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
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浙江省温岭市锦园小学方杰一、教材分析六年级上册品德社会《法律,生命的保护伞》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简单了解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
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让孩子从小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教学背景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孩子对法律比较陌生,学起来肯定会比较困难。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从未接受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了解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而本课应有的法律知识,大部分学生是缺失的,再加上法律这一话题本身极具严肃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种种原因使得课堂的组织形式与精选的教学内容更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认知结构,做到深深吸引其注意力并多引导、多启发、多关心全体学生,还要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所提高。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案设计: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掌握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正确判断生活中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育漫画创作赏析、模拟法庭、表演情景、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达到普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形成依法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方法和能力;努力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五、教学难点: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气和信心,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六、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百度搜索引擎的作用,收集并出示材料;老师制作PPT课件、设计板书;学生搜索预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身边的青少年受伤害事例、结合青少年受伤害事例,进行漫画创作赏析;课中教学方法多样,知识大冲浪、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猜谜、朗诵、模拟法庭等。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案》小学品德与社会浙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能够学法、懂法、守法,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同时让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的现代小公民。
学情分析高年级的小学生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也是其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他们对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所以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就显得很有必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知道,并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自己的生命撑起保护伞。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的现代小公民。
教学过程4.1【活动】遵纪守法快乐成长一、导入教师导入语:为自己的生命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主持人上场,揭题《遵纪守法快乐成长》。
二、法律知识小问答1什么叫遵纪守法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有关纪律,依法办事,严格恪守法律规范就叫遵纪守法。
)2、谁知道我们国家的法制宣传日是几月几日?(每年的12月4日)3、我们中国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在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
那个时候,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出现矛盾时,往往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
如果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另一个部落的所有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
这样整个社会非常混乱,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都受到威胁。
只有在夏朝建立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
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始的。
)4、乙:同学们,为了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权益,让我们健康成长,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吗?(有《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卫生法》、《消防法》等都规定了学校安全方面的内容。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教案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案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3、在成长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身边的事情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难点: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的地震震级为7.8级。
!她们为什么能够生存下来呢?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有的人知道怎么样躲避”“有的人知道怎么样保护自己”教师总结:是的,有的人懂得保护自己,怎么在地震中逃生由此我们知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十分重要自我保护意识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的重要能力引入课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侵犯了隐私权)二、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生活中我们还会受到哪些伤害?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归纳:自然界: 疾病车祸火灾水害 -----人为: 校园暴力事件非法网吧不良书籍侵害肖像权隐私权------那同学们知道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积极发言,并且归纳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如果侵害的程度较轻:1、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等;2、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些权利是合法的,是不允许非法侵犯的探究活动二:幻灯片出示4张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是怎么侵犯我们的权利的实例:家长偷看学生日记学生发言,侵犯我们的隐私教师归纳:是的同学们,法律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的。
我们有保护自己的法律武器:《中国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规定:第三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未成年的个人隐私。
第三十一条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法律是生命的保护伞 姚晓芬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法律是生命的保护伞姚晓芬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什么,法律的特征和要素。
2.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
3. 法律与个人生活: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何遵守法律。
4. 法律保护生命权益:刑法、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5. 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案例分析,法律咨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法律咨询法:模拟法律咨询,提高学生的法律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法律相关资料。
2. 案例素材。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
3. 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法律知识和观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遵守法律,提高法律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法律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程度,以及对案例的分析能力。
3. 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或法律援助机构,加深对法律实践的了解。
2.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1.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1》说课稿

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1.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1.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1》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生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来感受法律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法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认识法律对于保护生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
2.教学难点:法律对于保护生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法律的作用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对于保护生命、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呈现一个涉及法律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知识讲解:教师针对案例中的法律问题,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类型。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浙教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法律,生命的保护伞》向邪教宣战”说不是本单元的第三个主题,法律,生命的保护伞需要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意识。
【【【【【【【【【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法律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学难点】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课件、图表、清单。
一、通过什么叫隐私引入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只能公开于有保密义务的人)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
