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达人 材料作文导写(整理精校版)
2024届南京盐城高三二模作文“甲骨文‘立’”详解导写及范文四篇

2024届南京盐城高三二模作文“甲骨文‘立’”详解导写及范文四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如图所示,甲骨文中的“立”字,是一个四肢舒展的人直立于大地之上的形象。
“立”字原本也兼有“位”的意思,“人”下面的一条横线,标记了所处的位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分析“立”的古文字形,不过是为引出“立”的站立、位置二义。
我们不必苛求其在学理上的严谨性,毕竟把甲骨文字放在米字格中展示,就没想装内行。
甲骨文“立”字为合体象形字。
金文中“立”可以用来表示王所站立的特定位置。
“立”的位置义应该是由站立义引申而来。
专用于位置义的“位”字或许是后起字,由“人”“立”会意而成。
而此时的单字“立”或合体字“位”中的部首“立”,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表义,其下部的“一”无从单独解说,更不能另解释为“标记了所处的位置”。
试题材料对“一”有那样的尬讲,是刻意强调“立”之二义的区别。
人站立的大地,象征原生、广阔、基础、坚实,从而辅助由站立义引领的朴实、自由、独立、坚定等精神。
而这个“一”(大地),即人或群体自立所依靠之物,可以是内在的本真的人性,也可以是外在的普罗大众。
也因大地之无处不在、高下皆是,站立之人可获得无限可能。
相对的,“所处的位置”则具体、单一得多。
人之所立为“位”,则“位”因人而存在,一人一位。
《说文解字》说:“位,列中庭之左右谓之位。
”则“位”本义为朝廷中群臣所处的位列,引申为身份、地位。
这样的位置,意味着专业、等级。
相应的人可能是安分且务实的,也可能是短视而功利的;相应的群体可能是各司其职的,也可能是本位主义的。
“立”字甲骨文的写法,还是非常直接的,一看就能看出来一个人立在地上的样子,从造字法上来说它属于指事字。
我们都知道甲骨文是象形字,其实六书当中有几个都跟象形有一定的关系。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甲骨文中的“立”字】漫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点评

2024年高三语文写作练【甲骨文中的“立”字】漫画材料作文题解及例文点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如图所示,甲骨文中的“立”字,是一个四肢舒展的人直立于大地之上的形象。
“立”字原本也兼有“位”的意思,“人”下面的一条横线,标记了所处的位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则图文结合材料作文题,由图片、材料、导引语和写作要求构成。
1.审读材料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类型的作文题。
材料包含两句话。
第一句说明“立”字的造型,是“一个四肢舒展的人直立于大地之上的形象”,而“立”字的本义“站立”“直立”也通过这一形象直接体现出来。
“立”字本义为“站立”“直立”,可进一步引申出“独立”“成人自立”“立身处世”等意义。
第二句借“立”字形体结构中下面的一横,说明“立”字原本兼有“位”的意思,凸显出位置之于“立”的重要意义。
“位”字本指人站立的处所位置,“人”下的一横本就是脚下的大地,参考“立”的引申义,由虚入实,可以引申出“根本”“基础”“立场”“原则”“底线”“定位”等意义。
两句话,借由一个汉字的形体,标示出“立”与“位”两个核心概念,启发考生思考两个概念各自的意义内涵,也提示考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联。
2.构思立意本次作文题核心概念中的“立”字意义指向较为明确;而“位”字,由于没有具体情境的提示与限制,所包蕴的内涵则较为丰富,可以指相对具体的岗位角色或职业身份,也可理解为相对抽象的立身之根本、成长之基石、为人之原则、处世之立场、行为之底线、自我之定位等,立意空间更大。
作文题还有着多元开放的立意空间。
考生可以就材料的第一句话,围绕“立”字的形象特征——四肢舒展、身姿挺拔、脚踩大地——来构思立意;也可以就着材料的第二句话,集中讨论“位置”的意义价值;还可以整合材料中的两句话,将“位置”与“立”(自立、独立)相勾连,思考位置之于成人自立、立身处世的意义。
甲骨文作文(通用19篇)

甲骨文作文(通用19篇)甲骨文作文篇1“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遨游汉字王国》,探求汉字的起源,发展及造字方法,我不禁引以自豪!人类最早的文字是写在地上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写在地上的`,中国的最古老文字最先是刻划在陶器上的,这些“陶文”便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不过,中国最早、最成熟的汉字是甲骨文。
商朝人记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中国文字的起源是陶文,但是中国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后来,字体也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变化。
汉字的造字方法也充分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它的造字方法包括了:象形、形声、会意、指示等六种。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来记忆和书写汉字。
