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第十二册《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我们上路了》语文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我们上路了》语文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我们上路了》语文教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我们上路了》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

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

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12。

我们上路了 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上路了 教案教学设计

我们上路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

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

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行交流:(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鸟:指美丽的爱情;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

)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

(师配乐)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们上路了》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可以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妙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

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

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构造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考虑: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分为几局部?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局部〔1、2节:虽然我们很稚嫩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2、3、4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5、6、7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局部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构造的认识。

四、深化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局部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展交流〔老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

〔师配乐〕五、拓展练习、进步才能。

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

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

总结: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我们要辞别父母,辞别呵护,辞别童年单独“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织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们上路了》教学方案及反思

《我们上路了》教学方案及反思

《我们上路了》教学方案及反思1、我能了解;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我能理解“骤起”、“虚幻”、“迷惑”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以及“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精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4、我能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学习重点: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精确把握课文内涵。

学习难点:我能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过程:【预习导学】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许多美妙回忆,童年有许多稚嫩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斥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

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

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检查预习效果一、我能学好词句。

1、我能读准下面的词语,并理解其在诗中的'意思。

嫩嫩骤起虚幻迷惑2、我的保藏夹:〔1〕简介——王慧骐〔2〕我知道“相思鸟、橄榄树、曼陀铃”。

〔3〕好词〔4〕佳句二、我能熟读课文,并把握课文主要那内容。

三、我知道全诗分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

四、我会质疑。

【学习研讨】一、我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范读录音。

2、同学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读出感情。

思索:这首小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题中“我们”指的是谁?〔1〕自由读文。

〔2〕沟通汇报二、我能理清全诗结构 1、请同学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索: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同学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漂亮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 3、分三部分指明亮读课文,加深同学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最新课标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 备课素材 第六单元 第28课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 教案

最新课标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 下册第二学期 备课素材 第六单元 第28课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 教案

28* 我们上路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前聆听歌曲《童年》,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往事。

2、师:是啊,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童年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然而,童年时光再美好,时间老人的脚步也不会为我们多停留。

如今,我们就要告别童年、告别父母、告别呵护,独自“上路”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们上路了》。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名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品读诗歌,体会感情(一)学习第一节1、朗读第一小节。

2、师:本节告诉我们什么事情?从哪句体会到“稚嫩”的?3、指出“刚刚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儿,刚刚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红,刚刚才捡到一张很小的邮票”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提问:这些事物象征着什么呢?4、启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事物也能象征我们人生的刚起步?(如:初升的朝阳、展翅的雏鹰……)5、师生配合表演:早晨,要上学了,临走时,妈妈会说些什么?你怎样回答?6、体会“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应读出什么感情?(自豪、骄傲、摆脱束缚的快乐等)7、齐读、轮读最后一句:“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8、过渡:是啊,我们就要告别童年,成为少年了。

我们的双手变得有力,我们的思想逐步成熟,尽管路上会有风雨飘摇,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上路了!路上会遇到哪些情况呢?请喜欢第二节的同学朗读。

(二)学习第二节1、朗读本节。

创新教学:《我们上路了》语文文学教案设计

创新教学:《我们上路了》语文文学教案设计

创新教学:《我们上路了》语文文学教案设计语文文学教学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因为它不仅是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而且能够增加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文学欣赏能力。

传统的语文文学教学方式多为传授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程单调枯燥。

如何打破这种传统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本文将介绍一篇创新的语文文学教案《我们上路了》。

一、教学目标本次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我们上路了》这篇文学作品,促进学生对于人生,成长和道路等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发掘自己内在动力,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阅读《我们上路了》。

2. 分析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和语言。

3. 分组讨论文学作品中涉及的主题和问题。

4.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与文学作品有关的文章或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2. 学生对于主题和问题的探讨和发现。

四、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想象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自由联想,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反思评价法: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评价,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并且提出进一步的提高措施。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老师介绍今天课程内容和目标,并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了解相关课程内容和主题。

2. 阅读文学作品并分析(40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语言,并让学生分析,发现其中的主旨和问题。

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行探讨和发现,同时老师也会给予个别细致解答和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 撰写文章或故事(60分钟)学生在分组讨论完成之后,老师将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与文学作品有关的文章或故事,让学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文章或故事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4. 课程总结(10分钟)在当天课程结束之前,老师会做一次课程总结,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对这一课程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反馈意见和建议。

