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与电复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电复律与电除颤培训课件

05
电复律与电除颤培训考核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
总结词
考核学员对电复律与电除颤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详细描述
理论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原理、适应症与禁忌症、设备使用与维 护以及临床常见问题处理等。考试形式可采用闭卷笔试或者计算机在线考试。
操作考试内容
总结词
考核学员对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实际操 作技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房颤/房扑未缓解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再次 电复律
皮肤灼伤
轻者无需特殊处理,重者涂抹 烧伤药膏或进行植皮治疗
04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电复律与电除颤在临床的应用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
重症监护病房的治疗
电复律与电除颤是治疗心脏性猝死的 重要手段,能够快速恢复心脏节律, 挽救患者生命。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电复律与电除颤 对于各种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重 要意义。
03
电除颤技术培训
电除颤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等快速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速
电除颤适应症与禁忌症
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 禁忌症
心脏瓣膜病
电除颤适应症与禁忌症
急性心包炎或心包填塞 急性心肌炎
未安装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电除颤适应症与禁忌症
200J(双向波)
充电并确定电复律/电除颤模 式(手动/自动)
确认无人员接触患者,按下放 电按钮进行电复律/电除颤
观察心电图变化,判断是否成 功恢复窦性心律
电除颤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心脏骤停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必要时使 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电复律与电除颤课件

03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设备准备
除颤仪
确保除颤仪功能正常,电池充足,备 用电源可用。
急救药品和设备
准备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以及氧气、面罩、呼吸机等设备。
电极片
准备适当数量的电极片,确保无破损 、无过期。
患者准备
评估病情
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了 解其病情状况、心电图表 现及是否有除颤指征。
处理
对于皮肤灼伤可局部涂抹药膏缓解症状;心肌损伤需要观察 心电图变化,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复发需再次进 行电复律或药物治疗。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房颤合并心脏瓣膜病
对于房颤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患者,电复律前应评估心脏功能和瓣 膜情况,谨慎选择能量级别,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孕妇
孕妇在电复律时需特别注意,尽量选择低能量级别,避免对胎儿造 成影响。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
禁忌症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电复律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脏停搏。
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电复律可能导致 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室上速
电复律对室上速的治疗效果有限,且可能导 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中毒可导致心脏停搏,电复律可能导 致更严重的心脏停搏。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复律和电除颤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能量输出和适应 症也在不断扩大,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02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扑或室颤,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休克、心 绞痛、阿-斯综合征等。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心脏电复律和除颤PPT课件