例如:象形字有“鸟”、“鱼”、“车”等;形声字有:“峰”、“芽”、“编”等;会意字有:“采”、“尖”、“众”等;指示字有:“上”、“下”等。
尤其是,在我们学习形声字时,要切记“声旁表音,形旁表义。
”这样,我们就不会写错别字了。
《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令我豁然开朗。
汉字“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我在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同时,决心承传中华文化,学好汉语,写好汉字!甲骨文作文篇2今天是星期三。
上午的语文课上,响起了欢呼雀跃的笑声和各种从四面八方传来的低声交谈的声音,那是因为老师说了今天下午要开展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的展览会。
同学们在近一个星期以来,都努力地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了很多关于这类汉字的一些资料,为的就是今天下午这场展览会。
下午在我们的期盼中到来了,第一节课也缓慢地朝我们走来。
只见王晓妍和崔晓月登上讲台,宣布这场展览会开始。
紧接着是第一组登台表演,既然是第一组,就应该给大家开一个好头。
果然,他们新奇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也更加坚定了第二组的决心:一定要超过第一组。
这不,第一组还没展示完呢,第二组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2020高考作文时评素材:让镌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

2020高考作文时评素材:让镌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2020高考作文时评素材篇一广州日报:让镌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文明很脆弱,又很有韧性,哪怕长期隐没在历史尘烟中,只要一个偶然的机会,它就会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甲骨文就是如此。
120年前,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认中药“龙骨”上的“划痕”是上古文字,一锤定音惊天下。
从“甲骨四堂”到“甲骨五老”,一代代学者薪火相传,挖掘与研究已持续两甲子,取得丰硕成果。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标志物”之一,也是解开中华文明拼图的一串钥匙,象征意义与现实意义兼备。
同时,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也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10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回首来时路,甲骨文的发现、研究之路充满坎坷,令人感慨。
120年前,甲骨文发现之初,国家仍处于积贫积弱的历史隧道中。
当时出土的不少甲骨被外国人巧取豪夺,蒙尘异国他乡,给我们留下伤痛和遗憾。
盛世修志,正当其时。
今日之中国,发展迅猛,国力强盛。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甲骨文研究也迎来了新机遇。
继往开来,将甲骨文研究好,需要一大批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学者投入研究,争取有所突破。
与此同时,甲骨文研究要走出“象牙之塔”,让刻在甲骨上的文化“活”起来,体现出了甲骨文独特的时代价值。
活化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让甲骨文冒热气。
毕竟甲骨文是古老文字,历经三千多年岁月,多半变得不可识。
在已发现的5000多个甲骨文字中,明确被破译的只有1500字左右,余下3000多字,考释难度极大。
要让甲骨文为公众知晓,要不断提高它的出镜率和热辣度,像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一样,做好普及工作。
材料作文导写(整理精校版)

材料作文导写作文辅导0303 18:49::【材料设置】“扫把姐”真名叫张秀芳,是北京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
工作之余,乐观的“扫把姐”钟情于自己手中的扫把,希望能扫出自己的新生活。
每次干完活之后,“扫把姐”就会来一段“扫把舞”。
久而久之,“扫把姐”手中的扫把就像是被施了魔法,有了灵性。
不曾想,“扫把姐”的炫舞英姿竟被人偷录下来放到了网上。
超高的点击率让“扫把姐”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扫把舞”也开始蹿红网络和电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该作文题的开放性较强,审题的角度较多。
“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乐观的“扫把姐”钟情于自己手中的扫把,希望能扫出自己的新生活。
二是“扫把姐”舞出“扫把舞”而网络走红。
