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二级支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级支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探析二级支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二级支行作为我行最基层的经营单位、最基本的经营细胞,二级支行行长作为基层营业网点的“当家人”,能否充分发挥好尽职履职作用,带领一班人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本单位乃至全行的发展与管理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二级支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二级支行业务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就如何构建二级支行行长评价指标体系谈几点想法:一、问题提出现行体制下我行针对二级支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制度不是很健全,审计结论定性标准尚未完善,从而易出现责任定性模糊、定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等现象。

同时,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的数据以简单罗列为主,缺乏横向、纵向的对比,说服力不足。

从内容上,经济责任审计对二级支行行长任期内经济活动的评价与其他考核部门存在职责上的交叉,如人事考核部门、业务考核部门等。

因此,对如何利用有关部门的考核结果、如何保持独立性、如何与其他部门协调等问题存在困惑。

从评价依据上,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体系不健全,除基本指标外,反映经济责任的重要指标过于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指标设计不够规范,难以划分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内容,各指标之间也缺乏关联性,不能形成整体的量化结论,对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估显得肤浅。

这些问题影响着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开展。

如果能够率先解决“指标的系统化和量化”问题,使得审计过程以规范程序和数学模型加以约束,对提高审计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将大有帮助。

因此以“评价内容指标化、评价结果数量化”为出发点,基于二级支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体系及量化评估模型。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评估模型的思路1、指标体系构成及量化评估原理。

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正确评价审计对象任期的经济责任,促进审计对象勤政廉洁,全面履行职责;促进支行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维护和监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记 经济 工作 失误情 况 。
2高校 校 长经 济 责任 情况 评 价 指 .
标 。学 校 总 收入 ( 总支 出 ) 长 率 , 增 反
映 任 期 学 校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校 学 生 高
情 况评 价指标 。 科研 经费 收入完 成率 .
反 映年度筹 措科 研经 费状况 :科 研 经 费 收入增 长率 ,反映任 期 与任 职前 相 比 , 研经 费收入额 的增 长率 ; 期科 科 任
制 执 行 率 : 际 执 行 项 目数 / 际 建 立 实 实
率 ,反 映后 勤 成本 的 控 制 和效 果 ; 生 均 水 电支 出率 , 反映 高 校后 勤部 门水 电费用 控制状 况 。
4基 建 部 门负责 人 经济 责任 情 况 .
评 价 指 标 。 基 建 投 资 完 成 率 = 期 内 任
4内部控 制 状况 评价 指 标 。 内部 .
部 门对学 校 的 贡献 度 ; 均后 勤 支 出 生
控 制 制度 的健 全率 = 际 建立 的 内控 实 制 度 项 目数/ 建立 的 内控 制 度 项 目 应 数× 0 % ,反 映任 职期 间对 本 单位 内 l0
部 控 制制 度 建立 和完 善情 况 ; 内部 控
度 自给性 收入/ 度 全 部 支 出× 0 %. 年 1o
反 映 后 勤 部 门 经 营 水 平 : 缴 学 校 利 上 润 完 成率= 际 上缴 学校 利 润总 额/ 实 应 上 缴 学 校 利 润 总 额 x 0 % .反 映 后 勤 10
状 况 ; 研 经 费 收 入 年 增 长 率 . 映 科 反
润 / 均 净 资 产 × 0 % , 映 企 业 盈 利 平 10 反 能 力 ; 缴 利 润 完 成 率 = 际 上 缴 学 校 上 实 利 润 总 额/ 上 缴 学 校 利 润 总 额 × 应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48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3,涉评数据的验证方法
影响型数据的验证方法 调查范围的验证
49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3,涉评数据的验证方法
转换型数据的验证方法 转换方法的验证
50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3,涉评数据的验证方法
转换型数据的验证方法 转换程序的验证
5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6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围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范围界定
实物资产管理活动 实物资产管理是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主要领 导干部履行国有资产和资本保值增值责任的基本载体,实 物资产管理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是各级领导干部保证所 管辖范围内国有资本是否安全,完整,在此基础上能否保 证增值,营运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是否遵循资本 运营规律等.
经济责任审计定性评价 以计分评价和审计证据为依据 优----业绩很好,基本实现任期目标; ----业绩很好,基本实现任期目标; 良----业绩较好,个别指标未实现任期目标; ----业绩较好,个别指标未实现任期目标; 中----业绩一般,30%指标未实现任期目标; ----业绩一般,30%指标未实现任期目标; 差----业绩较差,50%指标未实现任期目标. ----业绩较差,50%指标未实现任期目标.
15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程序
2,涉评数据的采集和验证
涉评数据的验证 涉评数据的验证目标----真实性验证,合法性验证 涉评数据的验证目标----真实性验证,合法性验证
16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程序
2,涉评数据的采集和验证
涉评数据的验证 涉评数据的验证依据----客观事实,法律法规 涉评数据的验证依据----客观事实,法律法规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指对领导干部在担任职务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价的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加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防止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行为的发生。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程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的处理等。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是指对领导干部在担任职务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领导干部在担任职务期间是否依法依规行使职权、是否正确处理经济事务、是否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等。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程序是指对领导干部在担任职务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价的程序。