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
患者准备
1.向病人解释复律过程 取得同意并签字
2.测量血电解质水平,特别是血钾浓度 ECG 地戈辛血浆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 如果没有地戈辛过量或中毒的证据,不必 停药
3.纠正电解质机酸碱失衡 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可 影响电复律效果 有时可导致电复律失败 甚至引起 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前后位:一个电极放在背部左肩胛下,另一 个放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
8.按下充电开关,当增至所需值时,松开开 关,停止充电。操作者双臂伸直,用力固定 电极板紧贴皮肤,使自己身体离开床缘
双手同时按下放电按钮进行放电(每只电极 板施以12kg的压力)此时患者身体和四肢抽 动一下
任何人 金属等其他导电物质切不可接触病人 及床沿
4.静脉缓慢注射安定10-20mg,嘱患者报数 直至其眼睫毛反射消失
5.将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垫4-6层湿盐水 纱布
6.选择同步或非同步按钮,选择电功率开关
7.将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和尖部。两电极板之 间至少相距10mc
位置
标准位:一个电极放在右前臂锁骨下,靠近 但不与锁骨重叠。第二个放在心尖
9.放电后立即移去电极,听诊并记录心电图 如未能转复可再次电击如转复为窦性心律, 应立即测血压听心律记录心电图与术前对照 观察有无ST段抬高及T波变化连续监护8h致 病情稳定
10.除颤完结,整理用物,擦净病人皮肤,穿 衣盖被,安慰病人,观察有无合并症发生
地线) 导电糊(盐水纱布) 电极膜 听诊 器 治疗车
1.患者仰卧于硬木板床上,空腹,并术前排 便
有义齿者取下,开通静脉输液通道,给予氧 气吸入,常规测血压,做心电图
2.接地线,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并即将 选择开关旋至NO处
患者准备
1.向病人解释复律过程 取得同意并签字
2.测量血电解质水平,特别是血钾浓度 ECG 地戈辛血浆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 如果没有地戈辛过量或中毒的证据,不必 停药
3.纠正电解质机酸碱失衡 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可 影响电复律效果 有时可导致电复律失败 甚至引起 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前后位:一个电极放在背部左肩胛下,另一 个放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
8.按下充电开关,当增至所需值时,松开开 关,停止充电。操作者双臂伸直,用力固定 电极板紧贴皮肤,使自己身体离开床缘
双手同时按下放电按钮进行放电(每只电极 板施以12kg的压力)此时患者身体和四肢抽 动一下
任何人 金属等其他导电物质切不可接触病人 及床沿
4.静脉缓慢注射安定10-20mg,嘱患者报数 直至其眼睫毛反射消失
5.将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垫4-6层湿盐水 纱布
6.选择同步或非同步按钮,选择电功率开关
7.将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和尖部。两电极板之 间至少相距10mc
位置
标准位:一个电极放在右前臂锁骨下,靠近 但不与锁骨重叠。第二个放在心尖
9.放电后立即移去电极,听诊并记录心电图 如未能转复可再次电击如转复为窦性心律, 应立即测血压听心律记录心电图与术前对照 观察有无ST段抬高及T波变化连续监护8h致 病情稳定
10.除颤完结,整理用物,擦净病人皮肤,穿 衣盖被,安慰病人,观察有无合并症发生
地线) 导电糊(盐水纱布) 电极膜 听诊 器 治疗车
1.患者仰卧于硬木板床上,空腹,并术前排 便
有义齿者取下,开通静脉输液通道,给予氧 气吸入,常规测血压,做心电图
2.接地线,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并即将 选择开关旋至NO处
心脏除颤、复律-PPT课件

细纤颤:凡心肌张力弱、蠕动幅度小,心电图 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小波者。
粗纤颤:心肌张力强、幅度大,心电图颤波幅 高大者。
心脏除颤
心肺复苏时,应力求将细颤转为粗颤,使电除颤易 于生效。(如果室颤为细颤,应立即静注肾上腺素1mg, 使之变为粗颤,然后电击; )
对于室颤来说,电除颤是治疗室颤惟一有效和正确 的方法。
心接到求救电话5min内完成除颤;院内3±1 min完成。 2、发现室颤或心脏骤停2min内; 3、在基础生命支持2min后即行除颤。
除颤器性能的基本要求:
①能将50Hz的交流电转变为4~7kV的高压直流 电贮存在16~32UF的电容器中,在2~4ms以内 向心脏放电,电功率可达360~400J;
②非同步除颤可在任何时间放电,以迅速消除室 颤;
③同步触发性能良好。除颤器不仅用于除颤,还 可用于心脏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
放电脉冲应落在心电图R波的下降支上,因 为R波下降支至T波开始为绝对不应期;
如落在T波顶峰前20~30ms以内的相对不应 期,即心室的易损期,则电击后可能引发室 颤。
除颤器:识别R波并由R波触发放电的同步 触发功能。
2、复律前禁食6小时以上(紧急复律除外)。 3、准备好复苏设备及药品,开放静脉通路,监测ECG、血压、SpO2。 4、选用短效静脉镇静麻醉药:原则是镇静、遗忘、消除电击恐惧,辅以镇
痛。如咪达唑仑0.05~0.1mg/kg,依托咪酯0.2~0.25mg/kg或异丙酚1~ 1.5mg/kg、芬太尼1~2ug/Kg静脉推注。
房颤; ④甲亢房颤,而且甲亢控制后房颤仍不消失; ⑤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后3~6个月
