅频率(以Fs表示)来表征激发极化,计算公式为:Fs(%)=ΔV(FL)-ΔV(FH)/ΔV(FL)*100%其含义为:激发极化总场电位差的振幅因频率不同而引起变化的百分率。

大家知道,在早期频率域激电中,采用两次供电的方法来实现向地下供两种频率的电流,但两次供电、两次测量即增加了观测时间,同时增加了供电、测量之间的联系,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两次测量是在不同时间进行的,受各种偶然因素影响大,观测精度不易提高。

而双频道激电法的核心是同时供双频电流把两种频率的矩形波电流叠加起来供入地下,接收来自地下含有两个主频率的激电总场的电位差信息。

双频道激电不需要变频,也不需要在断电后测量二次电位,要求的供电电流比时间域小几十倍,不但轻便、效率高,同时又因为同时供电测量,从而提高了精度。

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在西藏强龙铜钼矿区中的应用研究

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在西藏强龙铜钼矿区中的应用研究

SerialNo.621January2021现 代 矿 业MODERNMINING总第621期2021年1月第1期 索朗次仁(1984—),男,工程师,850000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金珠西路96号。

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在西藏强龙铜钼矿区中的应用研究索朗次仁 多吉卫色 次仁旺堆 洛桑旺堆 尼玛次仁(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热地质大队) 摘 要 西藏强龙铜钼矿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找矿靶区,前期综合调查表明区内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但矿(化)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深部延伸情况不甚明确。

为分析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在西藏强龙铜钼矿区中的应用情况,在系统收集和分析研究区以往地质、矿产和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首先采用激电中梯法,圈定了3处重点异常(JD1、JD2和JD5),基本确定矿化蚀变带及矿化体的平面位置;继而通过激电对称四极测深法,大致查明了地表异常在地下半空间上的隐伏特征,圈定出深部极化体的埋深位置、产状及延伸。

综合分析表明,激电中梯法与激电对称四极测深法相结合是有效的地球物理找矿方法,圈定的异常对本矿区深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激电中梯法 激电对称四极测深法 铜钼矿 地质找矿DOI:10.3969/j.issn.1674 6082.2021.01.006ApplicationofIPIntermediateGradientandSchlumbergerSoundingonQianglongCopper molybdenumMiningArea,TibetSUOLANGCiren DUOJIWeise CIRENWangdui LUOSANGWangdui NIMACiren(GeothermalandGeologicalTeamofTibetAutonomousRegionGeologicalandMineral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Bureau)Abstract Qianglongcopper molybdenumminingareainTibetisanewlydiscoveredprospectingtargetareainrecentyears.Thepreviouscomprehensiveinvestigationshowsthattheareahasgoodore formingcon ditions,butthe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deepextensionoftheore(chemical)bodyarenotveryclear.InordertoanalyzetheapplicationofIPmid stepandIPsoundingintheQianglongcopper mo lybdenumminingareainTibet,basedonthesystematiccollectionandanalysisofpreviousgeological,miner alandgeochemicaldatainthestudyarea,thispaperfirstdelineatesthreekeyanomaliesJD1,JD2andJD5byIPintermediategradient,andbasicallydeterminestheplanelocationofmineralizedalterationzoneandmineralizedbody,andthenroughlyfindsoutthehiddencharacteristicsofsurfaceanomaliesinundergroundhalf spacebyIPschlumbergersoundingmethod,anddelineatestheburiedlocation,occurrenceandexten sionofdeeppolarizedbodies.ThecomprehensiveanalysisshowsthatthecombinationofIPintermediategra dientandIPschlumbergersoundingisaneffectivegeophysicalprospectingmethod,andthedelineatedanomalieshavevery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forthefurtherdevelopmentofgeologicalprospectingintheQianglongarea.Keywords IPintermediategradient,IPschlumbergersounding,copper molybdenum,geologicalprospecting 在一些浅表有较好矿化线索的地区,人们经常用到电法进行找矿勘查,既能更好地做到绿色勘查和节约成本,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矿(化)体位置,了解其分布特征及深部延伸情况,为精确布置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物探证据[1 3]。