这些程序包括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计划制定、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编制等。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的处理是指对领导干部在担任职务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处理的过程。

这些处理包括对评价结果的公示、对评价结果的反馈、对评价结果的整改等。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防止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以确保该体系的顺利实施。

总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加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防止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行为的发生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体系,才能够有效地保障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确保领导干部依法依规行使职权,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福祉。

谈如何建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谈如何建立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性。
好 的导 向作用 。我们应该筛选较为成熟 的经验 、对其在操作程 序、 审计 内容 、 价标准等方面进 行加工 、 评 整理 、 善, 完 使其 更符
合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操 作 规 程 要 求 ,形 成 固定 化 的经 济 责 任 审 计 模 式 进 行 推广 。 按 照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框 架 的 划 分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模 式 亦 可
4 审计 成果的运 用和 转化有待提 高, . 经济责任审 计联席 会
议 制 度 的 有 关 规 则 对 审 计 成 果 的转 化 和 利 用 没 有 作 出 规 定 , 其
总结 出与之 相对应 的横 纵两种 模式 , 之建 立和推 广 , 将 为广 大
审 计 工 作 者 提 供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更 直 接 、 具 体 的参 考 示 范 , 更 以 提高 审计质 量 。
维普资讯
为 审 计 工作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然 而 , 随着 经 济 责 任 审 计 工作 的深 入开展 , 一些 深 层 次 问题 凸显 , 审 计 人 员 肩 负 的 责 任 和 面 I 使 临的
济责任人职责范 围, 经济责任审 计控 制系 统, 济责任审计成果 经 界定标准; 经济责任 审计成果运用及转化标准等等 。
二 、 立经 济责 任 审 计 框 架 结构 。 善 经济 责 任 审 计 体 系 建 完
目前, 从整个大环境看 , 经济 体制运行 中有 的环节还很 不 在 完善,经济 体制 不健全直接影 响审计的依据和审计评价等操作 规 程:同时政 治体制 改革深入 与否 ,也将影响到审计成果 的实
现 。比如 到 目前 为 止还 没有 建 立 起 一 套 各 行 各 业 、 级 领 导干 部 各

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题, 都应 该 纳 入 到该 方 法体 系 中。 为此 , 文 拟 就 构 建 经 本 济 责任 审计 评 价体 系问题 谈 些 看法 。


