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铭。

合集下载

吕洞宾《百字铭》

吕洞宾《百字铭》

吕洞宾《百字铭》展开全文吕洞宾《百字铭》吕洞宾(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

姓吕,名岩,字洞宾。

传说百字铭为吕洞宾的作品,原文如下: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托名吕洞宾的长寿百字铭(附视频)吕洞宾的百字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吕洞宾《性命功百字歌》酒又何曾饮,色欲己罢尽。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

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莫管他人非,只寻自己病。

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

不在人彀中,免却心头闷。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

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命功百字歌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唐太宗《百字铭》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饮不乱性,忍气免伤财。

贵自勤中得,富从俭里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放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闲非口不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周易》10句精华,细细品,人生无弯路!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宇宙运转不停,人应效法天地,不断前进;大地的气势宽厚,君子应增厚美德,包容万物。

新范氏家训

新范氏家训

「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

该文的全文为: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

除了上面的「百字铭」,同一族谱上,还刊载有一篇「范文正公训子弟语」,也是置之千古皆准的修身立世至理名言,一并介绍如下:天理莫违,为人不易,居家莫逸,民生在勤。

祖德莫烬,创业艰难,家庭莫偏,易起寡端。

闻电莫怕,不做恶事,奴婢莫凌,一样是人。

兄弟莫欺,同气连枝,钱财莫轻,勤苦得来。

妇言莫听,明理者少,时风莫趋,易入下流。

交友莫滥,须要识人,饮酒莫狂,伤身之物。

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奢华莫学,自取贫穷。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

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

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

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

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祖宗莫忘,子孙有用,父母莫忤,身从何来。

子弟莫纵,害他一世,故旧莫疏,祖父之交。

邻里莫绝,互相照应,本业莫抛,所靠何事。

匪人莫近,容易伤生,正人莫远,急难可靠。

非分莫做,受辱惹祸,官司莫打,赢也是空。

盘算莫凶,食报子孙,意气莫使,后悔何及。

贫穷莫怨,小富由勤,童年莫荡,蒙以养正。

淫事莫藏,害尔子孙,言语其尖,可以折福。

讼事莫管,害人不浅,杀生莫多,也足一命。

富贵莫羡,积德悠久,贫苦莫轻,你想当初。

字纸莫弃,世间之宝,五谷莫贱,养命之原。

拥有这么些无价的祖训,我国的范氏,的确是一个最值得自豪的家族。

吕纯阳-百字铭

吕纯阳-百字铭

百字铭百字铭原文吕洞宾 (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

姓吕,名岩,字洞宾。

传说百字铭为吕洞宾的作品,原文如下: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百字铭评析评析一作为道教修真的真言叙述,这里有两句最为关键,个人觉得,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个人认为也应该从哲学角度去解这句话,首先跟佛教的一句联系下吧,心无起灭,湛然清净。

即:动静知宗祖与下一句的真常须应物对应看,显然,动静所指是在应物中发生的,知宗祖的宗祖既是下一句所提到的真常!无事更寻谁与应物要不迷联系看正好可以很容易的理解,这是我一段时间断断续续的理解吧,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所谓静极生动,极静处可参造化。

一念不生,万法皆通。

评析二南怀瑾评析:那个时候,道家出了吕纯阳,等于禅宗出了一个六祖。

如何炼得健康长寿,可参考吕纯阳的百字铭,这时释、道、儒三家最好的东西,也是学佛最好的东西。

养气也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真正功夫。

降心出自金刚经:降伏其心,为而不为,有意降心就著相了,自性本空,所以为而不为,见地、功夫都告诉我们了。

动静二句,把观世音菩萨圆通法门放进去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可是不昏沉,也不散乱,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空得了,不要另外找个方法。

对人处事,自己要能不违背本性,这里都是讲功夫。

不要做什么功夫,心气合一,心物是一元的,真正念头空了,“气自回”,自然会气住脉停,达到二、三禅。

这里讲丹,并非肚子里真有个东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月亮一样,圆圈中间一点,代表圆满自觉灵明的一点觉性。

壶代表身体,自己的气脉起变化作用。

只要做到气住脉停,它自然会起变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后,“普化一声雷”,轰的一下,身体所有气脉都打开了。

