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危险因素调查及分析

合集下载

乳腺癌的流行现状分析

乳腺癌的流行现状分析

乳腺癌的流行现状分析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女性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乳腺癌的流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乳腺癌的流行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更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这一现象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等。

此外,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也有所下降,年轻女性也成为患乳腺癌的高危群体之一。

二、乳腺癌的风险因素1. 遗传因素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据研究发现,可能与乳腺癌遗传相关的基因突变主要包括BRCA1和BRCA2等,这些基因突变会导致乳腺组织对激素反应异常,从而增加了乳腺癌的风险。

2.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都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此外,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下的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率也较高。

三、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早期筛查和预防是防治乳腺癌的关键环节。

目前,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主要通过乳腺X线摄影检查(即乳腺X线照片或乳腺钼靶摄影)和乳腺超声波检查来实现。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发现很小的肿瘤,从而使患者能够及早开始治疗,提高治愈率。

此外,定期的自我检查也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预防乳腺癌的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首先,要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其次,要适量运动,保持体重的稳定,避免长期的超重或肥胖。

此外,定期进行乳腺检查,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质和放射线辐射的环境中也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措施。

四、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切除肿瘤和相关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调查

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调查
2结 果
260 例患者年龄 27~87 岁,平均(48.2±8.6)岁。有人工流产史 者 187 例(71.9%),其中被调查患者中人工流产次数大于或等 于 2 次、初产年龄大于或等于 28 岁、初潮年龄小于或等于 12 岁、闭 经年龄小于或等于 45 岁的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见表 1。
基 金 项 目 :川 北 医 学 院 大 学 生 科 研 立 项 项 目 (11103)。 通 讯 作 者 :高 砚 春 (E-mail :736592003@ )。
≥45~54
77
29.6
>54
72
27.7
乳腺良性肿瘤史

42
16.2

218
83.8
一级亲属女性肿瘤史

44
16.9

216
83.1
吸烟史

2
0.8

258
99.2
肥胖史

5
1.9

255
98.1
3讨 论 自 1957 年首次报道人工流产与乳腺癌关系,尤其 20世纪 70
·2710·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9月15日 第28卷第17期 J Mod Med Health,September 15,2012,Vol.28,No.1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历档案室 2005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全部经钼靶 X 线 摄片并经病理学检查证 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资料 273 份,其中 13 份数据有误而舍去,筛 选出有效病例资料 260 份。 1.2 调 查 方 法 及 内 容 采 集 病 史 前 ,先 根 据 国 内 、外 研 究 乳 腺 癌危险因素的结果,选择一些重要的因素制定调查表。调查项目 包 括 :一 般 情 况 (年 龄 、住 址 、职 业 等 )、人 工 流 产 史 、初 产 年 龄 、初 潮年龄、闭经年龄、月经周期、乳腺良性肿瘤史、一级女性亲属肿 瘤史、吸烟史及肥胖史。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为川北医学院学生,并经过严格培训 ,调 查目的明确,标准统一,严格控制纳入调查的对象,采集相应有效 信息并进行交叉审核,保证问卷的质量。 1.4 统 计 学 处 理 对 所 收 集 到 的 资 料 进 行 筛 选 、整 理 、汇 总 ,录 入 Excel 表 格 ,应 用 SPSS17.0 软 件 对 调 查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用 百分比表示,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

杭州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杭州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 0 1 3 年第 2 3 卷第 1 期
Z h e i i a n g J I T C WM( V o 1 . 2 3 N o . 1 2 0 1 3 )
况、 体育锻炼 、 吸烟和饮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有 较好 的分 化类 型 , 在 生物 学上 具有较 低 的侵犯 性 。 0 . 0 5 ) 。与健康对照组 比较 , 病例组月经初潮年龄早 、 针 对初 潮年 龄早 、 绝 经后接 受 H R T的妇 女 , 帮助 绝经 后 HR T 史常见 、 乳 腺增 生史 和 乳腺 癌家 族 史 比 她们建立预防乳腺癌的保健 知识 ; 使用雌 激素时尽 例高 、 生存压力大以及接触 x线更频繁 ( P < 0 . 0 5 ) , 见 量 采 用最 小有 效 剂量 ; 密 切观 察乳 腺 情况 , 定 期 接受
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 2 0 1 3 年第 2 3 卷第 1 期
Z h  ̄ i a n g J I T C wM( V 0 1 . 2 3 N o . 1 2 0 1 3 )
6 5

