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感:区域活动里的“战争”
幼儿园里的战争

幼儿园里的战争幼儿园开学了,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难免遇到小矛盾和小冲突,很多时候甚至会“动手解决”。
又是游戏时间,孩子们都很开心地玩着,突然,一声响和孩子的哭声传入我的耳中,我顺着声音看过去,看见一个孩子跌倒在地,我赶紧过去扶起他,发现他的头上起了一个大包,我想一定是头磕到了地面上,追究其原因才知道是在玩闹时不小心被另一个小朋友给拥倒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也经常有类似的情况发生,例如两个孩子为抢积木、书籍、布娃娃而打架,不时被掐到就是被咬了,其实小孩在一起玩耍时的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即使他们友好的想和别的小朋友玩也会有点小伤害,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轻重。
这就是小人国里的战争。
小抓小挠的还不算大问题,一般不会在意,一会也就不疼了,我的侄子也刚刚上幼儿园,他呀,就特别喜欢惹事,他看得或玩的东西是坚决不会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的,甚至有时人家没碍他的事也会随手抓人家一把,所以经常和别人打起来,逼急了还会咬到别人,为此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对付他这种坏毛病,前几天我看到少儿台里看到了一期宝宝打人怎样处理的节目,知道了,宝宝打人其实是他们的一段成长小插曲,扭打还可以帮助发育大脑呢,所以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它。
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
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
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语言表达能力差。
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父母娇惯。
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寻求注意。
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
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发生这种事情我们也不要怕,更不能一味的批评他,要告诉他打人不好,别人会疼的,我们都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并做正确的示范动作给他看,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
幼儿园战争教育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战争教育教案及反思1. 引言幼儿园战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幼儿园儿童的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策略思维。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对于幼儿园战争教育的评估和反思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战争教育的教案设计,并就其可行性、教育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2. 幼儿园战争教育教案设计2.1 教育目标幼儿园战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园儿童的团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策略思维。
通过参与战争游戏,幼儿园儿童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制定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育内容2.2.1 团队合作:幼儿园儿童参与团队战争游戏,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共同追求胜利。
2.2.2 竞争意识:通过战争游戏的竞争环节,激发幼儿园儿童的竞争意识,并培养正确的竞争观念。
2.2.3 策略思维:在战争游戏中,幼儿园儿童需要制定策略,思考如何最优解决问题,培养策略性思维和决策能力。
2.3 教学方法2.3.1 游戏引导: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解释和示范,引导幼儿园儿童参与战争游戏,并在游戏中逐步引导幼儿园儿童发挥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和策略思维。
2.3.2 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园儿童在战争游戏中的表现,分析其团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策略思维的发展情况,为后续教育提供参考。
3. 幼儿园战争教育的反思与评价3.1 可行性分析幼儿园战争教育教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施和推行。
由于游戏本身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幼儿园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教育工作者需要确保游戏规则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避免游戏过于激烈和伤害幼儿园儿童的情况发生。
3.2 教育效果评价幼儿园战争教育的教育效果需要进行评估。
除了观察幼儿园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外,还需要考虑到对幼儿园儿童社交技能、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影响。