西藏地区地质勘探及找矿历程研究现状分析探讨

西藏地区地质勘探及找矿历程研究现状分析探讨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西藏地区地质勘探及找矿历程研究现状分析探讨胡华山(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研究中心西藏地质调查所,西藏 拉萨 850000)摘 要:众所周知,西藏地区位于我国国土边缘,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及矿产产地,且早些年尚未得到有效开发。

近年来,相关部门发现了西藏地区蕴含的丰富矿产资源,逐渐开展地质勘察及找矿工作。

西藏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能够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口就业问题,所以西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我们将结合当前西藏地区地质勘察及找矿历程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各项工作取得的相关成绩,明确藏区勘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为相关专业人员研究及后续开发利用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藏地区;地质勘探;找矿历程;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9-0066-2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prospecting process in TibetHU Hua-shan(Tibet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 Applied Geology Research Center, China Geological Survey,Lhasa 850000,China)Abstract: As we all know, Tibet is located on the edge of China's territory. It is an important water source and mineral producing area in China, and it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developed in the early years. In recent years, relevant departments have found rich mineral resources in Tibet and gradually carried out geological survey and prospect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ibet can promote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employ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ibe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we will conduct in-depth explo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geological survey and prospecting process in Tibet,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achievements of various work, and clarify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urvey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ibet, hoping to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relevant professionals' research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Keywords: Tibet; geological prospecting; Prospecting process; research status改革开放前,人们对西藏地区地质情况的了解几乎为零,由于西藏地区地质环境复杂,所以人们对该地区的地质勘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西藏波龙铜矿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西藏波龙铜矿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作者简介:李建力(1986-),男,硕士。

从事地质找矿工作。

波龙矿区位于改则县城北西方向100km的物玛乡本松村,矿区海拔4850~5200m,目前已确定两个矿体(Ⅰ号主矿体和II号次矿体)[1],II号矿体位于Ⅰ号矿体北东方向1km处,目前仅施工4个钻孔,矿体控制程度低。

故本次仅叙述Ⅰ号矿体物探磁法测量特征和浅析找矿方向。

1区域背景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属于扎普-多不扎岩浆弧东段[2],构造活动发育而强烈,多期次活动特征,三组[2]断层中北东向断为区内主要容矿构造,控制了区内斑岩型铜矿的空间展布特征[3-4]。

多龙地区主要矿床均位于畸变场[5],其呈北东东走向。

2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6],紫红色砂砾岩、砂岩和安山岩。

曲色组(J 1q )砂岩包括第一岩性段和第二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大部分岩性为粗砂岩;与岩体接触部位为变质的变长石石英砂岩[7],与岩体接触部位分布的变长石石英砂岩,在地表具成片的褐铁矿化现象,形成“火烧皮”,是找矿围岩的重要标志。

矿区有两条构造均为断层[8],F2断裂断层为逆冲断层,上盘砂砾岩,下盘为砂岩。

F10断层呈近北东向展布,安山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均沿此构造呈线状分布。

李建力,康朝龙,陈守关,王天泽(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青海格尔木816000)摘要:多龙矿集区内各矿床成矿模式不同,找矿方法各有特点。

根据波龙矿区内地质体的磁性特征,开展磁法测量工作,圈定磁法异常范围,确定异常分布位置。

矿区内含矿岩体中广泛发育有磁铁矿,通过分析磁法异常与矿体特征之间关系,利用磁法测量成果,指导下一步找矿方向。

关键词:波龙;铜矿;磁法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41;P631.2文献标志码:AThe Feature of Magnetic Prospecting of Copper Mine andProspecting Directiong of Bolong in Tibet LI Jianli,KANG Chaolong,CHEN Shouguan,WANG Tianze(No.5Geological Party,Tibet Bureau of Geology and Exploration,Geermu 816900,China )Abstract:The eral concentrated Area in the Duolong Mining area has different metallogenic models and their own prospecting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bodies in the Bolong mining area,magnetic survey is carried out to delineate therange of magnetic anomalies and determine thedistrib utionpositionsof anomalies.Magnetite is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ore-bearing rock mass in the mining area.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gn etic anomal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body,the magnetic measurementre sults are used to guide the next step of prospecting.Key words:Bolong;coppermine;magneticprospecting;prospecting directiong1西藏波龙铜矿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3矿体特征Ⅰ号矿体由7条勘查线33个钻孔控制,平面上呈似椭圆形状近东西向展布,东西长1390m,南北宽930m,延深200m~892m,铜品位呈西富东贫的特点[1,9]。

