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主招生之语言文字运用:汉字“六书”
汉字六书之我见(原创)

汉字六书之我见(原创)提示: 许慎的“六法”之我见.中国的仓颉们是一个“精英文化集团”,他们的专业是解释视觉和听觉信息处理的规律。
汉字作为书写符号,经历了由图文到符文,到字的演变过程。
由于“刻写”文字的方式进化成了“书写”文字的方式,汉字的普及在大一统的汉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东汉出现了三位“汉字专家”:班固,郑众和许慎。
他们的研究成果就是“说文解字”,就是“六书”。
作为“造字法”的“六书”是汉字“有机的”,“历史的”发育的结果,象形,指事,会意,都是通过“视觉--眼”处理“客观世界”信息的方式。
这三种方式都是在“视觉印象”的复制基础上发育起来,是眼读,目读的成果。
象形是所有文明都走过的文字发育的最初途径。
如今还可以看到的世界许多地方都保留的岩刻就是证明。
岩刻图文阶段使视觉印象得以保留和流传,但是其‘声音’信息由于无法超越时间和空间,并还没有发明有效的传递手段,因而只保留在各“语族”的“口口相传”的“语言传统”中。
汉字的象形字就是这个阶段的“成果”。
这种象形字完全是‘眼读’的结果,完全是“视觉处理”的“成品”。
视觉成品的流传方法是刻写,再现。
被刻写下来的“视觉形象”就是最初的图字。
举例:(材料和见解来自左安民先生的著作:1000个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丁”字:丁的最初视觉印象是一个“小方形”。
这是甲骨文的形象。
丁的文字出现有待于现实中“丁--钉”这一物品被创造出来。
因而“丁”的年龄应该小于许多其他字,如大自然中的“木”,和社会成员“人”。
丁的甲骨文象形最初是“从上往下”看的“视觉印象”,因而是“小方形”。
是“丁--钉”的“钉头”的“俯视印象”。
在刻写甲骨文的“刻师”的头脑中,这个“小方形的钉头”就是“钉的整体”的“代表,是以局部形象象征整体形象”的一种“视觉处理”。
此时我们看到的是“形象相当固定”的“字”。
这个字的发音“ding”,存在于民族语言中,于是“丁和ding 的音声就实现了视觉和听觉在同一个“义核”上的扣锁。
汉字形体六书

汉字形体六书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历来有“六书”的说法。
所谓“六书”,是后人根据已有的汉字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方法。
“六书”是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一直到西汉末年才有详细的论述。
先是刘歆的《七略》,嗣后班固采录于《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后来,刘歆的再传弟子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的更为明确具体:“《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上述三种说法,名称和顺序都不尽相同。
清代以后,一般人采用许慎所说的名称,按班固所说的顺序排列。
《汉书〃艺文志》说“六书”是造字之本,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事实上,转注和假借并不造新字,一般把它们理解为用字之法。
象形字许慎说:“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象形字是依据某种物体的形状曲折回环地画成的,如“日”、“月”两字。
可以看出象形字是从画图发展来的,但是画图与文字的性质不同,文字与语言结合,有比较固定的形体,表达词的意义能够读出音来;而画图并不与语言结合。
象形字可以分为:1.单体象形字,如“日”字,甲骨文和金文都像太阳的形状。
由于用刀刻在甲骨上,所以甲骨文多角方正,而金文的笔画是圆的。
2.合体象形字,如“果”字,《说文》解释为:“果,木实也,象果形在木上。
”这个象形字是树木和果实两部分组成的。
又如“巢”字,《说文》:“乌在木上口巢,从木象形。
”“巢”字的上半部像许多小鸟,其下是鸟窝,也是合体象形宁。
3.变体象形字,如“尸”字像横卧的尸体。
“县”字像头例悬形。
象形字是表形的,以形显意;其形体总是描绘事物的特点。
大学生汉字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汉字应用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A. 山B. 月C. 马D. 鸟答案:A2. “江”字的部首是:A. 氵B. 工C. 亻D. 刂答案:A3. “明”字的构造方式是:A. 形声B. 会意C. 指事D. 转注答案:B4. “国”字在现代汉字中属于:A. 独体字B. 合体字C. 形声字D. 会意字答案:B5. “休”字的本义是:A. 休息B. 停止C. 树名D. 人名答案:C6. 下列汉字中,属于指事字的是:A. 上B. 下C. 本D. 末答案:D7. “解”字的部首是:A. 角B. 牛C. 刀D. 角丝旁答案:C8. “雷”字的构造方式是:A. 形声B. 会意C. 象形D. 指事答案:B9. “美”字的部首是:A. 大B. 八C. 羊D. 人答案:C10. “信”字的本义是:A. 诚实B. 书信C. 信任D. 消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森”字由三个“木”字组成,表示_________。
答案:树木丛生12. “众”字由三个“人”字组成,表示_________。
答案:人多13. “晶”字由三个“日”字组成,表示_________。
答案:光亮14. “品”字由三个“口”字组成,表示_________。
答案:事物类别15. “磊”字由三个“石”字组成,表示_________。
答案:石头堆积16. “淼”字由三个“水”字组成,表示_________。
答案:水广阔17. “鑫”字由三个“金”字组成,表示_________。
答案:财富丰富18. “焱”字由三个“火”字组成,表示_________。
答案:火势猛烈19. “骉”字由三个“马”字组成,表示_________。
答案:马群20. “掱”字由三个“手”字组成,表示_________。
答案:扒手或小偷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简述汉字的演变过程。
