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语言系统的发展》课件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工具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系统也在不 断进化和演化。
简介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工具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语言系统也在不 断进化和演化。
语言系统的进化历程始人类时期的语言发展和变化。
3
语言演化阶段
4
语言随着社会的形态和文明的进化而逐
渐演化。
5
人类语言起源
探索人类语言的起源和历史。
原始社会语言阶段
原始社会形成后,语言如何适应社会需 求。
语言标准化阶段
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
现代语言系统
1 方言与官方语言
探讨方言和官方语言的关系和变化。
3 文化交流与语言学习
语言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2 语言挑战与保护
面临的语言挑战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4 全球语言系统
全球化对语言系统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语言系统的未来趋势
全球语言系统的变革
全球化时代对语言系统的影响 和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对语言 系统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改变语言系 统的发展。
语言和文化的多元化
多样化社会中语言和文化的关 系。
总结
• 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 • 随着发展,语言系统将不断进化和变革。 • 学习和保护语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6月9日《语言学概论》讨论主题:语言系统的发展

6月9日《语言学概论》讨论主题:语言系统的发展语言学概论教材第七、八、九章虽然分立为三章,但实际是一个整体,讲的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有关问题。
第七、八章讲授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理论。
主要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谈语言的发展变化问题的;第八章讲授语言接触的种种现象,实际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的扩展。
第九章主要从语言内部结构要素角度阐述语言的发展演变。
正确理解、把握这三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语言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认识。
第七章辅导1、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万物皆流,万物皆变,发展变化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事物。
语言也一样,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如我们今天用普通话去读古代的诗词,会发现许多词语不押韵了;英语当中有许多词的写法与读音不相一致了。
语言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语言也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变化发展是永恒的,语言如果一旦停止了发展,也就没有了生命。
只不过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缓慢,不易被人们感觉到罢了。
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这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第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同样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
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
第二,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第八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长元音舌位的大转移具体表现为,英语的两 个高元音/i:/、/u:/首先复元音化,演变化 为/ai/、/au/。语音系统中的其他长元音, 均发生了相应的高化。
该元音大转移可以图示为:
语音因接触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其音变原 因主要源自不同语言或方言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苏州话“肥”字有文白两类读音。 试比较:
(三)语音演变的规律
语音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基于语音演变 的过程和条件,可以将语音变化规律总结 概括为一定的音变规则。
语音演变过程中,有些语音成分的变化较为 简单,仅仅呈现为新旧语音形式更替的单 个音变过程;而有些语音成分的变化较为 复杂,呈现为多个语音形式相继发生变化 的多个语音演变过程。
例如,芬兰语的“vesi”(“水”的主格单 数),就曾经历了由e到i的元音变化,以 及由t到s的辅音变化两个语音演变过程。
语音的历时演变大多是新的语音形式出现, 旧的语音形式消失,语音成分在一定条件 下以渐变的方式逐步发生变化,故称为 “连续式音变”。
例如,舌根音声母在细音韵母前的腭化就 可能经历了由[k]到[tɕ]发音部位逐渐前移 的腭化过程。
语音历时演变过程中,除了连续式音变之 外,有些语音变化采取的是词汇扩散方式。 例如,山东荣成话古次浊平声字声调由阴 平向阳平的读音变化见下表:
四、语音演变的方式
语音的历时演变大致有三种方式和途径: 其一,连续式音变,语音成分在一定的语音
条件下逐步发生变化,由一种语音形式变 化为另一种语音形式。
其二,词汇扩散式音变,语音演变逐步展开 是在词汇层面进行的,新旧语音形式更替 呈现为在词汇中的逐步扩散。
其三,叠置式音变,新的语音形式已经产生, 旧的语音形式还没有消失,音变呈现为不 同历史层次语音形式的叠置与竞争。
《语言系统的发展》PPT课件

化,但原文是梵语的拼音,我们可以从拼写中知道相应汉字的古代读音。例如佛经中 “佛陀”是梵语buddha的译音,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当初翻译的时候,“佛”大 致念“bud”,“陀”大致念“dha”。把这些读音和今天的语音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 找到音变的线索。这是古汉语从外语惜入的词所提供的线索。
