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你一束花教学反思(陈书画)
【9A文】献你一束花优秀教案及反思

《献你一束花》教材说明:《献你一束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组的专题是“礼物”。
课文记叙了一位机场女服务员为一名比赛失利的女体操运动员献花的事,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议论,中间部分是从体操运动员“她”的角度记述的,所叙的事情跨过两年。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懂得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感悟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设计是第二课时。
教学前测1.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主要问题:为什么送花给失败者?2.学生对插叙的的写法大多不了解。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学生的感知度较高,都知道礼物是人们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庆贺而馈赠的物品,向胜利者赠送鲜花是合情合理的;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同情、崇拜等感受的能力,可以在阅读中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但为什么向失败者献花以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还需老师引导才能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
教学目标:1.能结合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运动员沮丧、愧疚、失落的心情,以及女服务员的美好心灵。
懂得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
2.初步了解什么是插叙,体会插叙这种写作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懂得胜利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感悟女服务员美好的心灵。
2.初步了解什么是插叙,体会插叙这种写作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论述如何正确对待失败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回顾主要内容。
1.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冯骥才先生写的记叙文《献你一束花》,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复习字词:(1)听写:凯旋崇拜沮丧愧疚奖牌黯淡无光(2)标出字音: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他项目的比赛中一塌(tā)糊涂地垮下来……3.回顾主要内容:(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题目扩充法)[学法指导]:4.上节课大家提出了许多不懂的问题,其中两个极具共性,而且很有价值。
课文《献你一束花》教学反思

课文《献你一束花》教学反思课文《献你一束花》教学反思范文今天,我与学生共同学习《献你一束花》。
文章主要写了一位美丽、端庄、善良的机场女服务员向一名出国比赛失败回来的女体操运动员献花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断,让我感动,让我想要把它写下来……师:“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这是一个什么句式?生:反问句。
师:换个句式,不改变原意。
生:“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不应该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师: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你认为鲜花应该献给什么样的人?异口同声:不认同。
生:送给失败者。
因为她更需要安慰。
生:我会送给失败者。
因为我想每一位付出汗水和力量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与肯定!生:面对成功者,我们要表示祝贺;但是失败者更需要我们的鼓励和支持!我相信,这鼓励能再次点燃她心中的激情,这支持会是她将来成功的动力!席下掌声雷动!我万万没有想到,这话出自高伟华——一中等生的口中。
我想,此时此刻,孩子们那颗善良的心已经被打开,我何不多请几个同学来说说呢?于是,我继续——师:你认为鲜花还应送给谁?(话音刚落)苏蕾同学马上应到:鲜花应该送给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
我一听,“?”怎么说到那边去了?转而一想,没错,这不正是孩子真情的流露吗?这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吗?没等我多想,坐席中,唰唰唰地举起了无数双小手——生:我认为鲜花应该送给抗震救灾的武警战士们!生:老师,我认为鲜花还应送给那些无怨无悔,服务热情的灾区志愿者!生:送给灾区的小朋友们,希望他们快点走出黑暗的阴影,开心快乐!生:我认为应该送给奥运赛场上努力拼搏的运动健儿们!生:我认为鲜花应该送给抚养我们的父母亲!生:我认为鲜花应该送给教育我们的老师们!生:我认为还可以送给同学们,感谢同学们一路陪我欢声笑语!……这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火花,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很庆幸刚才没有打断孩子们的回答,要不然,我就听不到这精彩的言辞,看不到这善良的心灵,再多的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估计也只能成为空话了。
《献你一束花》教案及课后教学反思

《献你一束花》教案及课后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献你一束花》的背景和主题•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教学准备•诗歌《献你一束花》的复印件•PPT演示稿•鲜花一束4. 教学过程(1) 导入和预习(5分钟)•介绍诗歌《献你一束花》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可能存在的韵律和修辞手法(2) 理解诗歌(10分钟)•在PPT演示稿上呈现诗歌的全文,并逐句解读•与学生共同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3) 学习韵律和修辞手法(15分钟)•分析诗歌中存在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给予解释和示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诗歌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4) 进行情感表达(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赏鲜花,表达对美的感知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鲜花的赞美或感悟(5) 写作训练(15分钟)•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转化为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阅和修改,提升写作能力(6) 总结和展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和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写作和创作5. 教学延伸•邀请专业诗人或艺术家来校进行诗歌讲座或艺术交流•创设学校诗歌创作角,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并进行展示活动二、课后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诗歌《献你一束花》的背景和主题,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他们能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学会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写作。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导致某些环节的时间略有不足。
例如,写作训练环节的时间本来可以更长一些,以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另外,课堂展示的时间也比较紧凑,有些同学没有机会分享自己的作品。
献你一束花的教学思路