房颤不消失;先心修补术后2~3个月房颤不消失; ⑥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和术后的房颤。 ⑦预激综合症伴房颤。
粗纤颤:心肌张力强、幅度大,心电图颤波幅 高大者。
心脏除颤
心肺复苏时,应力求将细颤转为粗颤,使电除颤易 于生效。(如果室颤为细颤,应立即静注肾上腺素1mg, 使之变为粗颤,然后电击; )
对于室颤来说,电除颤是治疗室颤惟一有效和正确 的方法。
心接到求救电话5min内完成除颤;院内3±1 min完成。 2、发现室颤或心脏骤停2min内; 3、在基础生命支持2min后即行除颤。
除颤器性能的基本要求:
①能将50Hz的交流电转变为4~7kV的高压直流 电贮存在16~32UF的电容器中,在2~4ms以内 向心脏放电,电功率可达360~400J;
②非同步除颤可在任何时间放电,以迅速消除室 颤;
③同步触发性能良好。除颤器不仅用于除颤,还 可用于心脏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
放电脉冲应落在心电图R波的下降支上,因 为R波下降支至T波开始为绝对不应期;
如落在T波顶峰前20~30ms以内的相对不应 期,即心室的易损期,则电击后可能引发室 颤。
除颤器:识别R波并由R波触发放电的同步 触发功能。
2、复律前禁食6小时以上(紧急复律除外)。 3、准备好复苏设备及药品,开放静脉通路,监测ECG、血压、SpO2。 4、选用短效静脉镇静麻醉药:原则是镇静、遗忘、消除电击恐惧,辅以镇
痛。如咪达唑仑0.05~0.1mg/kg,依托咪酯0.2~0.25mg/kg或异丙酚1~ 1.5mg/kg、芬太尼1~2ug/Kg静脉推注。
房颤; ④甲亢房颤,而且甲亢控制后房颤仍不消失; ⑤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手术后3~6个月
房颤不消失;先心修补术后2~3个月房颤不消失; ⑥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和术后的房颤。 ⑦预激综合症伴房颤。
电复律与电除颤PPT课件

• 2.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 AED的基本工作原理采用调制区方程 (MDF)鉴别室性与室上性心律失常,具 有自动识别、分析心电节律、自动充放电 及自检功能。新一代的AED多趋使用低能 耗、低损伤和高转复律的双相波电流 。
• ⑵ 适应证:
• 护理要点: 1. 除颤前应详细检查器械和设备,做好一切抢 救准备,除颤时病人最好放于抢救设备齐全的抢 救室和监护室。 2. 在行电复律术时,应除去身上所有金属物品, 任何人不可接触病人及床沿,施术者不要接触盐 水纱布或将导电糊涂在电极板以外的区域,以免 触电。 3. 电极板放的位置要准确,并应与患者皮肤密 切接触,压力在10-12kg。 4. 对安置了起搏器患者行电复律/除颤时应采取 以下措施:尽可能用最低有效电能量,电极板不 能放置在起搏器上,应距离起搏器不少于10cm, 并尽量用前后位放置电极板。
• 7)按下按钮进行电击。 • 8)立即听诊心脏并记录心电图,如未能转复可再次进行电击。 • 9)如果转复为窦性心律,应立即测血压、听心率、记录心电图与术
前对照,观察有无ST段抬高及T波变化。连续监护8h,观察患者生命 体征及心率、心律情况,直至病情稳定。
• 电复律/除颤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14.5%, 主要与基础心脏疾患和电击所用能量大小 有关。据统计,电能150J时,并发症发生 率仅6%,而400J时则可高达30%。因此, 除心室颤动强调一次除颤成功而首次电击 能量较大以外,电复律宜尽量利用低水平 的有效量。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电复律与电除颤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概述
• 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 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 脏,使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 心律。
(医学)电除颤精品PPT课件

十. 除颤后立即继续CPR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流程:
2分钟 持续CPR
检查心律
如果室颤/室速 开始除颤
药物
恢复自主循环 心脏骤停后治疗
高级气道
持续CPR
治疗病因
监测CPR质量
18
电除颤方面的新进展
---2010AHA CPR及ECC指南在电除颤方面主要更改
一次电击方案与三次电击方案:
电除颤的时机---尽早
理由: 心跳骤停的病人约80%为室颤。 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除颤。 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下降10%。 室颤可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 在心脏骤停时,为了争取时间,在不了解心脏骤停的性质的情况下,可
立即行非同步电除颤。
6
电除颤的时机---尽早
研究证实,在这5个环中,早期电除颤是抢救病人 生命最关键的一环
2010版:支持进行单次电击,之后立即进行CPR而 不是连续电击以尝试除颤。
19
电除颤方面的新进展
---2010AHA CPR及ECC指南在电除颤方面主要更改
先给予电击和先进行CPR的比较:
2010版(重新确认的2005版建议):抢救从胸外按压开 始CPR,并尽快使用除颤仪或AED除颤,在除颤器到位之前持 续进行CPR,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
院外:目睹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自动除颤器) →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尽可能快的使用AED
院内:目睹心脏骤停
