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

合集下载

股骨干骨折骨折PPT课件

股骨干骨折骨折PPT课件
MRI检查。
骨扫描
用于检测骨代谢异常和 骨折愈合情况。
04
治疗
非手术治疗
牵引治疗
药物治疗
通过牵引减轻骨折部位的移位,促进 骨折复位。
使用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缓 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石膏固定
对骨折部位进行石膏固定,保持骨折 部位的稳定,促进愈合。
手术治疗
钢板内固定
在骨折部位植入钢板,通过螺钉 固定,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
病理生理
骨折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和程度可分 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 粉碎性骨折等。
骨折愈合过程
包括炎症期、修复期和塑 形期,需要6-12周时间。
并发症
如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 膜室综合征等,需及时诊 断和治疗。
03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0102ຫໍສະໝຸດ 0304疼痛
股骨干骨折部位出现剧烈疼痛 ,特别是在活动或负重时加重
股骨干骨折骨折ppt课件
• 介绍 • 病因和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和诊断 • 治疗 • 并发症和康复 • 预防
01
介绍
什么是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骨干部分受到外力作用导致的骨折。
股骨干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位于大腿部,上端以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形成髋关 节,下端与胫骨上端相关节形成膝关节。
畸形愈合
骨折端错位,导致愈合后出现 畸形。
康复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如电刺激、超声波等促进骨折 愈合。
康复训练
进行步态训练、平衡训练等,帮助患者逐步 恢复行走能力。
功能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和关节活 动,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心理支持
骨折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股骨干骨折-护理查房(珍藏版)

股骨干骨折-护理查房(珍藏版)

04
股骨干骨折的预防与健 康教育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增强身体抵抗力。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定期进行 骨密度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 治疗。
注意安全
加强安全意识,避免摔倒、碰 撞等意外伤害。
合理使用药物
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避 免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康复训练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 括肌肉训练、关节活动等, 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 常生活能力。
定期复查
定期带患者到医院复查, 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03
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及 处理
出血及血肿
总结词
出血及血肿是股骨干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和组织坏死。
VS
详细描述
股骨干骨折后,由于血管损伤,可能导致 出血和血肿。患者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 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等症状。护理时应密 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出血量,及时 采取止血措施,如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严重出血时需紧急输血、补充血容量, 防止失血性休克。
股骨干骨折-护理查房 (珍藏版)
目 录
• 股骨干骨折概述 • 股骨干骨折的护理 • 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及处理 • 股骨干骨折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 典型案例分享
01
股骨干骨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 骨髁上之间的骨折,是下肢骨折 的常见类型。
分类
根据骨折线的不同,股骨干骨折 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粉 碎性骨折等。
02
股骨干骨折的护理
术前护理
评估患者情况
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的病史、伤情和手术前的身 体状况,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 理计划。

股骨干骨折ppt课件

股骨干骨折ppt课件

治疗要点
准确复位,保持患肢于功能位,定 期复查、调整。
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 功能,防止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病例三:股骨干下段骨折的功能锻炼指导
功能锻炼目的
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患肢功能。
功能锻炼方法
肌肉收缩锻炼、关节屈伸锻炼、抬高患肢等 。
功能锻炼时机
术后即开始进行,逐步加强锻炼强度及时间 。
03
治疗
治疗以吸氧、止痛、补液等一般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需行开胸手术。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01
02
03
肝损伤
股骨干骨折可能损伤肝脏 。
脾脏损伤
股骨干骨折可能损伤脾脏 。
膀胱和尿道损伤
股骨干骨折可能损伤膀胱 和尿道。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神经损伤
股骨干骨折可能损伤坐骨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等重要神经。
大血管损伤
肉力量的恢复。
后期功能锻炼
骨折愈合良好后,进行全面的关 节活动和肌肉力量训练,以恢复
正常活动能力。
预后与影响因素
骨折类型与治疗方式
股骨干骨折的类型、治疗方式和手术效果对预后有较大影 响。手术治疗能够更好地恢复肢体功能,但也可能增加感 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风险。
依从性
患者的依从性对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患者是否遵医嘱进行 功能锻炼、是否定期复查等都会影响康复效果。
神经性休克
骨折可能损伤神经,导致休克。
疼痛性休克
骨折疼痛可能导致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01 02
概念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指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导致脂 肪细胞破裂,释放的脂滴由破裂的骨髓血管窦状隙或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可引起肺脂肪栓塞。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临床路径股骨干骨折[3T药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传子下2-5厘米起至股骨髁上2-4厘米止之间的股骨骨折。