通过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沟通和反馈,可以全面了解教育效果,并对教育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4. 结论幼儿园战争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幼儿园儿童团队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策略思维的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教育效果。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小小战争—幼儿园教育随笔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小小战争
室内活动时间,孩子们在活动室内玩着桌面玩具积木,看着着散乱的积木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形形色色的建筑,动物,觉得孩子很了不起,还真不能小看这一群“小精灵”。
“老师,你看我盖的大高楼,我们要住进高楼里喽。
”徐伟杰说。
“老师,你看我造的火车,笃笃笃,我要开火车了。
”蒙蒙向我炫耀着。
“老师,你看我插的老牛,他有两个大角,可厉害了,”徐博文说着还学着牛的叫声。
“老师,看我的……”
我正欣赏和赞扬着孩子们的杰作,“哇……”王一萍突然哭了起来,“老师,孙彦博打我的手,”
看着王一萍哭的一脸委屈的样子,真想把孙彦博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不能操之过急,孙彦博平时可是个乖孩子,今天怎么会打人呢,再看孙彦博,趴在桌子上,眼圈红红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我来到他两个的身边,把他们揽在怀中,“老师的两个小宝贝,告诉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孙彦博用低低的声音说“他抢我的玩具,我就打了她”
我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因后,对孩子们说,抢玩具,打人都是不对的,玩具是我们大家的,我们要一起玩。
我们生活在幼儿园
第 1 页/ 共 2 页。
幼儿园战争类自主游戏教案

幼儿园战争类自主游戏教案游戏简介幼儿园战争是一款以园长为主角的自主游戏,旨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园园纪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款游戏将帮助孩子们发展各个方面的技能,并加强幼儿园生活的重要性。
游戏目标通过参与幼儿园战争,幼儿将学习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1. 团队合作:与其他幼儿一起组建队伍并制定战略,培养合作能力。
2. 解决问题:通过战斗中遇到的挑战,激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 规则意识:游戏中有规则限制,让幼儿学会尊重规则。
4. 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编写自己的故事和战略,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游戏内容1. 团队建设•幼儿将被分成多个团队,并选择一位园长作为领导。
•团队将通过合作与其他团队进行战斗。
2. 打造基地•每个团队将被提供一个基地,幼儿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建设好自己的基地。
•在基地建设中,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设计建筑和装饰。
3. 物资收集•幼儿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收集游戏中的物资,包括食物、工具等。
•物资收集可以通过完成任务、探索游戏地图等方式进行。
4. 战斗任务•团队间将进行战斗任务,幼儿需要通过制定战略和合作来完成任务。
•战斗任务的目标是夺取对方基地中的旗帜或其他指定物品。
5. 胜利条件•游戏设定胜利条件,例如一方成功夺取对方旗帜,或某一方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到指定数量的物资。
游戏教学方法•授课方法:小组讨论、示范和实践操作。
•分组学习: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制定战略和解决问题。
•激励引导:为幼儿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奖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游戏评估与反馈•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规则意识能力。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正向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通过幼儿园战争类自主游戏,孩子们将在游戏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规则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多种能力。
这款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理解和认同。
关于幼儿园战争教案

关于幼儿园战争教案
对于幼儿园战争这一话题,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爱与和平
教师要引导孩子树立爱与和平的观念,让孩子懂得从小从自身做起,用温暖与关爱影
响身边的人,从而达到和平的境界。
二、沟通
教师要让孩子知道,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沟通只有开明而真诚,才能收到最好的
结果。
当孩子发现自己跟别人有问题时,除了打斗解决外,可以试着说说看,多一分
好的沟通多一份理解。
三、善于分辨
在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会遇到各种的不公与欺负,教师可以通过分辨让孩子掌握判断
是非的能力,从而增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孩子被欺负。
四、合作
