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古诗苑漫步
《古诗苑漫步》教案范文

•••••••••••••••••《古诗苑漫步》教案范文《古诗苑漫步》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苑漫步》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苑漫步》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绚烂辉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写作编辑和口语交际能力。
3、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1、诗歌赏析。
2、写作编辑。
【活动设想】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
了解中华诗词,就可以了解民族的文化历史;欣赏中华诗词,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绚烂。
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领略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了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浏览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体会广博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同学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喜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同学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通过这次语文实践活动,让同学亲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联手做一做,提高独立考虑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感受精神劳动的艰辛与发明效果的喜悦。
【活动准备】1、确立项目:编辑、朗诵、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
以上各项,诗词编辑与诗歌朗诵是主项,每位同学必需参与;书法绘画可由局部有专长的同学参与;音乐与舞蹈视同学而定;每人必需写一篇作文500字,题目就是“古诗苑漫步”,谈谈这次活动的感受。
诗词编辑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为宜。
2、分组并推选出组长。
选出活动主要筹划人(或由班长、语文课代表代理)3、组建评委(包括教师与同学,最好能聘请兄弟班级的同学和其他任课教师参与)4、教师指导: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要求。
进行活动内容的技术性指导。
对小组长和总筹划进行必要的培训。
【课时布置】1、活动全过程四周。
2、效果展示一课时。
【活动过程】一、总筹划提交活动计划安排任务,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通过各种渠道,查询相关资料1、可上网检查“中华诗词”有关内容。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6篇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6篇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漫步古诗苑》课型:积累鉴赏课课时:一课时年级:八年级下活动目标: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文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搜集整理古诗词,加强学生的预习积累的习惯。
3、通过小组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交流合作能力。
4、在诵读仿写、品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诵读、仿写、品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小组比赛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交流合作能力。
活动难点:在畅游诗词云海中,提高审美情趣及文化品味。
活动准备:1、一周前印发学案导学,学生回家预习、积累、整理。
2、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合作小组教学过程:漫步之一“学诗”(打夯筑基)古诗1、体裁古体诗《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十五从军征》近体诗律诗(八句五言与七言《望月怀远》《过零丁洋》)绝句(四句,五言与七言《相思》《赤壁》)田园诗(《归园田居》《游山西村》《过故人庄》)边塞诗(《使至塞上》《凉州词》《渔家傲-秋思》)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赠汪伦》)2、内容:思乡诗(《望月怀远》《泊船瓜洲》《回乡偶书》)咏史诗(《赤壁》《泊秦淮》《题乌江亭》)爱国诗(《春望》《过零丁洋》《己亥杂诗》《示儿》)哲理诗(《望岳》《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观书有感》)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计305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词:1、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
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牌如《相见欢》、《虞美人》、《浣溪沙》、《渔家傲》、《天净沙》《如梦令》《忆江南》等。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58字以下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

《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一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学生谦逊有礼、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一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挑选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教学。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诗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3)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1)预习所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2)搜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了解古诗人的生活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古诗的韵律特点,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
(3)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形式和特点。
3. 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讲解古诗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与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高朗读技巧。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互相学习。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古诗的学习意义,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古诗,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诗人的生活背景。
《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

《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不期、不同风格的古诗若干首,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豪放词、婉约词等。
2. 对每首诗进行解析,包括作者背景、创作背景、诗意、诗韵等。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每首诗的背景、诗意等。
2.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采用欣赏法,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感受诗的美。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古诗文资料,如诗歌、诗人简介、诗意解析等。
2. 准备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课堂用的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生动有趣的古诗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静夜思》、《春晓》等。
2. 讲解:对选取的古诗进行讲解,包括作者背景、诗意、诗韵等。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 欣赏:让学生朗读、品味古诗,感受诗的美。
5. 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背诵古诗、写心得体会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如背诵古诗、写心得体会等。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古诗创作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欣赏水平。
2. 开展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文,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引导是否得当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苑漫步》优质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苑漫步》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苑漫步》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收入了古人描写自然景物、节令物候、乡情国情、咏史怀古、哲理禅理的诗作。
这些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既有山水田园的悠闲,又有离别思乡的愁绪;既有咏史怀古的感慨,又有哲理禅理的启迪。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华,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感受诗歌美好的同时,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难点:分析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品味诗歌的语言。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
3.比较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分析其写作特色,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作者简介、注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诗歌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古诗苑漫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苑漫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设计突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为此,本节活动课主要从以下几点予以突破:1.采用真正的活动方式,完成对古诗的“诵一背一品一辑" 活动。
2. 教师只在活动开始、结束之时才有话语权:开始时起引领、开启的作用;结束时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活动课的意义,进而感悟古诗的博大精深。
3.活动展开时,教师一定要甘做一名观众,把舞台留给学生。
为此,活动前就要指导学生有所准备:(1)主持人要提前两周召开各小组长会议,安排好各组的活动内容及表演形式。
(2)主持人要根据各组的活动节目认真撰写开场白及节目串联词。
(3)主持人要督促各组认真准备表演的节目。
【创意设计】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15.5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其文化品位。
3.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活动思路:采用活动的方式,完成对古诗的“诵—背—品一辑”活动。
活动时数:两课时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代诗歌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灿若繁星,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成果奉献给我们,好吗有请两位主持人上场。
(教师板书课题:漫步古诗苑)二、声情并茂诵古诗朗诵为了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选出四位学生(男生女生各两位)朗诵春夏秋冬的诗句。
要求学生认真领会意境,揣摩语言,把握节奏,并配上自己喜欢的乐曲,其他同学担任评委,选出优胜者。
活动内容:1.主持人台词。
《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

《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阅读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古诗的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会从古诗的、作者、背景、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品味古诗中的意象美、音韵美和哲理美。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如何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古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2)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5. 朗读体会:(1)学生齐读或单独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下周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何,并在下一次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

《古诗苑漫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2. 古诗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的意境把握。
2. 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哲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学习古诗的鉴赏方法。
2. 第二课时:欣赏《春晓》、《静夜思》等描绘自然景物的古诗。
3. 第三课时:分析《咏鹅》、《悯农》等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4. 第四课时:品味《离骚》、《庐山谣》等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
5. 第五课时:总结学习收获,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美好情感和哲理。
3. 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明显提高。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展览,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古诗苑漫步》。
2. 参考资料:古诗鉴赏辞典、古代诗歌选编。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九、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讲解: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哲理。
3. 分析:通过对古诗的分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