能性。如果我们把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面的词加以比较,从中归纳出语音对 应关系,我们也就可以推知原始“母语”的许多事实。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 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 法以今证古,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这种方法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 程大致得到了说明。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应用这种方法研 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如果齐、撮二呼前的舌尖前塞擦音(z、c) 、擦音(s)因腭化而变成舌面前塞擦音 (j、q) 、擦音(x) ,那就说明尖、团合流,在语言中不分尖、团。
很多方言的尖团河流的情况是不同的。
• 例子 苏州 上海 宁波 基 tI tI tI 祭 tsi ti tI 旗 di di di 齐 zi zi,I di,i 权 dI dy dy 全 zil zl diy, dz(人数少)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苏州、上海、宁波三地的尖、
合一般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安排。例如,语言学家推测汉语在隋唐时代的 辅音音位系统大致如下:
横行的辅音音位发音部位相同,纵行的辅音音位发音方法相同。音位的演变 以区别特征为单位,某一区别特征的变化不只涉及一个音位,而且会涉及同一聚 合群中具备这一区别特征的其他音位。
• 比方说,“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
8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
三、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
幼儿是一个主动建构语言的交流者。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个体语言与社会规范语言辩证统一 的过程。
语言学习和通过语言进行学习有机统一。 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完整的语言。P136-137
第三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趋势及阶段
言语是操作性的行为,是自发的,要靠强化才能获得。 言语的学习依赖成人或社会的强化,以逐渐形成操作 性条件反射系统。p135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
二、先天论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决定人类幼儿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 遗传的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功能说是当前影响最大的言语获 得理论。p136
第五节 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三、书面言语
(一)儿童书面言语发展的趋势
从接受性言语活动发展到表达性言语活动。
(二)儿童识字的阶段和特点
1.泛化阶段 2.识字阶段 3.再现阶段 p148
第五节 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三、书面言语
(三)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准备——前阅读活动
1.最初的阅读活动——看书
第五节 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一、口头言语
(四)言语表情技巧的掌握
1.语气的掌握。p145
2.口吃。
口吃的原因: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二 是模仿。 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 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矫正口吃的方法:消除紧张
第五节 学前儿童言语形式的发展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两三岁到六七岁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的阶段。 p139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区别 联系
语言
言语
人际交流的工具, 交际的过程和结果,
相对静止
相对运动
社会属性
个体属性
结构成分有限
表达无限
符号系统
能力系统
语言源于言语;言语依赖于语言。
二、言语的种类
外部言语
言 语
过渡言语 内部言语
口头言语
对话 独白
书面言语
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是以听、说为主的言语。 A.对话言语
对话言语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座谈、辩论、讨 论等。
(二)言语的发生阶段(1~3岁)
1—3岁是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阶段。
从1岁起,儿童进入了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在 接下来2~3年内,儿童便初步掌握了本族的基本语 言。
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3岁~入学前)
3岁到入学前,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迅 速发展,为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3.词义的深化
出现理解词的“泛化”和“窄化”
(1)词的“泛化”:即词义理解的扩张 (2)词的“窄化”:即词义理解的缩小
4.积极词汇逐渐增多
积极词汇又称主动词汇, 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
消极词汇,又称被动词汇。 是指能够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三)语法的掌握
1.句子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三岁幼儿口头言语中,往往缺漏主要词类或词序紊乱,
双词语阶段 (1.5-2岁)
①儿童一词多义; ②一岁半后,儿童能说“电报句”。 ③有时缺字漏字,句子不完整,顺序颠倒。 ④先出现名词,还有少许动词,再是形容 词。
语言系统的发展

(二)语音演变的内容
1.音位的转化 由一个音位变为另一个音位。 2.音位的分化 由一个音位分化为两个不同的音位。 3.音位的合并 由两个音位变为一个音位。 有些历时音变是几种演变方式交错在一起的。 4.音位的消失 非音质音位也可以出现上述演变。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入派三声
平声
上声
浊音去声入声Fra bibliotek阴平二、历时音变
一种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有规 律性的音变现象,叫历时音变。
(一)历时音变规律