《献你一束花》教学设计反思一、复习单元内容导入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复习单元的其他两篇课文导入。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一种阅读期待走进文本。
二、统领全文,夯实基础出示读书要求:在生字新词的处理上,我把亮点放在这样2处:请学生读准这4个词语,并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设计意图】本课,失败的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是感悟的重点,所以在识记字词时,就巧妙地将这样的词语集中起来,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字词处理的第二亮点是:请学生读句子,写出黯淡无光这个词语。
我有这样预设:学生可能会写出这样2个同音不同义的词语。
应该用哪一个?为什么?此时我引导学生理解2个词语的区别所在,进而让学生明确,当描写一个人心情低落时要用这个“黯淡无光”。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有2个意图:1.在字词教学中,如果能将“音”与“义”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则效果更佳。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地感悟与识记。
2.对于文本的理解,切入的方式林林总总,这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体现。
在本节课中,我会从这个关键词语切入,来引导学生走进失败者的内心世界。
三、探究文本,内化情感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体会大败而归的运动员的内心世界,我力求紧紧抓住“读”进行教学。
重点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延伸性的导读训练,即: 1步自读感受:再读课文,想想这个运动员的心情是怎样的?边读边勾划出相关语句,并适当作批注。
——这是学生自我寻求语感的保证!2步练读入境:我适时点拨: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感受,假如你就是那个失败者,能读出你的沮丧吗?我请学生选读有关语句。
3步品读精思:到处挖沟,不如深掘一口井。
因而,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她怕见------”我们知道:情感的内化需要恰当的教学策略的介入。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真正走进到失败者的内心世界,我采用以下3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法——(这次世界性比赛,她完全有把握登上平衡木和高低杠“女王”的宝座,国内外的行家都这么估计,但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的灯全都关上了。
《献你一束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献你一束花》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说教材《献你一束花》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一位优秀的女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失败后失落、沮丧、愧疚之时,机场服务员献上了一束鲜花,给了她理解与鼓励,告诉我们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央雄,也要献给付出努力的失败者。
全篇课文语言质朴真实,简结自然、给人以启迪。
二.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体会“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的含义,知道怎样对待失败和失败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班学生基础知识一般,因此在上新课时还十分有必要花些许时间学习新字生词。
同时,我班学生爱读书,也善于朗读,因此课堂上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的朗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分析本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读中感悟法、勾圈画点法和想象理解法。
力求在“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中达到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力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读书感悟,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的重中之重就是领悟鲜花理应呈献给凯旋归来的英雄,也要献给付出努力的失败者。
从题目中便可知一、二。
因此,本堂课的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语句,了解机场女服务员向失败者献花的原因,进而体会到鲜花也应献给失败者,鼓励和支持他们。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献你一束花》,学生齐读课题。
2、美丽的鲜花,一般情况下都用来送给谁?3、(课件出示: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
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这句话是文章的第一段,学生齐读。
谁能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4、(课件出示: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归来的英雄,不应该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学生进行简短的自由讨论。
)师:那么,鲜花到底应不应该送给失败者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献你一束花优秀教案及反思

献你一束花优秀教案及反思第一篇:献你一束花优秀教案及反思《献你一束花》教材说明:《献你一束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组的专题是“礼物”。
课文记叙了一位机场女服务员为一名比赛失利的女体操运动员献花的事,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议论,中间部分是从体操运动员“她”的角度记述的,所叙的事情跨过两年。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懂得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感悟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设计是第二课时。
教学前测1.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主要问题:为什么送花给失败者?2.学生对插叙的的写法大多不了解。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学生的感知度较高,都知道礼物是人们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庆贺而馈赠的物品,向胜利者赠送鲜花是合情合理的;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同情、崇拜等感受的能力,可以在阅读中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但为什么向失败者献花以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还需老师引导才能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
教学目标:1.能结合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运动员沮丧、愧疚、失落的心情,以及女服务员的美好心灵。
懂得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
2.初步了解什么是插叙,体会插叙这种写作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懂得胜利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感悟女服务员美好的心灵。
2.初步了解什么是插叙,体会插叙这种写作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论述如何正确对待失败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回顾主要内容。
1.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冯骥才先生写的记叙文《献你一束花》,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复习字词:(1)听写:凯旋崇拜沮丧愧疚奖牌黯淡无光(2)标出字音:她失败了,并且跟着在下面其他项目的比赛中一塌(tā)糊涂地垮下来…… 3.回顾主要内容:(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题目扩充法)[学法指导]:4.上节课大家提出了许多不懂的问题,其中两个极具共性,而且很有价值。
献你一束花教学反思