答案:汉字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语言文字运用

送礼。
*
【真题练习】 (复旦)用汉语拼音写“复旦大学”,正确的写法是 ( ) A. Fu Dan Da Xue C. Fudandaxue B.Fudan Daxue D.FUDAN DA XUE
答案B 解析: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拓展】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规定: ●中文书刊名称拼写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每个词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 子夜 Ziye 新工具 Xin Gongju 人民日报 Renmin Ribao
●汉语地名专名和通名分写,每一分写部分的第一个 字母大写。 江苏省地图 Jiangsu Sheng Ditu 九华山 Jiuhua Shan 话说长江 Huashuo Chang Jiang ●数词和量词分写。 一条鱼 Yi Tiao Yu 两个小伙子 Liang Ge Xiaohuozi ●表示序数的“第”与后面的数词中间,加短横。 第二国际史 Di-er Guoji Shi 第三次浪潮 Di-san Ci Langchao
(北大)与“常、胖、剑”不是一类的是 ( A )
A.吊 B.畔 C.到
常 胖 剑 吊 畔
到
形容词 形容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动词
阳平 去声 去声 去声 去声
去声
形声字 形声字 形声字 会意字 形声字
形声字
(北大)有一种江湖黑话,“布”用“摆故”表示:
“普”用“排骨”表示;据此,“母”可以用两个字
埋 ”和“______ 古 ”表示。 “______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内容和特点
1、文字方面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考查形式有音韵、 错别字、笔画数、偏旁部首、繁简体转换和造字法等。 2、词语方面主要考查词语的辨析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 用。 3、句子方面主要考查语病、标点、修辞、句意理解、 对联、名句名篇等。
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

国学之六书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①象形。
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
它在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②指示: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
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
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大致有八种类型:左形右声(河、冻)、右形左声(功、期)、上形下声(芳、爸)、下行上声(货,贷)、外形内声(囤、匣)、内形外声(问、闻)、形占一角(栽、飓)、声占一角(厅、旗)。
⑤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
如:“老”和“考”。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
如“反”和“返”。
对于字形的考察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仿写汉字、改正错别字等。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六书”之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至于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
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一为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中引郑众的话“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一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云:“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一为许慎,其《说文解字?叙》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不仅指出了六书各书的名称,还给每一书下了定义,举了例子。
据唐兰先生考证,三家之说同出于一源,因为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根据西汉末古文经学创始大家刘歆的《七略》删节而成的,所列六书名目、次序也应本于刘歆所述,而郑众、许慎的学术师承又与刘歆有渊源,郑众之父是刘歆的学生,许慎之师贾逵的父亲贾徽也是刘歆的学生。
后人在阐述六书理论时,多依朱宗莱的主张,从许慎六书的名称而遵班固六书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代三家,只有许慎为六书下有定义,故要正确理解古人的六书说,必须弄清许慎六书说的原意。
汉字的表意功能,是由字符内在的构形来体现的。
字符在内的构形相当复杂,但是也有一定的规律。
能大体阐明这些规律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说。
(一)象形象形是一种图画式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犹言曲屈,说明象形的造字方法是描绘物体的轮廓图形,具体的“画”法是随着物体外部线条的弯曲而弯曲。
