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高考试题特点进行科学复习备考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政治试题特点及启示

湖南省祁阳县第七中学曾林杰

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一、2008全国卷Ⅰ的政治试题特点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与去年相比,试卷题量减少了一道,又回到原来的39道题。其中地理部分、历史部分难度有所上升,政治部分灵活度有所提高,但难度有所下降,故总体上难度略有上升。但整卷布局结构合理,试题成熟大气,体现课改理念,可谓特色鲜明。单就其中的政治试题而言,总体感觉试题线索清晰、突出主干、强化基础、重视能力、稳定创新。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坚持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稳中求进,稳中求新,体现人文精神。具体特点如下:

(一)基础与能力相融

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既高度重视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充分强调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并力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查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展现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使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融为一体。这也是本张试卷中政治试题在命题立意上的一大特点。

1.试题通过深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第25题,考查的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等和纸币贬值等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但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只有正确解读“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这一有效信息,才能正确计算出本题答案。此题设计意图很好,把经济学和数学结合起来,反映了当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趋势。但是对于高中文科学生而言,确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值得命题者和一线教学的老师思考和总结。

2.试题通过强化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来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为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而且每种能力的考核分成三个层次,层次要求越高,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就越高。今年文综试卷中的政治试题,不仅全面考查了《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而且对每一种能力的考核要求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如38题的第3小题就需要考生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个全面的把握,要明白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进而得出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导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一答案要点。事实上,这一问题的解答,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哲学原理的扎实掌握的基础之上。

~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目的和归宿。文综政治试题中知识和能力相融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备考复习中,要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来提高能力,在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基础知识。千万要避免把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分割成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错误倾向。

(二)微观与宏观相济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既突出了对知识和能力的微观考查,又强调了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在有限的试卷篇幅中很好地兼顾微观与宏观,这是今年文综政治试题在考查内容上的明显特点。高考说到底对学生只是一种抽样检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就政治学科而言,今年的《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考点有167个,而高考中实际考到的考点又有几个呢政治命

题中,只有微观与宏观相济,才能有效地降低高考因随机性而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考的有效度、更加体现高考的公平性。

1.政治试题对微观的考查可谓是“无微不至”。如27题,考的是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不是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重点,但就是这样一个知识点,高考中还是考了。再如33题,考查的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的本质区别,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的区别”进行了细致的挖掘。这一类内容在高考复习中是极易为学生所忽视的。

2.政治试题对宏观的把握可谓是“精心设计”。在文综命题中,一般会充分考虑到考点分布的宏观性,在设问上一般从宏观上把握,即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三方面考虑。今年的文综政治试题就这样全面的考虑了:如38题的第1小题——“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第2小题——“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第3小题——“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这是按照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的顺序设计的。38题第3小题假如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体系不清楚,那么在这个知识点上会造成失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但要对一个一个的哲学原理可能烂熟于心,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板块——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大块)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学教材主要是人生观价值观部分)把握的非常清楚。如果学了哲学常识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板块没有宏观把握,就是要让你失分——失得你心痛。推而广之,学生对政治学科三个年级的知识体系是不是都宏观把握了呢政治试题中的这两个题目无疑击中了那些只会背零碎的知识点,而不会构建宏观的知识体系的学生的软肋。

学生在高考复习中极易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打着掌握主干知识的旗帜,“名正言顺”地忽视细微知识,造成基础知识上的漏洞;二是只见树立不见森林,复习中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而无视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学生的问题根子在我们老师。看了今年的政治试题,我们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了。

(三)知识与热点相随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均不回避热点,今年的政治试题表现非常突出。

1.以热点问题为材料切入,考查相关知识和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常用方式。今年的政治试题中直接以这种方式出现的重大热点问题主要有:党十七大报告(第24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第26题)、经济全球化(第28题)、冰雪灾害(第29、30、31题)、超级稻新品种(第32题)、政治文明(第34题)、中日关系(第35题)、民生问题(国际粮价持续上涨和我国重视抓好粮食生产)(第38题)等。

2.热点问题隐性介入,以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反衬热点,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种方式。例如第39题的第5、6两个小题,好象跟热点问题关系不大,但是我们能不能考虑把这两个问题跟2007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再如第6小题中强调“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我们能不能考虑把这个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起来

热点背后有知识,知识背后有热点,知识与热点在今年文综政治试题中可谓是如影相随,这正是笔者读了今年的政治试题后感觉到的又一个特点。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和高考复习中必须坚持双向进行、两条腿走路:既要重视由热点带知识——全面挖掘热点背后的知识,实现热点问题知识化;更要重视由知识带热点——努力寻找可以联系知识的热点,实现基础知识生活化。

二、启示和复习策略

(一)夯实学科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