审题时只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键词入手,再结合事件本身就可准确立意了,如“乐观”“钟情”“希望”“魔法”“灵性”“网络”“蹿红”等。
从事件、心态、行动、网络魔力等几个角度出发,可得出以下切合题意的立意。
1.从“扫把姐”爆红的事件出发,可立意为:草根人物只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彩,只要努力,平凡人也能成功;成功确实存在着偶然性,但其中不乏有内在的必然性。
2.从“扫把姐”的心态出发,可立意为:心怀梦想的人可以开创新生活;平凡的人敬职敬业,将工作做好,专注钟情于工作便是一种不平凡;乐观面对平凡人生,活出精彩!3.从“扫把姐”的行动出发,可立意为:平凡的事情坚持做,最终也会臻于非凡之境;把工作当成艺术,即可化平凡为神奇。
【典型事例】◆卓君1992年出生在广西南宁武鸣县府城镇大墩屯,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
18岁时开始喜欢并学习跳舞,通过电视和网络学习舞蹈。
2015届高考模拟7月10日,东方卫视第二季中国达人秀《梦想之夜》年度盛典,获得“2015届高考模拟度中国达人”大奖。
关于甲骨文的300字作文

关于甲骨文的300字作文英文回答:Oracle bone script, also known as Jiaguwen, is one ofthe earliest form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t was usedduring the Shang Dynasty (c. 1600-1046 BC) in ancient China. The script was inscribed on animal bones or turtle shells, which were then used for divination purposes.The discovery of Oracle bone script has greatly contribut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se inscriptions provide valuableinformation about the Shang Dynasty, including itspolitical system, religious beliefs, and daily life. They also offer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Oracle bone script consists of around 4,500 different characters, many of which are pictographic in nature. These characters were carved onto the bones or shells using sharptools, and then heated to create cracks. The diviners would interpret the cracks to predict the future or seek guidance from the ancestors.The decipherment of Oracle bone script began in theearly 20th century, and it has since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of study for archaeologists and linguists. The script has helped researchers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were used.中文回答:甲骨文,也被称为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汉字形式之一。
高考作文备考:甲骨文的魅力 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备考:甲骨文的魅力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片甲骨惊天下”,1899年,沉睡地下3000多年的甲骨被发现。
此后,代代中国学者焚膏继晷,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中华智慧和文明密码被一一破译,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
世界古文字体系中的其他几种都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从未中断,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汉字以它强大的超方言性、严密的构型体系、无与伦比的书法审美特征著称于世,越来越为世界各民族所瞩目。
2019年10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汉字。
看到中国汉字的根脉与发展,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以青年学生参观者的身份,完成一篇观后日记。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
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以青年学生参观者的身份,完成一篇观后日记。