调查研究 ・
杭 州地 区女性乳腺癌危 险 因素调查 分析
王灵燕
关键 词 乳腺 癌 女性


周 芳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 析 , 结果 显示 初潮 年龄 早 ( OR = 性 乳 腺病 变 。 目前 还 没 有证 据表 明乳 腺 增生 是 乳腺 但 两 者 之 间 可 能存 在 较 为 密 切 的关 2 . 4 8 3 )、 绝 经后 H R T史 ( O R = 4 . 1 6 2 ) 、 乳 腺 增 生 史 癌 的癌 前 病 变 , ( O R = I . 7 1 5 ) 、 乳 腺 癌家 族 史 ( O R = I . 9 7 3 ) 和生 存 压 力 系 。乳腺 增 生 的发生 基 本可 以认 为 与 内分 泌失 调 和 大( O R = 2 . 0 1 7 ) 是 杭 州地 区女性 乳 腺癌 发生 的危 险因 精 神 因素 有 关 , 故 乳 腺 癌 与乳 腺 增 生 间 存 在 共 同 的 素 。见表 2 。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作者:罗红来源:《家庭医学》2013年第10期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一直位居女性肿瘤的首位,并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被称为女性健康第一杀手。

专家们研究发现,乳腺癌与以下危险因素有关,需要广大女性警惕。

月经时间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的相对危险,比月经初潮在12~17岁者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危险性增加1倍。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腺癌的女性,本人患乳腺癌的几率为一般女性的9倍;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患病的平均年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姐妹当中有患乳腺癌者,本人患癌几率比常人高3倍。

婚育情况研究表明,未婚者发生乳癌的危险性为已婚者的2倍;女性虽婚但不育,或第一胎在30岁后,亦为危险因素。

专家认为,30岁前足月产和哺乳对女性乳腺有保护作用。

电离辐射乳腺是对电离辐射致癌活性较敏感的组织。

日本长崎原子弹爆炸时的幸存者中,患乳腺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胸部放疗,成人后患乳腺癌的几率也会增加。

饮食习惯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人均消耗脂肪量有较大关系。

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使乳腺癌的风险大大提高。

生活方式白领女性由于工作关系,坐多动少,缺乏锻炼,长时间紧箍着乳罩,难得给乳腺“松绑”;还有些女性迫于工作压力或为了追求事业成功,不成家,不要孩子,都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精神抑郁都市女性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导致情绪不稳定,不平和。

据调查,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抑郁是导致乳腺癌的重要因素。

摄入激素研究表明,雌激素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是造成乳腺癌的重要原因,常使用激素用品及妇女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者,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加。

药物影响降压药利血平和吩噻唑、甾体类等药物,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

有些保健品、护肤品、化妆品中含有致癌成分,使用时需慎重。

乳腺癌病因的高危因素分析

乳腺癌病因的高危因素分析

乳腺癌病因的高危因素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810001) 祁玉娟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肿瘤之一,综述乳腺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如年龄、月经、生育、哺乳、身高、家族史、饮食结构及环境、心理因素等,从而降低发病率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关键字 乳腺癌 病因 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7.9 乳腺癌是当今世界女性最多发的恶性肿瘤。

近20年尤为显著,每年全世界约有10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

据报道,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乳腺癌发病率约以年均3%的速度上升,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西欧和北美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始终居首位。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在世界上虽属低发国家,但近年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我们旨在通过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分析,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率及生存时间。

