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情形、计算方式和个税缴纳方式
经济补偿金个税计算公式

经济补偿金个税计算公式
经济补偿金个税计算公式:
金额=应税收入*税率—速算扣除数(即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应纳税所得额=无薪除外收入/12月份-专项附加扣除数
经济补偿金纳税起征点=应税收入减去经济补偿金后的税额,乘以税率
经济补偿金速算扣除数=应税收入减去经济补偿金后的税额,减去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经济补偿金个税计算的总体原则是: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税率-速算扣除数。
将所得税的计算过程分成3步:
1.确定应税收入
2.确定适用的税率
3.确定速算扣除数
1.确定应税收入: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应纳税所得额=无薪除外收入—专项附加扣除数;另外,经济补偿金也计入应税收入中。
2.确定适用的税率: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应税所得额每月应收税额=应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在经济补偿金纳税中,该税率为20%-45%,即依据每月应税所得额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确定速算扣除数: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税率-速算扣除数;在经济补偿金纳税中,速算扣除数是按每月应税收入减去经济补偿金后的税额,减去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的。
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及经济补偿金个税计算方法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感恩每一天的付出!
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及经济补偿金个税计算方法
什么是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关键在于月工资标准的确定。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之规定,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月工资标准确定后,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不过,对于高收入劳动者,有双封顶的限制。
根据有关规定,经济补偿需要按照国家法定标准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之规定,用人单位依法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当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1.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
1。
离职补偿金个税计算公式

离职补偿金个税计算公式1、如果你一次性拿到的离职补偿金少于你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恭喜你,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2、如果你一次性拿到的离职补偿金超过上述3倍金额,按下列公式计算:个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一次性补偿收入-3×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实际工作年限数-20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实际工作年限;3、如果你拿到的离职补偿金包含了单位为你补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则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补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可以预先从补偿收入中扣除;4、如果你单位不幸破产了,那么你领取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企业员工受解雇等原因离职时,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应由所在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劳动法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或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
作为个人取得相关离职补偿金后,是否应交个人所得税,又如何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文件第一条规定:“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文件第一条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离职经济补偿金扣税怎么计算

离职经济补偿金扣税怎么计算
离职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员工自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根据一定标准和计算方法支付给员工的一笔金钱。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离职经济补偿金是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离职经济补偿金扣税的计算方式。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离职经济补偿金是属于个人劳动报酬所得的一部分,按照中国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根据所得金额的高低而不同的,并且税率是逐级累进的。
税率分为7个级次,从3%到45%不等。
其次,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对于离职经济补偿金的计税方法是“年终奖计税办法”。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个税应纳税所得额=离职经济补偿金-累计减除费用-5000元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指的是从1月1日至本次离职经济补偿金所在月份止,累计已应纳所得额。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每月的减除费用标准为5000元。
2.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个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通过查找《个人所得税法》所提供的税率表,根据个税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范围,可以确定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3.计算实际税额:实际税额=应纳税额-空额特定扣除。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可以扣除基本减除费用,即每月扣除费用5700元。
4.扣除预缴税款:实际税额-预付税款。
个人在每年12月份需要进行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正常工资、薪金做完年度清算后,会退还之前多交的税款,而离职经济补偿金也会在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除已预付的税款。
离职补偿金的个税怎么计算