文化常识——汉字六书

会意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 huī ), “武”、“信”是也。
休:息止也。从 人依木。許尤切。 人靠在树上,表示 休息。
信:誠也。从人从 言。息晋切。人说的 话应该是可靠的,故 信本意为真心诚意。
酒:以酿酒的瓦 瓶“酉”和液体 “水”合起来,表 达字义。
会意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 huī ), “武”、“信”是也。
汉字“六书”
——王吕广
楔子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 哭。”
汉代高诱注:“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 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 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鬼或作兔,兔 恐见取豪(毫)作笔,害及其躯,故夜哭。”
目
壹
贰
录
说文解字:月,闕 也。大陰之精。象形。
“月”字像一弯明 月的形状。
说文解字:舊也。外骨 内肉者也。
“龟”字像一只龟的侧 面形状。
“马”字就是一匹有马 鬣、有四腿的马。
象形
一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 “月”是也。
鱼
羊
火
耳
足
山
虫
田
象形
一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 “月”是也。
作业
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 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谢谢
形声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
[“六书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六书对汉字教学作用
![[“六书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六书对汉字教学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ca5068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b.png)
[“六书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六书对汉字教学作用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形体的演变大致有以下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前四种属于汉字的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那么属于汉字的用字法。
仔细分析汉字的造字法,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汉字的开展及其演变历程。
通过对汉字形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字,在此根底上我们可以掌握更好的汉字教学方法。
一、“六书”与汉字形体的演变象形就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在远古的中国,人们运用图画来记录一些东西或事情,渐渐的这些图画就成为了文字,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汉字属于象形字。
由此看来我们不难理解象形字的含义,例如:“牛”字,他是象牛角,所以是由表示牛角这一图形演变而来的。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由此看见,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根底上形成并开展起来的,有的指事字单纯的表示象征性的符号,例如“三”用三条弧线表示,当然有的指事字那么是在象形字的根底上加上了一些指示性的符号,例如“本”字,这是在象形字“木”的根底上加上了一横,表示的是树木的根,进而引申出根本之意。
会意就是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的意义。
由这种方法组成的汉字是合体字,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意义,但是有些字又可以组合在一起,从而组合成一个新的字,这时意义便不同了。
例如:“淼”字是由三个“水”字组合而成的,“明”字是由“日”和“月”组合而成的。
形声就是由表示类属意义的部件和表示字音意义的部件组成新字,无可厚非,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字的含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形声字是现代汉字最多也最常用的造字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形声字的运用,例如:“问”字,从“口”,“门”声。
转注属于用字法,对于这种方法的介绍并不是很多。
南京大学的徐昌火指出:由于《说文解字》中部首都是形符,即表义的偏旁,因此我们说许慎所谓转注,可能就是指的以合体字作形符的合体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自主招生之语言文字运用:汉字“六书”【真题再现】1.(2011年复旦大学)“六书”中哪些是造字方法、哪些是用字方法?【答案】“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2.(2009年复旦大学)关于汉字构造传统上有“六书”之说,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B篆书、隶书、魏书、楷书、行书、草书C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箍文、简文、帛文D仓颉篇、方言、说文解字、尔雅、广雅、切韵【答案】A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3. (2007年复旦大学)对“六书”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B.风、雅、颂、赋、比、兴C.《诗》、《书》、《礼》、《易》、《乐》、《春秋》D.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移注、假借【答案】D“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模拟测试】关于汉字构造传统上有“六书”之说,请将下列汉字按照“六书”的标准进行分类。