→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尽快使用除颤器
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除颤之前心肺复 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室颤到电击不应超过3分钟, 并且在等待除颤器到位的时间内持续心肺复苏。
直流电复律与除颤PPT课件

作用
使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迅速恢 复正常心律,挽救患者生命。
适用范围与禁忌症
适用范围
适用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 性心动过速、室颤等,以及心脏 骤停等紧急情况。
禁忌症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无脉 搏者禁用,此外,存在电解质紊 乱、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情 况的患者也需谨慎使用。
历史与发展
历史
直流电复律与除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用于治 疗房颤和房扑等心律失常。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 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发展
目前,直流电复律与除颤已经成为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随着新型除颤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如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使得该技术在紧急救治中更加普 及和易用。
02 直流电复律与除颤的工作 原理
电生理基础
心电活动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脏的电信号控制着心脏的收缩和舒 张,心电活动异常会导致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决定了其对电 流的反应,是除颤器工作原理的基础。
除颤阈值
除颤器释放的电流需要达到一定的阈 值才能消除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正 常的电信号传导。
在选择除颤器时,需要根据使 用场景和人员配置进行综合考 虑。
03 直流电复律与除颤的操作 流程
操作前的准备
确保电源和除颤器完好
检查除颤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电源线连接 良好,电池充电充足。
确保患者安全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位置,移除患者身上的 金属物品,确保患者处于平卧位。
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
准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以及氧气、面罩、呼吸机等设备。
观察心电图和患者反应
使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迅速恢 复正常心律,挽救患者生命。
适用范围与禁忌症
适用范围
适用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 性心动过速、室颤等,以及心脏 骤停等紧急情况。
禁忌症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无脉 搏者禁用,此外,存在电解质紊 乱、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情 况的患者也需谨慎使用。
历史与发展
历史
直流电复律与除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用于治 疗房颤和房扑等心律失常。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技 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发展
目前,直流电复律与除颤已经成为心肺复苏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随着新型除颤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如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使得该技术在紧急救治中更加普 及和易用。
02 直流电复律与除颤的工作 原理
电生理基础
心电活动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心脏的电信号控制着心脏的收缩和舒 张,心电活动异常会导致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决定了其对电 流的反应,是除颤器工作原理的基础。
除颤阈值
除颤器释放的电流需要达到一定的阈 值才能消除心律失常,使心脏恢复正 常的电信号传导。
在选择除颤器时,需要根据使 用场景和人员配置进行综合考 虑。
03 直流电复律与除颤的操作 流程
操作前的准备
确保电源和除颤器完好
检查除颤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电源线连接 良好,电池充电充足。
确保患者安全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位置,移除患者身上的 金属物品,确保患者处于平卧位。
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
准备好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以及氧气、面罩、呼吸机等设备。
观察心电图和患者反应
《电复律及除颤》课件

