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线自动化介绍

合集下载

馈线自动化概述

馈线自动化概述

馈线自动化概述一、引言馈线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馈线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馈线自动化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二、馈线自动化概述1. 馈线自动化定义馈线自动化是指对配电网中的馈线进行监测、控制和保护等操作,实现对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它主要包括对馈线状态的监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恢复等功能。

2. 馈线自动化系统组成馈线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监测装置:用于监测馈线状态,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

(2)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馈线开关状态,实现远程开关操作。

(3)保护装置:用于检测故障并进行相应的保护操作。

(4)通信装置:用于与上级调度中心进行数据交换。

3. 馈线自动化功能(1)监测功能:实时监测馈线状态,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

(2)控制功能:实现远程开关操作,控制馈线的开通和断开。

(3)保护功能:检测馈线故障并进行相应的保护操作,保证馈线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4)故障定位功能: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定位馈线故障的位置和原因。

(5)故障隔离和恢复功能:在发生故障时,自动进行隔离操作,并尽快恢复正常供电。

三、馈线自动化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基础。

它可以将馈线状态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到监测装置中进行处理。

2.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通信技术有GPRS、CDMA、以太网等。

3. 控制算法技术控制算法技术是实现远程控制和保护的核心。

它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开关操作或者保护操作。

4. GIS技术GIS技术是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管理配电网中各个设备的位置、状态和运行情况。

它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管理和监测。

四、馈线自动化应用1. 馈线自动化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城市配电网中,馈线自动化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供电质量。

03-馈线自动化介绍(04-12-17)

03-馈线自动化介绍(04-12-17)

许继电气配网事业部FA-1000馈线自动化技术介绍调度MIS 100M 以太网配网GIS/维护工作站主服务器备服务器WEB 服务器通信前置机··················通信前置机控制LAN 网SPS 打印服务器配网调度工作站配网管理工作站配电子站变电站智能型电缆分支箱智能环网柜监控终端WPZD-130WPZD-140PVS 配电线通信线RTU 配网自动化系统整体构成示意图变电站馈线自动化原理假设分段开关延时为7s ,联络开关延时为45s ,站内重合闸时间为5s 。

1、瞬时性故障—保护跳闸—一次重合—PVS 逐级关合—重合成功;2、永久性故障—保护跳闸(环网时联络开关计时)—一次重合—PVS 逐级关合—合至故障点—再次跳闸—故障段被隔离—二次重合—PVS 逐级关合,恢复电源侧正常区段供电(—联络开关计时完毕并关合—完成负荷转供)全部过程不到1分钟RTU RTU RTU RTU RTU FCB1PVS1PVS2PVS3PVS4PVS5A BCDEF7s 7s7s45s7s5sFCB25sRTU 功能分段点RTU 的功能(S 模式)1、“四遥”功能2、延时关合3、X —闭锁4、Y —闭锁5、瞬时加压闭锁6、两侧电压闭锁联络点RTU 的功能(L 模式)1、“四遥”功能2、延时关合3、Y —闭锁4、瞬时加压闭锁5、两侧电压闭锁RTU RTU RTU RTU RTU FCB1PVS1PVS2PVS3PVS4PVS5A BCDEF7s 7s7s45s7s5sFCB25sA.通过终端延时错开S 侧和L 侧供电的时间(X 延时、Y 延时);B.在S 侧的供电时间里重合失败则判定故障在S 侧,启动X —闭锁,或瞬时加压闭锁;C.在L 侧的供电时间里重合失败则判定故障在L 侧,启动Y —闭锁;D.若在延时关合过程中,另一侧也来电,则启动两侧电压闭锁。

配电自动化5馈线自动化(二)

配电自动化5馈线自动化(二)

配电自动化5馈线自动化(二)引言概述:配电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装备,实现对配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馈线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本文将针对配电自动化的5个关键方面展开讨论,探讨配电馈线自动化的技术和应用。