把一定历史时期内语言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概括成公式,我 们称为历时音变规律。历时音变规律涉及的是整类现象的有规则 的变化,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和一定条件下起作用。 音变规律在限定的范围内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 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按照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出现 “例外”,也可以在时间、地域、条件上找出特殊的原因。
二 语法发展的几种现 象
三 语法发展的特点
(一)一些语法意义的消失。 (二)新的语法意义的产生。 (三)语法结构的变化。
(一)语法发展的各种变化都是缓慢的。 (二)语言的发展趋势是日趋精密、完善,抽象性与概括性增加。 (三)语法的发展与语音、语义、词汇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请同学们思考分析下列语法演变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 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发展的类化和异化。 2 语法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 语法发展和语言规范化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要选好发音人。 其次,将要调查的语音内
容逐一请发音人进行发音, 调查人做好记音。 第三,把调查来的原始材 料整理成系统的调查报告。
第六节
语义的发展变化
(一)社会原因 (二)心理原因 (三)语言本身原因
8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真题习题集锦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习题、真题集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C )p258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2.与北京话同属于一个方言区的是( A )P258A.昆明话B.上海话C.长沙话D.客家话3.与兰州话同属于一个地区的是( A )P258A.长沙话B.昆明话C.厦门话D.梅县话4.与武汉话同属一个方言区的是( B )p258A.长沙话B.成都话C.南昌话D.广州话5.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D )(P258)A.语法方面B.语义方面C.语汇方面D.语音方面6.人们感觉到方言的不同首先是体现在( B )A.语法方面B.语音方面C.语汇方面D.语义方面7.彝族、羌族都来自于( B )P259-260A.古梵语B.原始汉藏语C.古粤语D.古斯拉夫语8.汉语、彝语、苗语、纳西语都来自于( B )p259A.古梵语B.原始汉藏语C.古日耳曼语D.古斯拉夫语9.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B ) p260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10.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C )p262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12.吉普、狮子、琵琶”等词都是汉语里的( D )p131/263A.方言词B.常用词C.基本词D.外来词13.下面各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 B )(P263)A.吉普B.热狗C.高尔夫D.尼龙14.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対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 B )P263A.音译词B.仿译词C.意译词D.借词16.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B )p265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17.语言的替换必然要经历( D )P266A.洋泾滨语阶段B.融合语阶段C.失语阶段D.双语阶段18.语言替换又被视为( B )P265A.语言混用B.语言转用C.语音混合D.语言渗透19.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P265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20.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具有( A )P259A.语音对应关系B.语汇对应关系C.语义对应关系D.语音对应关系22.亲属语言产生的必要社会条件是(A)P259A.社会的完全地域分化B.社会的不完全地域分化C.社会的完全社群分化D.社会的不完全是社群分化23.语言间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是( D ) P259A.语义对应B.词汇对应关系C.语法对应关系D.语音对应关系24.通常被看作语言亲属关系重要证据的是( B )P259A.语言类型相同 B.语音对应关系 C.地理位置相近 D.语言借用成25.克里奥耳语又叫做( C )P266-268A.皮琴语B.复综语C.混合语D.语言联盟26.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属于( C ) P266A.语言的借用B.语言的转用C.语言的混合D.双语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浊 全浊 次浊 泥n
来l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清
精 ts 知 庄 t 清 ts 彻 初 t 心s 生 浊 全浊 次浊 从 dz 邪 z 澄 娘 崇 d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清 章 t 昌 t 书
浊
全浊 船 d 禅 次浊 日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清 见k 影 溪 k 晓x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英语: the student’s book the book of the student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10世纪, “of ‖的结构 1% 14世纪,85%,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汉语:
1. 代词作宾语时的位置
① 疑问代词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子罕》)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组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语序的改变和新 的语法结构的产生。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梨俱吠陀》: 宾语—动词 关系从句—主词 修饰语—中心语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现代: 动词-宾语 The man who is sitting near the window is my uncle . This is the place where he was born .