教师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多多尝试合作,让孩子知道生活中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合作,才可以完成。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更好的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与人相处。
战争与幼儿教育教案

战争与幼儿教育教案导言:战争是现代社会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呈现出广泛的破坏力和危害性。
虽然幼儿教育看似与战争无关,但战争对幼儿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深入探讨战争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与建议。
第一部分:战争对幼儿心理的影响1. 不安感的增加战争常常伴随着社会混乱、恐慌和不稳定的局势。
幼儿对战争往往没有深入的了解,却能察觉到家长和社会的不安情绪,这会引发幼儿内心的不安感。
因此,幼儿在战争期间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敏感和紧张情绪。
2. 逆反心理的增强幼儿在战争环境下的生长,由于受到恐惧和压力的刺激,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可能表现出更强烈的反抗情绪,对于成人的权威和规则产生怀疑和抗拒,表现出更加叛逆和不合作的行为。
第二部分:面对战争,幼儿教育的策略与建议1. 创造稳定的学习环境战争环境对幼儿造成的不安感可通过创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来缓解。
教育者应当为幼儿提供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规范的行为规则,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安全感和稳定感。
2. 支持情感表达幼儿在面对战争时,常常会产生许多混乱且难以理解的情绪。
教育者应鼓励幼儿积极表达感受,可以通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处理内心的情绪。
3. 引导积极应对方式战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教育者应该帮助幼儿建立适应战争环境的能力。
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社区救助行动、练习冷静思考等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会积极应对。
4. 促进社交互动战争常常使得幼儿的社交环境变得狭小,他们的交往范围受限。
在教育环境中,教育者应提供丰富的社交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和拓展社交关系,增加社交支持和情感安全感。
第三部分:实施幼儿教育教案的方法1. 教育者角色教育者在面对战争环境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他们应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够准确理解幼儿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支持。
2. 家庭与学校合作在战争时期,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随笔《区角里的争抢风波》

幼儿园教育随笔《区角里的争抢风波》案例背景:今天我值早班,收拾好卫生后我决定在早饭之前,请小朋友进区角玩。
一会孩子们也在家长的陪同下陆陆续续的进了教室,在我的示意下都进了自己喜欢的区角游戏了,我呢在区外溜达着,偶尔也介入他们之间的对话,气氛令人非常的愉悦,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的心情格外的飞扬,浑身充满了力量。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哗啦一声,我寻声望去,积木撒了一地,始作俑者是毛毛,小朋友都在向我检举他,对他发出了不满的信号。
有的孩子想检,也被毛毛一脚踢老远,双手抱胸,嘴里还振振有词:不给我积木玩,你们谁也别想玩,好像还很不过瘾,用脚使劲的踩着积木。
简直像个小疯子,我好不容易拉住他,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告诉我:我要玩这块积木,栋栋不给我。
栋栋急着表白:老师,小房子我都搭好,如果拿走,小房子就塌了。
他还把我的小房子踢倒了。
栋栋委屈的眼泪都掉下来了。
毛毛的手被我拉住,就用脚踢,尽管他踢的都是空气,可是力气还不小呢!还狡辩:这些积木都是我的,小兔崽子谁也不许给我动。
我沉下脸告诉他:这些玩具都是幼儿园的,任何一个小朋友都可以玩,如果你也想玩,就要学会等待,学会商量,把玩具掀翻,故意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不对的。
我批评了毛毛,让他道歉。
谁知他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就是不肯认错,更不想捡地上的玩具了,看拗不过我,索性就在地上打滚耍赖。
在小班像这种抢玩具事件比比皆是,今天是发生在搭建区,明天说不定又发生在娃娃区案例分析:一、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幼儿在年满三周岁,进入幼儿园对其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影响,大多数孩子在家接受的是4+2=1的教育模式,四个老人加上爸爸妈妈,万千宠爱于一身。
所以他们有着爱哭、自私、倔强、任性、霸道的缺点。
当在区角里看上同一个玩具时,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就显现出来,不懂得谦让。
在大家都想要的同时,由于缺乏语言交流,直接用肢体语言来解决抢,这会使他们很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
不是哭着来告状,就是两人或是更多的人撕扯着一件玩具僵持着,甚至还有受伤事件发生。
幼儿园户外游戏战争教案

幼儿园户外游戏战争教案引言户外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户外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和机会,促进他们的身体和认知发展。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特别受欢迎的户外游戏——“战争”游戏,并提供相应的教案,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引导这一活动。