《我们上路了》教案(精选5篇)

《我们上路了》教案(精选5篇)

《我们上路了》教案(精选5篇)《我们上路了》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上路了》教案(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上路了》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表达了当代少年儿童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奋进的心声。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篇幅不长,韵律较自由,不拘于一格。

全诗有三个小节,第一小节两句八行,第二小节四句十三行,第三小节三句十一行。

本篇诗歌大部分诗句的意思学生可以自己理解。

教学时教师可以只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从整体上感受体会诗歌表达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尝试简单的诗歌创作。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从整体上体会诗歌表达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找寻童年的足迹,揭示课题1、谈话:童年是一段金色的时光,童年是一曲欢乐的乐章,伴随着天真与无知、好奇与幻想、憧憬与期待,我们一天天长大,一步步走向成熟,现在我们即将挥手告别童年从小学进入初中,踏上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

出示:“告别童年”,请同学们轻轻地读。

(仿佛无比留恋,童年往事一一浮现。

)2、师小结:是啊,我们就要告别童年,成为少年了。

我们的双手变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尽管路上会有风雨飘摇,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上路了!3、齐读课题:第28课《我们上路了》;提问:“我们”是指谁呢?(你,你们,所有与大家一同成长的告别童年的孩子们。

)4、指导读课题:自豪,满怀憧憬,意气风发地读二、初读课文1、带着感情,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歌,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2、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售”字的读音。

3、指名说说各小节诗写了什么。

三、再读诗歌,深入探究1、学习第一小节: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了。

有那些美好的风景陪着我们一同上路呢?(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你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景物,用横线画下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们上路了 3小教案 语文S版 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们上路了 3小教案 语文S版 教案

《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尝试简单的诗歌创作。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新课前一支歌:《家有儿女》片尾曲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辞别童年〞,请同学们读一遍;再读——谈谈感受;接着轻轻地读“辞别童年〞,说出你的感受〔轻轻地读,仿佛无比留恋,童年往事一一浮现。

童年是一副画,每张画的内容都不一样,无所不有;童年是一首歌,旋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再大声地读出来,你的感受又是什么?〔自豪的、满是憧憬〕。

师小结:是啊,我们就要辞别童年,成为少年了。

我们的双手变得有力,思想逐步成熟,尽管路上会有风雨飘摇,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上路了!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1.自读。

2.每一小节讲了什么?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要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3.范读。

4.比赛读。

5.指名读。

三、理解1.你喜欢哪一小节?为什么?2.〔1〕一小节美美地读,优美流畅、充满诗意地朗读。

可排序读,指名读等。

同时指出“刚刚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儿,刚刚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红,刚刚刚捡到一张很小的邮票,〞在诗歌中用得非常普遍。

指名读,提问:在这一句中,这些事物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稚嫩的人生之旅,我们才刚刚起步的人生之路。

〕启发:除此之外,还有相应的事物也能代表我们人生的刚起步。

用表演法理解“哦,不管大人们怎么说,〞教师可以和同学配合表演一下:早晨,要上学了,临走时,妈妈会说些什么?你怎样答复?〔体会父母对孩子的呵护,体会自己要摆脱束缚、要独立的心情〕让学生接着体会下一句:“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应该读出什么感情?〔自豪、骄傲、摆脱了束缚的快乐……〕理解完了诗歌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读出词语的意思,读出句子的感情色彩。

指名读,让学生点评。

最后齐读第一小节。

在最后一句运用轮读的方法激发情感,“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上路了——上路了!〞〔2〕学习第二小节生思考: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些地方?划出来,做上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第十二册《我们上路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
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

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
生之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
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
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

2、
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
指名读课文。

4、
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
1、
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用笔标出来。

2、
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第一节:虽然我们很稚嫩,但我们还们

还是上路了;第二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第三
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
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
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
在小组内交流。

3、
在全班进行交流

(1)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相思
鸟:指美丽的爱情; 金孔雀:象征成功的事业; 橄榄树:指对和平宁静生活的
美好向往; 曼陀铃:预示着“我们”富有情趣的生活。
(2)理解“风、雨、雷鸣电闪”各比喻了什么?
(生活中的困难、学习中的挫折等艰难考验。)
4、
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师配乐)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
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

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
2、
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

3、
总结。

六、作业
完成《导学导练》相关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