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外国教育史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测试题汇总

外国教育史测试题汇总

外国教育史测试题汇总第一部分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选择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以下那种教育起源论()A .生物起源论 B.心理学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需要起源论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 .泥板书社B .古儒学校C .昆它布D .堂区学校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A.古希腊 B .古印度 C .古埃及D .古巴比伦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 进位计算法的是()A .古印度B .古巴比伦C .中国D .古埃及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 .沛西•能B .孟禄C .杨贤江D .利托尔若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晚期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A .无阶级性B .无组织C .等级性D .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A .宫廷学校B .职官学校C .文士学校D .寺庙或僧侣学校9.古儒学校是印度的教育形式()A .佛教学校教育B .佛教家庭教育C .婆罗门学校教育D .婆罗门家庭教育10 .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A .把寺院作为学术交流机构B .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C .以佛经为教育内容 D .吸纳外国学者11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 .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 .原始大众教育C .封建社会等级教育D .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A.教育内容以生产劳动为核心 B .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C .普遍采取班级授课的方式D .教学方法比较丰富灵活13.以下有关教育起源学说与其代表人物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 .生物起源论??孟禄B .心理学起源论??桑代克C .劳动起源论??米定斯基D .需要起源论??马斯洛14.古代埃及的学校中,由法老设定,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的学校是()A .僧侣学校B .文士学校C .宫廷学校D.职官学校15.古代埃及的文字是写在上的。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精品文档]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圣才考研复试笔记[非常详细][精品文档]

1.2课后习题详解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

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②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2.史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的。

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史前人类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模仿成为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2)教育的内容日益多样和复杂;(3)儿童作为社会的成员逐步受到重视,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4)与性别有关的男女儿童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的教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da外国教育史

da外国教育史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

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

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

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

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A.《大教学论》B.《世界图解》C.《母育学校》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A.洛克B.弥尔顿C.培根D.裴斯泰洛齐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

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A.道德教育B.要素教育C.自然教育D.智育教育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A.福禄培尔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奇D.杜威17.费希特的教育思想主要是()A.师范教育B.国民教育C.幼儿教育D.自然主义教育18.罗素明确提出了()的教育目的A.社会本位B.道德培养C.个人本位D.理智培养19.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以()为主。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设置战区教育部指导委员会 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的构想
壬子·癸丑学制
从横向看,学制分为三个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纵向看年龄,横向看类别
壬戌学制
北洋政府时期
复古主义教育
袁世凯,尊孔读经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陈独秀,李大钊
兴办太学重视选举,选贤举能察举制是科举制的萌芽学校教育
汉代
鸿都门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学改革)
九品中正制 《颜氏家训》
背景:士族集团内部分配政治权利 局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颜之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
隋唐时期
庶-富-教(个体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社会作用) 先天决定论-局限
对象-有教无类
目的-学而优则仕(平民,科举制)
孔子
内容-文、行、忠、信
科目:六艺 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成套教材
因材施教(谈话法,观察法)
先秦时期
教育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产婆术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意大利
弗吉里奥
通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世俗,人)
维多里诺
创办了快乐之家贵族宫廷学校
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对人性回归的重视, 注重关心世俗人的政治生活和信仰自由。宗教,道德,政治性。
北欧
伊拉斯谟,主张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 《愚人颂》《关于正确的教育方法》《论儿童的文雅教育》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国家,民族化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1. 引言外国教育史是指研究各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从而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以概述的方式,介绍几个重要的外国教育史阶段及其特点。

2. 古代教育时期古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起始阶段,各国古代教育制度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例如,古希腊的教育以体育、音乐和哲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古罗马的教育则侧重于军事训练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此外,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国的教育也各有千秋,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世纪教育时期中世纪教育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欧洲的教育由教堂主导,宗教教育成为主流。

修道院学校和大学成为培养神职人员和士人的中心,教堂把握着教育权力。

此时的教育注重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学习,而且只有少数富裕家庭能够接受教育。

中世纪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为后来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4.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中世纪与现代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衷和对新知识的追求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罗马的重建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人文主义的培养,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工业革命时期教育工业革命是近代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社会日益重视科学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个时期的教育变得普及而实用,普通工人和贫困人口也能够接受教育。