百字铭

百字铭

百字铭
百字铭一.唐太宗百字铭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饮不乱性,忍气免伤财。

贵自勤中得,富从俭里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放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闲非口不开。

二.朱熹百字铭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杯不乱怀;忍气免伤财。

贵是勤中得;富从俭中来。

养性须修得;欺心枉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里要和谐。

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安分心长乐;闲非口莫开。

暗中休使箭;乖里放些呆。

温柔终益已;施暴必招灾。

人能依此劝,祸去福重来。

三.唐·孙思邈
养生百字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大损神。

精疲心易衰气弱病相侵。

悲欢勿作极饮食常令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夜宿鸣云鼓晨兴嗽玉津。

若要诸疾退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妖邪难侵犯精气全自身。

寿夭休论命养生本在人。

若能依此训平地可朝真。

四.吕祖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璃,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铭》,经典!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铭》,经典!

热⽓,上冲⼼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氤氲,结成丹质;⽽⽓⽳中⽔⽕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留形,不必杂术⾃长⽣。

诀⽈:⽿⽬⼝三宝,闭塞勿发通,真⼈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到丹⽥⽓满,结成⼑圭也。

阴阳⽣反复,普化⼀声雷注⽈:功夫到此,神不外驰,⽓不外泄;神归⽓⽳,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

⾝静于杳冥之中,⼼澄于⽆何有之乡,则真息⾃住,百脉⾃停,⽇⽉停景,璇玑不⾏;太极静⽽⽣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名曲江;忽然⼀点灵光,如⿉⽶之⼤,即药⽣消息也。

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

天根现即固⼼王,以神助之,则其⽓如⽕,逼⾦上⾏,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团和⽓,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踊跃,即天风妬卦也。

由⽉窟⾄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阴,化成神⽔⽢露,内有⿉⽶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之汞,结成圣相之体,⾏周天⽕候,⼀度烹之、炼之,丹⾃结矣。

⽩云朝顶上,⽢露洒须弥注⽈:到此地位,药即得矣。

⼆⽓结⼑圭,关窍开通,⽕降⽔升,⼀⽓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关,升⼆⼗四椎⾻节,⾄天⾕关,⽉窟阴⽣,⾹甜美味,降下重楼,⽆休⽆息,名⽈“⽢露洒须弥”。

诀⽈:⽢露满⼝,以⽬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以养之。

⾃饮长⽣酒,逍遥谁得知注⽈:养⽓到此,⾻节已开,神⽔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酒。

诀⽈:流珠灌养灵根性,修⾏之⼈知不知。

坐听⽆弦曲,明通造化机注⽈:功夫到此,⽿听仙乐之⾳,⼜有钟⿎之韵,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

⼼⽥开朗,智慧⾃⽣,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地⼭河如在掌中,⽬视万⾥,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实到此际,若有虚⾔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罪遭天遣,⾮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句,端的上天梯注⽈:⾃养⽓忘⾔⾄此⼆⼗句,皆是吕祖真正⼝诀⼯夫,⽆半点虚伪,乃修⾏上天之阶梯。

孙思邈百字铭全文解释

孙思邈百字铭全文解释

孙思邈百字铭全文解释1. 寒头暖足胜于良药: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持头部和足部的温暖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超过了许多药物。

在中医理论中,头部和足部是人体的重要穴位和经络汇集之地,保持这两个部位的温暖可以调和全身的气血,达到保健的效果。

2. 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大喜大怒。

通过忍耐和抑制情绪,可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有利于健康。

3. 清晨一碗粥,夜晚一瓯汤:这句话强调了饮食的重要性。

清晨喝一碗热粥,可以调和胃气,促进营养吸收;夜晚喝一碗热汤,有助于舒缓疲劳,调和阴阳。

4.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这句话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物质财富,而要重视身体健康。

一个健康的身体胜过一切财富。

5. 慎勿将身睡卧于凡地: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过度疲劳或损害身体健康。

6. 朝臣待漏五更寒,请见垂衣不暖身:这句话比喻君主勤政爱民,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不辞辛劳。

