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四线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2)
遂渝铁路主跨168米嘉陵江大桥施工技术

遂渝铁路主跨168米嘉陵江大桥施工技术新建双线铁路新北碚嘉陵江大桥施工技术研究1、概况1.1、工程概况新建遂宁至重庆快速铁路通道新北碚嘉陵江大桥,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下游的观音峡内,东西向横跨嘉陵江,为双线铁路桥,它是遂渝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之一。
新北碚嘉陵江大桥全长450.7m,中心里程:DK125+928,桥跨布置从东向西为(94+168+84)m连续刚构箱梁+2×32m简支T梁+1×24m简支T梁,重要技术标准为:铁路等级为Ⅰ级,桥上线路为单线(预留双线条件)、直线、设计纵坡4%,设计时速为200km/h,设计荷载为中-活载,河道通航等级为Ⅲ级。
桥址处地形陡峭,靠江两岸基岩普遍裸露,地质岩性为砂岩,节理较发育,属Ⅴ级次坚石,嘉陵江水位受季节影响较大,三月份枯水期水位172.46m,七月份汛期水位197.86m,施工常水位178.38m。
主桥为(94+168+84)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箱梁底宽8.0m,顶宽11.4m,根部梁高11.5m,跨中梁高6.0m,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变化,C55混凝土。
梁体设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
主桥下部结构采用圆端形钢筋混凝土薄壁双柱墩,1#墩高47 m,采用φ2.0m钻孔桩基础,2#墩高49m,采用14×4.5×16m 分离式矩形嵌岩基础。
引桥为24米及32米预应力混凝土T梁, 钻孔桩基础。
1.2、技术难点和重要研究内容1.1#墩基础部分位于人工填筑土上,部分位于9米深的江中裸岩斜坡上,承台底处在水面以下6米。
2#墩基坑紧靠江边,围岩为岩溶水较发育的灰岩,且地下溶隙溶孔较多。
在深水斜坡裸岩及地下水丰富岩层中施工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是本桥一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2.1#、2#墩分别高47m及49m,均处在地势陡峭的嘉陵江两岸,紧邻江水,远离既有道路。
如何组织高墩施工,并有效防止汛期水流湍急、洪水和水中漂浮物对墩身及施工设施冲击,保证墩身施工安全,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水下爆破施工方案

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72#墩基础开挖爆破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局兰渝铁路项目部第八分部二○一○年一月六日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水下爆破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3、《重庆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办法》4、《水下爆破地基处理规范》二、工程概况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中心里程为DK943+905.8,全长3544.12m,其中跨江主桥为四线桥,主桥上部为85+152+77m刚构连续梁,下部基础为钻孔桩及承台基础,墩身均为空心墩。
本桥位于既有渝怀线下游约50m处,桥轴线位于黑羊石滩下游微弯河道中,河槽断面呈宽谷形态,河岸基本无阶地。
河底洪积层岸坡坡积层等覆盖层较薄,基岩大面积出露,岩层稳定坚硬。
河床表层为〈5-2〉层卵石土,厚1~2m,局部基岩裸露,其下为W2层弱风化泥岩夹砂岩。
主跨103#墩承台设计采用钢套箱围堰施工,承台底标高为161.15,封底混凝土厚度2.5m,封底混凝土底标高为158.65。
承台范围内河床标高在159~161之间,为满足承台封底混凝土施工需要及确保钢围堰下沉至平整基岩上,需对承台下部分河床进行爆破施工。
考虑水下爆破施工可能对既有渝怀线跨嘉陵江特大桥桩基承台造成的影响。
降低爆破震动和飞石对该建筑物的影响,是本工程施工进度和安全的关键所在。
三、施工现场准备1、施工管理人员入场后立即着手进行办理施工所必需的相关手续,落实相关事宜。
2、调遣施工船舶、机具设备进场,配合海事部门发布航行通告。
3、了解施工现场的整体情况,制定相应安全避让、安全施工措施。
4、施工放线和测量,工程技术人员提前进场后,组织测量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及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经检查校核无误后建立施工控制网,施工高程点,指派专人观测并作好记录,同时进行施工放样及施工前测量。
5、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爆破器材的购买、使用及储存手续,并设好临时爆破器材库。
