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汉字的“六书”理论
汉字形体六书

汉字形体六书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历来有“六书”的说法。
所谓“六书”,是后人根据已有的汉字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方法。
“六书”是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一直到西汉末年才有详细的论述。
先是刘歆的《七略》,嗣后班固采录于《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后来,刘歆的再传弟子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的更为明确具体:“《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上述三种说法,名称和顺序都不尽相同。
清代以后,一般人采用许慎所说的名称,按班固所说的顺序排列。
《汉书〃艺文志》说“六书”是造字之本,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事实上,转注和假借并不造新字,一般把它们理解为用字之法。
象形字许慎说:“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象形字是依据某种物体的形状曲折回环地画成的,如“日”、“月”两字。
可以看出象形字是从画图发展来的,但是画图与文字的性质不同,文字与语言结合,有比较固定的形体,表达词的意义能够读出音来;而画图并不与语言结合。
象形字可以分为:1.单体象形字,如“日”字,甲骨文和金文都像太阳的形状。
由于用刀刻在甲骨上,所以甲骨文多角方正,而金文的笔画是圆的。
2.合体象形字,如“果”字,《说文》解释为:“果,木实也,象果形在木上。
”这个象形字是树木和果实两部分组成的。
又如“巢”字,《说文》:“乌在木上口巢,从木象形。
”“巢”字的上半部像许多小鸟,其下是鸟窝,也是合体象形宁。
3.变体象形字,如“尸”字像横卧的尸体。
“县”字像头例悬形。
象形字是表形的,以形显意;其形体总是描绘事物的特点。
汉字造字方法—六书

六书一、概念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1]》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
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
“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二、释义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条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汉字的分类结构及六书

汉字的分类结构及六书汉字的分类结构及六书汉字的分类任何一种文字都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的特征,因此分为表形文字、表音文字、表意文字1.表形文字 ----描摹物体形象的文字,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是文字发展的初级阶段。
体系不够完整,功能不完善,因为它不能直接与语言中的词语准确的结合,可以表义,但不能准确表达词语和发音,只能表示具体事物,不能表示抽象概念。
2.表音文字 ----使用少量的字母来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语言的文字。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表音文字。
根据字母所代表的语音单位的不同,表音文字又可分为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的音节文字(如日文),和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的音素文字(如英文)两种。
3.表意文字 ----就是不直接表示词的读音,而是用特定的表意符号表现语义,记录词或词素的文字。
有的学者认为汉字是现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也有的学者认为汉字不仅仅表意,汉字中的形声字也有表音的功能。
汉字的结构汉字是方块式的文字1.独体字----来源于图画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2.合体字----以独体字为基础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
在汉字总体内,独体字占很少,合体字占90%以上,合体字中以形声字绝对多数。
汉字的六书汉字形体的构造方法,传统说法叫“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2、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汉字造字的“六书”

