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合集下载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一、女娲补天往古⑴之时,四极⑵废,九州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⑷。

火爁làn焱yàn⑸而不灭,水浩溔yǎo⑹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ān民⑺,鸷zhì鸟⑻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jì州⑼,积芦灰以止淫水⑽。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hé,冀州平⑾,狡[jiǎo虫死,颛zhuān民生⑿。

注释:⑴往古:很远的古代。

⑵四极:天的四边。

远古时人错误地认为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

⑶九州:泛指中国的土地。

⑷这两句说:天不能完整地笼罩大地,地不能周全地承受万物。

兼,合拢。

覆,覆盖。

⑸爁焱:大火燃烧的样子。

焱,火花。

⑹浩溔:水势浩大。

⑺颛民:善良的人民。

⑻鸷鸟:凶猛的大鸟。

攫:用爪抓取。

⑼远古人类认为水灾与龙作怪有关,故女娲杀黑龙以拯救冀州。

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泛指中原地带。

⑽淫水:泛滥的洪水。

⑾这四句话说:苍天修补起来了,天的四边扶正了,洪水涸竭了,中原平定了。

涸,干枯;平,平定、安定。

⑿生:得以生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2)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3)断.鳖足以立四极()(4)狡虫死,颛民生.()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杀黑龙以济翼州”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策之不以其道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用短文中的信息填空。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无畏斗争。

以女娲为例,她面对险恶环境,英勇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4.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子仪大度汾阳王①宅在亲仁里,大启其第,任人出入不问。

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王夫人及爱女方临妆,令帨汲水,役之不异仆隶。

他日子弟列谏,不听,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隆赫,而不自崇重,贵贱皆游卧,*等以为虽伊、霍②不当如此。

〞公笑谓曰:"尔③固非所料。

且吾马食官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

向使崇垣扃户④,不通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害能之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诸子佩服。

鱼朝恩⑤尝修具邀公,或言将不利公,其下愿裹甲以从。

子仪不许,但以家僮数人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子仪告以所闻。

朝恩惶恐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选自"智囊") 【注释】①汾:郭子仪,封汾阳郡王。

②伊、霍:伊,商汤之臣;霍光,受汉武帝顾命辅佐昭帝。

皆是历史上的名相。

③尔:你们。

④崇垣扃户:围墙高立,门户紧闭。

⑤鱼朝恩:宦官,恃宠骄横,后为唐代宗下令缢杀。

【阅读指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郭子仪:"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人欲而人不非之。

〞这二句评语,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梦寐以求其一而不得,郭子仪却当之无愧地囊括了。

选文的两个事例分别表现了郭子仪的光明磊落、平易近人、宽宏大量、坦诚相见。

他的洞察世事、为人之谋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诸多有益启示。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大启其第.( ) (2)麾下将吏出镇来辞.( )(3)鱼朝恩尝.修具邀公( ) (4)或.言将不利公( )2.以下句子中加点"以〞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两项是( )A.以.袅拥覆B.*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C.构以.不臣D.子仪告以.所闻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欲兴,无所加也!(2)非公长者,得无致疑。

4.结合文章容。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分)(三)范滂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何陋轩记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释】①蔡:周代古国。

②上国:国都。

③詈:骂。

④郁:阻滞。

⑤莳:栽种。

⑥信:通“伸”,伸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守仁以.罪谪龙场()②就.石穴而居之()③安而乐.之()④因名.之曰“何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②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3.“何陋轩”是如何来阐明孔子“何陋之有”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借用孔子的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二)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与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注释】麑(ní)小鹿太子傅:太子的老师;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臣诚.弗忍()②纵而与.之()③求麑安.在()④居.一年()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②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3.孟孙做了什么事来表示对秦西巴的认同?(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4.从选文中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三)刘氏善举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篇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3分)答陛下问陈丞相平者,阳武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孝文帝立,乃以绛侯勃①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

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②!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③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绛侯勃:绛侯周勃。

②主臣:表示惶恐的词语。

③待罪:臣子对帝王禀奏时的谦辞,意思是说不能胜任自己的职位,必将获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朝.而问右丞相勃曰()(2)天下一岁决狱.几何()(3)愧不能对.()(4)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平徙为.左丞相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下育万物之.宜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年且.九十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乐亦在其.中矣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2)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4.本段文字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描写(描写方法)以及的写作手法,从陈平的论述中你能想到的一个成语是(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田忌亡齐而之楚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复习范围:九年级上册一、课外阅读庞公池张岱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

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于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阪,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

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

余设凉簟①,卧舟中看月,小徯②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

歌终忽寐含糊赞之寻复鼾齁。

小徯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

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③,促起就寝。

此时胸中浩浩落落④,并无芥蒂,一枕黑甜⑤,高春⑥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选自《陶庵梦忆·卷七》,有删改)【注】①凉簟:凉席。

