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及效果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方法,又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中,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主要途径,因此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设计好每一节的新课导入在地理教学中指出,新课导入通常可由与新课密切相关的情景及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图片观察和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复习旧知识等),它起着旧课与新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搭桥作用。
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会运用不同的“技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过程流畅、完美,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显著,这样的课堂形成了良好的“吸引氛围”。
中学地理以陈述性知识为主,教师富有吸引力的讲授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比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模拟企业家进行工厂选址,学生兴趣浓厚。
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创造了一个“吸引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都尽量多地设计导入,每节课给学生几分钟的参与,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并从中体会到了很大的乐趣,从而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了初步的兴趣。
二、精讲精练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授课以学生听懂为标准,不能贪多。
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在于学生听懂了多少,所以对于课堂内容的讲授,不能求多,应从学生基础角度来分析,精讲精练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要求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程度、教学运行的速度和训练的强度等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追求教学有效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进步或发展。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内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进行了实践探索。
1.巧设新课导语,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效率的关键一环。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设情境的作用。
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新颖的导语,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以旧拓新式、承上启下式、设疑提问式、声像式、谜语式等多种形式。
例如,在教学中国地理“南方地区”时,我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
复习北方地区的铁矿产地,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以及我国几大油田;复习北方农民的生活及爱好的体育运动。
通过上述的复习,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为新课内容提供了知识准备,二是形成新旧知识的对比,有助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再如,在教学”海洋资源”这节内容时,我让学生从陆地上的不可再生资源话题切入,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意义。
这样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设问题情境,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迪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在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
问题情境设计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是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三是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感受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的喜悦。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梅州市五华中学陈丽华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是优化地理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益的关键一环。
好的导入是课堂艺术成功的开始,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
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传统导入法㈠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常用的复习导入有: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听、写、读旧课入手,导入新课。
由旧知识引入新的知识,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从而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例如:在讲述“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内容时,我是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的。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思考: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论在什么地方,关于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常用什么数值指标来衡量?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师:它与哪些数值指标有关,并与它们存在什么样的数学关系?生:出生率和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师: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这三项指标就构成了人口增长模式。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有关内容。
㈡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开门见山导入这种方法比较直截了当,它是在上课时,由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学程序,从而更为简明扼要切入主题,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立刻对这节课心中有数。
例如:在讲述“城市以及城市化”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
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城市环境。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二、趣味导入法㈠诗歌导入,创设情景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散曲的广为流传足以证明中国人对诗歌的喜爱。
地理课教学导入设计文档

地理课教学导入设计文档一、教学背景及目标地理课是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及其各个地域的认知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学导入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观察并解读地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导入内容和方法1. 内容:让学生了解地理课的重要性及学习的目标,介绍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
2. 方法:通过短小精悍的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三、教学导入设计1. 导入活动一:讲故事a. 讲故事内容:讲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构的地理故事,例如讲述一个旅行者如何通过地理知识和导航技能找到目的地,或讲述一个地理灾难的发生和应对过程等。
b. 活动过程:老师讲述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解决过程。
c. 活动目的: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2. 导入活动二:地理观察a. 活动准备:提前准备一些图片或文字描述地理现象,例如沙漠、大陆架等。
b. 活动过程:将准备好的地理现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展示的地理现象。
c. 活动目的:通过地理观察活动,启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导入活动三:地理问答竞赛a.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问题和答案,涵盖地理学科的不同内容,例如地貌、气候、人口等。
b. 活动过程:将准备好的问题分发给学生,学生自行回答,并在规定时间内抢答。
老师根据正确答案进行评分。
c. 活动目的:通过地理问答竞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
四、教学导入评价和调整1.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评价。
对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新教法研究

对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新教法研究【摘要】初中地理课普遍被认为是副科,课堂教学往往不容易引起学生重视,如何使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来,是每节课成功的关键。
笔者在近年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本着生动、激发兴趣、集中注意、承上启下等原则,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大胆创新,使用新的方法,使新课有良好的开端,保证课堂教学开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取得了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新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新标准更加注重初中地理教学要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等方面。
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本着生动形象、激发兴趣、集中注意、承上启下等原则,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大胆创新,使用新的导入方法,使新课有良好的开端,保证课堂教学过程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1.活动导入、形象直观。
实践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方法。
初中生的好奇心都很严重,并对自己充满信心,是最爱动手行动的年龄,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学习,将生活实际和学习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地理教学中,很多东西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有关系的,一些自然现象,一些原理等等。
在学习“地球运动”一节时,先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让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和太阳,表演自转和公转。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中心、周期、产生的现象。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使学生形象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2.事例分析、引起注意。
事例分析法是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导入方法,这种方法与传统的质疑法同样是教师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
所不同的是,事例法不是简单地回答,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用已学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现实事例,得出结论,获得新的知识。
事例由生活而来,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容易激发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艺术

