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针对性训练(三)课外文言文阅读(20200524152930)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无锡市长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无锡市长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无锡市长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创作的引导是文学批评的功能之一,同时还要确立关于文学的常识意识,而这些都会对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设造成影响。

因此,批评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网络文学的精品化、经典化也要在批评过程中实现。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即专业或职业读者的批评,其成果和意见以文章的形式刊布在期刊和专业媒体上。

到了网络文学,专业批评往往存在众多问题。

从外部来看,批评意见很难对大众读者起效。

首先,传播载体限制了批评意见的传播空间。

在一部网络小说的主页上除了读者跟帖评论和指标式信息,看不到专业评论意见;而发表在纸质报刊上的评论又与作品有着“物理隔绝”。

其次,批评风格限制了接受群体。

批评家只面向专业群体,文学批评变成了专门的知识生产和交流活动;大部分网络文学批评运用学术理论和观点,只满足同行间的交流,很难被大众读懂。

从批评的内部来看,最大的问题是批评意见、理论观点难以同频共振。

放眼当下的网络文学现场,就像一座尚未完工的大厦,还没有各安其位的秩序——因为没有与现场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评论过程中所依据的理论资源极为驳杂,致使对网络文学的批评成了理论家“杂货铺”里的橱窗,批评家“自说自话”的现象很普遍,难以形成同频共振的对话。

在文学与批评的大范畴下,这些问题又与文络文学现场之间的错位不无关系。

首先,批评没有随着评价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打法”。

传统文学是以静态方式呈现的,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和批评是单向度的;但网络文学主要以连载更帖的动态方式上线,作品在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呈现在受众面前,这为“粉丝共创”预留了空间和机会。

由此可见,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和传播链条拉长了批评的长度,不仅批评的时间发生了明显前移,也表现出了创作的“长尾效应”——批评可以一直延伸到衍生品开发中。

这样一来,创作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活动现象就超越了文本本身,成为批评家需要直面的问题。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针对性训练(一) 议论文阅读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针对性训练(一)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钱理群①读文学经典惟一的目的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契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

坚持读下去,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

②要读经典,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

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代代相传的。

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经典”。

③人在受教育时期,例如中学时期,读什么书,不是小问题。

像鲁迅所说,胡乱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吞下”的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

其结果不只是倒胃口而已,喝“酸酒”、吃“烂肉”长大,是可能成为畸人的。

鲁迅因此大声呼吁,要给青年的阅读以正确的指引。

提倡“读名作,读经典”即是一种导向:惟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巴老所期待的“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④阅读经典,还要有正确的方法。

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永远也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

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像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

⑤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因此,经典阅读的另一个方法,应是对语言的感悟。

真正的文学大师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

它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

对语言的敏感和驾驭能力,也是衡量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标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复习)测试题6(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复习)测试题6(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九年级语文复习:模拟测试题6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 13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备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l、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陈词滥.(làn)调杀戮.(lù)B.晶莹剔.(tī)透蹒.(pán )跚C.赅.(hài)人听闻惬.(xiè)意D.重峦.(luán)叠嶂龟.(jūn)裂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酒后驾车导致不可思议....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所以新《刑法》把“醉驾”定为犯罪。

B.麦田发表的《人造韩寒》一文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C.最美司机吴斌在肝脏破裂的情况下,仍挣扎着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疏导乘客安全离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

D.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有一段蓦然回首时的甜蜜眷恋..,人生才不算太遗憾。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汪然出涕.曰涕:眼泪。

B.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下去。

C.则吾斯.役之不幸斯:这。

D.则久已病.矣病:生病。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七年级语文 小练20 苏教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七年级语文 小练20 苏教版

小练20一、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给小明说的一段话,请按要求对加序号的句子进行修改。

(4分)小明,①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同时,还要请你在班上发动同学积极投稿。

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②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

③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1、第①有一处用词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

2、第②自相矛盾,应改为。

3、第③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应改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范氏之亡①也,百姓有得钟②者。

欲.负③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④毁之,钟况然⑤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吕氏春秋》【注释】①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4、解释下列加点字。

(1)欲.负而走(2)欲负而走.(3)以.椎毁之(4)遽.掩其耳5、下列各项中“而”的用法与“恐人闻之而.夺已也”中的“而”相同的是()A、至之市,而.忘操之。

B、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C、拔山倒树而.来。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6、翻译句子。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7、出自这篇文言文的成语是,从这则寓言中你读出什么道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关题目。

餐桌上的谜底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

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挪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④妈妈没有回答我。

