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

合集下载

论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结构逻辑

论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结构逻辑

论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结构逻辑作者:左伟尘来源:《兵团党校学报》2020年第03期[摘要]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结构具有内生的“四要素”: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以及民主集中制核心软要素。

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来源,人民通过党的领导来运行国家政权,人民依靠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政权都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

党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政权也保障了党的领导,二者既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又保持适度距离,保持适度距离的力量来自于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联通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维系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的整体性。

党、国家政权、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四要素”结构是中国政治体系的结构密码,是分析中国政治运行的一般工具。

[关键词]人民;中国共产党;国家政权;民主集中制[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3—0042—06[作者简介]左伟尘,男,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右江民族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起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内生结构并进行有效和有力运转。

中国革命胜利后党成为执掌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为了人民的福祉必须要巩固和运用政权,由此逐渐建立了一整套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制度。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 [1]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人民。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后的学理基础是正确处理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在民主集中制核心软要素的柔性联结下的结构关系。

为了更深入探讨中国政治体系的运作,本文基于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和民主集中制这个核心软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结构化的“四要素”说,并以此来说明当代中国政治体系运转的有效性和有力性。

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教程

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教程

第 2 章
6、中国致公党
1925年在美国成立 主要由归侨、侨眷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
的代表性人士组成
在全国19个省市区建有地方组织,成员近3万人 现任主席万钢
第 2 章
7、九三学社
1944年创建,后为纪念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改名为九三学社,并于1946年正式成立
第 2 章
2、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39年成立,1944年9月正式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由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界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 在全国29个省区市建有地方组织 现任主席张宝文
第 2 章
3、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1945年成立 主要由工商经济界人士及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组成 在全国30个省区市建有地方组织,成员10万多人 现任主席陈昌智
第 2 章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立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居于国家机构体系的首要地位
第 2 章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与机构
(一)人民代表的权力与义务
1、概况
全国人大代表经间接、差额选举产生
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不超过3000人
全国人大代表根据城乡比例、少数民族、军队、归国
第 2 章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
州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 5 年以
上的党龄。党的县(旗)、自治县、不设区 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
有 3 年以上的党龄。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
开两次。
第 2 章
3、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成员、书记、副书记由同级委员会全体 会议选举,并报上级委员会批准后产生 在同级委员会全会闭会期间行使委员会的职权 在下届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继续主持工作,直至产 生新的常务委员会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概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总结篇1正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据宪法制定和修改法律,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是通过政治协商会议来实现的,它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增强各民族的团结。

除了上述制度外,我国还实行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国家行政制度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奖惩国家公务员的制度。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为了维护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而实行的特殊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开展自治活动,实现基层民主管理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总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篇2 目录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概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小结篇2正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包括政党制度(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

第二章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光磊2003年3月在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各个要素中,中国共产党无疑居于最突出的地位。

这种特殊的地位反映在政治权力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必然形成这样一种格局——中国共产党与其它各个要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体系中是一种最突出的关系,即突出的地位导致了突出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第二节“党政关系”一一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二、党的领导地位在其与国家政权关系中的体现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执政,就是执掌政权;执政党,就是执掌国家的行政权并组织政府的政党。

•在不同的国家,执政的具体含义是不相同的:–在英国、日本等实行内阁制(或称议会制)的国家,执政是指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通过选举并在议会占有半数以上的席位,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内阁。

–在美国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连带关系,总统与议会分别选举产生,执政党即为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

总统所在的这个政党不一定同时是议会的多数党。

但是,这两种类型的共性也是很明显的:•(l)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基础是普选;•(2)轮流执政,即执政党与政府的联系是暂时的;•(3)执政党的权力是有限的,即只局限于国家行政机关;•(4)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是间接的,双方在职能和载体上是分开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有四:第一,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网络对各类各级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较全面的指导和监督。

•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只是指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或还有一部分立法权。

执政党对司法活动、军队的调动,对相当一部分立法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政府的渠道实现的,而很难通过执政党本身的渠道。

第二,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从国家的整体到国家的各个部分(在我国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第二章 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