初中地理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艺术摘要:初中地理课堂新课的成功导入对教师开展新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巧妙灵活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导入;要求;方法初中地理教学中新课程的导入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新课导入方法,那么就会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唤醒学生学习的激情,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使得学生乐意接收新知识、新内容,这样课堂上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导入新课的要求以及一些常用的设计新课导入方法。
一、新课导入的设计依据及要求初中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时一门整体性的艺术,而新课的导入设计方法又是组成这种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方法时要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趣味新颖方法使学生尽早地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在课堂上。
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那么在新课导入的设计中就要有所依据和要求。
1.新课导入方法的设计依据在设计新课导入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还有教材这三者的关联性,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脱离教材,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然后教师通过运用地图、人文环境、趣味故事等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法,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2.新课导入的要求一个好的、成功的新课导入方法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新课导入具有趣味性新课导入的方法具有趣味性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把听课当作一种享受来对待,就会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过程中有针对性在设计新课导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颖和趣味,要注意揭示新课的内容和这节课要达到的授课效果。
(3)方法多样且新颖直观导入新课的方法不能总使用固定的几种,要随着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更换,另外,导入新课所选取的材料要贴近生活,把复杂事物具体化,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要具有新颖性和直观性。
地理新课的导入法略谈

地理新课的导入法略谈导入是一堂课的起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精彩的导入和过渡,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如何做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导入既引人入胜,又符合我们的教学要求。
下面笔者谈谈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新课导入的方法新课大导入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风格多样。
根据我平时的地理教学,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一)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一般在上课的时候提问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
这样可以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运用的时候尽量选择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在方法或内容有促进作用的知识进行提问。
比如在讲中国的河流时,同学们先学习来了黄河,知道了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提问“通过对黄河的学习,同学们能说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吗?”学生就会自然的答出从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含沙量等方面去了解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那么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方法找出长江的水文特征吗?学生也能够很明确的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应该掌握什么。
(二)地图法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学会读图、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对学生地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用地图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看图的习惯,并学会从图中获取信息。
比如在学习美国时,在黑板上挂出一张《世界政区图》,提问“同学们知道美国在世界的哪个位置吗,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一找”。
出于一种希望被老师夸奖的心理,学生迅速地从图中找出了美国,并且用地理的语言把美国的地理位置描述出来。
学生找对了,得到了表扬,情绪高涨,能够积极地参与地理教学活动。
教学效果自然也就达到我所预期的了。
又如我在讲《东南亚》的时候,也是在黑板上挂出一张《世界政区图》,上课的时候我就用语言描述,学生根据我的描述找出它的位置。
议新课程地理新课导入有效方法论文

