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常见易混虚词辨析知识点详解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四)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四)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四)31.究竟毕竟二者都是副词,表示终于、到底,在表示判断时,两者可以互换。

其区别是:究竟表示追根求底,常用于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究竟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想到门口看个究竟;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32.绝然决然二者都是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不同的是:绝然有断然、绝对的意思,如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最后一个。

决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形容很坚决,如决然返回;另一种是表示必然、一定的意思,如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33.况且何况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都是连词。

其区别是: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此,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但甭说、甭提没有反问语气)这一类用法,而况且没有这种用法。

如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到他呢,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何况写文章了。

34.临时暂时临时当时,暂时,非正式性、非固定性。

如:明天集合的地点临时再通知你们。

暂时重在表时间短。

如:老师叫我们暂时休息一会儿。

35.另外此外另外除此之外,表另提下文。

如: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

此外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

如:院子里种着两棵桂花树,此外还有几棵梅花树。

36.屡次一再屡次多次,强调动作的次数。

如:他屡次违反校规。

一再一次又一次,强调动作的重复。

如:他一再说不是他的过错。

37.偶尔偶然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

其区别是: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的意思,还可以构成偶然性,如他偶然遇到了一个阔别多年的同学。

38.岂但不但都是连词,都可表示递进关系。

岂但多用于书面语,常带有反问语气;不但书面、口头都常用,不带反问语气。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六)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六)

高中语文-高考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六)51.业已已经相同点:都是时间副词,都表示事情已经过去。

不同点:业已为公文用语,书面语体色彩浓。

已经可用于口语,也可用于一般书面用语。

52.一齐一起一齐指同时或全部,如所有的机枪一齐扫射。

一起表示一块或同一处所,或表示同时,应用范围广,如与人民大众站在一起。

53.一同一统一同表示一块,即同时同地做某事,副词,如咱们一同前往。

一统本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泛指统一,动词,如一统天下。

54.一直一向二者都是副词,都有表示重复或连续的作用,都可作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其区别是:一直表示动作、行为连续进行,中间没有停顿,着重指动作的连续性,如自上小学以来,他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一向表示某种行为、习惯很久以来始终不变,着重指行为、习惯的稳定性,与一直适用的对象不同,如他一向十分好客。

55.一定必定一定重在表示主观意志、态度的坚决或主观的分析和看法。

如:海峡两岸一定要统一,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

必定侧重于对客观事理的估计与判断。

如: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这场球赛必定会胜利。

56.已经一经曾经三者都是副词,但所表示的意义有所不同。

其主要区别是:已经用于表示动作的时间已过去或事情已完成,如他参加工作已经多年了。

一经表示一旦经过,下文说明就产生了相应的结果,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曾经表示过去发生过或经历过,不但说明事情发生在过去,同时还强调现在没有继续,所表示过去的时间长些远些,如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风光过。

57.以至乃至甚至这三个词都是连词,都能连接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分句,表示层进关系,指明范围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可接上于。

以至强调程度的加深,相当于到、直到、一直到的用法,还能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结果。

乃至比以至强调的程度重,多用于书面语,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敬仰他。

甚至强调的程度跟乃至相同,其后面加连组成甚至连时,强调的意味比乃至重。

5、2011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5、2011常见易混虚词辨析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1.【从而进而因而】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

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

因而:重在表因果关系,而且结果往往是人们不希望见到的。

例:①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②必须首先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进而..解决文化生活问题。

③小明近来迟到现象十分严重,因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2.【对对于关于】对:很多场合与“对于”用法相同,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对于:用法同“对”,表示对象,凡用“对于”的地方均可用“对”。

关于:主要表关涉的范围。

“关于……” 作状语,主语前后均可。

例:①她对孩子很严厉。

②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③我对于中草药,很感兴趣。

④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3.【以至乃至以致】以至:①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范围大小等关系是递进的,一般用在最后一项前,有“直到”、“一直到”之意。

②用在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分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

乃至:文言虚词,用法同“以至”①。

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例:①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

②他把课文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③这些产品的造型与结构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不变样,太陈旧了!④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不能起床。

⑤他没有充分考虑,以致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4.【况且何况】况且: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表递进关系;用于陈述句中。

何况:通过比较来表递进关系,用于后一分句句首,前边可加“更”、“又”;前一分句常用“尚且”、“都”呼应;多带有反诘语气,也可用于陈述句中。

例:①他的基础比较好,况且.对这门课又十分热爱,一定能学得好。

②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更何况..这么一点小事。

5.【而且反而】而且:表同方向的递进。

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前边常有“不但不”、“不仅没有”等呼应。

易混虚词举例辨析

易混虚词举例辨析

易混虚词举例辨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易混虚词举例辨析例10 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0组易混虚词辨析ppt课件

20组易混虚词辨析ppt课件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不只/不止
清单二 20组易混虚词辨析 结束
[不只] 连词,不但,不仅;一般后面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
如“河水不只可供灌溉,且可用来发电”。
[不止] 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类似情况不止
一次发生”。
[例句] ①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 不只 与企业有关,而且和大学生不
末页
清单二 20组易混虚词辨析 结束
17.以至/以致 [以至] 连词,①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 的延伸,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 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如“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至让很多人感到惊奇”。 [以致] 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 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如“他事失没有充分调查 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清单二 20组易混虚词辨析 结束
[例句] ①明星博客被盗用事件 一再 发生,也对网站管理提出了更高 要求,如何让博友用得放心感到安全,是一个需要认真在技 术层面加以完善解决的问题。 ②公司代表 再三 强调:对于这些药品,公司不收取一分钱, 全部免费赠送。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清单二 20组易混虚词辨析 结束
[例句] ①身在职场,一定要对职场有清醒的认识,专业技能 固然 重要, 但是职场发展看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② 虽然 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 上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语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言语理解混词辨析