目前国内外研究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

1 年龄 在月经初潮前及20岁前,发病罕见,约0.2%[2],20岁以后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

2 种族 美国白人女性乳腺癌的终生危险较黑人女性高,在美国的亚裔、西班牙裔及美籍印第安人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大大低于那些(非西班牙裔)白人妇女[3]。

与中国大陆、新加坡和香港妇女相比,居住美国的亚洲出生的华人女性乳腺癌的年发病率几乎是她们的两倍,美国出生的华人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仍然较高。

3 月经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早龄初潮(11岁或更早),较晚的绝经末期年龄(55岁以后)为已确定的可重复危险因素。

较短的月经周期与较高的乳腺癌发病危险性一致[4]。

绝经年龄每延迟一年,乳腺癌的发病危险约增高3%。

4 生育因素 较晚的初次全程妊娠年龄,未育者,经产妇较低的产次亦为已确定的可重复危险因素。

第一胎足产超过35岁,每超过1年发病危险性大约增加5%,而后每增加1次生产,降低7%。

目前多项研究显示:较短的分娩间隔与终生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相关。

5 哺乳 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乳腺癌病例分析

乳腺癌病例分析

乳腺癌病例分析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产生了重大威胁。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乳腺癌病例的分析,探讨该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内容。

案例简介:患者,女性,45岁,主诉发现右侧乳房有一个可触及的肿块,伴有乳房不适和乳头溢液。

随着症状的出现,她病情迅速恶化,导致医院就诊。

病因分析: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确定一些相关因素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年龄是发生乳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此外,家族史、激素水平异常、乳腺组织异常以及饮食与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可能影响乳腺癌的发生。

临床表现与诊断: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乳房肿块、乳房不适、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

对于本例患者,她自觉乳房有肿块,伴有乳房不适和乳头溢液,这些临床症状提示乳腺癌的可能性。

为了确诊,医生一般会进行乳房超声检查、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检查以及组织活检等检查手段。

本例患者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检查,结果显示右侧乳房存在恶性肿瘤。

治疗方案选择:乳腺癌的治疗常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

对于本例患者,根据肿瘤的大小和转移情况,医生决定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的方式进行治疗。

手术后,患者还接受了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等。

预后及随访:乳腺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年龄、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法等。

对于本例患者,由于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然而,随访对于乳腺癌患者至关重要,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结语: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但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预后。

通过本病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乳腺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这种病例分析的形式,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多有关乳腺癌的知识,并提醒大家注重自身的健康,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就医。

乳腺癌流行病学

乳腺癌流行病学
关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 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
三级预防中康复治疗和关怀支持
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运动康 复、营养支持等,促进患者身体
功能的恢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期随访和监测
对康复期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等异 常情况。
社会关怀和支持
VS
特点
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和临床特点。例如,导管内原位癌的癌细 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基膜,而浸润性 导管癌的癌细胞已突破基膜向间质浸润; 小叶原位癌的癌细胞局限于小叶内末梢导 管或腺泡内,而浸润性小叶癌的癌细胞已 穿破末梢导管或腺泡基底膜侵入间质。
02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定义及应用
妊娠与哺乳
未生育、晚育或未哺乳的女性相对于已生育、早育和哺乳的女性具 有更高的乳腺癌发病风险。
口服避孕药与激素替代治疗
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或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 险,但停药后风险逐渐降低。
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探讨
饮食习惯
体育锻炼
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 风险,而富含蔬菜、水果和纤维素的饮食 有助于降低风险。
描述乳腺癌分布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了解乳腺癌 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死亡率、生存率 等分布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 控策略提供参考。
探索危险因素
评估干预效果
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可以评估乳腺癌 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等干预措施的 效果,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探索乳腺癌的危险 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到显著改善,生存率明显提高。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化疗中,由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的副反应,导致白细胞下降,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并发医院感染,为了探讨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回顾分析了 2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病例,其中医院感染 23例,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科 2006-10~2007-10 住院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216 例,经临床、病理及组织化学确诊,其中 23 例发生医院感染,根据病程记录、医嘱单、检验单、体温单来确定医院感染,年龄 21~ 68 岁。

