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认识内能(沪粤版)

合集下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12.1认识内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12.1认识内能

2020-2021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12.1认识内能解析版一.选择题(共23小题)1.目前,各地十分关注空气质量,主要是PM2.5值走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μm 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低于0℃,PM2.5不具有内能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颗粒之间存在分子的相互作用力D.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解答】解:A、环境温度低于0℃时,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PM2.5内能不为零,故A说法错误;B、PM2.5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PM2.5在空气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故B说法错误;C、PM2.5是指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的固态颗粒物,不是分子,PM2.5在空气中运动,不属于分子无规则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说法错误;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PM2.5是指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的固态颗粒物,所以PM2.5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2.目前,各地十分关注空气质量,主要是PM2.5值走高,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 μm 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低于0℃时,PM2.5不具有内能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C.PM2.5在空中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D.PM2.5的颗粒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来的【解答】解:A、环境温度低于0℃时,分子仍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PM2.5仍然具有内能,其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PM2.5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PM2.5在空气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

故B错误;C、PM2.5在空中既不静止,又不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是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故C正确;D、PM2.5的颗粒物是固体小颗粒,而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故D错误。

12.1 认识内能(课件)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1 认识内能(课件)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块温度。
总结: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
能是等效的。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 2 [中考·连云港]下列事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
物体内能的是( )
A. 古人钻木取火
B. 冬天双手摩擦取暖
C. 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D. 人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抓住做功与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热传递改 变内能的关键点是在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有“温度差” 这个特征;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中,则有克服摩擦、 锻打、压缩体积或膨胀等方式。
感悟新知
1. 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0 ℃的冰没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 质量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改变内能的方式
1.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实验探究
实 验 设 计
知2-讲
感悟新知
续表: 实 验 现 象
学习目标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12.1 认识内能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内能
知1-讲
1. 回顾机械能,认识内能,即以类比法认识内能。
运动的篮球
篮球具有动能
运动
无规则运动的分子
分子具有动能
感悟新知
续表:
知1-讲
苹果具有势能
下落的苹果和地球相互吸引
相互 吸引
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分子具有势能
感悟新知
续表:
知1-讲
例 1 [威海期末] 如图1所示,三杯成分配比相同的奶茶, 甲杯中奶茶质量为450 g、温度为35 ℃,乙杯中奶茶 质量为600 g、温度为35 ℃,丙杯中 奶茶质量为600 g、温度为50 ℃ , 则 __丙___杯中奶茶的内能最大,__甲___ 杯中奶茶的内能最小。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12.1 认识内能(共26张ppt)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12.1 认识内能(共26张ppt)

练一练
它们有内能吗?
02 怎 样 改 变 内 能
改变物体内能
做功
热传递
做功改变内能
对物
体做
功物
体内
能增
加,
搓手时手 变热了
滑下时摩 擦发烫了
钻木取火
物体 对外 做功
内能
内能增加了
减少
热传递改变内能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给物 体传 递热 物体 内能 增加, 相反 内能 减少。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认识内能
物体动能
物体势能
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将未知事物跟已知事物进行比较,根据它们的相同或相

似,推知未知事物也可能有某种属性,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

重要方法。
认识内能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 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所有能的
单位都是J.
why?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04
谈谈你 的收获
学后总结 自我总结
1. 你了解到的,你还有疑虑的: 2. 表达与沟通能力 3. 宽容与合作能力
感谢聆听
想一想议一议:
取一根粗铁丝,我们有什么办法使 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来回弯折铁丝 与物体来回摩擦
用火加热铁丝
做 功
放在太阳下晒
热 传 递
用锤敲打
放在热水中浸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取一根粗铁丝,我们有什么办法使 粗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来回弯折铁丝 与物体来回摩擦
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

12.1 认识内能 课件-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1 认识内能 课件-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例 3】 下列有关内能、温度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①物体内能增大,可能从外界吸收热量 ②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 ③0℃的水凝固成0℃的冰,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④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热量增多 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例 4】 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丙三杯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C)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5)这个实验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什么?回答: 液化(填一个物 态变化名称).
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 温度升高,达到浸透乙醚的棉花球的燃点,导致 棉花球燃烧。
如果把冰块放到橙汁中,橙汁温度降低,而冰块会熔化, 这是为什么?
高温物体的热量 内能减少
传递
低温物体 内能增加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传导
对流
辐射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高温物体的内能 高温部分的内能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第1节 认识内能
驱使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交通工具的能源来自于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
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 2.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学会区分温度、热量、内能;
自主预习
定义:
影响内能的因素 内 能
改变内能的方式
一 什么是内能
你有过这些体验吗?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生活中还有哪些 现象和这些类似?
二 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如果用钻头在金属上钻孔,钻头和金属会发热,这是为 什么?
钻头和金属互相摩擦,克服摩擦力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块浸透乙醚 的棉花球,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球燃烧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沪粤版12.1_认识内能