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 ,以便医生能够判断是否 需要进行电复律或除颤。
PART 03
电复律及除颤的操作流程
操作前的准备
确保电源和除颤器完好
检查除颤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电源 线连接良好,电池充电充足。
人员准备
确保参与操作的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 训,熟悉除颤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 程。
患者准备
确保患者已处于安全平卧位,去除身 上的金属物品,与患者沟通,告知操 作目的和注意事项。
目的
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室性 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 颤等,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缓 解症状,提高生存率。
历史与发展
早期阶段
电复律及除颤技术最早可追溯到 20世纪初,当时主要用于治疗房
颤。
发展历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复律 及除颤技术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创新 ,包括电极设计、能量选择、操作 流程等方面的改进。
环境准备
确保操作环境安全,无人员走动,避 免其他电器干扰。
操作步骤
确定心律失常类型
通过心电图或其他监测手段确定心律失常类 型,判断是否需要电复律及除颤。
开启除颤器
打开除颤器电源开关,选择合适的能量设置。
电极板放置
将电极板放置在患者的胸壁合适位置,确保与皮 肤紧密接触。
充电
按下除颤器上的充电按钮,等待除颤器完成充电。
电击
再次确认患者处于安全平卧位,按下除颤器上的 电击按钮,进行电复律及除颤操作。
观察效果
操作后立即观察心电图或监测仪器的变化,判断电复律 及除颤是否成功。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心律、血压 等。
观察症状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痛、 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处 理。
PART 03
电复律及除颤的操作流程
操作前的准备
确保电源和除颤器完好
检查除颤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电源 线连接良好,电池充电充足。
人员准备
确保参与操作的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 训,熟悉除颤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 程。
患者准备
确保患者已处于安全平卧位,去除身 上的金属物品,与患者沟通,告知操 作目的和注意事项。
目的
主要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室性 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 颤等,使心脏恢复正常跳动,缓 解症状,提高生存率。
历史与发展
早期阶段
电复律及除颤技术最早可追溯到 20世纪初,当时主要用于治疗房
颤。
发展历程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复律 及除颤技术经历了多次改进和创新 ,包括电极设计、能量选择、操作 流程等方面的改进。
环境准备
确保操作环境安全,无人员走动,避 免其他电器干扰。
操作步骤
确定心律失常类型
通过心电图或其他监测手段确定心律失常类 型,判断是否需要电复律及除颤。
开启除颤器
打开除颤器电源开关,选择合适的能量设置。
电极板放置
将电极板放置在患者的胸壁合适位置,确保与皮 肤紧密接触。
充电
按下除颤器上的充电按钮,等待除颤器完成充电。
电击
再次确认患者处于安全平卧位,按下除颤器上的 电击按钮,进行电复律及除颤操作。
观察效果
操作后立即观察心电图或监测仪器的变化,判断电复律 及除颤是否成功。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心率、心律、血压 等。
观察症状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痛、 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处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2
8
除颤仪的结构/原理图
2020/12/12
9
除颤仪的基本组成
监护显示仪 蓄能开关 蓄能显示 能量释放开关 电极板 同步开关和非同步开关
电极板直径 成人:10~13cm 儿童:8cm 婴儿:4~5cm
12cm的电极板除颤成功高于8cm 的电极板。
4.3cm的小电极板比8cm或12cm的 大202电0/12极/12 板明显增加心肌损害。
直流电转复 : 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电,储存安全剂量的最 大电能(一般为400焦耳),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 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三、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
同步电复律 : 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病人心电 中R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 毫秒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房颤、房扑、室上性、室性心动 过速。功率可设在50~200焦耳。