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注重对劳动人民的培养,鼓励实践和创新,为工业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 现代教育时期现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最后阶段,也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更加注重个体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断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要素主义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尚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对 如何科学地界定出学校所需传授的“共同要素”没有提出明确的原则。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与此同时,要素主义、存在主义和永恒主义等也开始活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家感到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维 持社会秩序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随之沉寂。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二) 20世纪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复兴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进步主义教 育思潮辉煌时代的结束。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夫等要素主义者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 响较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天才教育等思想被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所采纳。
科南特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是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公共中等教育 和师范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改造主义教育还和进步主义教育一样都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带有浓厚的乌托 邦色彩,忽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受到了新传统主义的批评。
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
新传统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力主恢复西方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潮, 由几个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流派构成,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 斯主义等,其中以要素主义为主要代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过分低估甚至否定学校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督促学生对所读、所听到的每一种 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从中找到影响个人发展的意义。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普洛塔格拉智者派代表人物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目的:培养治国人才教育主题:伦理道德“知识即道德”是其最重要的命题苏格拉底方法:把教师比喻成“知识的产婆”“苏格拉底法”被称为“产婆术”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理想国》《法律篇》认为学习即回忆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伦理学》《政治学》灵魂论与教育理性部分思维、理解、判断非理性部分植物的灵魂(营养、生长、发育)动物的灵魂(本能、情感、欲望)西塞罗(前106-前43)罗马培养雄辩家通过实际观摩获取雄辩知识昆体良(35-100)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奥古斯丁(354-430)罗马《忏悔录》原罪伦所有人带着原罪来到世界禁欲思想拉伯雷(1493-1553) 法国《巨人传》法国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统治、教会权威,经院哲学名言:没有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主张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对贫苦儿童免费,更重视宗教和道德教育洛克(1632-1704)英国《教育漫画》教育作用: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教育目的:培养绅士不能通过学校,需要通过家庭培育绅士教育内容:体育:教育的第一位“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德育:重视榜样和示范作用,强调说理,重视练习对形成习惯的作用;智育: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包含德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

倡导:及早实践、反对体罚、重视榜样作用、主张用宗教思想规约儿童。

斯宾塞(1820-1903)英国《教育论》提出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传统的“绅士教育”目的:为未来“完满生活”作准备首次鲜明而正确地表达了智育、德育、体育三个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批判了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卓越见解。

缺点:过于强调自然科学,忽视人文科学,课程功利色彩浓厚。

爱尔维修(1715-1771)法国提出“教育万能论”否定遗传因素的作用。

《国外教育史》课程思政设计

《国外教育史》课程思政设计

《国外教育史》课程思政设计一、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陶冶人文情怀,树立教育自信之根“研究历史,不是在故纸堆中翻翻捡捡。

探究历史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历程,借以探求人类社会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将历史中的点、线、面勾连形成教育思想史的制度沿革史和教育思想史,贯穿课堂的梳理将横向知识与纵向思维交织成学生内化的教育情怀。

把知识和态度价值观与教育情怀紧密结合起来。

课程思政,重点在育人。

因此,在学生搭建知识脉络的同时陶冶人文情怀,是教育史课程思政内涵的重要路径。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教育的兴衰与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

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构想和展望,追溯过去、反思现实,探究教育兴衰的人文历史因素。

从教育史中教育的起源问题分析我国教育制度的产生、从历史脉络中分析我国教育制度的演变、从古今中外的比较中探析我国教育制度的优劣,以文化人的方式,增加学生们在中国教育制度的理解、树牢学生教育自信之根。

从陶冶人文情怀切入,做让学生敢于思辨,在思辨中批判与反思。

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文化自信之魂“教育史里不仅有知识的温度,更有思维的深度;不只有过往,更藏有现在和未来。

我们要用历史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课程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份教育的情怀、文化的自信,求实中创新,立德中树人。

课程思政,落脚在思政,没有准确的课程定位,思政引领便浮于表面。

因此,在学生搭建知识脉络的同时陶冶人文情怀,是丰富课程思政内涵的最终落脚点。

描摹人类教育波澜壮阔的历史、梳理各国的教育制度、讲述优秀教育家的实践和创新精神,从古希腊三杰到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从文艺复兴到隋唐的选人用人制度,分析过往、总结得失,以思政渗入、用专业的知识分析,构建了一张张知识网络,演绎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培育了一个个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从筑牢文化自信为本,做让学生“四个自信”的实践人,悉心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之魂。