股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患者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但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的增多,成人发病比例有增多的趋势,男多于女。

中医古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对此有详细描述。

现代中医学亦称之为“股骨干骨折”。

诊断一、诊断依据(一)病史:具有明确的外伤史;若因轻微暴力引起骨折,儿童要考虑佝偻病所致;青壮年要充分考虑到骨病的可能。

(二)症状:患肢伤后剧烈疼痛、肿胀严重、下肢功能障碍,有异常活动或肢体短缩。

小儿青枝骨折或裂纹骨折疼痛较轻,站立行走困难。

(三)体征:患肢触摸压痛明显,纵轴叩击痛,可触及骨擦感和异常活动。

骨折有移位时,患肢出现缩短、成角畸形。

(四)辅助检查:X线摄片时,应包括股骨全长的正、侧位片,以协助诊断并了解骨折移位情况。

二、中医证候分类结合临床,股骨干骨折的骨折愈合分为三期,即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

按骨折部位分为上1/3骨折,中1/3骨折和下1/3骨折。

按骨折开放与否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按骨折移位与否分为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

按骨折类型分为横断骨折、斜行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和青枝骨折。

按损伤机制分为暴力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三、鉴别诊断股骨干骨折需要同股骨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相鉴别,股骨干上段骨折应同股骨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1、股骨干周围肌肉软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肌肉牵拉伤,扭伤,撕裂伤等,损伤肌肉局部肿胀压痛,抗阻力试验阳性,下肢活动稍受限,无纵轴叩击痛,无骨擦音或大腿部的异常活动。

2、股骨粗隆间骨折:本型骨折见于股骨大小转子之间,易于鉴别。

四、常见并发症早期并发症:1、创伤性休克:严重股骨干骨折内出血可达500〜1000毫升甚至更多,创伤后的疼痛刺激,早期即可能发生休克。

处理原则为早期固定减少内出血,扩充血容量和止痛,积极抗休克治疗。

2、挤压综合征:严重挤压伤导致股骨干骨折,需要注意挤压综合征的发生。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概述
▪ 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 折6%,股骨是体内最长、最大的骨骼,且是下肢主 要负重骨之一,如果治疗不当,将引起下肢畸形及 功能障碍。目前股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必须依骨 折部位、类型及病人年龄等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法治 疗。不管选用何种方法治疗,且必须遵循恢复肢体 的力线及长度,无旋转,尽量行以微创保护骨折局 部血运,促进愈合;采用生物学固定方法及早期进 行康复的原则。
▪ 长度比: 粉碎骨折应在2:1-3:1,简单骨折应在 8:1-9:1;螺钉密度:应在0.4:1-0.5:1,相当于 骨折端附近的2-3孔应空置,骨折每端使用3-4枚 螺钉。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发现,LCP与骨面的间 隙>5mm,接骨板的轴向及扭转强度均明显下降, 而<2mm时无明显下降,因此建议LCP与骨面间距不 应超过2mm。
解剖与解剖生理
▪ 股骨干周围的外展肌群, 与其他肌群相比其肌力稍 弱,外展肌群位于臀部附 着在大粗隆上,由于内收 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 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 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 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 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 纠正和防止。否则内固定 的髓内针、钢板,可以被 折弯曲、折断,螺丝钉可 以被拔出。
治疗
平衡持续牵引 可用皮牵引或骨牵引。以便 病人的身体及各关节在床 上进行功能活动。皮牵引 适于12岁以下小儿。12岁 以上青少年和儿童则适于 做骨牵引。持续4-6周,改 用单侧髋人字石膏或局部 石膏装具固定至8-12周, 至骨折完全愈合。
治疗
▪ 成人长骨干骨折的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治 疗理论从AO坚强内固定,向BO生物学接骨术转 变,虽然对生物学接骨术的内容还无统一认识, 但原则是尽量使骨折愈合按照骨折后生物自然 愈合过程来进行,骨外膜和软组织在骨折愈合 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骨髓内血供也是重要因素。 髓内针固定为轴心固定,其生物力学较骨外钢 板偏心固定为优越。因此生物学接骨术的涵义 应当包括不剥离或尽少剥离骨外膜,不扩髓, 尽量采用髓内固定,以容许骨折上下关节早日 活动,提高骨折愈合率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定义:以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和旋转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活动为主要表现的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骨折。