西藏青草山斑岩铜矿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

西藏青草山斑岩铜矿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

西藏青草山斑岩铜矿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西藏青草山是一个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前往近年来取得了很多进展,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早期的铜矿资源。

目前,青草山地区又有了新的收获,这里的斑岩铜矿化探异常特征日趋显著,找矿潜力也日渐明显。

首先,青草山的斑岩铜矿化探异常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的构造特征。

青草山地区处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前缘区域,研究表明,该区域存在着多期断裂构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构造体系。

区域内普遍存在走向北南向至北东—南西向的中低角度逆断层和走向北东—南西向至东北—西南向的中低角度正断层,被肖柴坂走滑断裂割裂,呈齿状展布。

接着是岩体成分的变异性。

青草山地区的岩体构成比较多样化,但以斑岩为主。

该区域的斑岩呈现浅色或中深色的斑晶性或均晶性,原位分异的富碱性斑岩体具有较明显的石榴石、铜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铜含量逐渐递增。

此外,区域内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放射状斑岩、透镜状斑岩等类型,其中的斑状结构更是成为找矿的另一个依据。

最后是地貌环境特征。

青草山地区为高原丘陵地貌,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

沿着河谷和岩脊向南北两侧展布,地势起伏较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地表水很少,因此,泉水流量大的地区往往与含矿体有密切关系。

而青草山地区的泉水流量很大,更加凸显了这个潜在的找矿特征。

在这样的背景下,青草山地区的铜矿找矿潜力也逐渐得到了认识。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地质地球化学。

青藏高原地区的矿床形成主要与地球化学与岩浆演化有关,青草山地区的富碱性斑岩与石榴石、铜黄铁矿等成矿元素的丰富特征,正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找矿目标。

接着是矿物赋存状况。

青草山地区的斑岩内矿物含量较丰富,其中铜和铜矿物的含量逐渐递增。

当然,某一样本具有高含量的矿物并不一定意味着在此处找矿的效果会很好,因为翻译硕士笔者知道,矿物的分布情况与空间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是勘探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矿产勘探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210978834_激电测量用于铜矿找矿的意义和作用分析

210978834_激电测量用于铜矿找矿的意义和作用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激电测量用于铜矿找矿的意义和作用分析王彬吉,叶 霈,史良乾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找矿工艺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创新,其中以激电测量为主,该技术通过激电异常情况,对异常进行定性解释,从而清晰的分析预测区内极化体走向和分布情况,利用不同金属的电磁反射波弧度不同,对深埋地下的矿产进行探测,进一步深入挖掘开采。

激电测量法的数据分析方法简单易操作,准确率高。

关键词:激电测量;铜矿找矿;意义和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矿产资源面临着严重紧缺的问题,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然而矿产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矿产资源探测要具有满足地质特征和特殊环境的测量工艺。

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开发技术和水平有限,导致矿产资源利用率较低。

因此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发展先进的找矿技术。

激电测量法是一种主要的物理探测手段,它是根据地下矿体的电磁特性的差异,通过直流或交流电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同的感应磁场,来确定矿点的具体位置,实现勘探和测量。

