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八篇 第三 (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8篇)及参考答案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 操()③度()④ 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①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②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③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④为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⑥其常蹲其身()神游其中()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 阅读与练习 八篇 第四 (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与阅读41西番①有二仙,弈②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
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去,猴即与人弈,遍国中莫之胜。
国人奇之,献于朝。
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
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
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注】①西番:古代地名。
②弈:下棋。
1.解释加点字词(4分)(1)仙者遁去.()(2)或.言杨靖善弈()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3分)国人奇之,献于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猴遂败”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砚眼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
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
既还邸,使仆往,以一金易归。
仆持砚归,公讶其不类。
门人坚称其是。
公曰:“前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
”公大惋惜。
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①眼也。
【注】①鸲鹆:鸟名,俗称“八哥”1.解释加点词语(4分)(1)以一金易.归()(2)路值.石工()2.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门人把砚拿回来了,“公讶其不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文中门人的所作所为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伊犁凿井伊犁①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
一佐领②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③汲水须修绠④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⑤不谬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明帝自从当上太子,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
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听讲弟子礼节;诸生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明帝(指着桓荣)谦让地说:"太师在这里。
"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
每次桓荣生病,汉明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
桓荣病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沧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炒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故山殊.可过(2)憩.感配寺(3)与山僧饭讫.而去(4)北涉.玄灞(5)多思曩昔.(6)倘能从.我游乎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下:近腊月下.与月上下.(2)之:斯之.不远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3)非子天机清炒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下列能表现冬日清丽的一组句子是()①清月映郭②辋水沦涟,与月上下③景气和畅④露湿青皋⑤步仄径,临清流也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③④⑤5.在这封书信中,第二自然段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试举例说明。
6.试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答案】1.(1)很(2)在……休息(3)完(4)渡(5)从前(6)跟从2.(1)末尾由高处到低处(2)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3.(1)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2)多次想起从前你我手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3)如果你不是天性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4.C5.从视觉方面写,如“清月”“寒山远火”,写出景物的色彩;从听觉方面写,如“吹声”“夜春”“钟声”,写出景物的声响;从感受方面写,如“独坐”“静默”,写出对往昔同游的回忆。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2. 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原文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谜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 二翻译1.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2.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 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5.IIIIIII I I II I1. J ()2. II II()3.()1. ()2. J J ()3. JJ!()J 1. 12. II IIJII ・ II II ・ II・HJ!"・"・・J!" II4.J JII . II1. ()2.()3.()4.()J 1.12. I II II I I I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 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2.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原文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不然()3.苟无岁()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_______ ,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 形容原文7■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 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 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3. 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IIJ II ,1. 2. 3.4.,1.,().21.3.3.J J JJ ・IIJII J,1. 2. , 3.,1. , 2. 3.,1.J.21. 2. 3. 1.2.1 " " 1・ J1. :" 11 23.."2.四,以讹传讹4■南辕北辙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一,1.想要2.何,什么3•良好4•越二, 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三,南辕北辙行动和目的相反5千里之马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 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一, 1.派遣,差遣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3.—年,周年二, 1用2认为3.因为4用来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6■赵威后问齐使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一,I.问候2.这样3.如果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7■齐欲伐魏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 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一,l.快2分别3.怕,担心4.辞去谴散使(让)……休息5.独得,据有二, 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3)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3)(一Ο一)孙登比丸正文: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问题:孙登遇到了什么事?设想:孙登怎样处理这件事?(提示:注意“比丸”二字。