这也可以引申为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付出。

7. 父母养育恩深重,切不可忘孝为先:这句话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他们。

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孝道是医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8. 水流清源远复归,劝君惜字值千金: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字纸的价值和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具有极高的神圣性和价值。

同时也在提醒人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9. 美妇不贤招顷刻之祸乱,室女不正招灾害及身: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美貌或财富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幸福或安全;相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更为重要。

10. 每日清晨一盘水,漱口浣面吾自知:这句话强调了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每天清晨用清水漱口和洗脸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11. 夜行方便莫待迟,神行即我伴相随: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养成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并带来许多好处。

12. 百年三万六千日,光阴易逝恒可惜: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唐太宗百字铭全篇

唐太宗百字铭全篇

唐太宗百字铭全篇
唐太宗百字铭是一篇通过一百个字描述唐太宗李世民的铭文。

以下是全文:
肇锡二儿生于陆沈间,千馀童操曳纤介。

初窥蒙庠解佩玺,甫乘书舆射鸿败。

西潞大师黜矫梁,北戎上将破凉夏。

文德载和弦涨海岳,武功缔绝冲虚霞。

应制夷狄一生武,当机太冲四十家。

亡晋图隋暂休息,惨淡经营复中国。

恢弘志论崩腾地,万里纵横纵向决。

洗窦列子烛于壶,伯牙子期颂承矣。

凡五天子谨谆谆,寰宇莞尔何辞辞。

先敕海内万民畏,纷纷典废谅何爾。

宗朝鸿衮寣不虞,此因祖述非敢爱。

通贵大朝如嵩祷,奇功异绩断金鼎。

邸实衡湖陶阖于,孰云吕望江东已。

焚舟破城胜殊异,利病绝秦唐之非。

元亨嘉宾骏驰出,江南星汉斗城漕。

轩昊相望凌黑白,晞莫比琼瑶空宝。

所向无敌龙锦老,犀钺蛾巢夜戴宝。

南征胜果间云易,伊文斗柄复阗波。

三军威灵旌於下,万邦震碎利珂和。

以上就是唐太宗百字铭的全文。

这篇铭文以丰富的辞藻描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略和功绩,以及他统一中国的壮丽景象和治国之道。

不必再继续,因为上述的文本已经涵盖了整篇唐太宗百字铭的内容。

《人生百字铭》

《人生百字铭》

《人生百字铭》《人生百字铭》第一集为人1为人如构室2人生之正路3立人之根基4不可不知耻5明辨是与非6明辨义与利7要见利思义8要心存仁义9不义不能处10穷达贵持节1为人如构室为人如构室,先须根基坚固,始可承载。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①。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②。

是不必己,非不必人③。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④。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随野雀栖⑤。

堂堂正正做人,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⑥。

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⑦。

注释①引自明朝魏裔介《琼琚佩语》。

构室:建造房屋。

忠诚敦厚:尽心尽力,诚恳厚道。

②引自宋朝林逋《省心录》。

诚、恕、和、忍,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③引自明朝张居正《少师存斋徐相公七十寿序》。

④引自三国诸葛亮《将苑·出师》。

⑤引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词·猛虎行》。

⑥笔者根据上下文意撰。

⑦引自元朝张养浩《山坡羊·述怀》曲。

惮:怕。

休教:莫使。

轻慢:不敬重,蔑视。

2人生之正路义,人之正路也①。

万事莫贵于义②。

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③。

义在正我,不在正人,此其法也④。

“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不宜不为⑤。

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⑥。

夫义者,所以禁限人之为恶与奸者也⑦。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⑧。

注释①引自《孟子·离娄上》。

义:正确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泛指道德规范或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正路:指正确的道路。

②引自《墨子·天志下》。

③引自《墨子·天志上》。

此句意为,天下的事物,合乎义的就能存在,不合乎义的必定灭亡;合乎义的就能富足,不合乎义的必定穷困;合乎义的就能得到治理,不合乎义的必定混乱。

④引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法:法度。

义的意思是在于纠正自我,不在于纠正别人,这就是它的法度。

⑤引自《韩非子·解老》。

“不宜不为”四字为笔者所加。

意为,所谓义,就是说处理事情要合适宜,适宜的才去做,不适宜的就不能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字铭
编辑
传说百字铭为吕洞宾的作品,吕洞宾(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