第二章 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第三版)
21世纪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第二章 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
2.1 2.2 2.3 2.4 政党与政府 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元首 国家军事机关、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
中国权力传统与现状
• • 权力,在其本质上是一种以强制力为基本依据和保障的支配力、影响力。 中国的权力传统 1、百代皆行秦政制。中央集权制、君主制、权力等级分明、家天下 2、民国的“五权分立”、军阀割据 3、枪杆子里出政权 4、党领导一切 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中国的权力现状
1、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利具有最高领导地位 2、军权作为强力部门由党中央指挥 3、人大权力是党中央权力的一部分 4、行政权力对党中央和人大负责 5、司法权力党中央和人大负责 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具有参政、议政的协商性质
中国的权力结构仍然表现出中央集权特点,政治权力、军权、立法权、司法权力、行政权力都表现出中央集权的倾 向,概括为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体制,尤其以政治权力、军权和司法权为突出;2015年出现了司法权上收和 法权下放的特点;从中央到地方都坚持党委的最高领导地位;微观上说,在中央,掌握政治权力和军权的总书记掌握最 高权力,在地方,各级党委书记掌握最高权力;集权带来的家天下现象在重演,权力家族腐败现象触目惊心;集权的传 统在传承,分权的趋势在萌芽,依法治国在路上。
权力
政党
法律
人民代表 大会
各民主党派情况
党派名称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成立时间
1948年1月1日 1941年3月19日 1945年12月16日 1945年12月30日 1930年8月9日 1925年10月10日 1946年5月4日 1947年11月12日

第二章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案例

第二章当代中国政府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案例

权力
政党
法律
人民代表 大会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各民主党派情况
党派名称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成立时间
1948年1月1日 1941年3月19日 1945年12月16日 1945年12月30日 1930年8月9日 1925年10月10日 1946年5月4日 1947年11月12日
中国机构及其领导人资料
• /GB/8198/351134/index.html#a1
2.1 政党与政府
2.1.1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
党的中央组织
党的地方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1. 党的中央组织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党 的 中 央 组 织 党的中央委员会
• 中国的权力现状
1、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利具有最高领导地位 2、军权作为强力部门由党中央指挥 3、人大权力是党中央权力的一部分 4、行政权力对党中央和人大负责 5、司法权力党中央和人大负责 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具有参政、议政的协商性质
中国的权力结构仍然表现出中央集权特点,政治权力、军权、立法权、司法权力、行政权力都表现出中央集权的倾 向,概括为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体制,尤其以政治权力、军权和司法权为突出;2015年出现了司法权上收和 法权下放的特点;从中央到地方都坚持党委的最高领导地位;微观上说,在中央,掌握政治权力和军权的总书记掌握最 高权力,在地方,各级党委书记掌握最高权力;集权带来的家天下现象在重演,权力家族腐败现象触目惊心;集权的传 统在传承,分权的趋势在萌芽,依法治国在路上。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1、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最本质的体现,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织原则。

3、人民民主管理原则。

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权原则变现为人民民主管理原则。

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支持基础群众自治。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法制原则要求健全国家法律体系,把政治体制的运行纳入法制轨道,健全政治体系中的监督体系。

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或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所表明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居于被统治地位。

不同阶级的专政形成不同性质的国体。

2、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无产阶级专政在精神实质与核心内容上是一致的。

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要有坚强而广泛的统一战线做保证,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3、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意志,必然选择和采取一定形式组织总自己的政权机关,从而形成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间不同的权力关系。

议行合一4、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治体制构成要素政党9 人民代表大会5 国家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人们为了一定的公共目的,自愿结合而成的有组织的表达利益要求的非政府组织。

参政议政政府助手经济参与维护成员利益提供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大的政党,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唯一的执政党,在中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以及人民团体积极主动的、独立负责的、协调一致的工作;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必须按照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央与地方关系
核心内容:地方自治。
理论基础:民主主义;地方权力固有说和地方权力让与说;
行政辅助理论。

优 缺
点:有利于地方政府推动制度创新;有利于民主政
治的发展;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

点:容易导致地方主义;不利于宏观调控;有利收入
再分配;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类型(三): 均权主义
四、集权与分权的两难选择
四是在权力监督问题上,中央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法令及行政命令对地 方政府实施领导和监督,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 五是缺乏均衡性,中央政府对不同地方政府的权力利益配臵没有遵循一 个统一的模式,而是对不同地方、不同政府实行实行特殊放权,比如经 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能够享受优惠政策。这种“分殊化”放权,一方 面造成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复杂化,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中央政府与地方 政府之间及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
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对中央与 地方关系的特定要求
(一)单一制国家的授权制是中国处理中央与地方 关系的基本国情
判定“授权制”的标准有三个,一是最高权力集中在中央 政府,二是地方政府的职权由中央政府授予,三是法律暂 时还没有明确划分的政府职权,即所谓的“剩余权”都属 于中央政府。根据这个标准,中国是单一的授权制国家。
中央与地方关系,亦称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它 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 中所生成的纵向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与国家结构形成 (单一制和联邦制)直接相关,并且缘起于国家利益与地 方利益的对立统一。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国历朝历代政治 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1949年以前,国民党政府财政收入占GNP比重从未超过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 政府,比国民党政府具有4—5倍的汲取财政能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