南充嘉陵特大桥施工方案

目录1 工程简介 (3)1.1 工程概况 (3)1.2 水文 (4)1.3 地质 (6)1.4 设计参数 (9)1.5主要工程量 (10)2 施工总体安排 (10)2.1总体施工方案 (10)2.2施工周期分析 (10)2.3加工场地及搅拌站布置 (11)2.3.1加工场地布置 (11)2.3.2拌合站 (11)3 资源配置 (11)3.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11)4 总体施工方案 (12)4.1栈桥施工 (12)4.1.1钢栈桥的总体布置 (12)4.1.2 钢栈桥施工 (14)4.2 钢围堰施工 (15)4.2.1 施工条件分析 (15)4.2.2 施工方案比选分析 (16)4.2.3 方案比选 (17)4.2.4 主要施工方法 (17)4.2.5 主要施工措施材料及设备 (24)4.3 钢板桩施工 (25)4.3.1钢板桩初步设计 (25)4.4桩基施工 (27)4.4.1 钻孔平台设计 (27)4.4.2 钻孔平台施工 (28)4.4.3 钢护筒沉放 (29)4.4.4 成孔施工 (31)4.5 承台施工 (31)4.6 墩身施工 (31)4.6.1脚手架搭设 (31)4.6.2墩身钢筋绑扎 (32)4.6.3墩身模板安装 (32)4.6.4混凝土的浇筑 (32)4.6.5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 (32)4.7 上部连续梁施工 (32)4.7.1 施工顺序 (32)4.7.2上部结构施工注意事项 (32)4.8 简支T梁施工 (33)新建铁路嘉陵江特大桥施工方案(南充化学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1 工程简介1.1 工程概况嘉陵江特大桥是南充化学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的组成部分,是线路控制性工程。
桥梁东起DK16+695.51,西至DK18+147.93,全长 1.452Km。
桥梁主体结构为1×32m+(84.7+160+84.7)m连续钢构+(40+3*48+40)m连续梁+26×32m简支梁结构。
(建筑工程管理)嘉陵江特大桥就地制作沉井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工程管理)嘉陵江特大桥就地制作沉井施工组织设计路桥建设兰渝铁路工程嘉陵江特大桥就地制作沉井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路桥建设兰渝铁路工程LYS-11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二OO九年十月目录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文字11. 编制依据及原则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原则12.工程概况22.1工程简介22.2 自然地理特征23.施工总体部署53.1大临工程部署及总体设计53.2 施工任务划分及人员安排54. 沉井施工方案、施工方法84.1 施工流程84.2 筑岛施工84.3 沉井施工84.4 桥梁平面高程控制175.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95.1 质量管理机构195.2质量保证体系框图205.3 主要人员职责215.4 质量保证措施236.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276.1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276.2 建立健全环保、水保管理组织机构与保证体系276.3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286.4 施工环保措施296.5 施工水土保持措施307.安全生产目标及保证措施317.1 安全生产目标317.2 安全保证体系317.3 安全保证措施337.4 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357.5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368.冬季、雨季施工措施398.1混凝土冬季施工内容及保证措施398.2 冬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438.3 混凝土雨季施工内容及保证措施448.4 雨季安全措施448.5 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459.文明施工469.1 文明施工目标469.2 文明施工措施4610.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试验、质量检测设备配备5011. 