本文将结合西藏自治区某县某铜矿激电找矿工作进行分析,分析激电测量在铜矿找矿中的意义和作用。

1 激电测流量基本作业方式激电测量是一种用于地质勘探的有效方法,在地面上设置电极装置,以地壳中的岩石、矿石等物质为媒介,产生出相应的激电效应。

当供电电极向地下供电时,电流不变,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会随着时间增长趋于饱和,断电后,测量电极之间依然存在随时间变化而减小的电位差,逐渐衰减至接近零;该方法以岩石、矿石、地下水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为基础,采用人工地下直流电流激发,以电测深装置形式,接收、研究地下横、纵向激发极化效应的变化,以查明矿产资源和有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效应中探测直流、交流或频率等参数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地质存在的问题,探查矿物质,该方法也是电法勘探的一个分支,主要包含:偶极装置、中梯装置、近场源装置、联合剖面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厅宫铜矿激电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的初步研究杨 伟 寿(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605物化探队,四川彭山 620860)摘要:通过对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激电异常及其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在该成矿地质—地球物理背景上用物探电法寻找斑岩铜矿的思路及方法技术,并就有关找矿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在冈底斯带应用勘查地球物理方法探寻斑岩铜矿有所裨益。

关键词:冈底斯带;斑岩铜矿;激电异常中图分类号:P6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3)03-0180-04 厅宫铜矿位于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境内。

自200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以《西藏日喀则—加查地区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项目下达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执行,该区通过地、物、化、钻探等工作的开展,先后取得了一批突破性的成果,在冈底斯带发现了极具潜力的成矿远景区;初步探明了厅宫、白容、冲江、渡布曲、岗讲等铜矿床(田)、矿点,资源量达千万吨级,可望成为世界级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

笔者拟以对厅宫测区激电(IP )异常特征的基本认识,就该区的IP 找矿效果、方法及思路作初步的探讨。

1 矿区地质概况西藏冈底斯带是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的东延部分,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北,其北邻狮泉河—纳木错断裂带[1]。

冈底斯成矿带厅宫勘查区地层为陆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由早至晚,具有中基性、中性至中酸性的演化趋势。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下第三系和第四系,包括比马组(K 1b )、设兴组(K 2s )、典中组(E 1d )、年波组(E 2n )和帕那组(E 2p )。

厅宫测区铜矿为斑岩型铜矿,容矿岩石为喜山期的复成分花岗质岩石,主要有钾长花岗岩、斜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等。

围岩蚀变特征明显。

铜矿化明显受岩体和断裂的控制,铜矿为岩体内部全岩矿化。

尼木县厅宫勘查区地质构造及工作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尼木县厅宫测区地质略图及工区布置1—始新统帕那组;2—二长花岗岩;3—黑云斜长花岗斑岩;4—花岗斑岩;5—花岗闪长岩;6—安山玢岩;7—斜长花岗斑岩、花岗斑岩、斜长花岗岩未分;8—地质界线;9—断层;10—铜矿(化)体2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据该区的地质及物性研究工作表明,勘查区内控矿因素主要为岩体和断裂;斑岩体内部矿化及热液脉型矿体为矿床的基本特征,测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该区黄铜矿(化)与黄铁矿(化)有共生关系;硫化物型铜矿主要受控于斑岩体,因而在本区可应用物探激电方法追索和圈定含硫高极化率黄铜矿、收稿日期:2002-11-17基金项目:中国地调局地质大调查项目”西藏日喀则—加查地区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200010200157) 第27卷第3期物 探 与 化 探Vol.27,No.3 2003年6月GEOPHYSICAL &GEOCHEMICAL EXPLORA TIONJ un.,2003 黄铁矿斑岩体,以之为找矿标志,寻找铜矿床。

在勘查区内开展的物性综合研究主要有露头电性测定和岩矿石电性测定(开工前配合仪器一致性测定亦做过穿越矿体的长剖面)。

露头极化率用小四极法在原生、新鲜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露头上,采用多极距、多方向在多种供电条件下测定,测定成果见表1。

