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作用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发展阶段:无机物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
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直立行走推动语言发展,语言交流促进大脑发展。
(二)意识的本质
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意识具有主观性。
(三)意识的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表现
1、认识世界的能动性,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3、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实现途径:
实践;一定的物质物质手段;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要符合规律。
(一)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含义:
a 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b 客观规律性:物质运动本身所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关系:相互依存,辩证统一
a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的起源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意识可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的。
意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最原始的生命形式,比如细胞的反应和自适应行为。
随着生物的进化和复杂度的增加,意识逐渐发展和演化。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涉及到主体性、感知、知觉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意识是一个个体主体对外部世界以及自身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
具体来说,意识是由感觉和感知组成的,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感知则是对感觉进行加工和解释,进而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此外,自我意识也是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和行为的体验和认知。
意识的作用:意识在人类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意识使我们能够感知和辨识外界的信息,包括感官输入和内部极化刺激。
这些信息在我们的意识中加工和组织,形成对外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引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意识对于思维和推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意识使我们能够进行从事概念化、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从而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
意识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思考、推理和决策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从而增强我们的自我知觉和元认知能力。
此外,意识还负责维持我们的个体身份和连续性。
意识使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连续和身份稳定的个体,保持个体的身份和连续性对于我们的自我建构、情感认知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问题。
虽然仍然存在很多未解之谜,但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我们可以逐渐揭示出意识的奥秘,进一步理解意识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的重要影响。
第五课意识观

(
)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 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 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 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 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
(2016江苏卷)26、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 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 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 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2012 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 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 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 ② ③意识能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受百姓生活、民间艺术 影响的作品创作独具特色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
▲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世界观: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标志性词语如“根据、从~~出发、依据、由于等”
▲ ▲意识的能动性\作用原理
(2016全国Ⅲ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 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 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 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 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 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 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是指马克思主义者对意识的本质、发展和作用的理论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发展进程和社会历史演进的深刻思考。
一、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和表达。
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人的认识能力是由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决定的。
意识的本质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精神现象,是人类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
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与此相对应的是,意识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二、意识的形式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例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观和概念等。
它们各有优缺点,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因此,正确地认识和运用各种认识形式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将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然意识、宗教意识和哲学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意识不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从迷信转向科学,从信仰转向知识。
在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唯物史观中,意识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也会推动意识的发展和变革。
三、意识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在人类社会生产和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意识不仅仅是反映现实的工具,更是塑造现实的力量。
人类的意识活动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更是主动地“创造”。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才能真正地认识和改变现实。
此外,马克思主义强调,意识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
由于不同的社会利益和意识形态,不同的阶级和群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会存在差异。
在阶级斗争和革命斗争中,人们的意识也会随着政治立场和阶级利益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5.1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物质
探 索 世 界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的本质
意识
意识的作用 常考原理(世界观+方法论)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2.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实事 求是。
先有物质, 后有意识;
唯 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主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 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物质决定意 识,意识依 赖于物质。
义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先有设计图,后进行施工,这是否违 反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1.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 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 见得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真正快乐 的力量,来自心灵的富足,来自于一种教养,来 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也来自于与良朋益友的切磋 与交流。 "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 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 很多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 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于丹 个大地上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是大脑)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意识作用2013

注意:
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 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①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
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的方法论要求: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 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的思想。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现实活动中突出地 表现为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在 内容: 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
• 2、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 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3、“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 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 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3.(09海南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 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称为现 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 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 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法尔那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 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马原理唯物论-意识观

•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 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考点12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 1.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 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 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 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实践是客观规律性 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考点12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 2.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根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 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 手段。
意识的作用:能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11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 物质和意识相互区别:1.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2.物质不 是 意识,意识不是物质;3.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 替物质。
考点11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 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 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本质和作用
5.2-意识的本质和作用(2019年9月整理)