主要材料供应计划5111.1 材料供应计划5111.2 原材料检验流程5111.3 材料供应保证措施5211.4主要材料使用控制52第二部分施工组织设计表格53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文字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⑵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现行的行业标准、规范;⑶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广元(不含)至重庆(不含)段土建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⑷中铁第二勘探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广元(不含)至重庆(不含)段土建工程关于嘉陵江双线大桥施工用图、兰渝施桥参考图等;⑸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初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⑹现行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指南等;⑺兰渝公司《兰渝铁路建设管理办法》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管理办法;⑻根据施工承包合同,兰渝公司《广元-重庆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⑼路桥建设LYS-11标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⑽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新井口嘉陵江大桥四线铁路连续刚构设计关键技术

布 置方 案 一 :兰 渝 铁 路 与 渝 利 铁 路 分别 布 置 于两 个 梁体 上 , 各 梁体 均 采 用 单箱 单 室 箱 梁截 面 。 布 置 方 案 二 :兰渝 铁 路 与渝 利 铁 路 共 用 一 个
箱梁 , 截面为单箱双室截面 。
2 . 4 多线 桥 梁 刚度 控 制
童登 国 , 刘晓 琴
( 中铁 二院工 程集 团有 限责任 公 司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3 1 )
摘 要 : 以兰渝铁 路重点控 制性工 程新井 口嘉陵 江大桥 8 4 m+ 1 5 2 m+ 7 6 m 四线 铁路预应 力混凝 土连 续刚构 桥为工 程背景 , 从 线路 方案及桥位 控制条件 、 桥跨布 置方案 、 桥 面布置型式 及结构型式 、 多线桥 梁车桥动 力性 能等方面 进行 了研究 , 提 出了主桥
桥 区河 段 河 势 总体 稳 定 , 地 质条件较好 , 因而 影 响主跨 跨度 的主要 因素是通航 及行洪 的影响 。 考虑 到既 有 桥梁 为主 跨 1 4源自4 m, 因此 本 桥 的跨 度 也
分 成 熟 。随着 桥梁 比例 在铁 路 线 路 中不 断 提高 , 三 线 以上 的桥 梁 的数 量也 逐 渐增 加 ,但 已 建成 的 三 线 以上 的 大跨 度连 续 刚 构桥 不 多 。目前 , 对 于 铁路
多线大跨高墩刚构桥施 工阶段及运 营阶段空间静 力行为 、 车 桥 耦 合振 动性 能 、 桥 墩 的合 理 型 式 以及 宽幅箱梁 的力 学性能等 问题 的研究 还远不够 , 不 能满 足 铁 路 桥 梁 设 计 的 发 展需 求 ,严 重 地 影 响 了 其 在 铁路 桥 梁 中应 用 和 推 广 】 。 为 了保 证 结 构 施 工 和 运 营 阶段 的 安 全 性 与 经 济性 , 开展铁路多线 、 高墩 、 大 跨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连 续 刚构 桥设 计 关键 技 术 研究 是 十 分 必要 的 。
兰渝铁路某特大桥承台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1.结构概况 (1)2.水文地质情况 (1)三、工期计划 (1)四、承台施工准备 (1)1.施工准备 (1)1.1.人员准备 (1)1.2.施工用电 (1)1.3.施工机械 (1)2.承台施工工艺 (2)五、承台钢筋制作安装 (2)1.钢筋绑扎 (3)2.施工预埋件 (4)2.1.基础接地钢筋设置 (4)2.2.沉降观测标 (5)3.钢筋工程操作规范 (5)3.1钢筋制作 (5)3.2钢筋焊接 (6)4.钢筋安装 (10)5.钢筋质量要求 (11)六、模板安装 (12)1.模板安装 (12)2.模板调试 (12)3.模板质量要求 (12)七、承台混凝土施工 (13)1.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特点 (1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15)3.承台混凝土运输 (16)4.承台混凝土浇筑 (16)5.承台混凝土捣固 (16)6.混凝土养护 (17)7.模板拆除 (17)8.基坑回填 (18)9.质量要求 (18)10.冬季施工措施 (18)八、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22)1.钢筋工程安全措施 (22)2.承台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23)3.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 (24)4.