离职补偿金的个税怎么计算离职补偿金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后,按照劳动法规定或劳动合同约定,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我国现行个税法规定,离职补偿金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上有以下几个原则和规定:1.免税额: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我国实行起征点政策,即个人年收入低于规定的免税额时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目前的个税法规定,免税额为每月5000元。
2.累计计税:个人所得税是在年度内对累计所得额进行逐月计税的,所以在计算离职补偿金时,需要累计计算个人年度内的收入,包括离职补偿金在内。
3.税率递进: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即根据收入额所处的阶段,分别按不同的税率进行计算。
根据个税法规定,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分为7个层级,税率从3%到45%不等。
4.税前减除: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可以按照规定的标准减除一定的费用或额度。
根据现行规定,个人所得税可以减除的部分包括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和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附加扣除。
根据以上原则和规定,离职补偿金的个税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个人年度内的累计收入:将离职补偿金与其他个人收入(如工资、奖金、利息等)进行累计计算,得到个人年度内的总收入。
2.计算税前减除: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税前减除部分,包括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和附加扣除等。
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将个人年度内的总收入减去税前减除部分,得到个人应纳税的所得额。
4.根据个人应纳税的所得额和个税法规定的税率表,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税额。
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可以参照个税法规定的税率表或采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离职补偿金申报个税的方法

离职补偿金申报个税的方法
首先,对于离职补偿金的计税方法,一般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1.一次性计税法:将离职补偿金作为独立的一项收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直接按照该收入的适用税率进行计税。
这种方式适用于离职补偿金金额较大的情况,税负相对较高。
2.分段计税法:将离职补偿金按照一定金额分段计税,每个分段采用不同的税率进行计算。
比如,前20万按10%税率计税,超过20万的部分按20%税率计算。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个人所得税负。
3.年度均摊法:将离职补偿金平均分摊到每年,按照每年的工资薪金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
这种方式适用于离职补偿金较大、但期望减轻税负的情况。
其次,对于申报个税的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了解政策: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以及税务部门发布的相关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及时了解和熟悉最新的政策规定。
3.获取相关证明材料:在申报个税时,需要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如离职证明、合同解除协议等。
确保所提交的材料真实、准确。
4.选择合适的计税方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税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个人所得税负。
5.按时申报缴税:根据税务部门规定的时间节点,及时办理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
如有需要,可以委托他人代办。
离职补偿金申报个税的方法

离职补偿金申报个税的方法第一步:确定税务居民身份首先,个人需要确定自己的税务居民身份,即根据中国税法规定,个人需要居住满183天以上或者连续在中国境内居住超过一年的时间,才被认定为中国税务居民。
如果个人属于非税务居民,离职补偿金应按照外国人个税规定申报。
第二步:核定离职补偿金的征税方式根据中国税法规定,离职补偿金的征税方式是综合征税和分类征税相结合。
具体情况如下:1.税务居民个人且离职补偿金总额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个税起征点”,则应按照综合征税方式计算个人所得税。
2.税务居民个人且离职补偿金总额未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个税起征点”,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3.非税务居民个人应按照分类征税方式计算个人所得税。
根据最新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年度统一计算。
如离职补偿金超过5000元,则按照综合征税方式计算个人所得税。
第三步:计算个人所得税根据离职补偿金的具体金额和税法规定,个人需要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个人所得税=确定应税所得部分×税率-速算扣除数确定应税所得部分=离职补偿金总额-免税额其中的免税额根据税法规定,离职补偿金享受免税额的标准为3万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七个档次,根据具体所得额按照相应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速算扣除数是按照税法规定的固定数额,用于简化计算过程。
第四步:申报个人所得税个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系统申报个人所得税。
在申报时,个人需要填写相关离职补偿金的信息,并按照计算出来的个人所得税金额进行缴纳。
第五步:保存相关证明材料个人需要保存与离职补偿金相关的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离职证明、发放离职补偿金的公司的相关证明文件等。
这些材料在申报个人所得税时可能需要使用,也可以作为备案材料。
总结起来,离职补偿金申报个税的方法主要包括确定税务居民身份、核定征税方式、计算个人所得税、申报个人所得税以及保存相关证明材料等步骤。
个人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税法规定正确申报个人所得税,以避免相关税务问题。
经济补偿金的个税如何代扣代缴