②小徯:小仆。

③丁丁:船篙敲打的声音。

④浩浩落落:浩然磊落。

⑤一枕黑甜:形容酣畅地睡了一大觉。

⑥高春:日影西斜近黄昏时。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歌终忽寐含糊赞之寻复鼾齁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留小舟于池中辄:(2)往返可五里可:(3)悄悄冥冥冥冥:(4)意颇凄恻颇:3.本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

请参考示例,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示例】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徯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

(2)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5.《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在本文中也有体现,请任举一例并加以阐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初至西湖记(节选)袁宏道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王翦将兵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龟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少而好.兵——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③于是引.兵而西——④李信果辱.秦军——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3、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4、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

(二)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少好学,博涉书记①,赡于文辞。

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过②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

”干雅③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

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统性俶傥④,敢直言,不矜⑤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篇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3分)答陛下问陈丞相平者,阳武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孝文帝立,乃以绛侯勃①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

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②!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③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绛侯勃:绛侯周勃。

②主臣:表示惶恐的词语。

③待罪:臣子对帝王禀奏时的谦辞,意思是说不能胜任自己的职位,必将获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朝.而问右丞相勃曰()(2)天下一岁决狱.几何()(3)愧不能对.()(4)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平徙为.左丞相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下育万物之.宜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年且.九十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乐亦在其.中矣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2)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4.本段文字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描写(描写方法)以及的写作手法,从陈平的论述中你能想到的一个成语是(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田忌亡齐而之楚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化常识】 • “旨”及其他。皇帝的专用词语。封建社会 是一个等级极为森严的社会,不仅不种种 礼仪区分尊卑高下,连用词也有讲究。上 文所说的“降旨”,意为下命令,这只有 皇帝可用。其他近义的还有“诏”、 “敕”、“制”等。“朕”是皇帝自称; “御”是皇帝使用的东西,“御膳”、 “御笔”、“御花园”等;“幸”指皇帝 到某地去;“玺”是皇帝的图章;“陵” 是皇帝的坟墓。
• 23、顾荣施炙 •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 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 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 【注释】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② 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 人渡过长江南下。
• 【启发与借鉴】 • 报答。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 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 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史记》上说, 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 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 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韩信拜将 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中国 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我 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 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
• 【文言知识】 • 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 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 “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 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 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 “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 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 “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 即人。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以 ②竞 ③然 • 2、翻译:①示有恩也 ②恩过不相 补矣 •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 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 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 18、邓攸弃儿保侄 、 •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 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 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 食尽,贼又迫,谓妻曰: 吾弟早亡, 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 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 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 妻涕如雨。攸慰之曰: 毋哭,吾辈尚壮, 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 日后当有儿。 妻从之。 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 注释】 胡人:匈奴人。 京师:京城。 带着。 不要。 挈:带着。④毋:不要。
• 【文言知识】 • 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 “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 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 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 “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 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 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 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 【文言知识】 • “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 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 “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 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 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 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 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 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 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 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 词义不同的一例。
• 【文言知识】 •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 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 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 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 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栖 ②阴 ③夫 ④斯 ⑤孰 ⑥徐 ⑦谕 ⑧省 ⑨一 •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 指 •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三)仁爱 三
• 15、张孝基仁爱 、 •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 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 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 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 汝能管库乎? 答曰: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甚幸也。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 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 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 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 注释】 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如礼: 定礼节。 本义为“接近” 此指“得到” 驯谨: 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 顺从而谨慎。 顺从而谨慎。
• 【考点】 • 1、解释:①守 ②卒 ③殡 ④具 ⑤泣 •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②公亟令询之 •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 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 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 • • • •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 ②偿 ③愀然 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 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 买一妾”中的“妾”是指 ;②“妾之 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 21、宋仁宗忍饿 、 •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 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 思食烧羊。 侍臣曰: 何不降旨取索? 仁宗曰: 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 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 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 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 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 也。” • 【注释】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 注释】 外面遂以为例: 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例,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惟 ②值 ③迫 ④但 ⑤ 担 ⑥莫若 ⑦从 • 2、翻译:①怀遗民走 ②吾辈尚壮 •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 释为:① ② ③
• 19、张之万之马 、 •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 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 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 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 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 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 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 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 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 此乃劣马,故退之。 之万求之不得, 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 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 马愿从主也。 马愿从主也。 •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注释】 尚书:职官名称。
•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 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 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 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 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 补矣。”简子曰:“然。” •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 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 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 •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 “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 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 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 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 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 《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 “衰老”等。
• 【文化常识】 •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 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 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 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 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 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 “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 20、王安石辞妾 •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 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 氏?” •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 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 “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 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 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 指监督运米。
• 【思考与练习】 • 1、解释:①兴 ②寐 ③禁中 ④诚 ⑤逐 ⑥馁 • 2、翻译:而启无穷之杀也 • 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组中的“比”:①比 闻禁中每有索取 ②无以伦比 ③天涯 若比邻 ;④比比皆是 • 4、扩展:上文有“不寐”之说,请写出带 有“寐”的一个成语
• 22、范仲淹罢宴 •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 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 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 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 叹有泣下者。 •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 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 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 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 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