施工现场机械安全控制措施 (26)九、文明施工措施 (27)十、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28)1.思想教育和制度保证措施 (28)2.水土保持措施 (28)3.防止噪音污染措施 (29)4.防止水污染措施 (29)5.维护生态平衡系统,避免人为恶化环境措施 (29)6.地表植被的保护 (29)7.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及油料管理 (30)8.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0)一、编制依据1、《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TB10415-2003/J286-2004》。
2、《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J460-2005》。
3、《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兰渝铁路南充嘉陵江特大桥施工监控方案

兰渝铁路南充嘉陵江特大桥连续梁(刚构)施工监控方案兰州铁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三月兰渝铁路南充嘉陵江特大桥连续梁(刚构)施工监控方案一、桥梁概况该桥为兰渝铁路上XX主跨(88+160+88)m连续刚构、(72+128+72)m连续刚构、3联(48+3*60+48)m连续梁、4联(32+48+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主要技术标准1、正线数目:一次双线2、设计洪水频率:1/100,1/300检算,并考虑历史洪水频率的影响。
3、轨道类型:正线铺设CRTS I型双块式无渣轨道。
4、线路情况:双线,直、曲线,最小曲线半径7000m,正线线间距为5.0m。
5、桥梁设计范围:台尾~台尾。
二、施工监控的目的和意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过程比较复杂,不仅要经历悬臂浇筑箱段的过程,还要经历边、中跨合拢以及临时支座解除等一系列结构体系转换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主梁标高和内力都是不断变化的。
由于设计计算是建立在一系列理想化假定的基础上的,并且自开工到竣工期间为实现设计目标而必须经历的过程中,将受到许许多多确定和不确定因素(误差)的影响,其中包括设计计算模型、材料性能、施工误差、施工临时荷载、预应力损失、收缩徐变以及温度等诸多方面在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合拢困难,给成桥线形、结构可靠性、行车条件和经济性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实施有效的施工控制。
实时监测、识别、调整(纠偏)、预测对设计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施工控制成了大跨度桥梁修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保证措施。
本跨度所有桥梁均采用悬臂现浇施工,这类桥梁的施工工序和施工阶段较多,这就可能造成各阶段的内力和位移随着混凝土浇筑过程变化而偏离设计值,甚至超过设计允许的内力和位移。
若不通过有效的施工控制及时发现、及时调整,就可能造成成桥状态的线型与内力不符合设计要求。
对桥梁进行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可靠度和安全性,保证桥梁成桥后线形及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重庆嘉陵江特大桥主桥基础施工控制技术

() 岛 1筑 在 江岸 向墩位 处 用 卵石 土 修 筑便 道 , 在墩 位 处用
卵石 土筑 岛 , 面 尺寸 为 3 × 0m, 为 钻 孔 桩 施 平 5m 3 作
工 和 材料存 放场 地 , 岛面高程 为 14 8m(覆泥 岩 ( 6—9m) 下 厚 和砂 岩 ( 7~1 K 厚 5m,
为此 , 决定 避 开涨水 时 问 , 落水 期 间 见缝 插 针 , 在 组织
m, 水面 宽 20m, 小 流 量 为 22m / 。设 计 要 求 桩 0 最 4 s
基础嵌 入 弱分化 基岩 深度 不 小 于 9m, 同时 , 桩底 岩 石
单轴 抗压 强度不 小 于 9MP 。 a
关 键 词 : 路 桥 ; 岩 桩 ;施 工技 术 ; 制 ; 论 公 嵌 控 讨
要矿物 成分 为长石 , 为石 英 , 次 岩相 变化 较 大 , 芯多 岩
呈碎 块状 ;5号墩所 处地 层 为泥岩 和砂岩 。 2 2 2 成孔 方法殛 特 点 .
本工 程地层 特性 决定 了护壁 及成孔 的关键 是 卵石
宽 1 m。 宽 1 采 用 纵 、 、 向张 拉 。 主 桥 墩 1 顶 9 m, 横 竖
( ) 内 泥 浆 仅 用 于 护 壁 及 悬 浮 钻 渣 , 浆 用 3孔 泥
量少。
(42 2 、5号 ) 双 薄 壁 墩 身 , 桩 基 础 ( 基 为 9 23 为 群 桩 6 .
m, 长 2 . 按 3列 3排 布 置 , 桥 向 桩 间 距 5 3 桩 10m, 横 .