正文:一、智能监测与故障定位1. 配电自动化中的智能监测系统的作用与优势2. 配电馈线故障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挑战3.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配电馈线智能监测方法4. 数据分析与算法在故障定位中的应用5. 配电馈线故障定位系统的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法二、远程监控与配电系统管理1. 远程监控系统在配电自动化中的作用与意义2. 远程监控系统的构成和组成模块3. 配电馈线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4. 远程监控系统中的故障报警与应急处理5. 配电系统的远程管理平台与应用案例三、智能保护与自动化控制1. 配电自动化中的智能保护装置及其功能2. 智能保护装置的选型与配置3. 配电馈线自动化中的自动化控制策略4.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与层次划分5. 配电馈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施步骤与技术要点四、优化调度与能源管理1. 配电系统的优化调度与能源管理的意义与挑战2. 配电系统负荷预测与优化调度方法3. 配电馈线变压器的容量优化配置4. 配电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集成与管理5. 配电自动化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估五、智能维护与设备评估1. 智能维护技术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其优势2. 配电系统设备状态监测与健康评估方法3. 配电设备故障预警与预防措施4. 配电设备的智能检修与维护流程5. 配电自动化设备评估与优化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总结:配电自动化中的馈线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系统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智能监测与故障定位、远程监控与配电系统管理、智能保护与自动化控制、优化调度与能源管理以及智能维护与设备评估五个关键方面的技术和应用,可以实现配电馈线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

自适应决策
馈线自动化系统将具备自适应决 策能力,能够根据不同运行环境 和条件,自动调整运行策略,提
高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智能化控制
馈线自动化系统将实现智能化控 制,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 术,自动识别和预测馈线的运行 状态,提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自我修复与优化
馈线自动化系统将具备自我修复 和优化能力,能够自动检测和修 复故障,优化运行参数和策略,
配电网优化运行
负荷均衡
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配电网中的负荷分布,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运行方 式,实现负荷的均衡分布,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经济运行
通过优化运行,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达 到节能降耗、经济运行的目的。
配电网设备状态监测
设备状态监测
馈线自动化系统具备设备状态监测功能,能够实时监测配电 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开关位置、电流、电压等参数,及时 发现潜在的故障或异常情况。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系统 安全稳定运行,防止数据泄露和
系统崩溃。
标准化与可扩展性
遵循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设计 可扩展的系统架构,以满足未来 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求。
用户界面与操作便捷性
提供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和操作 方式,方便用户进行系统配置、
监控和管理。
馈线自动化实施案例分析
01
02
03
案例一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不成熟
目前馈线自动化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存在一些 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解决方案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推动馈线自动 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设备兼容性问题
不同厂商的馈线自动化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兼容 性问题。

第五章馈线自动化

第五章馈线自动化

第五章馈线自动化在现代电力系统中,馈线自动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

它就像是电力输送网络中的“智能管家”,能够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电力的分配,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和高效利用。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馈线。

简单来说,馈线就是将电力从变电站输送到各个用户终端的线路。

而馈线自动化,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这些线路能够自动地完成监测、故障诊断、隔离以及恢复供电等一系列操作,无需人工过多干预。

那么,馈线自动化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其中涉及到众多的技术和设备。

比如说,先进的传感器被安装在馈线上,它们就像是电力线路的“眼睛”,能够实时感知电流、电压等参数的变化,并将这些信息快速传递给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则像是整个系统的“大脑”,接收到这些信息后,通过复杂的算法和逻辑判断,对线路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当馈线发生故障时,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它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点,并将故障区域与正常区域隔离开来。

这一过程大大缩短了停电时间,减少了对用户的影响。

而且,在隔离故障后,系统还能够自动地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使得电力供应尽快恢复正常。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馈线自动化系统通常采用了几种常见的模式。

一种是基于重合器和分段器的模式。

重合器具有多次重合的功能,当线路发生故障时,重合器会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多次重合操作。

分段器则能够根据通过的电流大小和时间来判断是否动作,从而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