二、课程思政融入点授课对象:大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总学时:48学时教材信息: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9一、课程简介(一)面向对象《外国教育史》是教育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

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

A.文雅教育 B.职官教育 C.书吏教育 D.科学教育3.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

A.私人 B.企业 C.国家 D.私人和国家共同4.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

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6.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 B.发现法 C.知识助产术 D.雄辩术7.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8.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 A.教堂 B.修道院 C.学院 D.学校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A.禁欲 B.苦行C.修行 D.行善10.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其思想大大受益于古罗马的一位教育家,这位教育家是() A. 昆体良 B.奥古斯丁 C.西塞罗 D.格里诺11.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A.《大教学论》B.《世界图解》C.《母育学校》D.《论天赋才能的培养》12.17世纪初,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是()A.洛克B.弥尔顿C.培根D.裴斯泰洛齐13.16世纪之后,英国初等教育由()掌管。

A.天主教教堂B国家政府 C 罗马教堂 D 国教会14.培根以提倡()和科学教育而著名。

A.普及教育B.自然科学C.要素教育D.古典教育15.裴斯泰洛齐认为初等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是( )A.道德教育B.要素教育C.自然教育D.智育教育16.教育史上,首创“没有书本的学校”,被人们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为()A.福禄培尔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奇D.杜威17.费希特的教育思想主要是()A.师范教育B.国民教育C.幼儿教育D.自然主义教育18.罗素明确提出了()的教育目的A.社会本位B.道德培养C.个人本位D.理智培养19.蒙台梭利感官教育以()为主。

A.视觉训练B.听觉训练C.嗅觉训练D.触觉训练20.杜威的经验主义也称()A.科学主义B.现实主义C.实验主义D.理性主义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拜占廷的教会学校有()。

A隐修院B主教学校C堂区学校D座堂学校E清真寺2.阿拉伯的教育机构有()。

A昆它布B宫廷学校和府邸学校C学馆D清真寺E图书馆和大学3.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包括()A 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C世俗教育D府邸教育E天主教教育4.人文主义者所共有的世界观主要体现在()A歌颂赞扬人的价值B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C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D提倡学术,尊崇理性E注重宗教信仰的养成5.17-18世纪德国教育概况( )A.国立初等教育的肇始,主张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B.第一所新式大学哈勒大学的兴起C.巴西多成立“泛爱学校”,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D.文科中学的发展和石刻教育的兴起E.17-18 世纪德国教育以普鲁士教育为主6.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有()A.正确看待儿童B.给儿童自由C.因材施教D.尊重儿童E.积极干预7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有()环节。

A.感官的刺激B.旧观念的唤醒C.新旧观念的分析D.联合统觉团的形成8.在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具有()A.社会性B.历史性C.独立性D.继承性E.阶级性9克伯屈将设计教学法分成哪几种类型()A.练习的设计B.生产者的设计C.消费者的设D.问题的设计E.结构的设计10.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的主张有()A.感官教育B.读、写、算的练习C.实际生活练习D.自我教育E.作业F.工作三、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1.尼采米亚大学初建是一所专科学校。

()2.尼采米亚大学的目的是宣传什叶派教义,肃清逊尼派和训练馆员。

()3.加尔文教主张政教分离,而路德派主张政教合一。

()4.富兰克林创办了美国的第一所文实中学。

()5.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论”,这表明他是一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认识论者。

()6.卢梭所谓的消极教育就是成人对儿童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遵循其天性发展。

()7.赫尔巴特指出,统觉的条件,主要指兴趣。

()8.福禄培尔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9.拜占廷和阿拉伯国家在教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和文艺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3.20世纪前期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扩大中等教育的范围,加强中等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联系,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构成了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评述亚非文明古国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2.评苏格拉底的问答法。