股骨干骨折较坚强,骨折多由车祸强大暴力所致、或由高处坠落引起骨折。

股骨干骨折,常会引起出血性休克。

此外,因大腿肌肉丰富,骨折很易移位疾病概述股骨干骨折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

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 的骨干。

股骨干为三组肌肉所包围,其中伸肌群最大,由股神经支配;屈肌群次之,由坐骨神经支配;内收肌群最小,由闭孔神经支配。

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

股骨干周围的外展肌群,与其它肌群相比其肌力稍弱,外展肌群位于臀部附着在大粗隆上,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

股骨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股骨折的后方,而且骨折远断端常向后成角,故易刺伤该处的腘动、静脉。

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米的股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6%,男性多于女性,约2.8∶1。

10岁以下儿童占多数,约为总数的1/2。

病因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造成,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

主要是直接外力,如汽车撞击、重物砸压、辗压或火器伤等,骨折多为粉碎、碟形或近似横行,故骨折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也较严重。

因间接外力致伤者如高处坠落,机器绞伤所发生的骨折多为斜形或螺旋形,旋转性暴力所引起的骨折多见于儿童。

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成人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可达500-1000ml。

可发生斜形、螺旋形或青枝骨折。

骨折发生的部位以股骨干中下1/3交界处为最多,上1/3或下1/3次之。

骨折端因受暴力作用的方向,肌群的收缩,下肢本身重力的牵拉和不适当的搬运与手法整复,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的移位。

股骨干上1/3骨折时,骨折近段因受髂腰肌,臀中、小肌及外旋肌的作用,而产生屈曲、外展及外旋移位;远骨折段则向后上、内移位。

股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干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干骨折护理常规一、概述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转子下2cm,至股骨髁上2cm之间的范围。

好发于青少年,10岁以下发病儿童约占总数的一半。

股骨干是全身最粗管状骨,强度最高,周围有丰厚的肌肉,以内收肌群力量最大,所以容易形成向外成角畸形。

股动、静脉走行于内收肌管,股骨干下1/3骨折时容易遭受损伤。

(一)病因1.直接暴力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工农业外伤、生活外伤和运动外伤次之。

以粉碎型及横型骨折常见。

打击或火器伤所致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重,出血多,闭合骨折的内出血量即可达到500~1000ml,可并发休克。

2.间接暴力多为坠落伤所致,斜骨折或螺旋骨折常见,少年儿童可发生嵌插骨折或不全骨折。

(二)骨折分型按骨折的部位可分3型。

1.股骨干上13骨折因髂腰肌、臀中肌及外旋肌牵拉,近位骨折片屈曲、外展、外旋。

因内收肌群、股四头肌群后侧肌群作用,远位骨折内收并向后上方移位。

2.股骨干中13骨折由于同时受部分内收肌群作用,远位骨折片除前屈外旋外无其他方向特殊移位,远位骨折片由于内外及后侧面肌群牵拉而往往有较明显重叠移位,并易向外成角。

3.股骨干中下13骨折远位骨折片受腓肠肌牵拉向后倾斜移位,可损伤胭窝部血管和神经。

(三)临床表现股骨干骨折多由严重的暴力引起,骨折后出现大腿剧烈疼痛、肿胀、畸形,及肢体活动受限,不能站立。

由于股骨干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在其后侧有股深动脉支通过,骨折后会大量出血,容易出现休克。

