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浙江省温岭市锦园小学方杰一、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品德社会《法律,生命的保护伞》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简单了解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

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让孩子从小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教学背景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孩子对法律比较陌生,学起来肯定会比较困难。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从未接受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了解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而本课应有的法律知识,大部分学生是缺失的,再加上法律这一话题本身极具严肃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种种原因使得课堂的组织形式与精选的教学内容更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认知结构,做到深深吸引其注意力并多引导、多启发、多关心全体学生,还要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所提高。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案设计: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掌握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正确判断生活中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育漫画创作赏析、模拟法庭、表演情景、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普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形成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方法和能力;努力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五、教学难点: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六、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百度搜索引擎的作用,收集并出示材料;老师制作PPT课件、设计板书;学生搜索预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身边的青少年受伤害事例、结合青少年受伤害事例,进行漫画创作赏析;课中教学方法多样,知识大冲浪、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猜谜、朗诵、模拟法庭等。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案》小学品德与社会浙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案》小学品德与社会浙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能够学法、懂法、守法,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同时让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的现代小公民。

学情分析高年级的小学生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也是其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他们对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所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就显得很有必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知道,并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自己的生命撑起保护伞。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的现代小公民。

教学过程4.1【活动】遵纪守法快乐成长一、导入教师导入语:为自己的生命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主持人上场,揭题《遵纪守法快乐成长》。

二、法律知识小问答1什么叫遵纪守法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有关纪律,依法办事,严格恪守法律规范就叫遵纪守法。

)2、谁知道我们国家的法制宣传日是几月几日?(每年的12月4日)3、我们中国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在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

那个时候,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出现矛盾时,往往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

如果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另一个部落的所有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

这样整个社会非常混乱,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都受到威胁。

只有在夏朝建立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

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始的。

)4、乙:同学们,为了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权益,让我们健康成长,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吗?(有《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卫生法》、《消防法》等都规定了学校安全方面的内容。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教案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教案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案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3、在成长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身边的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难点: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的地震震级为7.8级。

!她们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呢?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有的人知道怎么样躲避”“有的人知道怎么样保护自己”教师总结:是的,有的人懂得保护自己,怎么在地震中逃生由此我们知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十分重要自我保护意识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的重要能力引入课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侵犯了隐私权)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生活中我们还会受到哪些伤害?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自然界: 疾病车祸火灾水害 -----人为: 校园暴力事件非法网吧不良书籍侵害肖像权隐私权------那同学们知道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积极发言,并且归纳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如果侵害的程度较轻:1、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2、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些权利是合法的,是不允许非法侵犯的探究活动二:幻灯片出示4张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是怎么侵犯我们的权利的实例:家长偷看学生日记学生发言,侵犯我们的隐私教师归纳:是的同学们,法律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的。

我们有保护自己的法律武器:《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规定:第三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未成年的个人隐私。

第三十一条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法律是生命的保护伞 姚晓芬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法律是生命的保护伞  姚晓芬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法律是生命的保护伞姚晓芬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特征和要素。

2.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

3. 法律与个人生活: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遵守法律。

4. 法律保护生命权益: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5. 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案例分析,法律咨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法律咨询法:模拟法律咨询,提高学生的法律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法律相关资料。

2. 案例素材。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3. 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法律知识和观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遵守法律,提高法律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案例的分析能力。

3. 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或法律援助机构,加深对法律实践的了解。

2.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1.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1》说课稿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1.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1》说课稿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1.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1.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1》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生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来感受法律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法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认识法律对于保护生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

2.教学难点:法律对于保护生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法律的作用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对于保护生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呈现一个涉及法律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知识讲解:教师针对案例中的法律问题,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

寻找生命的保护伞安全教案

寻找生命的保护伞安全教案

寻找生命的保护伞安全教案
一、课程目标:
1.了解生命保护伞的概念和作用;
2.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头盔等防护装备;
3.培养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生命保护伞的概念和作用;
2.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头盔等防护装备;
3.安全知识问答。

三、教学步骤:
1.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生命保护伞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命保护伞,以及它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

2.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等方式,教授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头盔等防护装备。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这些装备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并强调正确佩戴的重要性。

3.通过问答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安全知识,检验他们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
1.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安全装备的使用效果;
3.采用问答互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命保护伞和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和交流互动情况,评估他们是否具备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案

一(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案
自愿发言
小组讨论评一评
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见解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由思考Fra bibliotek小组讨论
指名交流
三、精讲点拨,整合知识。
1、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于1992年1月1日起实行。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其它条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此法律,感受为什么说它是生命的保护伞。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
学科
册次
课题
课型
课时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品德
六年级上册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新授课
1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技能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3、在你周围是否有违反法律的现象?你准备怎么办?
自己思考
发表看法
回忆说解决方法
五、总结升华,导行实践
1、让学生谈谈学文后的收获。
2、课外实践
课后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了解其它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和法规。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说说当我们未成年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怎么做?
静听介绍,加深了解
发表见解
四、巩固训练,激情诱导。如何看待下列事件?
1、小金的父母离婚后都不愿意抚养他,小金不知道该怎么办?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研和中心小学唐生明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3、在成长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身边的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难点: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法律知识,可以问父母,老师, 也可以上网查询。

