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姓名:2017年3月25日桃园小学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现在开始!请翻到第页。

一、古诗朗诵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早发白帝城李白7.赠汪伦李白8.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9.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江雪唐·柳宗元11.《渔歌子》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3.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5.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6.《鸟》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7.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8.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9.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古诗经典诵读朗诵稿 国学古诗经典诵读

古诗经典诵读朗诵稿 国学古诗经典诵读

古诗经典诵读朗诵稿国学古诗经典诵读【--经典手机短信】国学经典教育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华、思想精华,体现出了无数先哲的智慧结晶。

可以用来诵读的国学经典诗句有哪些呢?以下是的国学诗句经典诵读的相关资料,供大家欣赏学习!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李贺.马诗)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行)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唐.白居易.忆江南)7.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8.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清.曹雪芹.红楼梦)9.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唐.白居易.长恨歌)10.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苦深。

(清.顾炎武.海上)1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竹石)12.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13.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14.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西晋.陈寿.三国志)15.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西晋.陈寿.三国志)16.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西晋.李密.陈情表)1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18.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19.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20.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2.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清.郑板桥)3.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唐.杜甫.蜀相)4.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整理初中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整理初中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初中生国学经典诵读篇目1.国学经典篇目一、《弟子规》二、《三字经》三、《百家姓》四、《千字文》五、《论语》10段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大学中庸庄子》11段《老子》节选1.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国学经典故事篇一母熊护子法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

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

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国学的经典篇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

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

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

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

当然,国学的文章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片文章记得读课外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

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笔是那样的。

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国学的道理清晰,透彻,充满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当然,国学的道理不仅实用于古代,也实用于现代,我相信,国学的道理一定会永远的都实用的。

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例如在写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满诗意,令整篇文章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从书包里拿出国学这本书,静静地打开,看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丝骄傲涌上心头,不禁,拿起了国学这本书,一边摇头晃脑,有声有调地读开了国学。

国学经典三字经——经典诵读十

国学经典三字经——经典诵读十
三 字 经
第一~第四课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硕鼠硕鼠,( 逝将去女,( 硕鼠硕鼠,( 逝将去女,( 硕鼠硕鼠,( 逝将去女,(
)!三岁贯女,( )。乐土乐土,( )!三岁贯女,( )。乐国乐国,( )!三岁贯女,( )。乐郊乐郊,(
)。 )。 )。 )。 )。 )。
( ),无食我黍!( ),莫我肯顾。 ( ),适彼乐土。( ),爰得我所。 ( ),无食我麦!( ),莫我肯德。 ( ),适彼乐国。( ),爰得我直。 ( ),无食我苗!( ),莫我肯劳。 ( ),适彼乐郊。( ),谁之永号。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接龙比赛:划分成两组,两组之间相互Pk,
老师任意说一句,小朋友接后一句。对出 得10分,没有对出扣10分。结束后统计分 数,总分高则胜出。
成语大聚会
落荒而逃 胆战心惊 高山流水 相见恨晚 顶礼八拜 滥竽充数 过目不忘 明争暗斗
勾心斗角 恍然大悟 路不拾遗 夜不闭门 闷闷不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百善孝为先 唇亡齿寒 百家争鸣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幼儿园阶段(一)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三)简要说明:"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古典诗词:《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四)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

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二)古典诗词:《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四)简要说明: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小学一、二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有计划地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二)古典诗词:《咏鹅》、《草》、《画》、《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江上渔者》、《咏柳》、《芙蓉楼送辛渐》、《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小学三、四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江雪》、《所见》、《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春夜喜雨》、《渔歌子》、《清平乐·村居》、《枫桥夜泊》、《浪淘沙》小学五、六年级:(一)国学经典: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并理解文意。

有计划地诵读注音版的《论语》。

有计划地诵读《幼学琼林》、《增广贤文》。

(二)古典诗词:《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望天门山》、《塞下曲》、《元日》、《春日》、《题西林壁》、《夏日绝句》。

国学诵读经典篇目

国学诵读经典篇目

国学诵读经典篇目国学诵读经典篇目,这事儿说起来可有意思了。

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那真的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像那长江黄河,奔腾不息,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诵读国学经典,就像是跟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受益匪浅。

说起这些经典篇目,首先得提提《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咱们从小就耳熟能详。

它用最简单的语言,讲出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

小时候读《三字经》,觉得它朗朗上口,特别好玩。

现在再读,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耳边轻声细语,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再来说说《百家姓》吧。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姓氏大全。

小时候,咱们总爱拿着它,一个个地找自己的姓氏,那种找到后的喜悦,简直比吃了蜜还甜。

现在,虽然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痴迷于找姓氏,但每次看到它,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毕竟,这些姓氏,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家族记忆和文化传承。

还有《千字文》,那真的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它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读起来,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里面的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简直就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

每次读它,都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当然了,还有《论语》、《大学》、《中庸》这些儒家经典。

它们不仅仅是书籍,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在这些经典中,咱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简直就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

它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诵读这些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为了修身养性。

它们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每当我们迷茫、困惑的时候,只要翻开这些经典,就能找到答案,找到方向。

它们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如何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未知的明天。

其实,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一种享受。

那种沉浸在文字中的感觉,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醇厚的茶,越品越有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
一、人与动物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
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庄子 逍遥游》)
2、泉涸(hã),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jiã)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外篇·天运》)

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
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
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道德经》)
二、艺术魅力
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
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学记》)
2、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yào)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fǎng fú)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
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曹植《洛神赋》)
3、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hú),闻人声
亦惊起,磔磔(zhã)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chēng hóng)如钟鼓不绝。
(苏轼《石钟山记》)
三、人生感悟
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
日有所亏。(陶渊明)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
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左
传》)
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
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biān)豆之事,则有司存。”(《论语》)
四、民风民俗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ì)发,二之日栗(lì)烈。无衣无褐,
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sì),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yâ)彼南亩,田畯(jù
n)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yì)筐,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fán)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诗经·国风·豳(bīn)风·七月》)
五、深深怀念
1、“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
在身。”(《孟子》)
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
3、蔽芾(fâi)甘棠,勿剪勿伐,召(shào)伯所茇(bá)。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qì)。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shuì)。(《诗经·召南·甘棠》)
4、仓廪( lǐ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
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史记.管晏列传》)
六、外国名著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
也。故曰:教(jiào)学相长(促进)也。《兑命》曰:“学(xiào)学(xuã)
半。”其此之谓乎?(《礼记》)
2、坎坎伐檀兮,寘(zhì同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
取禾三百廛(chán)兮?不狩不猎,胡瞻(zhān)尔庭有县(xuán)貆(huán)
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chún)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
百囷(qūn)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chún)兮?彼君子兮,不素飧(s
ūn)兮!(《诗经·伐檀》)
七、科学精神
1、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周易》)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
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âi);上德若谷;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德经》)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
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
八、依依惜别
1、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
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
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
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国风·王风·黍离》)
2、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诗经·邶风.燕燕>>节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