《献你一束花》教学反思中心小学李艳春《献你一束花》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
文章主要写了一位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女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鲜花不仅可以献给胜利者,也可以献给失败者,这样可以给失败者以鼓励。
同时渗透着思想上的教育: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
为了让学生体会失败者的内心世界,懂得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我精心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
首先通过导入新课后的检查预习和初读课文后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明晰的了解。
然后我便抓住文中描写女运动员失败后心情的一组词语,单刀直入,指导学生采用跳跃式阅读的方法,重点品读描写女运动员失败后的心情以及神态的语句,通过教师语言的渲染,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与女主人公产生共鸣。
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了失败者痛苦的内心世界以后,我便指导学生着重研读机场女服务员的话,使学生在读文中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
最后通过情境想象和诗歌朗诵,深化了学生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整堂课,我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手段,较好地实现了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
但是,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不少不足和遗憾之处。
首先,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
前两个环节的教学不够紧凑,不够干净利落,以至于第四环节的教学时间过于仓促,师生情感的升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在读文理解的过程中没有落实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比如,在引导学生想象女运动员可能还怕什么后,没有进一步指导学生用文中的排比和递进句式把想象的内容组织起来。
在让学生读文批注时,也没能给予学生具体而有实效的指导,以至于在交流感悟时,没能听到学生精彩而又独到的个性发言。
教学本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我相信,正是因为有缺憾,才让我们有了探索和努力的动力。
在这条坎坷但却充满希望的教学之路上,我将继续幸福地执着前行!《献你一束花》教学反思(二)这课最大的特点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献你一束花》教学反思

《献你一束花》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名运动员在比赛失败回国之后,一名机场服务员向她献花的故事,本课在设计之初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第一是了解插叙的写作手法以及体会他的好处,第二是在对比别人与服务员的对运动员的态度上的区别来体会她的心理,从而来理解为什么要向失败者献花者一个疑问,课堂的设计主要以她的心理为线索,围绕她的心里变化依次展开,逐步体会,在本次课中,首先最大的不足就是对学生的引导上,学生情绪低落,读课文也是死气沉沉,老师的情绪也不好,因此也是匆匆走了一遍流程,这是我一直以来都需要改变的地方,老师应该是学生的主导者,应该用自己积极的心绪去引导学生,而不能被学生的状态所影响,然后在提问上,缺乏层次,提问不清楚,导致学生反映不过来,无从回答。
小组合作效率很低,学生参与的少,只有少部分孩子加入,这是因为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前没有对小组合作明确的要求,课堂内容比较单一,拓展的很有限,对文本的深入还不够,在对“这对她为什么加重了思想负担”这个问题上处理是失败的。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注意情绪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献你一束花》教学反思
陈书画
《献你一束花》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九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单元以“礼物”为主题,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三篇拓展阅读课文,通过四个与礼物有关的故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礼物的内涵。
《献你一束花》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主要写了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女服务员献花的过程以及为什么献花。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体会失败者的内心世界。
而小学生对于运动员大赛失败后的心理情况想法缺乏感悟,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手段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中,精思、感悟。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心理描写细腻,这课最大的特点是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能通过阅读拥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对本学段的要求。
《献你一束花》中主人公大起大落的情感经历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产生共鸣,便是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中我努力把握住教材特点,指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地读书感悟,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如何让学生体会一个大败而归的女运动员的黯淡无光的心理呢?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描写失败者黯淡无光的句子。
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很好地表达了她此刻的心情,让同学们找‘怕……怕……怕……怕……”让学生从这四个“怕”字读出此时女体操运动员的心情,进一步揣摩她还会怕什么。
这时同学们纷纷发言,体会此时她内心极为难过、懊悔、无脸见人。
我借机通过图片、朗读把她此刻内心的沮丧、难过、痛苦表达出来了。
四个“怕”字写出了这位
运动员内心极为痛苦的心情,因为在比赛之前,国内外专家都认为冠军非她莫属,可是她的表演把这些希望之灯全都关上了。
接着我通过让学生回顾课文:两年多前,女体操运动员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出人意料拿了两项冠军,两年来,她每次比赛回国,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
亮晃晃的奖牌凯旋而归,受到空前热烈的迎接。
“许多、死死纠缠、几十束、塞、抱不住”就说明人们对她的崇拜、赞扬……透过这些热情欢迎的场景,想
象出她高兴,激动、兴奋……心理。
可当她大败而归时,看到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象有意避开她。
此情此景,她的心情更失落、沮丧……
再通过胜利与失败的对比,相互映衬,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这位运动员的
内心世界。
还需多讲吗?我想这课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了失败者痛苦的内心世界以后,我便指导学生着重研
读机场女服务员的话,使学生在读文中明白了应该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
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
我出示女服务员与失败者的对话,引导学生讨论:机场
服务员为什么向失败者献花?你是怎么理解女服务员的话的?让学生充分地表
达他们对于失败与成功的新的感悟,体会这书鲜花的珍贵。
最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开头和结尾两段在语句上有什么异同?你能说明理
由吗?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明白鲜花不但要呈送给凯旋的英雄,而
且要送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
课上也发生了很多自己没有设想过的事情,当时多少都会有点儿连接不上
整节课的思路。
由于没能做到有舍有得,导致这堂课教学内容偏多,教学环节
仓促,有些流于形式。
同时教师的过渡语不够自然流畅,所以环节衔接生硬。
这些都是很需要去改进的地方,学无止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