另一种常见的模式是基于远方终端单元(RTU)和主站系统的模式。

RTU 安装在馈线上的各个监测点,负责采集数据并将其传输给主站系统。

主站系统则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下达控制指令。

除了上述两种模式,还有一种基于智能终端和通信网络的模式。

这种模式利用了先进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断路器、智能传感器等,它们具备更强的计算和通信能力。

通过高速可靠的通信网络,这些智能终端能够与控制中心实现实时交互,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和快速的馈线自动化控制。

馈线自动化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馈线自动化系统

馈线自动化系统

馈线自动化系统
馈线自动化系统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用于实现电力输送和分配
的自动化控制。

该系统主要包括馈线监测、故障检测与定位、自动重合闸、远程控制等功能。

首先,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具备实时监测馈线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的
能力。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装置,系统能够实时采集馈线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馈线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具备故障检测与定位的能力。

系统可以通过监测装
置检测到馈线的故障,如短路、接地故障等,并能够准确地确定故障位置。

一旦发生故障,系统可以自动切断故障馈线,并将其隔离,以保证其他正常运行的馈线不受影响。

此外,馈线自动化系统还需要具备自动重合闸的功能。

当故障被排除后,系统
可以自动进行重合闸操作,将故障馈线重新接入电网,以恢复电力供应。

同时,系统还可以自动进行重合闸前的检测和试验,确保重合闸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最后,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具备远程控制的能力。

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控制中
心可以对馈线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控。

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界面,实时监测馈线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和操作记录,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综上所述,馈线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实现电力输送和分配自动化控制的重要设备。

它能够实时监测馈线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准确定位,自动进行重合闸操作,并具备远程控制的能力。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人为操作的错误和风险,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

馈线自动化与其应用分析

馈线自动化与其应用分析

馈线自动化与其应用分析1. 引言馈线自动化是一种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提高馈线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的方法。

通过自动化控制和监测,馈线自动化可以实现对馈线系统的远程操作和管理。

本文将对馈线自动化的概念和其应用进行分析。

2. 馈线自动化的概念馈线自动化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自动化系统,通过采集和传输数据,实现对馈线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馈线自动化系统由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设备等组成,可以实现对馈线系统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3. 馈线自动化的优势3.1 提高效率馈线自动化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提高馈线系统的运行效率。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馈线系统的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等,控制器可以根据这些参数进行调节和优化,以提高馈线系统的效率。

3.2 提高可靠性馈线自动化可以对馈线系统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馈线系统的可靠性。

当馈线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馈线自动化系统远程调节和维修,大大减少了停电时间和人工干预的需求。

3.3 降低成本馈线自动化可以通过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减少能源浪费和运维成本。

自动化控制可以优化馈线系统的运行,减少能源消耗和损耗,同时减少人工维护的需求,从而降低了馈线系统的运营成本。

4. 馈线自动化的应用4.1 高压输电线路在高压输电线路中,馈线自动化可以实现对输电线路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传感器采集线路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并通过控制器进行分析和调节,使得输电线路的运行更加稳定和效率更高。

4.2 配电系统在配电系统中,馈线自动化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和配电线路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实现对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节,提高配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4.3 新能源发电系统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如风电场和太阳能电站,馈线自动化可以实现对发电设备和电力输送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可以实时监测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电力输送系统的性能,提高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馈线自动化概述

馈线自动化概述

馈线自动化概述1. 介绍馈线自动化是一种使用先进技术来实现对馈线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馈线系统是指用于输送电能的电力线路,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线路等。

传统的馈线系统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进行监控和维护工作,而馈线自动化则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2. 馈线自动化的目标馈线自动化的目标包括提高馈线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自动化程度。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系统,可以实现对馈线系统的实时监控、快速故障检测和定位、智能决策和自动化操作等功能,从而实现对馈线系统的全面控制和优化。

3. 馈线自动化的关键技术3.1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基础,它可以实现各个设备之间的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