岩矿石标本电性测定用物性架法测定,测定统计结果见表2。

表1 露头η测定成果统计% 序号露头岩性描述点(处)数变化范围平均值1含铜斑岩7 1.2~2.8 1.5 2钾长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30.8~1.00.9 3斜长花岗斑岩、中细粒50.4~1.10.8 4石英斑岩20.3~0.50.4 5安山玢岩110.4~1.00.5表2 岩、矿石物性测定成果统计序号岩(矿)定性名称标本η/%ρ/(Ω・m)平均值变化范围平均值变化范围1黄铜矿、含铜花岗(斑)岩9 1.7 1.0~2.72279654~5419 2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岩石90.80.4~1.228701030~5700 3氧化铜矿160.20.1~0.61132105~4900 4黄铁矿6 2.90.7~4.23791965~100405褐铁矿化、硅化岩类160.60.3~1.04499125~28800 6其它320.20~0.5141422~6628物性研究表明,该区岩矿石具有如下电性特征。

(1)极化率:黄铁矿>黄铜矿>黄铜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氧化铜矿;(2)原生矿极化率为1.0%~2.7%,而氧化矿→0;氧化矿石几乎无极化效应,不引起激电异常;(3)浸染状矿石极化率大于细脉状矿石;(4)从露头测定结果看,矿化、含矿岩体的极化率可达围岩的2倍,而铜矿体的极化率则高达围岩的3倍,电性差异十分明显;(5)从电阻率、极化率与岩矿石的性质看,氧化矿与围岩(凝灰岩等)ρ<1500Ω・m,η≤0.2%,呈低阻低极化特性;黄铜矿、黄铜矿化ρ在2000~3000Ω・m之间,η在0.8%~1.7%之间,呈低阻高极化特征;黄铁矿、褐铁矿化、硅化岩类ρ>3000Ω・m,η介于0. 6%~2.9%之间,呈高阻高极化特征。

这使得在判读该区物探信息、解析异常性质(源)上多了一种可能。

此外,工作区内没有明显的工业游散电流等人工或天然地电场的干扰。

上述工作成果表明勘查区内开展物探电法工作有充分的地球物理依据,明显的电性特征差异是区分矿异常、非矿异常、干扰异常的有利条件。

3 工作方法技术综述斑岩铜矿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因此,在该区垂直主矿体走向沿南北向以1∶1万比例尺、100×40网度布设物探剖面20km(约2.08km2)。

投入以时域激电中梯为主的物探电法勘查工作,设计A B= 1600m,M N=40m,进行全域观测。

野外经方法有效性实验,确定仪器工作参数为:双向供电短脉冲,脉宽2000ms,延时时间200ms,采样宽度200 ms,采样块数8块,2次迭加8次平均,供电电流要求大于200mA,实际工作达到280~510mA。

4 激电异常研究与探析4.1 测区激电异常的分级由于测网范围较小,而斑岩体规模较大,因此正常场ηs0主要依据穿越测区含矿岩体的长剖面来确定。

在同时考虑了物性测定和面积工作的成果后,厅宫铜矿区视极化率背景值确定为1.2%。

根据野外观测计算的质量精度,按异常下限划分的一般原则和有关统计计算方法[2],异常下限确定为1.5%。

图2 厅宫测区ηs0等值线平面按上述确定的异常下限经数据处理,制作了测区激电异常平面(图2)。

依据该区激电异常的幅值、规模、分布和形态特征,同时综合考虑测区各种类型岩矿石极化率数量(级)上的差异性,结合矿区地质情况,将激电异常划分为三级:Ⅰ级异常带:ηs为1.5%~2.5%。

该分布面积大且稳定的激电异常带为“区域”矿化异常背景区。

初步推断为矿化围岩或弱矿化岩层(体)异常。

・181・ 3期杨伟寿:西藏厅宫铜矿激电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的初步研究Ⅱ级异常带:ηs 为2.5%~3.5%之间。

该幅值范围的异常基本反映了铜矿化岩体,似可作为划分岩相界线的地球物理依据。

Ⅲ级异常带:ηs 在3%~3.5%以上。

从对地质、物性资料的综合研究来看,本区这些高值异常可认为是铜矿体、含铜岩体、黄铁矿体及地表局部不均匀极化体、铁帽等所致。

4.2 异常评价解释尼木县厅宫铜矿激电工作共获8个编号异常,即WDJ 1~WDJ 8(见图2)。

同时对野外观测、计算的视电阻率参数绘制了ρs 异常平面(图3)作为激电异常推断解释的参考。

为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推断解释的需要,还配合地质勘查按物探工作设计作了3条物探、地质综合剖面,即11号、15号、19号剖面(分别对应地质11号、0号和10号勘探线),见图4。