设置 经 济责 任 审 计评 价 指标
1 . 分析 评 价指 标 。 总量 总量 分 析评 价 指标 是从 总 体 上 对 被审 计 单位 或项 目的 财政 收 支 、 财务 收 支 、 济 活 动 的 经 真 实 性 、 法 性 及 效 益 性 , 行 分 析 判 断 、 价 。 通 过 检 合 进 评
进行 比较 , 者之 间 存 在 一个 差 异 , 过 对差 量 的 分 析 判 两 通 断 , 以反 映被 审计 单 位 或项 目财 务 收支 的真 实 性 、 务 可 财 状 况变 动 情况 、 利 水 平 和 营运 能 力 , 考核 被 审 计单 位 盈 以
平 、 作经历 、 工 主观 意识 、 审计 对 象 复 杂 化 等 多 种 因 素 被 的影 响 , 以评 价 结论 意 见 往 往带 有 一 定 的 片 面性 、 所 主观
【 键 词】 济 责 任 审 计评 价 评 价 指 标 评 价 模 型 关 经 评 价结 论 经 济责 任 审计 评 价 是 经 济 责 任 审计 最 重 要 的 内容 之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率, 通过该比率的变化 。 以反映各项经济活动之 间相互 可
关 系 , 析 组织 的 财务 状 况及 未 来 发 展 前 景 , : 动 比 分 如 流
同 的经 济 指标 进 行 比较 ,计 算 百 分 比 ,通 过 百 分 比的变 化 ,对 被 审 计单 位 或项 目的财 务 状 况 变动 情 况 以 及经 济 活 动 的效 益 性 , 行 分 析 、 断 、 价 , 出其 存 在 的 问 进 判 评 指 题 , 组 织 的 运 营 绩 效 、 利 水 平 及 未 来 的发 展 趋 势 , 对 盈 作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高建来 , 张
( 天津科 技大 学 [ 摘

30 2 ) 022
经 济与管理 学 院 , 天津
要】 构建任期经济责任 审计评价指标体 系应遵循权责对等、 定量指标 与定性指标相 结合 、 与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
标相协调、 与相 关法规相 匹配、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等原则。具体 的体 系架构 包括 : 财务会计与业务统计资料 的真 实 性、 合规性 ; 行财经法纪和 个人廉 洁 自 的评 价指 标 ; 大经 营决策评价指标 ; 执 律 重 主要 经营业绩指标 完成 情况 ; 内部控制与管 理评价指标 ; 可持 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只有科学、 合理地设计审计评价指标体 系, 才能保证 审计结论的客观、 公正。
G AO in liZ ANG W e J —a, H a i
Ab ta t oe n t lt v l ain i d x s se o r e o o c r s o sb l ya dt we s o l o o h r cp e f q iae c s r c :T o s xe au t e y t m n t m c n mi e p n ii t u i 2 e o n e i , h u d fl w t ep i i lso u v ln eo l n e f
w po c ojcv ad ut e adt g o c s n e rt tbeti n jsc o u i nl i . e it y i f i nc uo
Ke o d : c n m cr s o sbl u i, v u t n id x r s n i i t e tr y w r s e o o e p n i i t a d t e a ai e , e p sbl y c n e i i y l o n o i

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

国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应聚焦于企业经济运营管理中的重要领域,例如财务管理、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等,从而确保审计工作可以真正发挥作用。

2. 兼顾财务和非财务绩效。

国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应兼顾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绩效,既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状况,也要关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等。

3. 坚持客观性和公正性。

国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
构建应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4. 体现风险管理的要求。

国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
体现风险管理的要求,关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和预防措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 强调结果导向。

国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强调结
果导向,关注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评价和指导。

6. 关注持续发展的要求。

国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应
关注企业的持续发展要求,关注企业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表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评价和指导。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为扎实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南京市审计机关成立了课题组,积极探索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2010年2月正式出台了“镇街”与“部门”两个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为南京地区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途径。

(一)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形势与要求1.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经济责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各种经济行为及效果,采用相关数据与指标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经济履责及遵纪守法状况,以促进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用科学发展的方法来创建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和效率政府。