具体过程: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由三部分,前两节文字说的是被发现的甲骨文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并引起了世界各民族的瞩目。
第二节说的是中国举办“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汉字的根脉与发展。
材料的第三部分给出了“安”“贝”“朝”“鼓”“虎”这五个汉字以及它们的甲骨文字形。
当我们穿越千年,用现在眼光重新审视这些“甲骨文”的时候,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传承中华文化、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关于研究甲骨文的研究报告作文500字

关于研究甲骨文的研究报告作文500字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关于研究甲骨文的报告作文。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甲骨文吧?那是我们祖先们很久很久以前刻在牛骨头或龟甲上的文字。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线条,但是对于考古学家们来说,这可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呢!研究甲骨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考古学家要到处找寻藏有甲骨文的地方,有时候甚至要在地底下挖掘才能发现。
你们想象一下,在阳光毒辣的沙地里,用小铲子一点一点地挖,多辛苦啊!找到甲骨文以后,还要非常小心地把它们带回研究所。
因为这些甲骨文年代太久远了,非常非常容易损坏。
就连一点点风吹日晒都可能让它们破损。
所以考古学家们一定要格外小心谨慎。
接下来就是最有趣的一步了,那就是解读甲骨文!考古学家要仔细观察每一个线条,试图猜测它们代表的意思。
有时候一个甲骨文就需要很多学者头挨头脑挨脑地研究很长时间,才能弄懂它的含义。
不过,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因为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习惯、信仰以及社会制度等等,这对探索我们灿烂的文化历史大有帮助。
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一天我们就能完全破译出甲骨文,那该多么了不起啊!总之,研究甲骨文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过程艰难,但只要我们努力不懈,定能取得圆满的成就。
希望将来有一天,你们当中也会有人加入到这个神奇的领域,为中华文明重现辉煌而努力奋斗!篇2大家好,我叫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关于研究甲骨文的事情。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们是用坚硬的动物骨头或龟甲雕刻而成的。
很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还不会说话,就像现在的小宝宝一样。
后来他们发明了甲骨文,可以把想说的话记录下来。
甲骨文都写了些什么呢?上面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比如收获、祭祀、天气等等。
有的甲骨文还记录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呢!通过研究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古代的知识。
要研究甲骨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达人材料作文导写
作文辅导
0415 1154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因在高考时写了一篇布满古文字的作文,四川考生黄蛉被称为“甲骨文达人”。
他的幸运并未止步于高考录取,还在两年内实现了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从川大锦城学院转入川大本部学习。
但是,川大专门安排来给他“开小灶”的返聘教授何蜻却认为这名学生缺乏做学问的定性,“有些浮夸”,而且也没有表现出真正的文字学功底和天分。
于是这位教授拒绝继续指导黄蛉。
( 2015年11月5日《成都》)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导写】
教授对于黄蛉的评价很让人意外,毕竟,黄蛉当年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关注,就是因为高考作文中的“古文字功底”。
被社会冠以“偏才”“怪才”称号的他,得以让学校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名义予以特招。
然而,社会大众都忽略了一点:黄蛉当年的高考作文卷其实只是一篇类似于火星文的编造文章。
事实上,甲骨文可识别的不到千字。
一个普通高中生,只要肯花时间,就可以把它们描摹熟练,凑成一篇谁也看不懂的天书。
如果将其中的古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字,其实与作文本身毫无关系。
这几年来,高考作文中的所谓偏才怪才纷纷冒头。
除了甲骨文“天才”之外,还有什么古文、古诗天才等等,不一而足。
他们都不出意料地得到优待,高考作文成了一群“奇人异士”狂欢之地。