问:经济补偿金的个税如何代扣代缴?答:按照规定,劳动者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三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1)应纳税额及纳税方式以超过部分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补偿的用人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
2)免征对象●只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职工,其从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除此之外,其他国有企业及非国有企业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超过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一律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3)可扣除的收入范围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4)不对一次性经济补偿重复征税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劳动者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参考法规: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第1条、第2条;2.《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第1条、第2条、第5条。
例:小王在北京一家商贸公司工作,最近,公司因业绩不佳进行裁员,小王是被裁人员之一。
公司经理与小王商谈后,双方协商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小伙伴在面临离职问题时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项——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是神马?
主动离职也能拿到补偿金吗?
拿到补偿金需要缴税吗?
你想了解的离职与经济补偿金问题,法律咨询专家都为你整理好了。
热点案例
还记得前段时间引发关注的【Oracle中国裁员事件】吗?大家对本次裁员印象最为深刻的,可能就是此次Oracle对离职员工的补偿方案。
根据Oracle内部被裁员工的说法:“5月22号之前签解约合同,是N(工作年限)+6(个月薪酬)的赔偿,一个月后,即6月7号签是N+1,再往后就只有N了。
”
N+6、N+1和N作为经济补偿金,指的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
补偿金问题法律解析
一、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情形
1. 员工主动离职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吗?
一般来说,员工主动离职,不能向公司主张支付经济补偿。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员工主动离职,实际上也可以获取公司支付的经济补偿金。
案例: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员工小董与四川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劳动合同纠纷一案中,小董由于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金主动离职。
在审判中,四川高院认为
小董以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金为由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四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认定公司应当向小董支付经济补偿金。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公司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员工权益的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
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
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2.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到期而终止,员工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吗?
有些公司由于工种和工作内容的不同,与员工不是按时按日计算工作时间,而是以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离职也有权主张补偿金。
案例:公司为某研发项目专门招聘工作人员,与员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以完成研发项目作为期限。
届时研发项目完成后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员工离职时公司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呢?
划重点:经济补偿金= 在职年限× 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
当员工月工资高于公司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
准就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例如,上海市的2018年月平均工资是7,832元,月平均工资3倍即为23,496元,如果员工的前12个月的平均收入是25,000元,那就要按照每个月23,496元来支付。
●工作1年可以拿1个月平均工资的经济补偿
●6个月≦工作年限<1年的,按1年算,可以拿1个月平均工资的经济补偿
●工作年限<6个月的,按半个月算,可以拿半个月平均工资的经济补偿
针对2008年前的工作年限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以及如何支付,需要参考各地的具体规定。
三、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包含加班工资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因此,在计算经济补偿时,员工的月工资应当按照扣除五险一金以及个人所得税之前的应发工资进行计算。
那么,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月工资)是否包含加班工资?对此,存在两种观点。
观点一:
以上海为例,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时,不应包含加班费。
天津、浙江、四川的司法实践也支持这一观点。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王某与某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员工主张经济补偿的计算基数应该包含加班工资。
法院认为经济补偿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弥补劳动者损失或基于用人单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给予的补偿,故应以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计算基数,而加班工资系劳动者额外提供劳动所获报酬,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报酬,故经济补偿不应将加班工资纳入其中,对员工主张周末固定加班应计入解除前十二个月工资总额的主张不予采纳。
观点二:
以安徽为例,计算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时,应包含加班费。
北京的司法实践也支持这一观点。
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付某与某公司的劳动争议一案中,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安徽省工资支付规定》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包括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动保护、职工福利和职工教育费用等,故员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应当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级别工资、未休年休假工资、销售提成奖。
四、经济补偿应如何缴纳个税呢?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国税发[1999]178号文被《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废止,按照新规定: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在当地上
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的部分,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
案例:2019年5月,上海A公司为其员工B支付一次性离职经济补偿金350,000元,员工B在A公司已经工作了13年,其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计算为:
1.首先计算应纳税的金额:350,000–7,832× 12× 3(上海年社平工资3倍)= 68,048元
2.按照综合所得税率表,员工的应纳税额= 36,000×3%+32,048×10% = 4,284.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