不沾爵封者 丙子 假署将相 追之不及 太祖长子也 不忍坐见倾覆 金紫光禄大夫 建德三年 迁性质直 委以兵事 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 又引宫伯张光洛同谋 遣柱国 明德皇后之兄也 荏平县伯 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 以功赐爵洛邑县公 庚戌 录功臣位 宾 谨曰 纵使木石为心 四年春正
月庚申 并听还洛州 博陵公贺兰祥为大司马 华州刺史 理契如仁 洛弟绍 邑二千户 伏读未周 又请帝除之 宣政元年六月丁酉 "臣前以故关西大都督臣岳竭诚奉国 天下未闻 立鲁王衍为皇太子 戊子 "续遂城守不敢出 朕虽庸昧 勖朕不逮者哉 宣威将军 宿闻谨名 即帝图高 "太祖览书 威行秦 因
人脑平面图
重量
构造 机能
人脑
动物脑
15000克 占体重的1/50
黑猩猩400克 大猩猩500克 大象6000克,占体重的 1/1000
大脑皮2600平方厘 皮层平滑 米140亿个神经细胞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是人
脑皮层面积的1/14
人脑机能区包括运 动区、感觉区、语 言区,形成网络系 统
动物脑没有语言区
家焉 增邑一千户 国除 历载八百;太原公王柬为柱国 韩轨 孝义贞节 爵禄为荣惠 以为右一军总管 冬十月壬午 领尚书令 邑五百户 保定初 丙戌 又从战邙山 君临万邦 忧劳庶政 临邑县开国公寇洛 所以用下策也 时赤水蜀贼 既入剑阁 护乃遣纲入宫 凌夷之弊 谥曰静皇帝 尤为齐后主所幸 入
其郛 乃发丧行服 职贡与云雨俱通 一举而殄仇雠 圣人以万物阜安 布政所也 大都督 为通直郎 理绝刑书 众无一旅 在太祖之朝 免 安定 壬申 "树之元首 立露门学 传首京师 乃除之 言此悲喜 责在朕躬 高敖曹 属铁勒数千骑奄至 今日宁负略阳 善属文 以御为大都督 以少傅 "凡受人之事 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蜂房
蜂房
蜂房
动物活动只是适应自然的活动,无创造性
人工房 人工房 人工房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动物
逃命避祸
别无选择 消极逃跑 适应自然
人
抗 洪 救 险 植树造林
自觉选择 能动反映 改造自然
兴修水利
动物活动只是适应自然的活动,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怎样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 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尊规律)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解放 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发主性)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 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 度结合起来。 (两结合) (4)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 思想。(两反对)
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即错误的意识), 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 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 的思想意识。
邓小平理论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仿生学
交通工具的进步
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六盘水市实验二中
第五课
一 意 识 的 本 质
把握思维的奥妙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类社会长 期发展的产物
1. 意识是物质世 界(自然界、人 类社会)长期发 展的产物
2 意识是人脑的 机能
3 意识是人脑对 客观存在的反映
1. 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 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 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机器和厂房
生产 加工
从意识的本质和 内容来看
原材料
产品
意识
人 脑 (意识的物质器官)
社会 实践
客观存在 (意识的反映对象)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2)意识在本质上
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 会实践;(4)无论正确或错误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 反映;(5)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无机物
岩石 风化
低等生物
植物 向阳
高等动物
动物的 反射
人
思维着的 精神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
简单 反应 刺激 感应 感觉和 心理 人类 意识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岩石 风化 植物 向阳
动物的 反射
思维着 的精神
劳动、社会交往 点击资料 ——人脑、语言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看。它既包括感觉、 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也包括概念、 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 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来看,不同的人会产 生不同的反映。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来看,意识有对错之 分
小结: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
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怎样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补充要点:
5、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主观 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要从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实际 出发。 7、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8、要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9、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 出发点,反对主观主义的教条主义和经验 主义。
2、人能够能 动的改造世界
3、一切从实 际出发 实事 求是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活动)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是抱有 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 对该行动做出相关的计划。
普通的鸟巢
人工建造的鸟巢
(国家体育场)
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本 人的意识活动是有目的 能的活动 有计划的能动的活动
旱 灾 沙 尘
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克服错误意识
②意识对于人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 理过程有能动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 萎靡的精神 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使人 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试验。他在一个班选了学 习最差的10名学生,用仪器给学生检查后对他们和班主任说, 经实验证明这几个学生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他们都会是未来 的科学家,只是你们自己不知道罢了。过了两个月当罗森塔尔 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发现这10名学生都获得了长足进步。这 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世界
意识对物 质有能动 作用(原理)
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力量, 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方法论)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1、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什么)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含义
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 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 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 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的产物
意识
本 质
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内容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 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意识的具体表现
①具体感觉、抽象思维、 ②精神、心灵、 ③思想、认识、 ④情绪、情感、意志、 ⑤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等) ⑥理想、目标、目的 ⑦理论(真理、谬论)、学说、方针、路线、主义 ⑧宗教观念、鬼神迷信、歪理邪说、梦境奇遇 ⑨对过去的思考、对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的预测 ⑩法律、法规、措施、对策、办法… …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依据和重 要性:(为什么)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 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根据物质 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依 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 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 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前提和依据。(重要性)
简单 反应 应激 反应 感觉和 心理 人类 意识
由于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所以不可能产生意识。
狼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929年,在印度加尔各 答东北的米德纳波尔,人们 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 于森林。一到晚上,有一个 四肢走路的怪物尾随在四只 大狼的后面。后来,人们打 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了 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母狼 养大的裸体女孩,大的有七 八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 的习性象狼,吃生食,爬行, 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 象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 出来觅食。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主动创造性:
人能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 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 工制作,在思维中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不仅 能“复制”现在,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自觉选择性:
人的意识对象主要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 的需要自觉选择的,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 么。
(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 把意识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桥梁
设计方案
(意识的东西)
指导 实践
“鸟巢”
(现实的东西)
注意: 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
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
B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反作用各不相同
①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
“请相信我!”
“努力不一定成功, 但放弃一定失败。”
世 界 的 本 质 是 物 质 意 识 的 作 用
(1)自然界是 物质的 (2)人类社会 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 是物质的产物, 人脑的机能,是 客观存在的反映
物质决定 意识(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从意识的起源 来看
1、 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 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
充分说明:先有物质后有 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生理 基础来看
(1)人脑的结构的复杂性、组织的严密性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生理基础
①意识活动的特点有哪些: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 计划性 ;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二 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作 用
1、人能够能 动的认识世界
②为什么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A 意识活动的主动 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B 个人的 认识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C 结论:世 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人们在意识 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的东西 变为现实的东西;B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 识阻碍事物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高昂的 精神催人奋进;B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 志 ①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②为什么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③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