汉字造字的“六书”汉字造字的“六书”是一种汉字笔画体系,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是汉字造字历史上重要的成果。
“六书”由郯邑孔伋和高礼以《象形定声六书》称其为“六书”。
“六书”包括《人书》、《地书》、《水书》、《火书》、《木书》、《金书》这六种汉字笔画,把汉字的笔画及其意义交织在一起,使汉字的写法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形成了一种汉字造字体系。
《人书》注重表意,又名“表书”,以表意词语中多见的轻声字,关于动作、态度、情绪等人文关怀内容的字根,用简单大笔画,以考量辩析相应词语多义时考虑,以简化表意字笔读。
《地书》注重形声,又名“形书”,以术语和地名,以及形容词、副词、助词、代词、动词中的声调字,以熟悉汉字字形拆出声旁,以联想和理解来表达对地方的记忆与熟悉,也以此存储对地方的记忆。
《水书》注重构字,又名“构书”,以配合汉字笔画习惯,可以表达更多的意义的字根,其构字有关的笔画,不仅熟悉古书表意字的构字法,而且能够把结构更为丰富的字形,用笔加以拆出声旁,增补构词,使汉字更为丰富。
《火书》注重应形,又名“变书”,以汉字词语中多见的音节字,充分利用汉字变形应用,可以将汉字笔画变形而得到不同意义的字根,例如狮(shi)以边变角,即变为示(shi),以及巴(ba)变为霸(ba),使汉字的含义更加丰富。
《木书》注重多情,又名“合书”,以汉字的结构特征,把两个或者多个拆分的字根合二为一,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并会用笔加以结合,以便表达不同意义的字根,以及在不同词语中表达出汉字的多义性。
《金书》注重变色,又名“变书”,以不同的汉字变形表达不同的意义,把汉字的笔画进行调整和修改,以实现不同意义的字根,比如法象变为泌,用把字根给它改变了颜色,以及把九丙边改为九乃边,使汉字的意义可以表达的更多,更丰富。
总之,汉字造字的“六书”是汉字造字历史上重要的成果,它把汉字的笔画、声旁和意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可靠、安全的汉字造字体系,使汉字的写法更加完善,更加简捷易读、精确而准确。
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

国学之六书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①象形。
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
它在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②指示: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
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
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大致有八种类型:左形右声(河、冻)、右形左声(功、期)、上形下声(芳、爸)、下行上声(货,贷)、外形内声(囤、匣)、内形外声(问、闻)、形占一角(栽、飓)、声占一角(厅、旗)。
⑤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
如:“老”和“考”。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
如“反”和“返”。
对于字形的考察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仿写汉字、改正错别字等。
六书理论

4、形声:
• 即有形符加声符组成的合体字。我们着 重讲一下,偏形与偏声。
• 條、倏、修、脩。榖、彀;勝、滕、縢 、腾。截、栽、载、哉。颖、颍;佞; 赖,强,疆,雜;旗,施,族,旅。
• 象形与指事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指 事性的符号,而象形直接与所指事物的 形象对应。 • 象形与会意:会意有两个或以上的构件 组成,其中任何一个构件与字义不能直 接对应,他们只能曲折表义。 • 假借:是借用读音,形义上没有直接联 系。如花,来,朋,西,东等。
象形以图画表具体之形其事于初民为易指事以符号表抽象之事非智术大进殆不易为则班固首象形次指意难作而易穷形声易为而无尽形声之作盖所以救会意之穷其次第盖当在会意后若然班氏二书次第亦优于盖事本无象象事不如指事之洽也
六
书
理
论
主讲人:萧峰
六书理论
• 一是六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二是六书理论的定性问题,即它到底是 古汉字的字形构造理论,还是古汉字的 造字理论,即形义关系理论。 • 三是六书例说
三、六书例说
• 1、象形: • 独体象形日、月、云、气、山、阜、堆 、水、火、人、子、儿、女、臣、貌、 首、目、自、耳、口、牙、手、爪、心 、止、吕、毛、冉、牛、羊、马、鹿、 象、犬、兔、万、它、黾、易。 • 复体象形:母、尾、果、朵、丹、州、 眉、而、瓜
2、指事
• 独体指事:一至十 • 合体指事:天、寸、叉、亦、本、末、 朱、刃、卒、创、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会意
• A图形式会意:宿、臽、无
六书产生的先后
• 目前,学术界取得一致观点的是:先有象形与 指事字,然后才有会意与形声字,因为会意字 与形声字基本上都是由象形字与指事字组合而 成的。 • 至于象形字与指事字谁先谁后的问题,一派倾 向于象形字先于指事字,另一派则倾向于指事 字先于象形字。我们认为,在文字产生以前, 人类掌握了图画与抽象符号的使用。比如,岩 画,就是早期的原始图画,而陶器上的符号, 则是抽象的指事符号。在文字产生之时,就借 用现存的图画与符号来记录相应的概念。
六书:汉字造字方法