其实,从奇才们(包括黄蛉)的语文总分并不高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中文基础其实并不算好。
每有奇文出现,社会各界都纷纷交口赞誉,仿佛如果不给优待,就是扼杀人才。
这种对异才的渴求,反映了社会对高考制度、教育制度选拔人才的千人一面的不满。
于是,敢于剑走偏锋的人,也就成了“人才”,人们似乎都在以“不拘一格”为乐。
另一方面,公众,乃至于评卷者,却没有对考生是否真正人才的判断力。
高校为了吸引眼球,不问究竟,对奇人异士广开方便之门,也形同火上添油。
这就正是在这种对人才的幻想之中,高考制度本身的公平公正性被破坏了。
要祛除此种乱象,当为高考作文祛魅,让它回归到最基本的写作能力中去。
【优秀佳作】
底蕴
一中高2015级1班黄怡然
大浪淘沙,留下真金。
沙子之浮,没有根性,自然只有随波逐流;金子之沉,固守本真,自然稳稳站住了脚跟。
这是底蕴不同使然。
腊梅冰雕玉琢,暗香萦绕,她何来这份超越群葩的高洁?是因为她“俏也不争春”,她耐得住春去秋来的寂寞,抗得住夏至冬临的严酷,于是,在“悬崖百丈冰”时,她终于沉淀出超凡脱俗的惊世美丽。
花如此,人亦然。
如果缺少文学底蕴,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大家们如何能写出流芳千载的佳作?如果没有哲学底蕴,柏拉图如何构建心目中的亚特兰蒂斯?所以,没有文字学功底的黄蛉即使一时风光,成为所谓的“甲骨文达人”,但在学术领域,没有定性的他又怎可能继续前行?事实证明,漂浮于学问表面的他,终究会被“雨打风吹去”。
人如此,文化亦然。
《阿凡达》堪称世界电影之最,其票房之高,震撼之大,可谓前无古人。
它是怎么诞生的?其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执导《泰坦尼克号》取得空前成功之后,凭空“消失”了十年,然后,浸润着全新理念和崭新科技的影片《阿凡达》横空出世。
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啊。
再看看一些国产影片,其孕育过程往往是“春华而秋实”,结果呢,影片也是昙花一现。
更有甚者,影视翻拍成风,从《红楼梦》到《西游记》,对经典名著随意解读,以“明星”“大牌”,甚至暴力色情等元素吸引眼球,这与硬记几个甲骨文字来拼凑高考作文何其类似!一句话,缺乏底蕴,太过浮躁。
文化如此,一个国家亦然。
想我华夏神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奠定了丰厚的底蕴。
面对外敌入侵,我们奋力抗争,即使武器装备相差甚远,我们也战而胜之;面对金融风暴,我们有条不紊,国家的力量瞬间发挥,强大的宏观调控稳住了经济局势。
而此时,美国的失业问题,欧洲的债务危机,让各国头痛不已。
在这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其根源正是我们这个国度的历史底蕴,悠久的文化生成了智慧而坚韧的民族性格。
现实的法则就是,只有当你积淀了一定的底蕴,然后才能向更高层次冲刺。
如果悬浮于表面,其结果只能是出局,以失败而告终。
得分:60分
宁拙毋巧
一中高2015级1班李修阳
俗话说“半杯水响叮当,满杯水摇不响”,如果我们怀着一种取巧的心态学习知识,而不是通过脚踏实地的积淀,我们所学的将很肤浅,最多只能哗众取宠而已,因此,不取巧,宁愿笨拙一点也不以粗俗浅陋的粉饰迷惑自己,我们才
能获得成功。
宁拙毋巧,积淀方是正道。
都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而现在的青年学生,很多都想通过短暂的学习达到飞跃,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我们为什么不静下心来想想从平凡到伟大必经的过程呢?曹雪芹呕心沥血了十年才写就《红楼梦》,李时珍跋山涉水三十余年才完成《本草纲目》,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大量的积累,才能变得伟大。
罗马不是一天能建成的,鲲鹏迁徙南海不是也首先需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吗?对比今天的电视剧《红楼梦》之浮华、荒诞,人们越发怀念二十余年前那部作品的厚重。
那种底蕴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呀?那是演员模拟人物生活几年,再拍摄几年,深厚的积淀必然孕育艺术的精品。
取巧、虚浮只会让我们变得肤浅。
面对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多少有志者渴望一步登天。
于是书店里摆满了《成功应试100招》《金融管理300计》之类,各种宣扬一蹴而就收获成功的书籍比比皆是。
可我们是否想过,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硬套几个术语,生搬几个“绝招”时,自己的浅陋也暴露得淋漓尽致了!就象那个在高考场上以几个甲骨文字作秀、取巧跨过高校门槛的学子一样。
宁拙毋巧,要想取得成功,靠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所谓知识的装点。
曾经有一位应聘者,他最初刚获得工作时,拿出的是学士证书;工作有了一定成绩、即将升迁时,拿出了他的硕士证书;而业绩突出,将被提拔到重要岗位时,人们才知道他是博士毕业。
可见,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并非文凭之类的身份标志,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
宁拙毋巧。
积淀吧,多一分坚实,少一分浮华。
得分: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