沪粤版12.1_认识内能
势 能
互相吸引的分 子也具有势能
结 论
讨 论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 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是不是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呢?
因为一切物质内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一切 物质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所以: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饮料和冰块放在一起, 它们的温度会发生变化, 这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改 变物体内能的
试比较,谁的内能多?
结论: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越大,物体 内部分子数目越多,所以分子动能和势 能的总和也会越大,即内能也大。
常温下的大海
一杯开水
取一根粗铁丝,我们有什么办法使粗铁丝的温度升高, 内能增加?
来回弯折铁丝 与其它物体来回摩擦 用力钻木 做功 用火加热铁丝 放在太阳下晒 热传递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炽热的灯丝温度 高达2500℃,它 具有的内能比常 温时多
同一物体,温度越 高,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越剧烈,内能 越多;反之,温度 越低,内能越少。 这就是说,同一物 体的内能是随着温 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液态空气的温度
为-200℃,它 具有的内能比常 温时少
人用力钻木,会使 物体的温度升高, 这是通过什么途径 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钻木取火的闪光 映射出热的奥秘 蒸汽推动的浪潮 成就了热力学的辉煌 技术---物理 物理---技术 两个巨大的车轮 加速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 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 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现代生活已离不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你 是否想过,驱动这些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原来,许多交通工具的能量来源与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内能 。那么什么是内能呢?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12.1 认识内能 (共15张PPT)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12.1 认识内能 (共15张PPT)

考点1
考点2
考点1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例1 (2016· 江苏泰州中考)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C.物体没有吸热,内能一定不变 D.在温度、状态和物质种类均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 能越大
考点1
考点2
解析:运动的物体有机械能,也有内能,选项A错误;物体温度不变, 内能可能增大,例如,晶体熔化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 增大,选项B错误;物体没有吸热,但外界物体对它做功,也可以使其 内能增加,选项C错误;内能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有关, 在温度、状态和物质种类均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 越大,选项D正确。 答案:D
知识点1
知识点2
拓展归纳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微观 分子数量 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分子间距大小的变化 宏观 质量大小 温度变化 体积大小的变化
知识点1
知识点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1 (2016· 山东东营中考)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0 ℃的冰块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解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0 ℃的冰块也有内能,选项A错误;内 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所以温度高的物体,若质量小, 内能也不一定大,选项B错误;晶体熔化过程中,质量、温度不变,但 吸热,故内能增加且温度不升高,选项C错误;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 能增加,选项D正确。 答案:D
知识点1
知识点2
例2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其原因是( ) A.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B.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C.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 D.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解析: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说明其内能一定增大了,内能增大 的原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对照选 项可知,只有D说法严密,是正确的。 答案:D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2.1 认识内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2.1  认识内能

变 做功 实质
内 能 的
内能和机械能的转化
方 热传递 实质 式
内能的转移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相互吸引的分子?
结论:相互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 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 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 都具有内能。为什么?
炽热的灯丝温度高达2500℃, 它具有的内能比常温时多
液态空气的温度为-200℃, 它具有的内能比常温时少
C.行驶的汽车,轮胎 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2.以下实例中物体的内能是如
何改变的?
做功
(1)流星在大气做功层中烧毁
(2)从锉刀锉铁块,过热一传递会 3.下儿列锉现刀象和中铁提块到的“温热度”会其升含高义分
别(是3什)么手?捧热水袋,手变内能暖和 (1)了摩擦生热,这里的温度“高 热热量”
指;

热 传 递
用锤敲打
放在热水中浸
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A.外界对物体做功
温度升高
B.物体对外界做功
温度降低
讨论: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转化为
外界对物体做功 机械能
内能
如:摩擦生热
物体对外界做功 内 能
转化
为 机械能
如:气体膨胀
A.物体吸热
温度升高
B.物体放热
上述事例表明,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 改变物体的内能。
活动: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烧铁棒的一端,另一端也会 变热
传导
对壶底加热,壶内的水都会 变热
对流

沪粤版12.1认识内能

沪粤版12.1认识内能

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3、做功和热传递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 变物体的内能是 等效的 。
一 .什么是内能:
焦。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的 分子动能 与
分子势能 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是
3、与温度的关系: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做 功: 2、 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
★ ★ ★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1.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一定变化 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反之,减小。 2.物体内能变化,温度不一定变化 温度
影响 一定 不一定 温度
内能
物体的内能
种类 质量
有关
内能多,温度一定高 内能多,质量一定大 错误
温度高,内能多 质量大,内能多
正确
同等条件下,2Kg 水的内能比1Kg水 的内能多。
做功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如:搓手,磨刀,打气筒打气„„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如: 气体膨胀,水瓶中的水对瓶塞„„
2.热传递的3种方式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a )
(b )
(c )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 温度 差。 2、热传递的过程实质:是内 能从高温物体
练习
1、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 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 做功 方式增加了手 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热传递 方式增加 了手的内能。
2、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是 (1)(2)(6)(7) 。(填序号) (1)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 (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 (3)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 (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 (5)晒太阳时感到很热 (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些铁片,它的温度升高 (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 认识内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知道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机械能认识内能,领会其中的类比方法。