言语理解混词辨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混词辨析【爱护 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伤害的意思。

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安闲 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

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安置 安顿 安排】安置:重在"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对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

安顿:重在"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重在"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包含 饱含 包涵】三者都有含有的意思,但含有的浓度或对象不同。

包含:仅指里边含有,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饱含:指所含的量特别充足,如"饱含着深厚的阶级感情"。

包涵:指客套话请人原谅,如"唱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考试大¥【包藏 饱藏】包藏:指包含,隐藏,如"包藏祸心"。

饱藏:指深深地隐藏着,如"他那奴贼圆的眸子里饱藏着杀机"。

【报复 抱负 包袱】报复: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贬义,如"他善于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褒义,如"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

包袱:比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如"思想包袱"。

【报道 报到】报到:动词,指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如"新生入学报到处"。

报道:也写作"报导",名词,指新闻稿,如"他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动词,通过媒体把新闻告诉群众,如"报道消息"。

【爆发 暴发】爆发:①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迸出,如"火山爆发";②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的质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文言文易混虚词辨析

文言文易混虚词辨析

文言文易混虚词辨析1.“之”与“其”“之”˙代词用法: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例如在《郑人买履》中“至之市,而忘操之”,第一个“之”是动词“到”的意思,第二个“之”指代尺码,作代词。

它还可以用于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正常语序是“有何陋”,这里的“之”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

˙助词用法:“之”作为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水陆草木之花”。

还可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变成句子成分,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在句子中作宾语,“之”让“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主谓结构不再独立成句。

“其”˙代词用法:主要用作代词,可代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如“必先苦其心志”,“其”指代“他的”。

也可以代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的”或“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里的“其”是“自己”的意思。

˙语气词用法: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揣测、反问、期望等语气。

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表示反问语气,后一个“其”表示揣测语气。

˙辨析:“之”作代词时使用范围更广,可代多种成分;“其”主要侧重于代第三人称。

在作助词方面,“之”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等多种用法,“其”一般没有这些用法。

2.“以”与“于”“以”˙介词用法:有“用、拿、把、凭借、因为”等意思。

例如“以刀劈狼首”,“以”是“用”的意思;“以中有足乐者”,“以”是“因为”的意思。

还可以表示目的,可译为“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法:表示并列、承接、修饰等关系。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而且”;“樊哙侧其盾以撞”,“以”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木欣欣以向荣”,“以”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

“于”˙介词用法:主要表示时间、处所、对象等。

在表示处所时,可译为“在、从、到”,如“战于长勺”,“于”是“在”的意思;在表示对象时,可译为“对、对于、向、给”等,如“万钟于我何加焉”,“于”是“对”的意思。

高中语文易混虚词误用辨析

高中语文易混虚词误用辨析

高中语文易混虚词误用辨析1.毕竟究竟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究竟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比如说,歌颂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

毕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毕竟”用在肯定句中,强调原因或结果;"究竟"可以用于疑问句中,追究事情的本相,而"毕竟"不能。

例中两词应互换。

2.大抵大概3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夏间便大概回到母家去消夏。

4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概只能如此而已。

“大抵”能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

在表示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

两例中的“大概”都应换成“大抵”。

3.何况况且5语法知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况且你这个搞编辑工作的人。

二者都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但“何况”还有以下用法,即它引出的后分句重在与前分句构成对比,用甲烘托乙,表示甲如此,乙更是如此。

例中“况且”应换成“何况”。

4.径直径自竟自6他这样迟疑时,思想又上了相反的两种循环起伏的老路,所以提起笔来又放下,不能径自写下去。

7没有人教他,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径自学会了画画;又没跟家人商量,竟自辞职办起了一个书画社。

“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意;“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

例6中的“径自”应换为“径直”;例7中的“径自”“竟自”互换。

5.未免不免8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未免慢一些。

7老吴不免太不会说话,本来挺简单的事叫他弄复杂了。

“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某种过分情况的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

“不免”表示某种结果在客观上不可避免,上述两词应互换。

6.格外分外10得知儿子今年春节不回家,他心里分外不高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易混虚词辨析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选词填空题型虚词辨析问题的一类。

同学们只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并积累常见的易混的虚词,就能轻松搞定这一类题型。

【核心点拨】
1、题型介绍
此类题目一般是考察一些易混虚词的判断,选择正确的虚词是句子完整。

2、核心知识
(1)从而—进而—因而
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承接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因而:重在表因果关系。

(2)对—对于—关于
对:很多场合与“对于”用法相同,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对于:用法同“对”,表示对象,凡用“对于”的地方均可用“对”;关于:主要表关涉的范围。

“关于……”作状语,主语前后均可。

考生需要在平时注意多积累易混虚词,才能自如地应对考试。

【精选例题】
例:
①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②必须首先解决物质生活问题,才能进而解决文化生活问题。

③小明近来迟到现象十分严重,受到老师的批评。

A. 从而因而然后
B. 从而然后因而
C. 然后从而因而
D. 因而然后从而
【答案】B
【解析】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承接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因而:重在表因果关系。

【习题精练】
学完知识点后就应该进行实战演练了,行测复习多多练习熟悉题型,加快做题速度是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