5 0m。 大 流 量 为 4 0 s 枯 水 期 水 位 13 7 0 最 4 8 0m / , 7 .0
4月 一1 O月底先后 5次涨水 , 位一 般 在 16m( 深 水 8 水 1 , 5m)最高 时 达 到 13m( 深 2 , 续 时 间 长。 9 水 3m) 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81#、82#墩深水基础施工1.工程概况1.1工程地理位置、技术标准及规模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段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井口河段,与其上游的既有渝怀铁路井口嘉陵江特大桥相距45m,桥址处河道弯曲、狭窄、水深,是兰渝铁路的控制性工程。
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是兰渝铁路客(双)线与渝利货车外绕双线合建的特大桥,主要技术标准为:客线列车设计速度为200km/h,货车外绕线列车设计速度为120km/h。
本桥引桥部分客、货线桥分建,在跨江处合并为四线桥,其中客线双线桥长2534m,货车(单)双线桥长3865.5 m,四线桥部分长1301m,总投资约8.69亿元。
1.2 主桥桥式布置及结构四线主桥跨江段桥跨布置及结构:(64+64)m T构+(84+152+76)m 连续刚构+(64+64)mT构。
其中(84+152+76)m连续刚构是世界上铁路四线桥第一座采用墩身下段及基础合修、墩身上段及梁部分修的四线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
主桥桥跨布置示意图如下:图1-1 四线主桥桥跨布置示意图1.3主墩下部结构主墩81#、82#墩位于江中深水区,设计墩高均为80.5m。
81#墩基础设计钻孔桩32根,桩径2.5m,桩长为33m,按梅花形布置。
承台为圆弧端形,尺寸为45×20×4m,承台底标高为161.15m。
82#墩基础为高桩承台,设计钻孔桩32根,桩径2.5m,桩长为45m,按行列式布置。
承台为圆端形,外端尺寸为56.5*21.2*6m。
承台底标高分别为161.97m。
1.4水文特征嘉陵江属于长江一级支流,水位受季节性降雨变化较大,雨季河水湍急。
桥址处主河槽底标高为147m左右,枯水季节江面宽度约300m,主河槽水深约20~30m,洪水期宽度可达约500m,最大水深达约47m以上。
考虑20年一遇洪水,桥址处最大流速为V[1/20]=3.8m/s,最高水位为H[1/20]=192.69m。
1.5 桥址地质嘉陵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井口,桥轴线位于黑羊石滩下游微弯河道中,河槽断面呈宽谷形态。
河岸基本无阶地,基岩大面积出露,岩层稳定坚硬,为厚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长石、石英砂岩和砂质泥岩互层地层。
岸上地面表层为层粉质粘土,其下为强风化泥岩夹砂岩和弱风化泥岩夹砂岩。
河床大部分基岩裸露,表层局部有沉积砂卵石土层,厚1~2m,其下为弱风化泥岩夹砂岩。
1.6 航道及航运桥区枯水航道维护尺度为1.5*40*400m(水深*航宽*弯曲半径),规划航道尺度为:2.0~2.4*60*480m,可通航1000t级船队,航道标准为国家Ⅲ级,最高通航水位为200.63m,最低通航水位为166.06m。
桥梁通航净高40.9m,主跨通航净宽143m,边跨最小净宽68m。
2. 主要工程特点及难点1、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采用四线连续刚构桥跨越嘉陵江,可有效地利用桥位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它的成功实施可为高墩多线连续刚构在铁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与支持。
2、嘉陵江水流湍急,水位随季节及天气变化较大,每年6月至9月底为汛期,洪水频发,洪水涨幅最多可达到24米,日涨幅10m以上。
枯水季节(施工期)约8个月。
由于汛期水位变化较大,施工平台及围堰难以按最高洪水位设计,因此深水基础施工应尽量避开汛期,如进入汛期,如何确保施工期间安全度洪预防措施是本工程需要研究的课题。
3、桥址处于嘉陵江河谷狭窄地段,水流速度大,河床覆盖层较薄,大部分基岩裸露。