人、采、财、手、刃、明、马、露、本、木、休、上、问【答案】“人、手、马、木”为象形字,“刃、本、上”为指事字,“采、明、休”为会意字,“财、露、问”为形声字。
汉字“六书”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
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
“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象形】就是造字时,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如“日、月、水、山”等。
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
”其中的“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指创造书写符号。
所以,用“象形法”创造汉字,在摹写客观事物时,只勾勒其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和典型性。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起源。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指事、会意、形声。
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1、人体类:(1)人甲骨文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
造字本义: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
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
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
“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2)女甲骨文像一个两胸饱满的人,即妇人。
造字本义:两胸饱满的妇人,能生育、哺乳的人类中雌性。
甲骨文在两胸部位各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有哺乳经历的人,即“母”。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在头部位置加一横,表示发簪。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3)天甲骨文在“大”即“人”的头上加一圆圈指事符号,表示头顶上的空间。
造字本义: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
有的甲骨文将表示的空间的四边形改成两横指事符号(即“上”,表示大地上方的太空)。
金文将(大地上方的太空)改成(太初、混沌状态),突出“太空”的含义。
篆文承用金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的“大”写成。
(4)夫甲骨文在“大”的头部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发簪。
造字本义:成年男子束发,并用发簪固定。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古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可剪除,因此年纪越大头发越长;也因此发簪成为成年男子所必需。
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古人以束发、加冠为男子的成年仪式:男子15至16岁束发,标志着告别童少时期,成为合法公民,国家可以征用;男子20岁加冠,表示成年,可以婚配。
(5)文史前陶片上独立的符号像是用毛笔写在陶器腹壁上古老汉字。
甲骨文像刀具刻画出来的交错线条纹案,即远古最早的象形字。
有的甲骨文简化刻纹,字形古陶的“文”一致。
远古人在易于保存的岩壁或甲骨上刻画形象的线条、图案,以记录祭祀、战争、天象等重大历史事件。
造字本义:远古时代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象形汉字。
有的金文加“彡”,突出强调刻纹的形象。
有的金文“心,意识”“刻纹”,表示用刻纹、图案传达意识。
有的金文在交错刻画的线条里加“心”“意识”,更进一步明确“文”字的“用线条、图案传达意识”的含义。
篆文承续简化了刻纹的甲骨文字形。
隶书使错纹形状消失。
“文”是用刀具刻划出来的表义符号,具备图案的形象;“书”是用软笔写出来的表义符号,通常规则而抽象。
因此,有“甲骨文”、“金文”之称,没有“甲骨书”、“金书”之说;有“隶书”、“楷书”之名,没有“隶文”、“楷文”之谓;而篆体符号,既有用刀刻画的也有用笔描写的,所以既可称之“篆文”,也可称之“篆书”。
(6)心金文、像人体内椭圆形的泵血器官的线描图案,图案突出了该内脏上端的动脉入口管道、静脉入口管道,图案中间的一点,表示血液。
造字本义:人体的血泵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
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早期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晚期隶书变形较大,血管形状消失。