议新课程地理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摘要恰当的课程导入,使整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直入式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情境导入现象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恰当的课程导入,使整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现在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地理新课导入应该坚持的一些原则和常用的一些方法。
一、新课程下地理教学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1.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
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
2.导入要具有关联性。
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
导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
3.导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
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实验为基础,引入新知识、新观念。
设问或讲述才能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
4.导入要具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即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
5.必须要有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对导入的联想、思考、心情、启示要敢于说出来、写出来。
二、常见的导入方法:直入式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情境导入、现象导入等(一)直入式导入直入式导入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截了当,这种导入的方法常被许多地理教师所采用,它是在上课开始时,由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学程序,从而更为简单扼要切入主题,明确学习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立刻对这节课心中有数,可以及时调整好心态。
如在讲述初中世界地理第一册“大洲和大洋”时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目前,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存在着生物,有我们人类生存,我们人类是生活在陆地上。
但有人说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因为如果我们从太空俯视地球,地球表面有71%被海水覆盖,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数字引入 , 瞽示忧思
利用统计数据资料, 作为新课的引言。如在讲‘ ‘ 新能源 的开发利用 ” 前,
地球 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 在生态系统中, 生物与其 生存 的环境之 问又不断地 教师列 举: 前大量使用 的煤 、 目 石油 、 天然气等常规能源, 因其不可再生的特 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 能量的流动, 当这种交换达 到动态 平衡 时, 就构成 了生 点, 量 日 储 渐减少 。据估 算, 全球的石油 4 年 即告罄 ; 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煤也仅能维持 1 0 0多
二 、 疑 引 入 。 发 思 考 设 诱
知欲望 , 让学生有 目的地听课。 在讲授“ 大陆漂移说 ” , 时 可先提 问“ 为什么在 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 暖湿的环境下才 能形成 的巨大煤层?” ,
根据新课的重点、 点, 难 设计 若干有 趣的问 题作 为引言 , 激发 学生的求 球上第 五十亿个居 民, 他的来到标志着世界人 口突破 五十亿大关” “ 。 现在每
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 的航海 技术 外, 他还拥有渊博 的地理知识, 正是这些 横渡大西洋, 到达美洲 , 发现 并命名 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 的这块陆地。这样 引入, 使学生明白本节知识 的重 要性, 充分唤起学生对本节知识 的浓厚的学 习兴趣 、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
地理课堂教学, 在使新课有 良好 的开 端, 保证课堂 教学过程开 展, 提高教学 新课。 E 世界陆地和海洋 ” 如/" 一课的引言, 用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大陆
球上”这便是世界人 口的增长状况。利用数字资料引入新课 , , 能使学生产 生
“ 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 赤道 的地区, 却发现 了古代冰 川的遗迹 ?” 。 又如在上“ 洋流 ” 一课 时, 也可 用设疑法引入新 课: 第二 次世 界大战 时, 国 英
强烈的求知欲和责任感, 同时能帮助他们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 资源 观和和人
教 法 交 流
论 中学地 理教学 中新 课导入 方法及效果
2 10 山 东省 滨州市无棣 县水 湾镇 中学 山东滨 州 许 曰辉 5 92
中学地理课普遍被认为是副科, 课堂教学往往 不容易引起 学生 的重视 。 怎样导入新课 , 使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 一下集 中起 来认真听讲, 是每节课成 功的关键。 笔者在多年 的地理课教学实践中, 本着 生动 形象、 激励动机 、 唤起 笼盖四野 天苍苍 , 茫茫 , 吹草低见 牛羊 。 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 野 风 一 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 诗词, 创造一种情境 , 一种气氛的方法 , 以集中 可 学生注意, 发他们 的情感 , 激 收到奇特 的效果
态平衡 , 我们今天就学 习“ 生态系统 和生态平衡 ” 。这种引入方法温 故而知 续性和联系性。
年, 全球能源危机 的警钟 已经敲 响 了, 因此, 开发利用新 能源是摆在世 界各 资料作 为引言 : 18 年 7 1 曰, “ 97 月 1 随着 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一名新生婴儿 的第一 声啼哭 , 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 官员通过复杂的计算, 确定这名婴儿 是地
口 , 观 使他们带着较强的责任感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 与地 中海 的唯一通道直布罗 陀海峡 ,然而 德国
潜艇却屡屡通过该通道袭击英 国军舰 , 使英 军蒙受 巨大的损 失, 是为什 致 这
么?经过设疑 , 学生迫切想知道 问题 的答案 , 必然会认真听课 , 积极 思考 , 从 而吸引学生对新课的注 意, 调动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
撕下 一 页 日历 , 界 便 有 1 万 个 婴 儿 争 先 恐 后 地 来 到 这 个 已 十 分拥 挤 的地 世 1
新, 然承启, 自 既引起学生注意, 又使新 旧知识密切联 系, 持地理知识的连 国面前 的重要课题 。 保 在进行“ 世界人 口增长和分布 ” 的教学时, 以引用 以下 可
雅 山【脉 。 l j 接着教师提出: 洋生物 化石出现 在该山的地层中, 海 可能吗? 为什 么 ?这样促使 学生产生认 知矛盾冲突 , 从而激 发通过 学习新知识 , 解决认知
三、 诗词 引入 , 设 意 境 创
“ 间四月芳菲尽 , 人 山寺桃花始盛开。” 说明了地形对物候 的影响的地 ,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讲“ 天气与气候 ” 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 时, 忽
兴趣、 集中注意、 承上启下、 自然过渡 的原则 , 分利 用新教材 的优势, 充 采取
了形式 多样 , 包括思想教育 、 国情教育 、 环境意 识教育的新课导入方法, 用于 质量上 , 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
一
四、 故事引入 。 唤起兴趣
根据新课 的内容 , 转述一些简短 的生活 中活泼的小故事 , 然后及时引入 的故事 , 并启示 学生, 哥仑布 能完成人类 历史上最伟大 的地理大发现 , 除了
、
复 习 引入 , 上 启 下 承
非洲和大西洋沿岸 的风 向、 流等 自然地理知识, 海 帮助他们驾驶帆船 , 以简洁的语言回顾总结 已有的知识, 学习新知 识作好铺垫 , 为 然后直接 欧洲、 切入新课课题 。如讲‘ 地理坐标 ” 一节时, 以这 样引入: 可 同学们在数学课 中 我们已经学过用平面坐标系来表示点在平面 上的位置,而我们今天学 习的 是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的方法一 地理坐标 。 讲‘ 在 ‘ 生态 系统和生态平 衡” 的新课导入语可 以这样设计 : 自然界中 , 在 生物 与其生存环 境之间既相 互联系, 又相互作用, 这样构成 了生态 系统, 以往 同学们学过 的生物圈就是
六、 运用 图像投影引入 , 激发学 习动机
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新课 , 能够迅速 引起 学生的注意 , 激励学习动机 在 “ 地形 的变 化” 一节 中, 用投影展 示“ 运 喜马拉雅 山及 其海生生物化石 ” 示意
图, 问学生: 提 你了解 这座山脉吗? 学生纷纷回答: 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 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