姓吕,名岩,字洞宾。

一般认为吕洞宾乃唐德宗丙子年(796年,即贞元十二年)农历四月十四生于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

另说是他是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目录
1百字铭原文
2百字铭评析
1
百字铭原文
吕洞宾(798--?)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

姓吕,名岩,字洞宾。

传说百字铭为吕洞宾的作品,原文如下: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吕洞宾的百字铭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2百字铭评析
评析一
作为道教修真的真言叙述,这里有两句最为关键,个人觉得,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个人认为也应该从哲学角度去解这句话,首先跟佛教的一句联系下吧,心无起灭,湛然清净。

即:动静知宗祖与下一句的真常须应物对应看,显然,动静所指是在应物中发生的,知宗祖的宗祖既是下一句所提到的真常!无事更寻谁与应物要不迷联系看正好可以很容易的理解,这是我一段时间断断续续的理解吧,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所谓静极生动,极静处可参造化。

一念不生,万法皆通。

评析二
南怀瑾评析:
那个时候,道家出了吕纯阳,等于禅宗出了一个六祖。

如何炼得健康长寿,可参考吕纯阳的百字铭,这时释、道、儒三家最好的东西,也是学佛最好的东西。

养气也是十念法中,修出入息的真正功夫。

降心出自金刚经:降伏其心,为而不为,有意降心就著相了,自性本空,所以为而不为,见地、功夫都告诉我们了。

动静二句,把观世音菩萨圆通法门放进去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可是不昏沉,也不散乱,自己能够做得了主,空得了,不要另外找个方法。

对人处事,自己要能不违背本性,这里都是讲功夫。

不要做什么功夫,心气合一,心物是一元的,真正念头空了,“气自回”,自然会气住脉停,达到二、三禅。

这里讲丹,并非肚子里真有个东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月亮一样,圆圈中间一点,代表圆满自觉灵明的一点觉性。

壶代表身体,自己的气脉起变化作用。

只要做到气住脉停,它自然会起变化,自然的定久了以后,“普化一声雷”,轰的一下,身体所有气脉都打开了。

这时候,正如庄子所讲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宇宙一体,这时中脉真正打开了。

“白云朝顶上”,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顶,诸佛菩萨智慧光明灌顶。

“须弥”是讲头部,头部的大乐轮震开了。

这时候,长生不老绝对有,此乃世第一法。

“无弦曲”就是观世音菩萨以闻、思、修入三摩地。

这二十句话,一句五个字,共有一百字,所以叫百字铭。

这二十句由普通人开始,修到长生不老,乃至超凡入圣,都说完了。

每一句都是功夫,都是见地。

比如开始大家都想得定,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第一句话做不到:“养气忘言守”,养气功夫做到一点都没有妄念,谁做到了?念头多得很,守也守不住。

“降心为不为”更做不到,这个做不到,下面的话更谈不上了。

静中打打坐还有一点影子,下了坐什么都没有,根本不能知宗祖。

动静知宗祖很重要,心中一天到晚都在静中,没有事,谁做到了?灵明觉性经常在,气自然回,并不是叫我们做功夫。

丹“自”结,那是自然的,是我们生命中本来就有的。

唐太宗百字铭
图片说明:这是唐太宗的百字铭拓片。

唐太宗百字铭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少饮不乱性,忍气免伤财。

贵自勤中得,富从俭里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放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闲非口不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重来。

孙真人和他的百字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晨兴漱玉津。

妖神难犯已,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常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本,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

中国和世界的医学家,药学家。

道士。

幼聪颖好学。

周静帝时,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就。

研究炼气,养形,长寿之术。

后隐于终南山。

唐太宗即位,召至京师,授予爵位,固辞不受。

永在民间为百姓治病。

唐永淳元年卒。

寿102岁。

宋徽宗崇宁二年追封为妙应真人。

孙思邈
唐太宗即位召他入京,时年50岁,其容貌,气色,身形,步态如同少年。

孙思邈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