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

”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

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2012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成吉思汗(hán)味同嚼(jiáo)蜡狡黠(xiá) 拙(zhuō)病B.吹毛求疵(cī) 强聒(guā)不舍亵(xiè)渎桑梓(xīn)C.引颈受戳(lù) 中流坻(dǐ)柱沉缅(miǎn) 攫(jué)取D.万恶不赦(shè) 睡眼惺忪(sōng) 伫(zhù立) 通霄(xiāo)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B.三个报社的记者昨天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C.能否抓好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D.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3、下列《水浒传》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A.武松——醉打蒋门神 B.林冲——大闹野猪林C.鲁达——拳打镇关西 D.李逵——中州劫法场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每天一下班,老张看到妻子已经将饭菜盛好放在餐桌上,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油然而生。

B.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的环境是他们开心的乐园。

C.我们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但在学习上确是有一些比较省力的办法。

D.为了让分别数载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沟通信息,我们精心组织了联欢会。

5、下面句子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2分)A.“人人讲究卫生,争当文明市民”。

(街道旁标语)B.“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学校标语)C.“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道路旁标语)D.“欢迎各界人士经常光临本院”。

(医院门口标语)6、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复习)测试题3(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复习)测试题3(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九年级语文复习:模拟测试题3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面面相觑.(qù)虬.(qiú)枝 B.心无旁骛.(wù)恬.(tián )静C.弛.(chí)名中外惬.(jiá)意 D.惟.(wéi)妙惟肖恣.(zì)情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各地客商的青.睐.。

B.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由日常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引起,大家应互相谅解,不应斤斤计较。

C.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D.乘着“让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强劲东风,在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故里,“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A.楚人怜之怜:可怜 B.诚以吾众诚:果真C.为天下唱唱:同“倡”,倡导 D.宜多应者宜:应当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3分)A.这家面包房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备受顾客的赞誉。

B.人才培养的优质是衡量教育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C.有时某一微博信息不胫而走却远离事实真相的原因往往是传播者自己的信心和倾向而忽视核实信息的真伪造成的。

D.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沿着主校道缓缓前行,,,;,,,正是这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 复习练习一(无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 复习练习一(无答案)

练习一【答题绝招】对于“语音”“字形”的考查,主要有选择题、表格题和综合题三类。

完成这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是平时正确认读和规范书写拼音、汉字,正确识别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

词语包括成语、熟语和一般性词语。

对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要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词语的词义,还可以结合具体语境从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语义轻重、词性异同等方面进行辨别。

【考题选粹】1.(2012年无锡)下列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言简意赅(ɡāi)矜(jīn)持B、纷至踏(tà)来龟(ɡuī)裂C、鳞次栉(zhì)比恣雎(suī)D、毛骨悚(sǒnɡ)然自诩(xǔ)2.(2010年无锡)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别出新裁.(cái) 阔绰.(zhuō)B、卷帙.(zhì)浩繁迸.(bènɡ)溅C、面面相觑.(qù)粗犷.(ɡuǎnɡ)D、责无旁贷(dài)挑衅.(xìn)3.(2012年无锡)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滑稽(jī) 广袤(mào)无垠B、阔绰(zhuō)消(xiāo)声匿迹C、迁徙(xǐ)苦心孤诣(yì)D、蹒(pán)跚中流砥(dǐ)柱4.(2012年无锡)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本好书就如一座堡垒,抵御着来自花花世界的喧嚣..,成为人们心灵宁静的港湾。

B、在北大,胡适与钱穆的讲座因精彩而风靡..校园,他们在学生中也留下了“北胡南钱”的美誉。

C、少年时代总有人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有的是弥补的时候,转眼却已是青年。

D、最美丽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人们面前,她英勇行为的每个细节如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催人泪下。

5.(2011年无锡)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坐在观光直升机上,透过舷窗,俯瞰..无锡的山山水水,景色显得格外秀美。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 复习练习二

江苏省无锡市长安中学中考语文 复习练习二

练习二【答题绝招】名句默写题主要有四种类型,即联句型、理解型、迁移型和开放型。

联句型试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

考生要对重点语句反复背诵,强化记忆,并且要认清名句中每一个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也不能漏字或多字;同时要牢记原文的篇名和作者,以免张冠李戴。

对于后三种试题,考生除了达到上述要求外,还要深刻理解名句的意思,同时答题时要认真审读题干,紧扣提示语作答。

开放性试题与前三种试题有所不同,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考生只要按上面所提要求作答即可。