在股骨下1/3骨折,骨折远端由于腓肠肌的牵拉及肢体的作用而向后方移位,可能损伤胭动、静脉和胫神经、腓总神经,所以应常规检查肢体远端的感觉、运动功能和末梢血液循环状况。

(四)诊断1.X线片包括髋、膝关节的股骨全长正、侧位X片可明确诊断并排除股骨颈骨折。

2.骨折常由高能暴力引起,应注意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合并有损伤。

3.股骨干骨折后,局部形成血肿,髓腔开放,周围静脉破裂。

在搬运时髓内脂很容易进破裂的静脉。

因此,在骨折的早期,要进行血气监测,高度警惕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

股骨干骨折分类

股骨干骨折分类

股骨干骨折分类定义股骨干骨折是指位于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之间骨干(可以理解为股骨中间比较直的部分)的骨折。

股骨近端起于髋关节,远端止于膝关节,它是人体最长和最坚强的骨,骨折多由强大暴力引起。

股骨干中部为其好发部位,可为横断、斜面、螺旋、粉碎和青枝骨折。

分类根据骨折断端的稳定程度分类(1)稳定性骨折横行骨折:多数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线为横行。

嵌插骨折:骨折断端短缩、嵌插。

青枝骨折:指儿童骨干处有骨折线,无明显的断裂和移位。

(2)不稳定性骨折螺旋形骨折:多数由强大旋转暴力所致,骨折线为螺旋形。

粉碎性骨折:骨折块在3块以上者。

斜行骨折:多数由间接暴力所致,骨折线为斜行。

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软组织发生破损,深及骨质或者骨折断端外露。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软组织未见破损,皮肤完整。

根据AO分类A型又称简单骨折:仅有一条骨折线,不伴有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

包括:螺旋形骨折斜行骨折:指骨折倾斜角度≥30°。

横行骨折:指骨折倾斜角度<30°。

B型又称楔形骨折:存在3个或以上骨折块,断端之间有骨块接触。

包括:完整性斜形骨折粉碎性楔形骨折C型又称复杂性骨折:存在3个或以上骨折块,断端之间没有骨块接触。

伴有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需要尽早手术探查治疗。

包括:节段性骨折骨干广泛粉碎骨折按骨折粉碎程度分类Ⅰ型:小蝶型骨片,对骨折稳定性没有影响。

Ⅱ型:碎骨片较大,但骨折的远、近端仍保持50%以上皮质接触。

Ⅲ型:碎骨片较大,但骨折的远、近端少于50%接触。

Ⅳ型:节段性粉碎骨折,骨折的远、近端无接触。

按骨折部位分类股骨干上1/3骨折:在肌肉牵拉作用下,近折端向前、外及外旋方向移位,远折断向内、后方向移位。

股骨干中1/3骨折:由于内收肌群牵拉,骨折端向外成角。

股骨干下1/3骨折:近折端向前移位,远折端向后方移位,形成短缩畸形。

股骨干骨折在工伤中较常见,应按照愈后情况的不同来评伤残的等级,共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一级:双下肢及一上肢严重瘢痕畸形,活动功能丧失二级:双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双髋、双膝关节中,有一个关节缺失或无功能及另一关节伸屈活动达不到0°~90°者四级:一侧膝以上缺失五级:一髋或一膝功能完全丧失六级:一髋或一膝关节伸屈活动达不到0°~90°者七级:四肢大关节人工关节术后,基本能生活自理八级:因开放骨折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者或四肢大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无积液九级:骨折内固定术后,无功能障碍者十级:股骨干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衡悬吊滑动牵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 法,适用于绝大部分成人股骨干骨折。牵引重 量为体重的1/8-1/7,抬高床脚作反牵引,牵引 力的方向应与股骨纵轴线一致,以避免成角畸 形,定期摄片检查,以防止重力影响而致的向 后成角。
优点
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 只用一根牵引针;安全;损伤小; 感染机会少。 2、利用夹板固定产生的磨擦力作 为主要牵引力,维持牵引效果好, 骨折不再变位。
• Bryant牵引:即采用皮肤牵引有外固定 的一种方法。在4-5岁以内的儿童骨折, 除青枝骨折不需要外,通常应用Bryant 氏牵引法。所加重量以使臀部自床面抬 起为度。牵引后复查X线片,以调整牵引 的重量及方向。此后可继续牵引至完全 愈合,或待骨痂生长充足后,换以石膏 裤。牵引期,小儿即使稍转动,也不影 响愈合。体重较大的儿童,则改用 Russell牵引。
+
+
+
+
++
(体重 较大儿 童)
++
(体重较 大儿童)
不需要
(++)应用极为 恰当。(±)可 用可不用。但此 表不能机械运用, 应灵活掌握。
+
(上中 1/3) ++ (下1/3) —
+

