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
什么是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什么是文言文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词义、用法和语法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
这些变化通常是由于词汇的特殊使用或修辞需要而发生的。
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它使得语言更加丰富、灵活和生动。
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这些活用方式使得文言文在表达上具有更高的表现力和修辞效果。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春天使江南岸边的植物变绿;“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游泳;“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是名词用作动词,表示称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的文言文语法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鸿门宴词类活用整理

鸿门宴词类活用整理鸿门宴词类怎么使用?想学习鸿门宴词类的考生可以来看看,下面由小编为你准备了“鸿门宴词类活用整理”,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资讯!鸿门宴词类活用整理一、名词用作动词【军】沛公军霸上:军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言】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王】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事】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目】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二、名词作状语【兄】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翼】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夜】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上】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间】道芷阳间行:从小路三、形容词作动词【善】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四、形容词作名词【故】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五、使动、意动句【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活】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拓展阅读:鸿门宴故事话说项羽不喜刘邦先占关中,又听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后,更是大怒。
谋士范增识见不凡,他对项羽说,刘邦早年在山东一带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活脱脱一暴发户的形象,不足为虑。
而目前在关中,刘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范增认为刘邦已有“天子气”,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在张良和项庄的暗地斡旋下,项羽没有立即攻打刘邦,而是摆下了一桌酒席宴请刘邦。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这是另一场双龙会,但参与者却比煮酒论英雄那场酒局要多,发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强强对话,一时风云际会,楚汉群雄龙骧虎步,聚于新丰鸿门。
这鸿门宴简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现代电影。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及其活用形式:
1. 动词(动作的词):
-走:走、走了、走向、走出、走来
-读:读、读书、读了、读到、读来
2. 形容词(描述事物特征的词):
-美:美、美丽、美好、美人、美丽的
-大:大、大的、大人、大了、大起来
3. 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
-人:人、人们、人的、人家、人们的
-山:山、山上、山下、山水、山的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
-很:很、很美、很大、很好、很远
-忽然:忽然、忽然间、忽然起来、忽然间的、忽然变化
5. 介词(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词):
-在:在、在里面、在外面、在前面、在后面
-为:为、为了、为人、为什么、为着
6. 连词(连接词语、句子之间关系的词):
-和:和、和他、和平、和谐、和睦
-若:若、若是、若非、若不、若然
这只是一小部分古代汉语中常见词类的活用形式,古代汉语的用法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古代汉语的文献和古籍中有大量丰富多样的词类活用形式,需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来更好地掌握。
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全)

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一)主要包括:①名词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形容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名词;⑤使动用法;⑥意动用法;⑦数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1.后有宾语或补语“朝服衣冠”。
服,穿戴。
“沛公军霸上”“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军。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二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
2.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一觞一咏”。
觞,喝酒。
“映带左右”。
带,环绕“二月草已芽”。
芽,发芽。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德,感激。
3.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蹄而杀之”,蹄,用脚踢。
“项王复引兵而东”。
东,向东进发。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
衣,穿衣。
4.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通常活用“面山而居”,面,面对着。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风,吹拂。
雨,滋润。
5.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用眼睛看。
6.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前为谢曰”“樊於期乃前曰"。
前,走上前。
二、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译为“像……一样”“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像人一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地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用箕畚。
4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译为“按照“予分当引决二分,按照道理。
“其势必不敢留君”。
势,按照那情势。
5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译为“在、从、向、往“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东西:向东、向西。
“卒廷见相如"。
廷,在朝廷上三、形容词作动词译法是: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
1 .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
远,疏远。
“山多石,少土多,有许多。
少,少有。
“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待。
“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秦王善为秦声”。
善,擅长,善于。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看重;轻,看轻。
2 .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到尽头。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超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例如(1)一狼洞其中(《狼》):(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例如(1)香远益清(《爱莲说》):(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例如(1)此皆良实(《出师表》:(2)《陈涉世家》:4、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例如(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5、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6、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1)邑人奇之(《伤仲永》)(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1、狼不敢前(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狼》2、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狼一样名词作状语)《狼》3、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用作动词)4、渔人甚异之。
(异:对此感到诧异意动用法)《桃花源记》5、妇抚儿乳(乳:喂奶名词用做动词)《口技》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名词用做动词)《口技》7、邑人奇之(奇:以之为奇意动用法)《伤仲永》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其父为宾客意动用法)《伤仲永》9、父利其然也(利: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意动用法)《伤仲永》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名词作状语)《愚公移山》11、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名词用做动词)《三峡》1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潭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心乐之(乐以之为乐意动用法)《小石潭记》凄神寒骨(凄:使--- ---凄凉,寒:使--- ---寒冷使动用法)《小石潭记》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小石潭记》14、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名词用作动词)《唐雎不辱使命》15、死国可乎?(死:为国事而死为动用法)《陈涉世家》16、陈胜王(王:为王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7、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名词用作动词)《陈涉世家》18、忿恚尉(忿恚:使尉恼怒使动用法)《陈涉世家》19、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铁甲,锐:武器形容词用作名词)《陈涉世家》2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作动词)《与朱元思书》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醉翁亭记》。
《齐桓晋文之事》词类活用

《齐桓晋文之事》词类活用《齐桓晋文之事》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2、保民而王保:爱护,安抚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 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 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欲:形容词作名词,想要的东西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四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明以(之)教我5、及(之)陷于罪6、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舆薪见7、何以异何以8、未之有也之有状语后置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独何与6、树之以桑五文言文一词多义⑴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启发)⑵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往)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⑶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⑷诚然,诚有百姓者(的确)是诚何心也(真的)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词类活用完整版

(2)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
[译文:诸侯各国的宾客进献兵法著 作,魏公子都为他们命名。]
(3)、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 因长跪履之。 (《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老人家说:“为我穿鞋!”张良为 他取来了鞋子后,便跪在地上给他穿上。]
卒庭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使……归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亡,意译灭亡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意译招来
动词 活用为 使动
(2)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使……跟从,或意译为带领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使……承担,或意译为救活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表示主语使宾语 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表示使动用法的动词常是不 及物动词。
渔人甚异之。 译:对……感到奇怪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译:以……为羞,对……感到羞耻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认为……奇特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认为……奇特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认为宾语具 有某种性质、状态。 (1)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 水》)
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2)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梁惠王上》)
老先生不把千里路当作遥远来到我国,大概也有使 我国获得利益的办法吧!]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地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 下小了。]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例如(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表示把宾语当作某 种人或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
【北】
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
【旦暮】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早晚
【私】
丹不忍以己之私: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
【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走上前
【函】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远】
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祖】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白衣冠】
皆白衣冠以送之: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白色的衣服,戴白色的帽子
【涕】
士皆垂泪涕泣:名词用作动词,哭
【上】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非有诏不得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厚】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朝服】
(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使】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怪】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绝】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断】
断其左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箕】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踞】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踞一样
【生】
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生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