81#墩河床岩面倾斜(高差约5m),必须先完成基础水下爆破开挖,再进行围堰施工。
82#墩位于主河槽内,汛期水深近50m,枯水期最大水深约30m,施工技术难度及安全风险均较高。
4、根据嘉陵江的通航条件,枯水期浅滩地段较多,虽然在三峡水库蓄水后有所改善,但三峡水库经常根据下游需求调控下放水量,对嘉陵江的通航条件影响较大,大型水上运输设备通行不便。
3.任务来源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于2009年7月中标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LYS-14标段,其中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由中铁十局子公司济南铁路工程公司负责施工。
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是LYS-14标段重要的控制工程。
为此中铁十局济南铁路工程公司成立了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研究攻关小组,将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研究列入科技课题攻关项目。
经过概略的比选和论证,初步拟定了施工方案,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4.研究的主要内容4.1合理安排工期,满足总体工期要求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跨江主桥部分设计初步完成后,受国家长江水利委员会委对本桥行洪和通航情况进行论证和审批的影响,施工图于2010年2月正式出图。
施工图到位滞后对确定施工方案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总体施工组织安排,81#墩2010年6月底完成围堰施工,钻孔桩在汛期过后进行施工,计划2011年元月底完成,3月底前完成承台。
82#墩2010汛期前完成施工准备工作,汛后10月份开始围堰施工,2011年6月底完成承台。
保证工期目标是确定深水基础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
4.2 采用可行的施工方案,满足度洪要求嘉陵江流域面积大、落差大,汛期洪水涨幅大,流速高。
两个主墩深水基础施工周期长,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如何满足度洪安全要求,是两个主墩基础施工方案必须研究的问题。
81#墩钢围堰施工距汛期仅有4个月时间,施工方案必须保证在汛期前完成底节围堰拼装下水、上层围堰拼装、围堰定位着床、安装钻孔桩施工平台、下放钢护筒及围堰砼封底。
围堰施工完成后即进入汛期,其结构体系及措施必须保证钢围堰安全度汛。
拟定采用钢浮筒施工平台拼装围堰的方法,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组织施工,在汛期到来前完成围堰封底施工。
钢围堰封底后与河床岩石形成较强的附着力,施工平台、钢护筒、上下导向架连接成整体,形成钢围堰壁板上部支撑,从而保证钢围堰安全度汛。
82#为高桩承台采用吊箱围堰施工,必须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钢围堰、钻孔桩、承台施工。
由于钢围堰制做、拼装、下水、浮运、定位、钻孔桩施工等施工过程存在着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因此采用的施工方案必须考虑度汛的要求,结构设计必须保证度洪安全。
拟定采用双壁钢吊箱围堰与定位桩构建施工平台的方案进行施工,按最不利情况考虑,即汛期到来前未按期完成承台施工,桩基完成60%,已完桩基与吊箱围堰组成的联合结构能够保证安全度洪。
4.3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主墩大型深水基础施工在拟定施工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钢围堰制做、拼装、下水、浮运、定位、施工平台建立、钻孔桩施工、围堰抽水、承台施工等施工方法及相关工艺进行全面的研究,对于一般性施工技术工艺进行了简略叙述,其重点技术研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深水基础施工方案的比选。