早期 CPR 早期除颤
CPR
早期 CPR 及早除颤 早期 ACLS
. CPR
%
minutes
2
2020/12/12
生存链
除颤
除颤
除颤
除颤
ACLS
4
6
8
10
0 - 2% 生存
2 - 8% 生存
20% 生存
30% 生存
18
早期电除颤理由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约80%) 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 未行转复室颤,数分钟内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 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
1956年到60年代德国医生朱尔(ZOLL)证明电击还 可以用于室颤以外的其他心律失常
80年代以后被认为电复律是终止室颤的最有效的方 法
2020/12/12
6
二、原 理
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在短
时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
灶,使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房结心律。
电除颤与电复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12/12
1
目录
一、定义与发展史
二、原理
三、电复律/除颤的分类
四、为什么要早期电除颤
五、适应症、禁忌症与并发症
六、操作程序
七、自动体外除颤(AED)
八、电复律
九、除颤器的维护与保养
2020/12/1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2020/12/12
5
发展史
1774年,心脏电复律技术产生
1775年,Abelard实验研究发现鸟可以电击而死亡, 再电击又可飞走
1889年,provost证实狗室颤能被电击而复跳
1947年德国鲍克于开胸手术中应用胸内复律而使病 人恢复心跳。为此,世界上第一台除颤器诞生
7
对某些除颤器而言,设定的能量并不表示发放能量的实际 量
除颤器显示的心室除颤或心房电复律的焦耳数并不等同于
通过心肌的电流量
峰值电流是电流水平最高点,因此也是心肌损伤危险机会
最大的一点
没有充分数据证明能量(焦耳)与电击诱发心脏损伤的潜
在危险有关
反复进行无效电击不仅延误成功的除颤,而且可能比单独
一次有效电击带来更多损伤的危险
对人体经胸阻抗的变化没有自动调节功能,特别 是对高经胸阻抗者除颤效果不佳
双相波除颤仪优 点:
随经胸阻抗而变化,首次电击成功率高
选择的能量较小,电流峰值较低或相对“恒定”
对心肌功能的损伤轻微
2020/12/12
13
经胸电阻抗
电复律是要求有足量电流通过心脏,而经 胸电阻抗则决定电流的大小。决定经胸电阻抗 的因素包括:能量选择、电极板大小、除颤仪 电极板与皮肤的结合物、电击次数和时间间隔 、呼吸时相、电极板之间的距离(由胸廓大小 决定)以及电极板置于皮肤上的压力。成人平 均电阻抗为70~80Ω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定 义
利用外源性电流电击心脏,以终止心房纤颤、 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 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 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
除颤器能量用焦耳为单位,用于描述必须做多少功以产生电
流脉冲。实际上终止心律失常的是足够的电流(即电子流)。
美国心脏协会(AHA)、 欧洲复苏协会(ERC)建议:
用“电流做为除颤基本衡量因素”的方式来衡量是否给病人
发放适宜电击。
单相波除颤的最佳电流剂量似乎在30至40安培。
2020/1对2/12双相波除颤剂量研究正在进行中。
16
四、为什么要早期电除颤?
心血管急救(ECC)系统可用“生存链”概括, 包括四个环节:
(1)早期启动EMS系统 (3)早期电除颤
(2)早期CPR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研究证实,在这4个环节中,早期电除颤是抢救病人生命
2020/12/12
最关键的一环
17
无CPR 延迟除颤
早期 CPR
CPR
延迟除颤
非同步电复律 : 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室扑。 功率可设在200~400焦耳。
2020/12/12
15
电复律/除颤能量选择
除颤器释放的电流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
除颤器释放的能量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
能量和电流过低则无法终止心律失常
2020/12/12 能量和电流过高会导致心肌损害
小儿电极板
10
除颤仪的分类
根据电流脉冲通过心脏的方向:
单相波除颤仪 双相波除颤仪
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
体外除颤仪 体内除颤仪
2020/12/12
11
单相波除颤仪
双相波除颤仪
单相除颤电流方向图
双相除颤电流方向图
2020/12/12
12
单相波除颤仪缺 点:
除颤需要的能量水平比较高,电流峰值比较大, 对心肌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2020/12/12
14
三、电复律/除颤的分类
一、根据电极安放位置可分为胸内与胸外复律。
胸外复律:将电极板放置于胸壁心脏前后或左右,间接向心脏放电。 胸外复律时电阻大、电能消耗多,但可避免开胸。
现除手术外,均采用胸外进行电击除颤。
二、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交流电转复 : 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易损伤心脏,已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