【考题选粹】l.(2012年无锡)根据课文默写.①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②学而时习之,?(《论语》)③,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④居高声自远,_______。

(虞世南《蝉》)⑤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⑥,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⑦几处早鸟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⑧,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⑨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⑩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2007年无锡)根据课文默写: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西汉“兴隆”的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只有“,”,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

3.(2010年宁波)古诗文填空:①奉献是一种精神。

我们可用“,”来颂扬这种精神。

②思乡是一种情怀。

我们可用“,”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临门一脚】1.根据课文默写:⑴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⑵;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⑶,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⑷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⑸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脁楼钱别校书叔云》)⑹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⑺,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⑻,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⑼荷叶罗裙一色裁,。

(王昌龄《采莲曲》)⑽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⑾不畏浮云遮望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

密时年数岁,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
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
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
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
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③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密奉事以.孝谨闻”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以.怪之矣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以.其境过清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B. 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
有接受官职。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
心怀怨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则涕.泣侧息涕:②数.使吴数:
③华善.之善:④后卒.于家卒: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安乐公何如?(2分)
答: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分)
答: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从曾祖奭①为中书令,得罪武后,死高宗时。

父镇,
天宝末遇乱,奉母隐王屋山,常间行求养,后徙于吴。

肃宗平贼,镇上书言事,擢左卫率府
兵曹参军。

佐郭子仪朔方府,三迁殿中侍御史。

以事触窦参,贬夔州司马。

还,终侍御史。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第进士、博学宏辞科,授校书郎,
调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

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奇.其才。

及得政,引内
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再贬永州司
马。

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仿《离骚》数十篇,读者
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

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
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

”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

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

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

尤贫者,令书庸,
视直.足相当,还其质。

已没者,出己钱助赎。

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

世号“柳柳州”。

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注释】①奭:读shì,人名。

6.下列句中的“以”与“无辞以.白其大人”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用,则以.纸贴之 B.扶苏以.数谏故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而吾以.捕蛇独存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动乱期间,柳镇曾和他母亲隐居在王屋山中,在唐肃宗时代,他上书进言,终获提
拔。

B.王叔文因变革失败,被贬至邵州,柳宗元也受其牵连,被贬到永州。

C.刘禹锡要被贬到播州,柳宗元不忍见刘与其母一别永诀,便申请以自己的柳州与播
州互换,终使刘改任连州。

D.柳宗元到任柳州后在政策上制定了各种方案,来改变不利于穷苦百姓的风俗,可见
其体恤百姓。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①二人奇.其才奇:②一.寓诸文一:
③柳人以男女质.钱质:④视直.足相当直: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②已没者,出己钱助赎。

(一) (12分)
①天辅中,辽东平,张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御前文字。

太宗将幸东京,浩提
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

②平阳多盗,临汾男子夜掠人妇,浩捕得,杖.杀之,盗遂衰息。

近郊有淫祠,郡人颇事.
之。

庙祝、田主争香火之利。

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

强宗黠吏屏.迹,莫敢犯者。

③海陵欲伐宋,而汴京大内失火,于是使浩营建南京宫室。

浩从容奏曰:“往岁营治中都,天下乐然趋之。

今民力未复,而重劳之,恐不似前时之易成也。

”不听。

浩朝辞,海陵问用兵利害。

浩婉词以对,欲以微止海陵用兵,奏曰:“臣观天意,欲绝赵氏久矣。

”海陵愕然曰:“何以知之?”对曰:“赵构无子,树立疏属。

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

”海陵虽喜其言,而不能从也。

④初,近侍有欲罢科举者,上曰:“吾见太师议之。

”浩入见,上曰:“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学者乎?”浩对曰:“有。

”曰:“谁欤?”浩曰:“秦始皇。

”上顾左右曰:“岂可我为始皇乎!”事遂寝.。

6.下列句中“之”与“何以知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公将驰之. D.公将鼓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张浩先后受金太祖和金太宗的器重,后来还越级升任为卫尉卿。

B.汴京大内宫廷失火,皇帝命令张浩等人营建南京宫室。

张浩认为民力没有恢复,不宜
大兴土木。

C.张浩用赵构没有儿子的事实来婉言阻止海陵王攻打宋朝,海陵王虽然很喜欢张浩说的
话,但并未采纳他的意见。

D.皇帝想废除科举制,张浩暗示皇帝自古以来的帝王除秦始皇外,都任用文人学士。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浩捕得,杖.杀之杖:②郡人颇事.之事:
③强宗黠吏屏.迹屏:④事遂寝.寝: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

(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

(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