3.试析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4.简述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5.简述杜威关于教学方法的理论五、论述题:(20分)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答案一、单选题:1.A2.D3.A4.D5.C6.C7.A8.B9.D 10.A11.C 12.C 13.D 14.B 15.B 16.A 17.B 18.C 19.D 20.C二、多选题:1. AD2.ABCDE3.ABE4.ABCD5.ABCDE6.ABCD7.ABD8.ABCDE9.ABCD10.ABCDF三、是非题1. 是2. 否3. 否4. 是5. 否6. 是7. 是8. 是9. 是10. 是四、简答题答案要点1.评述亚非文明古国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主要讲述东方文明古国在科学知识、文字、学校教育方面对世界的影响。

2.评苏格拉底的问答法。

参看本书第57~56页。

3.试析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参看第九章各节的教育概况部分4.简述卢梭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参看第十章第三节5.简述杜威关于教学方法的理论参看第十八章第五节五、论述题答案要点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基督教神学教育居主要地位,世俗教育居次要地位。

改错题1、斯巴达的学校都是由私人管理。

“私人”改为“国家”2、亚里士多德是古罗马的教育家。

“罗马”改为“希腊”3、西欧第一所中世纪大学是威尼斯大学。

“威尼斯”改为“萨莱诺”4、文艺复兴实质是一次封建阶级的文化革命。

“封建”改为“资产”5、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是1886年的《国民学校章程》。

“1886”改为“1786”6、《塔上旗》是克鲁普斯卡娅的教育名著。

“克鲁普斯卡娅”改为“马卡连柯”7、“三艺“是文法、修辞、算数。

“算术”改为“辩证法”8、柏拉图把培养军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军人”改为“哲学王”9、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普通人民的教育。

“普通人民”改为“世俗封建主”10、人文主义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压制儿童的学习兴趣。

“压制”改为“激发”11、日本从十九世纪初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十九”改为“二十”12、在外国教育史上,洛克是实质训练论的代表人物。

“实质训练论”改为“绅士教育或者形式训练”13、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军事体育性质。

“军事体育”改为“文雅”14、苏格拉底的教育代表作是《政治学》。

“苏格拉底”改为“亚里士多德”15、西欧中世纪出现的城市学校是一种宗教性学校。

“宗教性”改为“世俗性”1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提倡经院主义的教育方法。

“提倡”改为“反对”17、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实行地方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

“地方分权”改为“中央集权”18、洛克的《教育漫话》出版于14世纪。

“14”改为“17”(一)填空题1、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___的需要(一)填空题2、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____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3、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

4、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____提出的。

5、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

6、昆体良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

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_________。

8、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打破了___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9、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_____的文化革命。

19.夸美纽斯是___世纪捷克的教育家。

11.《大教学论》是_____的教育代表作。

12、法国直到20世纪初仍存在着__轨学制。

13、卢梭提出了培养____的教育目的。

14、卢梭是十八世纪__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15、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

16、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是___________。

17、赫尔巴特提出的儿童___方法之一是惩罚性的威胁。

18、蒙台梭利是现代著名的_____(国)女教育家。

19、____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

20、教育与社会,教育与____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21、杜威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一)填空题1.巩固政权”2.奴隶主3.《理想国》4.柏拉图5.《政治学》5.《论演说家的培养》6.农民兼军人7.教会8.资产阶级9.十七10.夸美纽斯11.自然人12.法13.《爱弥儿》“自然教育”14.《林哈德与葛笃德》15.管理16.自然教育18.意大利19.感官20.儿童21.《民主主义与教育》(三)选择题1、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_____。

A.文雅教育B.职官教育C.书吏教育D.科学教育2、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__等。

A.寺庙学校B.教区学校C.文法学校D.修辞学校3、“三艺”为_____所创设。

A.柏拉图B.智者派C.亚里士多德4、古代希腊体育的五个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___和角力。

A.游泳B.射箭C.投标枪D.击剑5、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____办理。

A.私人B.企业C.国家D.私人和国家共同6、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____。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7、“知识助产术”是________提出来的。

A.智者B.昆体良C.苏格拉底8、苏格拉底法也称为_____。

A.相互教学法B.发现法C.知识助产术D.雄辩术9、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_____。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10、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

A.《理想国》B.《政治学》C.《乌托邦》D.《巨人传》11、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___的教育。

A.世俗封建主B.教会封建主C.资产阶级D.城市平民12、____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