现对激电WDJ 4、WDJ 6、WDJ 7号异常讨论如下。

图3 厅宫测区ηs 0等值线平面 WDJ 4异常规模大,约有0.07km 2,异常强,ηs 可达5.7%,异常形态规则。

从图4a 所显示的低阻高极化特性及地质资料,该异常可推断解释为铜矿体及含铜二长花岗斑岩体激电异常。

根据ZK1101验证,8.7~109.6m 岩芯取样全部见铜矿或矿化。

WDJ 6有一定规模,且形态好。

该处地质观察可见有强烈的褐铁矿化,地表可见铁帽,从图4b 可见异常呈高阻高极化特征,在该区为一典型黄铁矿—褐铁矿化异常。

WDJ 2号异常与之有相似之处。

但因该区黄铁矿与黄铜矿有共生关系,因此仍不失为一个值得注意的找矿指示,需进一步的工作对其深部进行勘查。

WDJ 7和WDJ 8,这2个异常强度虽不是很大但具一定规模。

异常形成于二长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岩体之上,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推断为含矿岩体或矿体异常。

经物探、地质踏勘查证为矿致异常。

拟投入物探偶极—偶极剖面法对其进行定量研究。

综上所述,厅宫测区F 5断层北面WDJ 4、WDJ 7、WDJ 8三个激电异常是矿致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WDJ 3、WDJ 5为找矿有望异常,WDJ 2与之处于同一Ⅱ级异常带上,WDJ 2的ηs 达6.4%,可能是迭加在铜(矿化)岩体上的黄铁矿或褐铁矿化异常所致(以浅部地质工程揭露)。

从地质资料分析,WDJ 2、WDJ 3、WDJ 5异常群对应于一向南西向倾斜的斑岩体,据此推测,这个异常群可能反映了深部该有一定规模且向南西向倾斜的隐伏含矿岩体。

5 厅宫激电异常特征的讨论及几点认识(1)物探激电异常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岩矿石的电性差异;通过ηs 、ρs 异常,结合地质资料,可以区分矿(矿化)异常、非矿异常(如褐铁矿化异常);可从弱矿化背景中追索和圈定出含矿岩体,或为划分岩相界线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因而,在该区投入激电找矿工作不失为一种可行、有效的技术思路。

(2)厅宫勘查区激电异常一般不高于4%~4.5%,但背景清晰且稳定,仪器能可靠地观测。

需要说明的是,正常场背景值确定为1.2%在区域上可能偏高,但因斑岩铜矿规模较大,而所确定的工作范围较小,基于突出测区重点异常,排除广泛成片的矿化异常的考虑,故数据处理上有所就高。

(3)11号剖面附近的ZK1101钻孔在ηs 介于3%~3.5%之间验证见矿,从测区异常的分布和强度看,说明该区存在找大矿的潜力。

(4)针对该区矿体大,矿化范围普遍的情况,应对方法运用中的一些问题作深一步的研究,如建立矿体、不同矿化程度岩体与激电异常(效应强度)的关系,探讨该区激电场的时间特性和非线性特征等,以便更深入地把握该成矿带激电异常的特征和规律,提高物探IP 方法在冈底斯成矿带地质背景上寻找斑岩铜矿床的效果。

(5)为反映电性体在空间的展布形态及产状,可投入多个隔离系数的偶极—偶极法,通过拟断面图(等值线断面图)进行空间分析,并作出定量解释。

测深、大极距联剖也应在综合研究剖面上采用。

・281・物 探 与 化 探27卷 图4 物探、地质综合剖面 (6)加强区内物性和综合研究,重点解剖WDJ 2、WDJ 8两个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