1.2方法:所有医院感染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回顾性分析总结 216例乳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致病菌种类,白细胞计数,住院天数及广谱抗生素应用的关系。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2. 1感染情况:216例乳腺癌患者有2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 10.65%. 其中感染 1 次者 17例, 2 次以上者6例. 以呼吸道最多 16例,其次为伤口皮肤 4 例、口腔感染1 例和其他部位感染 2 例,呼吸道感染率为 7.4%,占医院感染总例数69.57%。

23 例次医院感染从血液、脓液分泌物等培养出 8 株细菌, 35. 79%为革兰阴性菌, 18. 93%为革兰阳性菌, 31. 28%为真菌。

2. 2危险因素①化疗方案:不同强度的化疗方案对机体损伤的程度也不一样,大剂量的化疗对机体损伤大,,可造成黏膜糜烂,溃疡. 医院感染机会随着化疗强度增强而增加.②白细胞减少: 23例医院感染患者中, 20 例患者白细胞≤4×109 l-1,按白细胞4~10×109 l-1,≤4×109 l-1,≤1×109 l-1,分组统计,医院感染率分别为 5.23%, 11.31%, 22.26%。

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白细胞降低,白细胞降低持续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医院感染发病率随白细胞减少而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研究 采 用病例 对 照研究 的方法 , 主要 通 过 问
卷调 查和体 格 检查进 行 收集资 料 。
1 . 2 . 1 问卷 调 查 : 由经 过 培 训 的 医师 对 参加 体 检 的女性 进行 一对 一 问卷调 查 , 询 问 内容 主要 包括 年
已经 成为 了全球 妇 女首发 的 恶性 肿瘤 , 并 且 发病 越 来越 年轻 化 , 但 病 因 尚 不 明确 , 乳 腺 癌 的发 生 与 发
2 结 果
6 o岁 , 共计 1 3 1例 , 排除 流行 病学 资 料缺 失 者 1 3
对 照组 : 对照 组 选 取 与 病 例 年 龄 相 差 3岁 , 排
例, 最终纳 入分 析 1 1 8例 。
除恶 性肿 瘤 、 生殖 系统疾 病 、 乳房 疾病 、 内分 泌疾 病 的女 性人 群 , 自愿参 加 乳腺 病 体 检 , 体 检 中未 发 现 乳 腺癌及 其他 恶性 肿 瘤 , 共计 1 2 0名 。2组 人群 年 龄 等一般 资 料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具 有 可 比

2 . 1 单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归 分析 结 果 : 结 果 显示 : 不
良饮 食 习惯 、 精神创 伤、 长期精神 压抑、 结 婚 年 龄 晚、 首次怀 孕年 龄晚 、 生育 少 、 绝经晚、 绝 育 手术 、 家 族乳 腺 癌 疾 病史 、 家族 恶性 肿 瘤 发 病史 、 乳 腺增 生 为乳 腺癌 的危 险 因素 , 绝 育手 术 、 生 育史 、 累 计 哺乳 月数 多 为保护 因素 , 见表 1 。
癌 的发 展趋 势 , 对 制定 有效 预 防与 控制 乳腺 癌 发 生 及发展 的相 应 策 略 和措 施 将 具 有 重 要 而 深 远 的 意
义。
利用 S P S S 1 6 . 0统 计软 件进 行分 析 , 采用 单 因
素 条件 L o g i s t i c 回归 分析 筛选 出有 意 义 的变 量 后 , 再 引人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 析 模 型分 析 , 计 算 比