通过对常见的深水基础施工方法与本项目拟采用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比,确定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
(2) 双壁钢套(吊)箱围堰结构设计。
根据拟定的施工技术方案,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围堰结构设计。
(3) 钢浮筒施工平台拼装大型钢围堰施工技术方案。
主要研究利用钻孔桩钢护筒及施工平台所用材料、构件制做钢浮筒施工平台,以及在钢浮筒施工平台拼装大型钢围堰和围堰下水的施工方法及工艺。
(4) 双壁钢吊箱围堰底节岸上拼装、下水及双壁钢吊箱围堰与定位钢护筒构建施工平台的技术方案和相关的施工方法,及满足度洪安全要求的相关措施。
第一部分钢筒浮平台拼装大型双壁钢围堰技术研究报告兰渝铁路新井口嘉陵江特大桥81#墩双壁钢围堰施工1. 技术方案论证深水钻孔桩承台基础施工方法主要有“先桩后堰”和“先堰后桩”两大类。
本桥81#墩位处基岩裸露,岩面高低错落变化较大,设计承台底位于基岩面以下2~4m左右,因此两种施工方法均必须先将岩层爆破开挖至基底(封底砼底)。
为缩短工期,“先堰后桩”施工方法优势明显,因为钢围堰拼装下水与水下爆破开挖可平行作业,爆破开挖完成后,钢围堰就位并在其顶部安装钻孔桩施工平台,经济上较合理。
钢筒组装浮平台拼装双壁钢围堰方案可满足此要求。
底节钢围堰拼装下水常采用码头拼装并拖拉下水和驳船组装平台拼装然后起吊下水两种方法。
采用第一种方法,本桥与上下游既有码头相距较远,且码头租用、围堰下水及封航浮运成本较高,若修建围堰拼装临时码头,桥址附近两岸较陡条件不具备,临时码头选址、审批、租地、修建及解决施工用电等成本较高,时间上影响工期的不确定因素较多。
如采用驳船作为浮平台拼装底节,然后用龙门吊起吊下水,需租用60m 长(800t)的平板驳4条,其中两条驳船拼装围堰,两条拼装龙门吊,另加1台浮吊进行配合,费用仍超支较大,且在长江上游租船难度较大,影响工期。
钢护筒组装浮平台拼装双壁钢围堰是“先堰后桩”的一种施工方法,是利用钢护筒制成密闭的钢筒作为浮体,拼装成大型浮动施工平台,在浮平台上拼装底节钢围堰后,向钢浮筒内注水使平台下沉,底节围堰自浮后移至墩位处进行上层围堰拼装、注水下沉及着床等作业,同时对沉入水中的部分钢浮筒平台进行充气排水浮升至水面。
钢护筒浮平台利用钻孔桩钢护筒和钻孔施工平台所需构件、材料拼装而成,浮平台用完拆除修整后再用于钻孔桩施工,把钢材及周转性材料的消耗量降至较低点,施工成本降低额较大,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用钢护筒拼装浮动施工平台,工序少、施工组织快,在底节围堰加工完成前即可完成,不占用工期。
由于拼装下水位置不在墩位处,因此墩位处水下爆破与钢围堰拼装可平行作业,工期大大缩短。
本方案采用简易的注水下沉系统进行底节围堰下水,用简易的充气排水系统对部分沉入水中的部分平台进行浮升打捞,施工方法中均采用常用的水泵、空压机等小型机具设备,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易、下水速度均匀可控、安全可靠等特点。
钢浮筒平台拼装双壁钢围堰在桥址现场进行施工,对施工环境要求不高,不需要施工码头,只要水深满足钢围堰下水自浮即可。
钢围堰施工均在浅水区域进行,避开了主航道,且不需封航进行长距离浮运,减少了对水上交通运输的影响。
2. 施工工艺原理钢筒浮平台拼装双壁钢围堰施工主要设施由钢筒组装浮平台、拼装垫梁、注水下沉系统及充气排水打捞系统四部分组成。
施工工艺原理如下:采用直径2.8m钻孔桩钢护筒两端封堵后形成密闭钢浮筒,用若干个密闭钢浮筒作为浮体,拼成4个组块,其中A组两块分别位于两侧直线段围堰壁板下,B组两块分别位于两端的圆弧壁板下,用贝雷梁将4个浮筒组块拼联成大型浮平台,并用锚碇系统进行固定。
在浮平台上铺设拼装垫梁,使拼装垫梁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拼装钢围堰底节时,按照先直线段后圆弧的顺序进行,合拢块设在两端圆弧段的中部,拼装过程采用注排水进行平衡或局部配重的方式保持浮平台整体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