+


不需要


++


不需要
保守治疗
• Russell牵引适用于股骨上端骨折。此 牵引可不用托起肢体的牵引架,是一种 比较舒适的牵引方法。对于股骨中上1/3 长斜、螺旋和粉碎形骨折,可通过此牵 引达到复位目的。
疗效评价
1.治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 2.好转: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复位良好、手术伤 口愈合。 3.未愈:骨折对位、对线不理想,或畸形愈合、 肢体功能明显障碍。
股骨骨折的康复治疗
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促进骨折愈合和保 证患肢功能顺利恢复(主要是膝等关节 及肌肉功能)。
股骨干骨折术后功能练习
肌肉牵拉作用易成 明显畸形 ,长期应用常 引起关节僵硬。有争议。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 可以早下床,早期负重 促进骨折愈合。 优良率达94%。
骨折复位固定器, 可有效对抗肌肉 收缩力,对重叠移 位过多的畸形愈合 者,可使重叠逐渐 牵伸延长,平均固定10周 ,肢体均恢复与健肢等长, 成角畸形完全纠正, 关节功能恢复好占95.6%
病例介绍
术后2月
术后6月
陈X,50岁,女.交通伤致右股骨干闭合骨折
交锁髓内针与锁定加压板治疗股骨 干骨折疗效对比
与锁定加压板内固定治疗组比较,交锁髓内针治疗组手术时间 短,平均约为137.14 min,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0.05 );手术 出血量少,平均约397.42 ml,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0.01);骨 折愈合时间短,平均约为3.99个月( P<0.01 )。在骨不连、 术后感染、术后内固定物松动或者折断、畸形愈合、膝关节 功能障碍等指标上,两种术式无明显区别( P>0.05 )。结论: 交锁髓内针在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中优于锁定加压板,是股骨干 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股骨干骨折
温州曙光医院
曹辉
流行病学
股骨干骨折系指小转子下2-5cm至股骨髁 以上2-4cm之间的股骨骨折。此类骨折约 占全身骨折的4-6% ,患者以10岁以下儿 童多见,约为总数的1/2 。近年来,随着 交通事故的增多,成人发病比例有增多 趋势。男多于女,约2.8∶1。
病因
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造成,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 力所致。主要是直接外力,如汽车 、撞击、重物砸压、 辗压或火器伤等,骨折多为粉碎、碟形或近似横行,故 骨折断端移位明 显,软组织损伤也较严重。因间接外力 致伤者如高处坠落,机器绞伤所发生的骨折多为斜形或 螺旋形,旋转性暴力所引起的骨折多见于儿童。
LISS钢板治疗 (微创锁定钢板)
优点 1成角稳定性 国
愈合率超 过90%
1
尤其适用于股骨 远端粉碎性骨折 主
2保护骨膜, 即骨血运的 保护
髓内针治疗
方法简单,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内固定物应力分布均匀及术后患 者早期活动等优点
梅花髓内针: 自锁髓内针: Ender钉
24 M
带锁髓内针:
优点: 1主针位于髓腔内,为中心固定, 应力遮挡小,无弯曲应力。 2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3内固定坚固,防旋转短缩 4骨折端闭合置钉,减少了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 剥离对血供的破坏,手术创伤 小。 5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
3、便于练功,有利于骨折愈合和 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注意事项
1、股骨髁上牵引: 小腿纵轴应与床面 平行,与牵引绳的水平分力方向一致, 才能有效地避免骨折远端产生向前旋转 弯力而向前成角
2、胫骨结节牵引:保持牵引力线在大 腿纵轴线下方1-30º角,配合膝关节适 当屈曲才能克服骨折远端向后旋转弯力, 避免向后成角
• 多有严重的外伤史。 •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下肢功能丧失。 骨折多数表现为明显的移位,出现短缩、 成角和旋转畸形。骨折后所致的畸形与 其解剖部位及肌肉的牵引有密切关系。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需按患 者年龄,骨折类型及技术与设备条件等 作适当选择,包括传统的牵引与夹板固 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 固定;或者外固定支架固定;髓内钉内 固定等,各有利弊。
股骨干骨折
•直接暴力 骨折 •间接暴力 骨折 •儿童期 横形或粉碎性 斜形或螺旋形 青枝骨折
骨折的移位分析
股骨应用解剖
位于大腿,是人体最长和最结实的长骨。 其长度约占身高的1/4,上端包括头、颈及大、 小转子。球形的股骨头朝向内上前方,与髋臼 的月状关节面相关节。接近关节面中心处,有 一小凹,称股骨头凹。头向外下方较细的部分 为股骨颈,颈 与体相交成约130度角。颈与体 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的方形隆起为大 转子,内侧为小转子。大转子是重要的体表标 志。
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