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1 . 4 质量控 制 : 严 格执 行 诊 断标 准 和 结 果 测 定 标 准, 统 一 调 查 问 卷及 乳 腺 疾 病诊 断标 准 , 严格 按 照 纳入 和排 除标准 选取 研究 对象 , 对 电脑 录入 后 的数 据资 料进行 核查 清理 , 以确保数 据资 料 的可靠性 。
的危 险 因素 , 分析高危人群范围, 并 据此 制 定 科 学
台县第 一 人 民医院完 成 , 由具 有 相关 临 床 主治 医 师
以上 经验 的 医师 进 行 乳 腺 及 区 域 淋 巴 结 的 临床 检 查、 乳腺 超声 检查及 乳腺 钼靶 x线 检查 。对 于临 床 或辅 助检 查 提示 可 疑 的女 性 进 行 空 芯 针 穿 刺 活 检 或 住 院治疗 。
1 . 3 统计 学处 理
的防范措 施 , 合 理 的生 活 方 式及 饮 食 习惯 , 探 讨 相 关 护理策 略 尤为 重 要 。本 研 究 通 过病 例 对 照 的研
究 方法 , 对1 1 8 例 乳腺 癌患 者一 般 资料 及危 险 因 素
进 行分 析 , 从 而探 讨 乳 腺 癌 的主 要 危 险 因 素 , 并 希 望 以此来 指 导本地 区女 性乳 腺 癌 的防 治 , 预测乳 腺
2 . 2 多 因素 L o g i s t i c分 析 乳 腺 癌 的 独 立 危 险 因
作者单位 : 0 3 5 5 0 0五 台县 新 型 农 村合 作 医疗 管 理 中心
素: 统计 学 结 果 显示 : 长期 精 神压 抑 、 绝经 晚、 家族
龄、 职业 、 身高 、 体质量、 文化程度 、 饮 食习惯、 婚 姻
状况 、 血压、 空腹血糖、 激 素 类药 物 使 用 史 、 既往 乳 腺病 史 、 月经因素、 生育因素、 哺乳 因素 、 体 力 活动 及锻 炼 情 况 、 精 神 及 社会 因素 、 生活 及 行 为 方式 方 面、 其 他 系统疾 病史 和家族 肿 瘤史等 内容 。 1 . 2 . 2 体 格 检 查项 目及 流程 : 体格 检 查项 目在 五
值比 ( O R)值 及 9 5 置信区间 ( 9 5 C I ) , P <
1 资 料 和 方 法
1 . 1 研究 对象 的选 择 病例组 : 收集 从 2 0 1 1年 l O月 至 2 0 1 4年 1 O月 在五 台县第 一 人 民医 院 普外 科 初 次 诊 断 乳 腺 癌 的 女性 患者 , 所有 患者 均 经病 理 学 诊 断 确诊 , 年龄 3 5
乳腺 癌是 女性 最常见 的恶性 肿 瘤之 一 , 严重 威
1 . 2 调 查 内容 及 方 法
胁 着女性 的健 康和 生命 。近 年来 , 乳 腺 癌 的发病 率 呈 持续上 升 趋 势 , 据 资 料 统计 , 乳 腺 癌 发病 率 已居
女 性恶性 肿瘤 的首 位u ] 。从世 界 范 围来 看 ,
± 旦箜! 查第 8 期 S h a n x i Me d J , A p r i l 2 0 1 5 , V o l 。 4 4 , N o . 8

调 查研 究 ・
乳 腺 癌 患 者 危 险 因 素 调 查 及 分 析
白 志 坚
展 与遗传 因素 、 环 境 因素 、 社会 因素等 密 切 相关 , 为
多种 因素共 同作用 的结果 , 而且 随着 居 民生 活模 式
和生活 环境 的快速 转变 , 女 性生 殖 、 生育 、 心 理 和 生
活 环境都 发 生变化 , 乳腺 癌 的发 病特 征 及相 关 的危 险因素也 在 随 之变 化 , 因此, 综 合 评 价 乳腺 癌 发 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