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7)手金文字形像五指伸张的样子。
造字本义:伸张的五指,人的前肢。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变形,将篆文的五指形象,简化成一撇两横。
古人称静态的前肢为“手”,称动态的手为“又”“抓握、操持”,“又”通常作为造字部件以“边旁”的形式出现。
(8)爪甲骨文像张手抓握的样子。
“覆手为爪”。
造字本义:用手指抓握。
金文在“又”即“持有”的手指上加指事符号,表示用手指将物品“勾”住。
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爪”的“抓握”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抓”代替。
(9)牙金文、像上下交错的臼齿。
籀文以“臼”状的明确表示牙为臼齿。
造字本义:上下交错的臼齿,位于哺乳动物齿弓的最后端,上下共四颗,俗称“大牙”。
篆文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略有变形。
楷书失去上下臼齿交错的形象。
古人称口腔前部上下相对的两排咬嚼器官为“齿”,称口腔后部上下交错的咬嚼器官为“牙”;后人将“牙”、“齿”混用——齿弓最后端的根齿叫“臼齿”,俗称“大牙”;齿弓最前端的一排面齿叫“门齿”,俗称“门牙”或“板牙”;正面门齿与后端臼齿之间的侧齿叫“犬齿”,俗称“犬牙”或“虎牙”。
(10)毛毛金文字形,像是在土地“土”上长出枝蔓茂盛的草。
造字本义:地上长草。
有的金文和篆文省去了土”。
隶书变形较大,从此不见“屮”即“草”形。
(11)目甲骨文、金文像人的眼睛。
造字本义:人的眼睛。
籀文(面,脸)(眉毛)(眼睛),表示眼睛在脸上的位置,是在眉毛之下。
篆文将金文字形的“美目”写成“竖目”。
(12)自是“鼻”的本字。
自,甲骨文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
造字本义: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
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
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
有的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进一步失去鼻形。
在向他人表达“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自”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
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畀”另造“鼻”代替。
“畀”既是声旁表示bi的读音,也是形旁;“畀”的上半部“田”,表示鼻孔;下半部,是双手的合写,表示抓、持、捏;“畀”表示捏鼻子。
古人用“自”即“鼻”称本人,有自我中心意味;用“而”即“胡须”称对方,有轻视意味;用“之”即“止”,“脚趾”,称第三者,有蔑视意味。
古人用“我”即“最威猛的战刀”称本人,是居傲;用“尔”即“短程的排箭”,也即“你”称对方,是轻视;用“它”即“虫,蛇”,泛称人类以外的事物,则带鄙视态度.(13)耳甲骨文像是被切下的蘑菇状的人类听觉器官的外廓。
造字本义:长在人体头部侧边的听觉器官。
有的甲骨文在蘑菇形状上加两个短竖指事符号,表示用手抓住割下的听觉器官。
金文将甲骨文的短竖指事符号明确为(“又”的变形,抓),表示用手抓,因此,“耳”其实是“取”的本字——“取”的本义就是“割掉耳朵”,并且还是割取左耳朵的意思。
篆文有所变形,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似手非手(抓)的形象。
远古战场上,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叫作“取”。
当“耳”变成名词后,甲骨文再加“又”(抓)另造“取”代替。
(14)舌甲骨文(蛇信子,像蛇的味觉器官)(口,口腔),表示口腔内的辨味器官。
有的甲骨文在“蛇信子”上加上两点指事符号,表示饮食或说话时喷溅的唾沫。
造字本义:蛇信子,连接于口腔下端的器官,用于辨味、感知环境。
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将甲骨文的舌状写成“干”。
隶书将篆文的写成。
(15)身甲骨文像一个女人挺着大肚子。
有的甲骨文像一个人隆起的腹部内怀着一个胎儿。
有的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在隆起的腹部内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腹内有子。
造字本义: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
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在隆起的腹部下方加一短横指事符号,指代不明。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身”的“怀孕”本义消失后,另造会义字“孕”代替.(16)页甲骨文“首,头部”“人”,造字本义:人的头部、脸部。
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省去毛发形象。
隶书将篆文的“人”写成两点。
(17)首甲骨文、像有发、有眼、有嘴的动物头部。
金文突出头部的毛发。
有的金文省去嘴形,略去野兽特征,突出人类的眉毛与眼睛。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人的头部。
隶书将篆文的“眉”写成“草头”。
(18)面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眼睛外加一指事性的线框,代表脸廓。
造字本义:脸庞。
楚简有所变形。
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目”写成“首”,强调脸在头部)、鬼(,甲骨文“面具”“巫师”,表示祭祀仪式中头上戴着恐怖面具的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