横断

斜、螺 旋折 粉碎骨 折 一骨 双折

横断
斜、螺旋 折

青枝、嵌 插折
手法复位+外固 定



+
+

++
皮肤牵引±外 —



++
++
不需要
骨牵引±外固 定(骨痂部分 形成后)
切开复位+骨板 骨钉固定+外固 定 切开复位+髓内 针固定±外固 定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2.30股骨干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股骨干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除外对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 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五)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反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 (2)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 (3)骨科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 (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 图、动态心电图、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 (5)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术前2448小时停止用药)。 (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 用药;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 4.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毫升时加用一次; 5.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 当延长使用时间。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3.手术内固定物:带锁髓内针或钠板螺丝钉(开放骨折可考虑选择外固定 架)。 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5.输血:根据出血情况。 (八)术后住院恢复6-9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X线检查; 2.必要时复查的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 执行; (2)预防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药物; (3)其他对症药物:消肿、止痛等。 4.保护下功能锻炼。 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九)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无明显异常; 2.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符合标准。
90°90°90°牵引:特别适用于伴有臀部和腹股沟区 有开放伤口的患者,换药方便。该牵引法的优点是近 侧骨折端的屈曲畸形可被保持垂直位置的远侧骨折端 对合,暗藏利用体重来调节。此牵引的缺点是压力集 中在小腿中部,易引起压疮,小腿上的牵引力量以保 持屈膝90°为度,而屈踝90°位则是通过石膏外固定 获得的。这种方法也可应用于股骨粗隆下骨折。
前面观
移位特点
• 股骨干上1/3骨折 近端因髂腰肌、臀中肌、 臀小肌和外旋肌牵拉 向前、外及外旋移位 远端因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和内收肌牵拉 向内、后及近端移位
• 股骨干中1/3骨折 角
因内收肌牵拉
向外成
• 股骨干下1/3骨折 远端因腓肠肌牵拉和肢 体重力作用 向后移位损伤血管神经
临床表现与诊断
出院指导
1.室内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讲 究个人卫生,防止感冒。 2.继续加强功能锻炼,股骨干骨折病人需较长时间扶拐锻炼,因此扶拐 是下床活动的必要条件,且扶拐方法的正确与否与发生继发性畸形、再损伤 或引起臂丛神经损伤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应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双拐,教会病 人膝关节功能疗法。 3.股骨中段以上骨折,下床活动时始终应注意保持患肢的外展体位,以 免因负重和内收肌的作用而发生继发性向外成角突起畸形。 4.功能锻炼用力应适度,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且不可操之 过急,每次应以不感到疲劳为度,以免给骨折愈合带来不良影响。 5.2-3个月后拍片复查。若骨折已骨性愈合,可酌情使用单拐而后弃拐行 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