隐私是个人的自然权利。
从人类抓起树叶遮羞之时起,隐私就产生了。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第三十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的个人隐私。
第三十一条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1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法律是生命的保护伞 姚晓芬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法律是生命的保护伞姚晓芬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法律的基本概念1.1 法律的定义解释法律的含义和作用讨论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1.2 法律的来源和种类介绍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解释不同类型法律的特征和应用范围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1 公民的基本权利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安全等讨论公民权利的保护和法律保障2.2 公民的基本义务解释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法律、纳税、履行兵役等探讨公民义务的履行和法律约束第三章:法律保护生命权的意义3.1 生命权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生命权的含义和保护意义强调生命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价值3.2 法律保护生命权的具体措施介绍法律保护生命权的具体措施,如刑法、刑事诉讼法等讨论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第四章:法律保护个人财产的意义4.1 个人财产权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个人财产权的含义和保护意义强调个人财产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价值4.2 法律保护个人财产的具体措施介绍法律保护个人财产的具体措施,如物权法、合同法等讨论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第五章: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5.1 消费者权益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消费者权益的含义和保护意义强调消费者权益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价值5.2 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具体措施介绍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具体措施,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讨论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第六章:法律保护人格权的意义6.1 人格权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人格权的含义和保护意义强调人格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价值6.2 法律保护人格权的具体措施介绍法律保护人格权的具体措施,如民法典、侵权责任法等讨论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第七章:法律保护婚姻家庭的意义7.1 婚姻家庭权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婚姻家庭权的含义和保护意义强调婚姻家庭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价值7.2 法律保护婚姻家庭的具体措施介绍法律保护婚姻家庭的具体措施,如婚姻法、家庭法等讨论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第八章:法律保护劳动权的意义8.1 劳动权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劳动权的含义和保护意义强调劳动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价值8.2 法律保护劳动权的具体措施介绍法律保护劳动权的具体措施,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讨论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第九章:法律保护社会保障权的意义9.1 社会保障权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社会保障权的含义和保护意义强调社会保障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价值9.2 法律保护社会保障权的具体措施介绍法律保护社会保障权的具体措施,如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等讨论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第十章:法律保护环境的意义10.1 环境权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环境权的含义和保护意义强调环境权在法律中的地位和价值10.2 法律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介绍法律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如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等讨论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法律的基本概念:理解法律的含义和作用,以及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
一(4)《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案

小组讨论评一评
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见解
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由思考Fra bibliotek小组讨论
指名交流
三、精讲点拨,整合知识。
1、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于1992年1月1日起实行。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其它条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此法律,感受为什么说它是生命的保护伞。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
学科
册次
课题
课型
课时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品德
六年级上册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新授课
1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
√
技能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评论。
3、在你周围是否有违反法律的现象?你准备怎么办?
自己思考
发表看法
回忆说解决方法
五、总结升华,导行实践
1、让学生谈谈学文后的收获。
2、课外实践
课后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了解其它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和法规。
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
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3、说说当我们未成年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怎么做?
静听介绍,加深了解
发表见解
四、巩固训练,激情诱导。如何看待下列事件?
1、小金的父母离婚后都不愿意抚养他,小金不知道该怎么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师:刚才大家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该如何判断军军是否该休学, 军军妈妈的做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律的依据吧。(教师出示“《中 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受教育是每一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父母无权剥夺 孩子的这一合法权益。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 护法》。当我们遇到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时,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
1、 案例:一天晚上吃过饭,小强的爸爸说:“没什么事情做,我带你歌厅 唱歌吧”。结果到了歌厅门口,门卫却说:“大人可以进去,小孩不能进,看见这 牌子了吗‘未成年人禁止入内’”。小强的爸爸不理解:“我们花钱进去唱歌,凭 啥不让我儿子进?”
父母可以带未成年人子女到歌厅唱歌吗,为什么? 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说明理由。【“引导”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同学们,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当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 该怎么办?(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课文中的其他案例,进行评论。)
◇看图片评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分组汇报】
1.全班交流。 2.师:评论了这些案例,请你选择一位主人公,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1 一个网吧门口告示:国庆期间本网吧所有项目,对小学生半价优 惠!!我想对网吧老板说:------------------------
《法律,生命的保护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保护未成年人的根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
年人保护法》,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就法律条款中的
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发表看法。 3、在成长过程中,知道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 重点:通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身边的事情有
二、小组合作:走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你有什么收获?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条款,课本介绍了 7 个条款。
【设计目的: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内容,为下 一步运用做铺垫】
三、案例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2、观察周围是否有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如有,你打算怎么 做?
突出《品德与社会》的社会性,实践性,例举生活中大量的事例,以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为目标,变枯燥的知识学习为有趣的实践活动。
◇2 居民楼着火了,六 2 班有的同学要去救火,有的同学说不能去。我想 对六 2 班的同学说-------------------
◇3 我们经常听到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等,请发表 你的看法。【放手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突出运用】
四、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哪些知识》? 下去查找【把知识延伸到生活中】
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就法律条款中的有关规定对身边的现象进行评论,并学会用 法律保护自己。
难点: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法律知识,可以问父母,老师, 也可以上网查询。【设计目的:初步感知法律在生活中的用途】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情景剧 “军军休学”)师: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觉得军军妈妈 的做法对吗?军军应该休学吗? 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队(甲队、乙队)展开辩论: ⑴ 认为军军是个懂事的孩子,休学是帮家里解决困难,这样做是对的。 ⑵ 认为军军不能因此放弃学习的机会,这样做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