目前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GSM、CDMA、LTE等。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将馈线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从而实现对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2 变电站自动化变电站是馈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实施自动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变电站自动化包括对变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以及对变电站内部各个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通过变电站自动化,可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减少人为操作错误,并且可以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3.3 故障检测与定位技术馈线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定位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利用现代化的故障检测与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馈线系统各个节点的故障快速检测和准确定位。

这些技术包括线路故障定位技术、线路受力监测技术、设备状态监测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发现和处理馈线系统中的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技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技术是馈线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对大量的馈线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规律,为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提供支持和决策依据。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对馈线系统的智能化分析和决策,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高质量航空接插头 该款开关专门为配电自动化而设计,
安全可靠、工业化程度高。留有配网自动 化接口——采用紫铜镀铬的航空插头,插 针和插孔全部镀金。可方便地与配电终端 设备连接,向自动化升级,实现四遥。
引进东芝技术设计生产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VSP5(FZW28-12)特点
6、内置三相CT
开关内置三相保护及测量CT,变比按 600/1或600/5 配置,测量CT精度为 0.5 级,保护CT精度为 3 级。测量CT端子已 引至插座,便于将来升级实现遥测。
密封试验
1、充入1.2大气压N2 2、水中浸泡40分钟 3、换1.0大气压SF6
工频耐压试验
1、相间:50kV 2、相对地:50kV 3、断口间:50kV
馈线自动化控制终端
1. 引进东芝技术设计生产; 2. 与东芝真空自动配电开关VSP5配套使用,
以电压-时限方式实现在线路故障时能不 依赖通讯和后台系统自动完成对线路故障 区段的隔离,恢复非故障区段的供电; 3. 同时还具有远方通信功能,通过通信通道 与系统配合,对开关实现“四遥”功能。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变电站FCB经过5S延时第一次重合,A 区恢复供电, RTU1开始X-延时.
单相接地故障的隔离过程
FCB
PVS1
PVS2
A
B
RTU
RTU
Y延时
X延时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XL计时
RTU1延时结束后控制PVS1关合,并开始Y-计时确认; RTU2开始X-延时;
此外,本套设备需要与站内线路保护和重合闸一起 配套使用。
馈线自动化设备组合示意
线路 SPS
PVS
RTU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
SPS
电源变压器
配电终端
馈线自动化原理
FCB1
PVS1
PVS2
PVS3
PVS4
PVS5 FCB2
A
B
5s
RTU
RTU
7s7sCDRTU 7sE
F
5s
RTU
RTU
45s
7s
假设分段开关延时为7s,联络开关延时为45s,站内重合闸时间为5s。
因失压自动开断; 2. RTU4因单侧失电开始XL计时。
双电源联络电压-时限式故障隔离过程
FCB
PVS1
A
B
RTU
X延时
PVS2 RTU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XL计时
3. 变电站FCB第一次重合,A 区恢复供电, RTU1开始X-延时.
双电源联络电压-时限式故障隔离过程
内箱体采用真空灭弧 SF6气体外绝缘
隔离断口构造 确保安全性
长寿命机构 具有连续合分能力
悬挂式安装方式 高性能真空灭弧室
全封闭瓷套电缆 端子部具有高绝缘强度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严格的出厂试验
动作特性试验
1、合、分闸速度 2、三相不同期时间 3、合闸弹跳时间 4、合闸电流、保持电流 5、两断口动作时间差
单相接地故障的隔离过程
FCB
PVS1