六书:汉字造字方法导语:六书是我国古汉语的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六书吧!六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是后来的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概念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文字,六书

文字,六书●【六书的基本概念】:指古人分析汉字的构造和使用而的归纳出来六种条例。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
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
“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六书的具体内容】一【象形】:六书之一。
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如《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
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
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
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
”(《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二【指事】:六书之一。
也叫“象事”、“处事”。
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
《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1.特点 ①图画感很强,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图画,而是带有写意 的性质。
马
鹿
二、“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1.特点 ①图画感很强,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图画,而是带有写意 的性质。
牛
羊
二、“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1.特点 ②象形字一般都为独体字,不能拆成两个独立成义的形 体。
页
果
瓜
二、“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2.举例 ①有关人体的:
二、“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2.举例 ②有关动物的:
二、“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2.举例 ③有关自然界的:
二、“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2.举例 ③有关居室器用的:
(二)指事
二、“六书”的内容
1.构成
①纯符号的指事字——来源于契刻
汉字的“六书”理论
★何谓六书?
★如何区分六书? ★六书与汉字造字有关系吗?
一、“文”与“字”的本义
文:本义是花纹、纹饰,即“纹”之初文。
《左传·隐公元年》:“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一、“文”与“字”的本义
字:本义是“在家里生孩子”。
《说文》:“字,乳也。”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
(五)“转注”与“假借”
1.转注 戴震:转相为注、互相为训。
二、“六书”的内容
如:老——考;颠——顶;初——始;意——志
2.假借
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如:师——狮;哥——謌;乌——呜
三、“六书”与造字
四体二用: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体,与造字有关。
转注、假借为用,与用字有关。
二、“六书”的内容
嶽
(四)形声
2.特点
二、“六书”的内容
①一般情况下,声符表示声音,意符表示意义。
有两个情况需注意:
A、古今语音的变化,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符读音不
符。如:瞠、菅
B、意符只是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而不是表示形声字
的意义。如:征(征伐)
②某些形声字的声符也表示意义范畴。 如:溢、燃、暮。
会意是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的意义来表达一个新的 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三)会意
2.种类
二、“六书”的内容
①同体会意:重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符号,表示 一种新意。
(三)会意
2.种类
二、“六书”的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②异体会意:重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符号,表示 一种新意。
(三)会意
3.特点 会意字为合体字(根本特点)
(二)指事
二、“六书”的内容
1.构成
②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抽象的指事符号。
(二)指事
二、“六书”的内容
2.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区别
①象形字多是具体的,指事字多是抽象的。
②有无带指事符号,这种指事符号有的是点,有的是短横,
有的是半圆,只要仔细观察,是会找出这个指事符号的。
(三)会意
1.构成
二、“六书”的内容
乳。” 《论衡· 气寿篇》:“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山海经· 中山经》:“其实如兰,服之不字。”
一、“文”与“字”的本义
文和字后来为什么专指汉字呢?
许慎《说文解字·叙》: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 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二、“六书”的内容
(一)象形 1.特点 ①图画感很强,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图画,而是带有写意 的性质。 鸟 鱼
囿
羞
(四)形声
1.构成:声符+意符 ③加注意符 师——狮 ;哥——謌 取——娶;昏——婚
二、“六书”的内容
其——箕;益——溢;莫——暮;止——趾
(四)形声
1.构成:声符+意符 ④改换形声字偏旁 振——赈;说——悦 螾——蚓;袴——裤
二、“六书”的内容
(四)形声
1.构成:声符+意符 ⑤会意字改成形声字 聞
二、“六书”的内容
但有时与衬体象形字不好区别,一般能分析成两个独立 成字的构字部件,就可以看成是会意字,而不能分析为 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的,就可看成是衬体象形。
(四)形声
1.构成:声符+意符 ①加注音符 齿
二、“六书”的内容
鼻
星
(四)形声
1.构成:声符+意符 ②把原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
二、“六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