kuei35 kuei51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古全浊声母在大多数汉语方言中读成了清音。 古全浊声母塞音和塞擦音清化的规律大致如 下: 1. 全读送气。例如渭南话。 2. 全读不送气。例如长沙话。 3. 根据声调分别读送气和不送气。例如北京话 古平声字今送气,古仄声字今不送气。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2. 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间起作用, 过了这一时间,即使处于同样的条件下也不 会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 比如,凤翔话中,k一般不拼u韵,古溪母今 逢u韵读f声母。例如“哭、苦、裤”。但今 凤翔话中有“仓库[ku44]‖这个词。这是这 条语音演变规律起作用的时间之后从普通话 中借来的。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3)亲属语言: 父亲 拉丁语 pater 英 语 father
脚 pes foot 少 pauc few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一)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切韵》的37个声母: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清
帮 p 滂 p 端 t 透 t 浊 全浊 並b 定d 次浊 明m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在今广州话中,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邪 仍然分别读舌尖前音ts ts s和舌面后音k k 等。例如: 酒tsu35 ≠九ku35 清tse55 ≠倾ke55 先sin55 ≠掀hin53
三、语音对应规律和历史比较法
(一)语音对应规律:亲属语言或地域方言之 间,语音常常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叫语 音对应。研究语音对应得出的规律叫语音对 应规律。例如:
浊
全浊 群 匣 次浊 疑 云 以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 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在今北京话开口呼、 合口呼前不变,在今齐齿呼、撮口呼前都变 成t t 。例如: 精-ts(赞、钻),t(贱、俊);清-ts (参、村),t(千、取);心-s(三、 酸),(先、宣)。 见-k(干、灌),t(件、卷);溪-k (看、宽),t(欠、劝);晓-x(汉、 欢),(献、喧)。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白雉三只,又集于平阳。(《魏书· 世祖记》) 奋不受药,叩头千下。(《三国志· 孙奋传》)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2. 助词“了、着、过”的出现 隋唐以后 了:终了、了结。 由南北朝到唐是它由动词向助词转化的过渡 时期,元代以后成了真正的助词。
三、语音对应规律和历史比较
猪 出 书 入 北京话 tu tu u u 追 吹 水 tuei tuei uei 专 穿 拴 tuan tuan uan
软
uan
三、语音对应规律和历史比较
猪 出 书 入 西安话 pfu pfu fu vu 追 吹 水 pfei pfei fei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2. 修饰语的位置 小名+大名: 桑树 北京市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大名+小名: 丘商 丘雷 丘舆( 《左传》成公二年) 丘获( 《左传》昭公四年) 城颖( 《左传》隐公元年) 城濮(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鸟乌(《左传》) 鱼鲔wěi鲟鱼 (《礼记》) 草芥(《孟子》) 禽鸟兽的总称犊小牛(《荀子》)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② 人称代词 不吾知也(《论语· 先进》) 偻句不余欺也(《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 莫余毒也已(《左传· 僖公二示代词 子孙是保(陈逆簋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
“是”指这件簋)
是用寿老(毛公鼎) 君子是识(《诗· 瞻卬》) 大雅· 是刈是濩”收割它,煮它(《诗· 葛覃》) 周南· 他人是保(《诗· 山有枢》) 唐风·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4. 借词: (1)借入的词:“佛陀”借自梵语buddha。 (2)借出的词:日语、朝鲜语、越南语借自 汉语的词。 日译吴音 日译汉音 朝鲜译音 越南译音 鸡 kai kei kiei ke 肌 ki ki k ki
(日译吴音是南北朝時期傳過去的读音 ,日译汉音是唐代傳過去的讀音)