游戏目的•促进幼儿身体发展:通过游戏中的跑、跳、爬等动作,锻炼幼儿的肌肉和运动能力。
•提升幼儿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沟通和协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促进幼儿思维发展:通过游戏中的策略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准备游戏场地选择选择一个开阔、安全的户外场地,确保没有危险物品和障碍物。
场地应具备足够空间供幼儿活动和奔跑。
游戏道具准备1.标识物品:使用不同颜色的布条或绳子来标记出敌对阵营的区域。
2.战地模型:利用玩具、木块等搭建一组“战地模型”,作为游戏的基地。
3.头巾: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头巾,用于区分不同阵营的幼儿。
游戏规则1.阵营分组:将幼儿分成两个阵营,每个阵营人数大致相等。
2.区域标记:在场地中划定两个相互独立的区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布条或绳子标记出来。
3.角色设定:每个幼儿都会分配一个颜色的头巾,标识他们所属的阵营。
4.战地模型:在两个阵营的区域内,搭建一组“战地模型”作为基地,每个阵营都有自己的基地。
5.游戏目标:每个阵营的目标是争夺对方的基地并保护自己的基地。
6.游戏规则:–胜利条件:当一方成功攻下对方的基地并守住一段时间后,即宣布胜利。
–触碰规则:幼儿可以触碰敌方阵营的幼儿,一旦被触碰,被触碰的幼儿需要返回自己的基地,并等待重新进入游戏的指令。
–守卫规则:每个阵营需要至少有一名幼儿守卫自己的基地。
–安全规则:禁止推搡、打闹、争抢游戏道具等行为。
–管理规则:教师需要在场地周围巡视,观察幼儿行为,并及时进行指导和管理。
游戏流程1.说明游戏目标和规则:教师向幼儿们简要介绍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并解释每个阵营的角色和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随感:区域活动里的“战争”
今天下雨,晨间活动改为自选区域活动,有的小朋友搬出了积木,有的小朋友拿来了插塑,他们各自玩了起来,刚开始时,大家都静静地坐在积木(或插塑)旁边玩,但是没一会儿就听到几个男孩“呯呯啪啪”的厮杀声。
因为前两天有过这样的现象,我想看看究竟,所以没有马上那个阻止他们,只是静观其变。
只见由刚开始时的两个小朋友,渐渐地加入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他们也一起模仿着两个小朋友,用插塑做了一把简单的枪,拿在手上指着同伴“打枪",嘴里还不停的叫着:“呯——呯——”“啪——啪——”,那边的小朋友当然也不甘落后,也起劲地回击。
周围有几个男孩看见了,也迅速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因为这个枪实在太容易了,我看见他们用很快的速度就搭就了一支枪,有的还左右手各拿一支枪,左右轮流地打着。
“战争”越来越激烈,显然孩子们早就已经忘了区域活动的规则了,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厮杀战”中了,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了,局面快要控制不住了,教室里也快要闹成一锅粥了,这时候我只得出面阻止他们了。
像这样的现象在孩子们玩区域活动的时候不是偶尔出现的,相反却是每次都要出现的。
每次在孩子们玩区域活动开始时,老师就强调了活动的规则,但是如果不是老师牢牢地看着,稍一放松,孩子们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活动了。
并且那角色多数就是扮演战争场面中的人物,要么就是扮演奥特曼(近来总是扮演艾斯奥特曼)。
好像他们对扮演这样的角色总是永远也不会厌倦的。
还是老师越是去阻止,越是会激发他们的扮演欲望呢?从我的观察来看,第一个可能性大一些。
因为不管是老师阻止不阻止,每次玩每次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看来孩子们对扮演这样的角色真的有特别的喜好。
也就是说这是他们最自发的、最自然状态下的表现。
这就要追究他们的心理特点了。
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与孩子的好动的特性分不开的。
孩子们的精力之充沛,是谁也不能比拟的,他们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会孜孜不倦地做个不停,而且他们多数喜欢动的事情,相对静的事情,那动的事情显然他们更适合他们。
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反馈他们平时看到
的,听到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展现他们想象,展现他们对事物的理解。
其次,孩子们因为平常看《奥特曼》等相关的动画片过多,在脑子里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自然要把这些印象外显出来,所以就自然而然的扮演起来动画片里的人物了。
而且他们对这些人物的打打杀杀的动作显然是印象最深刻的,所以表现的也是打打杀杀的场面,做的是拼杀的动作。
第三,孩子们在“拼杀”的过程中发泄身体上多余的精力。
现在的孩子的生活中相对安静的活动多了一下,孩子们在跟随父母,在学习中,在日常的生活环节中,出于静的时间相对多一些,他们需要发泄自己,将剩余的精力爆发出来,当然他们也不喜欢独自无缘无故的发作,当然会选择和同伴一起“拼杀”,这是最好的办法,所以自发的“战争”就显得不奇怪了。
那么作为老师是不是就应该完全顺其自然了呢?不!因为这样的活动虽然能够发泄孩子本身的情绪,但是同样也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
比如因为孩子之间的打闹,不小心的情况还是会使同伴受伤害,所以也经常有孩子来告状,显然这种行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别人的利益。
当然也影响了一些参与安静活动的孩子。
另外,在“拼杀”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玩具的爱护程度会降低,我也发现孩子们在“拼杀”的时候把玩具敲来敲去,经常也会把玩具敲坏。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是单纯地教育他们爱护玩具,那时没有效果的,还是应该改变他们的玩的方式,才能杜绝损坏玩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