2.从审计的内容来看,经济责任审计围绕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展开,重点审计领导干部在事业发展、经济决策、经济管理、经济政策执行和遵守廉政规定方面的情况。

3.从审计的法律地位来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赋予的法定权利,其评价的结论评语具有法律效力与约束力;4.从审计的特色来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仅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以及有关方面关注的焦点,更重要的是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等委托机关认定领导干部功过是非的主要参考依据。

由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重点表现在评价上,评价水平高低直接体现了政府公信力及社会影响力。

如上所述,经济责任审计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审事议人”,通过对领导干部经济履责情况的鉴定,最终对“人”进行评判,因此有很强的政策性。

随着公共受托责任观念的不断增强,委托机关及公众对经济责任审计更为关注的是财政支出的效果,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即受托人必须对受托财产的安全、完整及其绩效状况有所交代,而目前在全国缺乏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情况下,势必将加大审计的难度与风险。

对此,构建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是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对当前审计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评价内容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普遍存在鉴定模糊、缺乏具体的定性定量评价标准,如何实现评价“到位”,而不“越位”或“缺位”,目前国内审计界尚无权威性的标准,审计人员难以把控。

2.评价法律依据匮乏。

实际工作中除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审查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外,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决策、内控制度、政策执行、以及非财务数据领域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价依据,对此审计人员往往采用回避经济责任归属问题的评述方式,以防审计风险。

3.评价指标量化标准缺乏。

审计指标是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支撑与依据,由于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审计评价指标,难以做到科学合理评价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经营管理及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功过是非。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实践中被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导致其应负的经济责任不够明确,同时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审计评价规范准则,以及受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所限等因素,由此,审计评价的科学、客观、公正性已成为长期困扰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大“瓶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监督活动,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它不仅是审计报告的关键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委托机关评定领导干部功过是非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

针对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中普遍存在的鉴定模糊、缺乏具体的定性定量评价标准等状况,本文结合南京审计的实践,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探索性做法。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于迈谈华/南京市审计局一、构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必要性L理论研讨12的深入发展。

(一)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现状纵观全国,近年来各地少数审计机关陆续出台了一些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办法的实施的确为当地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不可否认,这些办法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主要有:审计评价内容过于简单笼统、格式化,审计指标远未构成体系,缺乏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规范统一、便于操作的科学评价方法。

(二)南京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的主要特点1.评价原则与方法具有实用性综合南京区域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实际状况,将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定义为审计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将业绩比较法、量化指标法、环境分析法与责任区分法,规定为审计评价应采用的方法。

2.审计评价内容定位明晰南京“镇街”与“部门”两个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各包括七个方面内容,对如何把握定位作了明晰定义。

审计评价内容规定,不仅要反映经济增长的总量和速度,而且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仅要反映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而且要体现经济与社会、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不仅要反映经济效益,而且要体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3.审计指标体系选定合理围绕近年来地方政府对科学发展考评的要求以及国家、省相关法规规定,南京镇街政府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确立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三类十二项”指标体系,突出了区域特色;针对政府各部门工作目标与任务的相异性,南京部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确立为与预算收入与执行情况、以及与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相关情况。

南京评价办法全面实施结果表明,通过遵循统一评价模式,能有效实现审计评价“到位”,而不“越位”或“缺位”,2010年南京地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整体质效获大幅提高。

(一)镇街与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相同部分1、对重要经济决策与执行情况的评价决策程序评价。

主要评价决策程序是否按议事规则执行,决策的内容有无违反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有无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等。

决策监管评价。

主要评价决策后是否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以保障执行,是否存在随意更改决策的行为。

决策成效评价。

主要评价领导干部有无因决策失误或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浪费、效益低下或潜在损失,重要经济决策是否全面执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2、个人遵守有关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的评价主要通过列示事实的方式进行评价。

