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材重点知识解读指南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整理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体 系,规范市场秩序,拓宽投资渠道,创造有利于使公民财 富保值、增值的政策环境,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 公民的合法财产。
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 ⑤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 信誉和形象。
• ⑥熟悉规则,按规则办事,利用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 权益
•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 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 序。
• 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问题。 •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
什么是财产性收入? 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针对我国出口产品 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 ①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名牌产品,树立我国产 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 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符合国 际标准的产品;
• ③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
7、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因素也会影 响消费。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转变居民的消费 观念,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增加有效供给等,通过多 种方式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 +(消费观)
人民币升值利弊
• 弊:1、不利于出口;(但从变压力为动力的角度,有利于促进 我国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转变出口结构)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整理版)高中学习资料《经济生活》教材重点知识解读指南

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的规模。
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高一经济生活人教版知识点

高一经济生活人教版知识点经济生活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现实,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而在高中经济生活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经济现象。
本文将介绍高一经济生活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经济基本概念、经济主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一、经济基本概念在经济生活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
首先是经济,它指的是人们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然后是经济问题,也就是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以满足各种需求。
另外,还有供求关系、效用和边际效用等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中的生产、消费和交换等行为。
二、经济主体经济活动是由各种经济主体参与的。
根据其角色和属性的不同,经济主体可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
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经济主体,承担着生产、消费和储蓄等功能。
企业则是生产和流通商品的组织,它们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来实现利润。
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调控和管理的作用,它制定和执行各种经济政策,以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
三、经济运行经济运行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生产、消费和分配等过程。
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和资本等要素创造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消费则是人们购买和使用这些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分配涉及到如何将生产所得分配给各个经济主体,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此外,市场机制和计划经济是经济运行中的两种不同方式,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优缺点。
四、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调控和管理整个国民经济而采取的措施。
其中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物价水平和货币流通。
产业政策则着重发展特定的产业和区域,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
总之,高一经济生活人教版的知识点涉及了经济基本概念、经济主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经济生活》学习知识结构图(整理完全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就是把价值表现为价格,只需要观念的货币➢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只能用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外汇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
2、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发行规律的关系: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 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金银充当货币的原因神奇的货币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货币的发展纸币货币信用工具1、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者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我国汇率的表示: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意义商品含义C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人们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人们劳动的交换,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交换中,生产者通过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而实现价值,因此,使用价值如何,关系着价值能否顺利实现。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多变的价格多彩的消费《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企业的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国民经济的细胞)公司的含义:依法设立,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企业法人。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发布时间:2017-09-10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提示:商品的定义主要强调它的交换特征;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提示: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延伸: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职能);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3.什么是外汇、汇率(提示: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由供求关系决定,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响);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1.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提示:变动是时间维度,差异是空间维度;要知道间接因素是如何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5.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提示:第一目是重点)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提示:需求法则是针对同一时间而言的,必须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最新版高一《经济生活》知识框架与核心知识归纳解读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框架与孩心知识归纳一、知识框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先JS与消喪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收人与分配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收人爭于支生「财或收人1财政收支平衡一峪冇盈余---------- ~厂「昭有赤字家收入n 的分扩张性财政政策・翳性財政醱口大作用方式(个人收入的分配)以按劳加■为主体多种一分配方式并存国家治理的帛砒和垂要支粧促进枕会公餐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促进姿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稔运行提髙效率促进公平主耍种类m 个人所得税垒本梓征基本义务欠税纳税蝕瓢抗税解决H税收及其种类-依法纳税]解决-和谐社会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市促进小域建设O.载体.实质 农现;生产、贸易和藍本全球代 堆响:恿极世响和祈极當响二、《经济生活》核心知识归纳(请逐个过关)(一)关于价格相关知识1、影响价格的因素⑴供求影响价格。
①各种间接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供求来实现的。
②供不应求,价格上 涨(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
⑵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厂共性巾场调节优点:合理配18资擦一 M 场调样划:自SfL fiH 性、ffiJfiftfW) 5场丿 市场铁序市场规則 社会信用制度经济住讴的縣箜求科学窗展现社会上义堅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帀场绘拣以共同ix 裕为艳本n 林 的属本将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洞控」个性一颯IMFK经济『•段、陆林FSL 行玫『跤审场oiio] -------------- 塢职性质厲用 ------------ 中 H WWTO毘高开放罚翘济水Y战% F 进材、和峯 出去“ 4«结^KiW与价值成正比。
拓展:其它因素有一一国家的宏观价格政策、货币的价值(反比)、纸币的发行量(正比)、消费心理等。
2•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⑴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需求量、消费者)的影响:① 价格变动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法则):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 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经济生活》读背知识点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读背知识点武汉市新洲一中(阳逻校区)高一政治组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判断标准:用于交换、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含义和基本职能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①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即纸币发行量=流通中的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物价全面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
(补: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C、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4.信用工具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信用卡、支票是常用的信用工具。
5、外汇和汇率: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
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A.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能力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教材重点知识解读指南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可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备注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
②通货膨胀是宏观上的卖方市场;但卖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卖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①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
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②通货紧缩是宏观上的买方市场;但买方市场有宏观、微观之分,所以买方市场不一定就是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
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
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
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
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
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的规模。
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
(2)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才能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影响消费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物价水平。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
2、不同的消费类型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
)——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
)——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我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也不提倡过于节俭。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我们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1)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3)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4)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