A
B
RTU
PVS2 RTU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由值班人员依次断开各条线路,如果在断开某条线路后站内的 零序电压检测装置停止报警,则表明该线路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
单相接地故障的隔离过程
FCB
PVS1
A
B
RTU
X延时
PVS2 RTU
PVS3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VSP5(FZW28-12)特点
1、真空灭弧,SF6外绝缘,灭弧及绝缘介 质无油化设计。
引进东芝技术设计生产
采用真空灭弧,与其它介质灭弧相比 具有强度高、电弧开断时没有副产物产生、 不存在介质劣化、电弧能量小,使用寿命 长等优点。采用SF6外绝缘,保证了开关内 部的绝缘性能。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VSP5(FZW28-12)特点
双电源联络电压-时限式故障隔离过程
FCB
PVS1
A
B
RTU
X延时
PVS2 RTU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XL计时
10. FCB再次合闸,A区恢复正常供电; 11. RTU1开始X-延时;
双电源联络电压-时限式故障隔离过程
FCB
PVS1
PVS2
A
B
RTU
RTU
Y延时
X延时 因闭锁不关合
PVS5
E
F
RTU
RTU
XL计时
6、RTU1的Y-延时结束
双电源联络电压-时限式故障隔离过程
FCB
PVS1
PVS2
A
B
RTU
RTU
Y延时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XL计时
7. RTU2在X-延时结束后,令PVS2关合并开始 Y-计时确认。由于C为故障段,线路又出现故障 电流,此时有低电压加于RTU3的S侧;
单相接地故障的隔离过程
FCB
PVS1
PVS2
A
B
RTU
RTU
闭锁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在Y时间内检测该线路的零序电压存在, RTU1 令开关跳闸并锁扣,将故障点隔离 , RTU2因 X延时闭锁.
电压-时限式馈线自动化的特点总结
1、具有就地的保护功能 2、不依赖于通信和后台系统就能实现馈线自动化 3、不依赖于蓄电池而成为真正的免维护产品 4、可以分阶段实施配网自动化,做到边投资边受益
X延时 因闭锁不关合
14. RTU4的XL延时结束后,令PVS4关合,恢复D区供电。 15. RTU3开始X-延时,RTU3因已记忆闭锁不关合开关。
至此成全部故障隔离和恢复过程;
单相接地故障的隔离过程
FCB
PVS1
A
B
RTU
PVS2 RTU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假定故障在 B区发生 变电站检测到线路有零序电压
FCB
PVS1
A
B
RTU
PVS2 RTU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假定故障在 C 区发生
双电源联络电压-时限式故障隔离过程
FCB
PVS1
A
B
RTU
PVS2 RTU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XL计时
处理过程如下: 1. FCB保护跳闸,线路失电,PVS1-PVS3
双电源联络电压-时限式故障隔离过程
FCB
PVS1
A
B
RTU
PVS2 RTU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XL计时
8. FCB再次保护跳闸,线路失电后各开关自动断开; 9. RTU2因Y-延时中断电自动设置正方向闭锁,RTU3因残压加
于S侧自动设置反方向闭锁。(LOCK状态即使在RTU的失电 时也能被记忆)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VSP5(FZW28-12)特点
3、内置隔离断口,操作可靠性高。
真空灭弧室与隔离断口串联,互为闭 锁,相互联动,其关合时间差在15—40ms, 如此精巧的时间差得益于精巧的机构及机 构中特殊的运动轨迹,也因此保证了操作 过程中的高可靠性和绝缘性能。在使用时 不需再外加隔离刀闸。
引进东芝技术设计生产
9、 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寿命长。
引进东芝技术设计生产
集日本东芝30多年真空设备的实践结晶,
以许继多年电力系统制造体系为基础,采
用先进制造设备,全面先进的检测手段,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产品具有高度的
可靠性。电寿命在10000次以上。该产品
在全球已有200000台以上的运行业绩。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内部构造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VSP5(FZW28-12)特点
4、来电即合,无压释放,无蓄电池。
开关在线路来电时自动合闸,失电时 自动分闸,不需要蓄电池作操作电源,操 作机构也无需弹簧储能环节,所以可以很 方便地手动进行“分”、“合”闸操作, 也能电动远方遥控操作。
引进东芝技术设计生产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PVS VSP5(FZW28-12)特点
FCB
PVS1
PVS2
A
B
RTU
RTU
Y延时
X延时
PVS3
C
D
RTU
PVS4
PVS5
E
F
RTU
RTU
XL计时
4. RTU1延时结束后控制PVS1关合,并开 始Y-计时确认;
5. RTU2开始X-延时;
双电源联络电压-时限式故障隔离过程
FCB
PVS1
PVS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