)评述:这件小事给你什么启示?(提示:以小见大。
)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适见一人 2,咸以为是 3,登不听 4,乃见释参考答案问题:有弹丸飞过;一个操弹佩圆的人不承认飞弹是他的;左右欲捶打他。
词句:1,恰巧;2,都;3,听从、接受;4,被译文:吴国的太子孙登一次乘马出行,忽然有一颗弹丸飞过。
左右侍从进行搜查,恰巧看见一个人手持弹弓,身佩弹丸,都以为就是他射的。
他申辩不承认。
侍从要打他,孙登没有同意。
命令找出飞过的弹丸相比,不一样,于是便把他放了。
人之遭受冤枉,大多起因于案情是非难辨。
断案的官吏不能细查慎处,便躁怒地滥施威刑,结果导致无辜蒙冤。
(一Ο二)柳庆问饮正文: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是主人所窃。
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问题:贾人和主人,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谁受到了怀疑?为什么?设想:柳庆如何问案?(提示:注意标题。
)注释:别驾,官名。
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评述:凡诬服之词必有疑窦,故“庆问而疑之”,然郡县为何不能发现疑问呢?搞逼供信的人往往自以为破案有术,孰知逼供之下必有冤魂!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诣京师交易 2,主人特以痛自诬服参考答案问题:商人遗失了钱二十斤,怀疑主人偷了,理由是“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练习与阅读3
1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②用:费用,资财。
③御者:车夫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往.见王曰()(2)吾欲之.楚()
2.翻译句子“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数者”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B.只有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C.做事如果方向不对,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
D.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
2
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①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②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③,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④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⑤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⑥。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⑦。
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1.解释加点词语(2分)
(1)为.村中童子师()(2)故.笔法超绝()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寓意处全无迹相翻译:寓意所在全不露痕迹
B. 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翻译:不只是向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
C. 必强执与语翻译:必定强拉住过路人说话
D. 如是二十余寒暑翻译:像这样经受了二十多次的严寒和酷暑
3.蒲松龄写成的《聊斋志异》“故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王冕,字元章。
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①之,已而②复然。
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
会稽③韩性④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
⑤【注释】①挞:打。
②已而:不久。
③会稽:地名,浙江绍兴。
④韩性:人名。
⑤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
1.解释文中加点字(2分)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2)亡.其牛()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冕能成为通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4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日煮粥一釜①,经夜遂凝,以刀画②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
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范仲淹置⑥之,既而⑦悉败⑧矣,留守自讶曰:“大人⑨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⑩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11),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注释】①釜:锅子。
②画:划。
③齑(jì):腌菜或酱菜。
④啖:吃。
⑤留守:官职名称。
⑥置:放。
⑦既而:不就。
⑧败:坏,腐烂。
⑨大人:指自己的父亲。
⑩盖:因为。
(11)馔zhuàn:饭菜。
1.解释加点词语(4分)
(1)留守有子同学
..()(2)既而悉.败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分)
5
吴起治西河,置表①于南门之外。
令曰:“有偾②表者,授官。
”
明日,日晚矣,无偾表者。
民相谓曰:“此举甚易,必不信。
”或曰:“试之,何妨?”偾表而见吴起,吴起自见之,授之官。
吴起复立表,民再偾之,赏如故。
自此,民信吴起。
【注释】①表:石碑。
②偾fèn:放倒。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令.曰_________ (2)民信.吴起___________
2.吴起要给放倒石碑的人授官,但到第二天晚上仍无响应着,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3.这个故事表明吴起是个_________的人。
(2分)
6
曹冲称象
曹冲者,曹操之子也。
生五六岁,智慧所及,有若成人。
时吴国孙权致巨象,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可。
”操笑曰:“何以?”冲曰:“置象大船之中,于水痕所至而契①,然后以石载船,亦至水痕所至,称石,即可知也。
”操说。
即施行焉。
未几,巨象之斤重知矣。
时人皆誉②冲之智。
【注】①契:用刀刻。
②誉:称赞
1.解释加点字
(1)操说.()(2)巨象之斤重知.矣()
2.句子翻译
置象大船之中,于水痕所至而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①衣冠而之市。
适鬻②金者之所,因攫③其金而去。
吏
捕得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注】①清旦:清早。
②鬻(yù):出售买。
③攫:(jué):夺,抢,抓取。
1.解释加点字(4分)
因攫其金而去.()徒.见金()
2.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3分)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人去抓别人的金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是个____ 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答案
1
1.(1)前往(2)到……去
2. 这几个东西越好,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3.马、用、御者
4.B
2
1.(1)做,担任(2)所以2、C 3、关注生活,感悟生活,不断积累材料
3
1.(1)偷偷的(2)丢失
2.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
3.王冕自己勤奋刻苦学习;母亲支持王冕读书;寒性收王冕做弟子,对其进行教导
4
1.(1)一起学习(2)都,全
2.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可你为什么不吃呢?
3.知足常乐、俭朴
5
1.(1)命令(2)相信
2. 此举甚易,必不信
3.信守承诺
6
1.(1)通“悦”,高兴(2)知道
2.把大象放在大船里面,在水的痕迹的地方用刀刻。
3. 时人皆誉冲之智
7
1.(1)离开(2)只
2.人都在,你为什么要去抢别人的金子?
3. 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贪图利益,利益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