若审计核实领导干部有违反廉政规定情况,则如实描述并列示所违反的规定;若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未发现领导干部在个人廉洁自律方面存在违法违纪等问题,则不做关于“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的评价。

主要关注范围有:领导干部用公款开支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情况,包括公款出国、消费以及用车情况等;领导干部有无利用职务便利,在财政收支、基建维修项目中存在个人经济问题,有无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问题等。

3、对其他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二)镇街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专属部分1、对镇街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的评价评价推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及生态文明的目标完成情况。

以镇街财政收支审计为基础,通过考察对上级下达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及生态文明等各类指标的完成状况,参照“三类十二项”审计指标(见下图),评价镇街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所作的贡献以及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评价促进镇街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情况。

指金额较大或对该地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政策,如建设规划、重要投融资、招商引资政策、大额担保等,评价是否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目标与规划相违背,是否将促进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与地方区域的发展政策相结合等。

2、对财政管理情况的评价预算筹集与分配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收支预算是否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资金分配是否符合政策导向等。

预算拨付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有无建立健全预算资金申领和拨付等相关审批工作的制约机制,拨款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超越权限和程序随意调整预算以及拨付资金,是否随意扩大现金的支付范围,是否存在“套现”行为等。

资产处置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是否列入政府采购预算、资产处置有无经过评估、审批、收款及登记备查以及其收益是否纳入财政等。

账户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账户开设是否按规定经过批准,其使用是否按规定要求等。

其他情况。

主要包括有无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内部审计是否建立及独立开展工作等。

3、对贯彻执行财经法规、国家其他规定及国家政策的评价贯彻执行国家土地管理、使用政策情况。

包括土地转让有无执行“招”、“拍”、“挂”,是否存在低于省定最低保护价违规出让行为;其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财政,返还的使用与管理是否违规;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现状及特点三、南京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办法的主要内容O理论研讨13被征地农民补偿及基本生活保障情况;上级批复新增土地计划及实际土地开发与利用的情况等。

贯彻执行国家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情况。

主要包括上级拨入的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镇街投入的环保资金增减情况;辖区新办企业、新开工建设项目和各类工业园区的环境政策执行情况;主要污染排放指标的达标排放和控制情况。

贯彻执行国家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民生政策情况。

主要根据上级社会事业专项资金与本级配套资金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规模、变动趋势及增长幅度以及使用、管理及效果方面,评价镇街在执行社会民生政策中是否符合国家政策。

贯彻执行国家社会保障事业政策情况。

主要根据完成上级年度下达的对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参保率要求,有无做到应保尽保及社会化发放;农村社会保障预算支出是否做到逐年增长等。

4、对财政收支及资产管理状况的评价主要指对财政收入评价、对财政支出评价以及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债务的评价。

通过在总体规模上对收入的来源、对支出的方向以及债务的项目,进行结构及其变动趋势分析,评价反映任期内经济增长真实水平及镇街可支配财力,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财政管理情况,以及任期内镇街债务变动状况和所具备偿债能力。

以定量分析为主,相关指标应结合上级部门的考核重点进行相应的选择或补充。

定量分析可采取对比的方式,如与年初的考核任务、自定目标的对比,年度间的对比,排名变动的对比等。

(三)部门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专属部分1、对事业发展情况的评价主要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贯彻落实党委、政府有关经济工作的重要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所取得的工作业绩,或任职期间发生的重大经济问题,以及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情况等。

内容包括:任职期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任职前、任职内主要业务指标、计划比较情况;业务工作思路和措施情况;考评结果、获得荣誉情况。

2、对与经济事项有关的内部管理情况的评价主要评价部门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和制度在转变职能、管理创新、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的实际效果。

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评价:主要评价有无建立各种重要规章制度,制度的各关键点及控制系统有无缺陷。

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评价:从部门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实际效果情况,评价有无实现预期控制目标。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评价:主要评价内部审计是否能够独立开展审计工作及监督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