【设计目的:初步感知法律在生活中的用途,为新课奠定基础】一、情境导入1.(播放情景剧“军军休学”)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觉得军军妈妈的做法对吗?军军应该休学吗?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队展开辩论:⑴ 认为军军是个懂事的孩子,休学是帮家里解决困难,这样做是对的。

⑵认为军军不能因此放弃学习的机会,这样做不对。

2.师:刚才大家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该如何判断军军是否该休学,军军妈妈的做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律的依据吧。

(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受教育是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父母无权剥夺孩子的这一合法权益。

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当我们遇到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时,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

【设计目的:以情景剧导入,增加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你有什么收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条款,课本介绍了7个条款。

【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小组成员介绍收获】。

【设计目的: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内容,为下一步运用做铺垫】三、案例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课外收集还有哪些法律、法规是少年儿童的保护伞?
五、板书设计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教学反思:
静听
自由评论
学习法律条款
依照条款评一评
齐读课题
指名汇报
自由读文
学习法律条款
指名汇报
读一读范例
交流讨论
评一评
在小组内交流所收集到的相关法律条款
了解更多法律
知识竞答
小组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讨论
朗诵诗歌
课外积累
以情景剧导入,增加学生学习保护法的兴趣。
了解法律条款,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理可诉。并为用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回顾,扩大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课外学习欲望,然后又引回课堂,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勤思考的学习能力。
从情境中不动声色地向课本内容推移,润物细无声。既教给学生评论的方法,又给了学生充分学习、思考的空间。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了解法律相关资料。2、收集一些法律条款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激趣(3—5分钟)
1.(课件播放“军军休学”)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觉得军军妈妈的做法对吗?军军应该休学吗?
(认为军军是个懂事的孩子,休学是帮家里解决困难,这样做是对的。认为军军不能因此放弃学习的机会,这样做不对.......)
3、小组合作学习:你身边有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吗?请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把你们的记录交给另一小组同学解答。老师将从其中选出一组最佳发现组、一组最佳评判组。
4、诗歌朗诵。(课件出示)
小结: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在人生路上,生命之舟会经受各种风雨的洗礼。请撑起一把生命的保护伞——法律,让我们知法、守法、用法,使生命之树常青。
通过亲自实践——走进案例,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引读,及讲解激发学生要学法、用法的情感。
收集法律条款中学习法律知识,并为学以致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用玩中学、学中玩的方法学习来巩固学生的法律知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合作讨论,了解更多法律,让学生能灵活面对万变的案例。
三、体验内化(13—15分钟)
1、请同学们依葫芦画瓢,为下列两幅图提提自己的想法,(一组的同学做第一幅图,二组做第二幅图)想好后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
(课件示图2、图4)
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图2:我想对(六)三班急着要去救火的同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你们急着救火的想法是对的,但那样的危险活动难免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我们要确保自身安全,不能盲目去救火。



3、在成长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身边的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实践应用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材分析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是《品德与社会》(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崇尚科学”的第四篇课文,旨在通过学习法律、运用法律。以其为准绳,维护它;以其为武器,保护自己,使自己更茁壮健康的成长。
5、你们知道的法律都有哪些?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和我们密切相关的一部法律板:《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哪儿知道与我们有关?未成年人指:未为满18周岁的公民。
二、激励探究(10—12分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2-24页的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内容。
2、谁先来说说你的读书收获?
四、延展践行(6—8分钟)
同学们收集到了很多法律条款,老师忍不住想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知识竞答。
2、小讨论:选择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评论。
(1)棍棒底下出孝子。
(2)不打不成器。
(3)鲁迅笔下的私塾先生,为了教育好孩子,经常用戒尺打学生的手掌。要是类似这样的事发生在今天,你有何感想?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铜厂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李玉波
课题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图4:我想对网吧老板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你应该采取措施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相反你却对学生采取优惠政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2、师:从以上的实例中,我们发现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多种多样。而,引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所有合法权益。所以我们知道的法律条款越多就能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相关法律条款。
通过身边实例走出课本,让品德课生活化。
小结回顾,对整体性情境作延伸,再次感染学生情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时间及规定的条款)
你的收获真多!能用上这些法律条款,学会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就更棒了!
3、试试看,(课件出示课本25页上的扫描镜。)
谁先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课件演示分析图1:我想对某装修队说,你们欲选择价格低廉的非环保油漆装修教室是不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你们用价格低廉的非环保油漆装修教室,将会危及未成年人人生安全、健康,你们不能这么做。
2.师:刚才大家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律的依据。(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九条”)
3.师:看了相关法律依据,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吧?
4、师:说得很好,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人生之路是坎坷的。在人生路上,生命之舟会经受各种风雨的洗礼。请撑起一把生命的保护伞——法律,使生命之树常青。板课题:(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