聚合规则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 语法范畴的变化和词类的发展。 印欧语: 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现代英语:teacher’s ,student’s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1. 汉语:: 量词的出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汉代开始兴起,到南北朝时期大量使用。例 如: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5. 方言和亲属语言。 (1)社会方言: 猪 出 老年 pfu pfu 中年 pfu/tu pfu/tu 青年 tu tu
书 fu fu/u u
入 vu vu/u u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2)地域方言: 积 鸡 七 欺 西 希 宝鸡 tsi21 ≠t21 ts21 ≠t21 s21 ≠21 西安 t21 =t21 t21 =t21 21 =21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诗词: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 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 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姓家。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2)韵书:《切韵》、《广韵》、《集韵》、 《中原音韵》等。例如:《广韵》中“书” 是鱼韵字(现在推测其韵母为[ i ]),“输” 是虞韵字(推测其韵母为[ io ])(这两个字 的声母都是书母(现在推测其声母为 [ ]))。
kuei13 kuei11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2. 古全浊声母字在部分汉语方言中的今读音
牌並 北京 败去 头定 豆去 除澄 tu35
pai35 pai51
tou35 tou51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2. 古全浊声母字在部分汉语方言中的今读音
住澄,去 北京 tu51 慈从 ts35 字去 ts51 葵群 柜去
第八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三、语音对应规律和历史比较法
一、何以知道语音的发展?
(一)文字 1. 拼音文字: light、right这两个单词中的gh不发音,表 明英语语音发生了变化。 wine、nine、mice这类单词中的i由原来发[i] 变为现在发[ai]。
三、语音对应规律和历史比较
(二)历史比较法:比较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 之间基本词汇的语音差异,从中找出语音对 应关系,据此推测原始母语的方法。例如: 插 擦 拆 北京话 ta55 tsa55 tai55 苏州话 tsa5 tsa5 ts5 广州话 tsap3 tsat3 tsak3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2. 古全浊声母字在部分汉语方言中的今读音
牌並 渭南 败去 头定 豆去 除澄
pai24 pai44 tou24 tou44 tu24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2. 古全浊声母字在部分汉语方言中的今读音
住澄,去 渭南 tu44 慈从 ts24 字去 ts44 葵群 柜去
三、语音对应规律和历史比较
西安话 f 北京话
f
三、语音对应规律和历史比较
前面提到的宝鸡话与西安话的对应关系: ts → t ts → t s →
这种对应方向也不能颠倒。
三、语音对应规律和历史比较
因为在西安话中: 鸡t21=积 欺t21=七 希21=西
(二)语音演变规律性的特点 1. 条件性:变化有一定条件的限制。 北京话中,古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今逢 开口呼、合口呼不变,今逢齐齿呼、撮口呼 变。古浊音变清音,限于古塞音、擦音和塞 擦音,古鼻音、边音不变。凡符合条件的都 变。没有例外。如果出现例外,也可以找到 产生例外的原因。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3. 地区性。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定的地域中起 作用。 中古的浊音在北方话中是普遍清化,但在吴 方言和南部湘方言中则并没有清化,仍保留 原来的浊音。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再比如,精清从心邪和见溪群晓匣在今北京 话、西安话等很多方言中发生了上面讲到的 变化,但在今宝鸡话中,精清从心邪在齐齿 呼前仍保留古ts ts s 不变。
三、语音对应规律和历史比较
根据这些以及其它材料,可以建立广州话、 苏州话和北京话之间韵尾上的对应关系: 广州 苏州 北京 -p → - →-(无辅音韵尾) -t → - →- -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