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2.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还记得给少年鲁迅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吗?这个“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和童年时期的鲁迅还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长与<山海经>》,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给重点字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的是什么?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明确:1.倘.使(tǎnɡ)骇.破(hài)惶.急(huánɡ)掳.去(lǔ)诘.问(jié)疮.疤(chuānɡ)惧惮.(dàn)霹.雳(pī)震悚.(sǒnɡ)粗拙.(zhuō)渴慕.(mù)孤孀.(shuānɡ)2.称呼的由来,喜欢切切察察,摆成“大”字的睡相,懂得许多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给“我”买《山海经》等。
其中给“我”买《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3.这篇文章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怀念祝福”。
二、深入探究——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________的人”说话,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角度说。
学生根据理解各抒己见。
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等。
2.揣摩细节,了解人物。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她生得黄胖而矮”,从“黄”字你体会到了什么?(2)“喜欢切切察察”的阿长是个怎样的人?(3)一到夏天,睡觉时长妈妈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作品中长妈妈的睡相可以反映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4)描写吃福橘,“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阿长教案新人教版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一、识记文中重点字词。
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熟悉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和详略适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要紧内容,学习本文详略适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转变的语句。
【学法提示】一、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二、合作探讨法:通过合作探讨法,深切分析文本,并解决重点、难点。
3、展现交流法:通过展现使同窗深层次明白得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知识链接】走进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绩的作家之一。
作品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杂文集16部。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
本文写于上世纪20年代末。
【学习进程】一、初读课文,把握文中字词结合注解和工具书,认准以下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把握字形字义。
huāng( )急粗拙( ) 烦suǒ( ) 惧惮()掳去()震sǒng()诘问() jí贯() pī雳()疮疤()二、再读课文,感知文本要紧内容一、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二、在作者眼里,阿长是如何一个人?他是如何刻画那个人物的?3、你从这些事中,看做者对长妈妈的情感有什么转变?(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学习进程:(研读课文,鉴赏重点语句,体味语言)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如何想的?这种方式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出如何的心情?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他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专版)(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她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但却给少年鲁迅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在少年鲁迅的眼中,有着种种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却又有着别人不具有的“伟大的神力".鲁迅没有给自己的生母作传,却专门给她写了一篇文章,她就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新疆精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新疆精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新疆精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9、阿长与《山海经》课标要求:学习精读,熟读精思,把握叙事角度,分清详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2、能力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领会文章主题三、教学课时:2四、教学方法阅读领悟法、互动研讨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可见她是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山海经>》.(二)、检查预习1、注音:掳(lu )去震悚(song )惶(huang )急疮(chuang )疤诘( jie )问惧惮(dan )霹雳{pi li }2、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3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3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3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3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目标1。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人物描写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学会阅读写人的文章。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人物描写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学会阅读写人的文章。
课型教读课课时第3课时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研习回顾文章描写人物方法,重温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一、读文章《老哥哥》,完成下列问题:1.老哥哥与阿长有哪些相似之处?2.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老哥哥具有怎样的品质。
3.老哥哥在“我"家得到怎样的待遇?老哥哥走时,“我”的心情如何?4.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哥哥怎样的思想感情?1、倾听学生的质疑,理出研习思路。
2、运用发现阅读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
ﻫ4.对学习方法揣摩语言,比较阅读组员互相说说理解.组内探究准备发言。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感受形象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主旨。
进行归纳总结。
时习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谈一谈你的想法和感受。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新人教版)自学导入: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个片段,写长妈妈给幼年的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故事那么诡谲(jué)、惊险、有趣、生动。
从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幼年鲁迅与长妈妈十分亲密,鲁迅从长妈妈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的熏陶。
不光如此,长妈妈对于鲁迅在文学道路上的影响还有一件事情。
学习目标:1.复习文常,结合注解读课文,记住生字读音。
2.概括课文所写事情和阿长的形象,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所采用的方描写法。
3.概括“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归纳文章的线索和主旨;学习文章叙事详略得当突出主旨的写法。
4.赏析文章关键词句,具体概括“我”的心理和对阿长的情感态度,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新人教版

9 阿长与《山海经》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和童年时期的鲁迅还发生了哪些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却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1.“‘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一句中“郑重”一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郑重”在这儿是神态描写。
说明阿长的态度极其认真严肃,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表现了她对美好祝愿的笃信。
2.作者明知道是《山海经》,为什么还要模仿当时阿长的语气写成“三哼经”呢?把“山海经”念成“三哼经”,恰如其分地点明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说明阿长是个“文盲”,却买来了“我”心爱的书,实在出人意料。
也暗示了她买此书定是费尽周折,体现了她对“我”的爱。
1.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撼,很激动,也因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
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惊,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分析主体形象】请仔细阅读课文,分析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探究情感变化】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对她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用文中第三段的一个词说就是“不大佩服”;对她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我”觉得是磨难,烦琐之至,非常麻烦,即作者觉得“不耐烦”;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空前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谋死我的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突然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9 阿长与《山海经》

9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阿长这人物的品格风貌及作者对她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并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3.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质朴的爱.【学习重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学习流程】第一课时1.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①huáng()急②粗拙( ) ③烦suǒ()④惧惮()⑤疮()疤⑥憎恶()⑦孤孀()⑧惊骇()⑨渴()慕⑩针灸()⑾疏懒()⑿震sǒng()⒀诘()问⒁pī雳()⒂掳()掠2.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恶:薄:帖:空:3.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阿长…….4.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5.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由此看出,本文是以为线索,采用了的写作手法.6.从中你看出长妈妈是怎样一个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思考: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起因:经过:结果: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5)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以“历史告诉我们”为话题,谈谈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理解少年鲁迅对阿长态度的变化,揣摩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记叙有详有略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填空。
鲁迅,原名,字,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代表作有散文集,散文诗集,小说集、,杂文集、、等,本文选自。
2.你能说出作者的几句名言吗?
3.给加点的字注音。
骇.( ) 掳.( ) 悚.( ) 絮.说(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惧惮.( )
霹雳
..( )( ) 渴慕.( )
二、研读课文
1.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
3.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当时的什么心理?
三、拓展延伸
1.长妈妈懂得哪些“我”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怎样的性格特点?
2.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体现了阿长怎样的品质?“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3.如果你是作者,你最想表达对阿长怎样的感情?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四、推荐阅读
《好的故事》(鲁迅节选自《野草》)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朝花夕拾》
2.略
3.hài lǔsǒng xùhuáng chuāng jiédàn pī lìmù
二、研读课文
1.(1)文中抑笔较多,既然又“不大佩服她”,又“讨厌”,又“不耐烦”,又“麻烦”,当然不能用“妈妈”称呼。
(2)题目用的是作者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这样写显得亲切些。
2.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
表现了长妈妈饶舌多事,不拘小节的性格。
3.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三、拓展延伸
1.(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在这些烦琐的规矩中,详细写了“元旦辟头的磨难”。
对“我”来说,除夕最快乐的事情是用压岁钱买回自己喜欢的东西。
而长妈妈却让“我”道恭喜、吃福橘。
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磨难”;但对阿长来说,这是保证孩子平安的一种最好方式。
这恰恰表现了阿长的真诚和善良。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一事表现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
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