(2)经历用做功和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活动过程。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和实例,养成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改变内能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铜丝、烧杯、适量的热水和冷水、打火机、砂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水沸腾时,壶盖被顶起。

提问:是什么力量推动壶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述:据说,瓦特从蒸气顶开壶盖这个常见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崭新的“蒸汽时代”。

后来,人们以蒸汽机为动力来牵引机车和轮船。

由此,我们知道:水蒸气具有能量。

水蒸气的能量主要来自它的内部,它不同于机械能,称作内能。

今天,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能量,来自于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内能、认识内能。

板书课题:12.1 认识内能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回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师:从微观角度来看,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例如水蒸气、燃料燃烧时产生的高温气体)。

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分子间有无力的作用?
指名说出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分子有能量吗?
2.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
(1)让学生阅读“什么是内能”小标题下的内容。

(2)组织学生讨论:分子有能量吗?你是怎样理解的?什么叫物体的内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展示图片:运动的篮球和分子、下落的苹果与互相吸引的分子、被压缩的弹簧和互相排斥的分子。

并概括发言: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3)讲述并板书: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
的内能。

(4)感悟科学方法:类比法——将未知事物(运动的、相互作用的分子)跟已知事物(运动的篮球、被压缩的弹簧等)进行比较,根据它们的相同或相似,推知未知事物也可能有某种属性。

这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5)组织学生讨论下列问题:铅球静止在地面上,机械能为零,有没有内能?“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得出结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阅读教材图12-2,思考、讨论:质量相同的一壶热水和一壶冷水,哪个具有的内能多?你能解释吗?教师对学生发言做出恰当的评价,
板书: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想一想:改变一个物体的,就可以改变它的内能。

(温度)4.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钻木取火、冰镇饮料。

提问:图片中,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师总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5.学生活动1:改变物体的内能
(1)明确活动任务:给你一段铜丝,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或身边的物品,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改变铜丝的内能?动手试一试。

你不仅要设法使铜丝的内能增加,还可以尝试使铜丝的内能减少。

(2)讨论:怎样判断铜丝内能的多少?(用手感受温度的高低)(3)温馨提示: A.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烧伤烫伤。

如果需要
加热,应加热较短的时间;用手触摸热铁丝,要迅速与其分开。

此外,要防止划破皮肤。

B. 人人动脑、动口(讨论)、动手,多想办法。

C.爱护公物,不要用尖锐的物体在桌凳上擦划,并保持实验室清洁。

(4)学生四人一组,先讨论方案,然后分工协作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学生记录所采用的方法。

(5)请几名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和结果。

教师将其一一记录在黑板上,重复的方法不记录。

再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归为两类:做功和热传递。

例如:摩擦生热,反复弯铜丝——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用火加热,放入热水或冷水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6. 学生活动2:阅读与讨论
(1)让学生阅读教材图12-4(b),提问:这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增加的内能从何而来?(压缩气体做功时,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气体温度升高。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2)学生阅读教材图12-5,讨论: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

这三种情况各是通过哪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你能再列举日常生活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事例吗?
鼓励学生发言,然后教师讲述: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就是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内能转移给另一个物体,或者是内能从
同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给低温部分。

(3)在一个小金属筒里盛些水,要使水的内能增加,你可以采取哪几种方式?说说你的实验方案。

如果只知道水的温度升高,而没有看到改变内能的方式和过程,你能判断出用的是哪一种方式吗?那么,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相同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板书: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7.内能的单位
讲述并板书:内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J)。

8.联系生活、巩固提高
利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让学生思考、作答,师生共同讨论、订正。

(1)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是通过方式改变内能的;用双手反复摩擦取暖,这是利用方式改变手的内能;人们在太阳下取暖,这是通过方式改变内能的。

【答案:热传递;做功;热传递】
(2)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这因为压缩筒内的空气,使空气的内能(“增加”、“减少”或“不变”)。

【做功;增加】
(3)煮稀饭时,锅盖被水蒸气顶起来,水蒸气对锅盖,水蒸气的内能。

【做功;减少】
评析: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反之,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少。

(4)下面是从小张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中摘录的部分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B.物体的内能只和温度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摩擦生热”中的“热”指的是内能;“天气热”中的“热”指的是温度
D.物体的内能是不可能为零的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