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汇总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 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 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 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 《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 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 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 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 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从河流的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 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以 及沿河所经的伏流、瀑布、急流、滩濑、湖泊等等 都广泛搜罗,详细记载。
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 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所记各种地貌,
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 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
书中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论述了当时的已知的海 陆分布,开创了以地理为中心内容的作为对整个地球的研 究方向,被后世成为“宇宙派”。
第一节 古代地理学时期——综合思想
(公元前——18世纪中期)
一、中外地理著作中的综合思想
(一)中国 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
作者不详 公元前5世纪,春秋时期出现,有人考证,是孔 子的作品,是孔子修尚书所作,全文1189字,内容 丰实,体系完整,结构严密。
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
第一次把中国进行分区,把中国划分为九州:
第一章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
重点: 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难点: 各时期综合思想的形成
过程
综自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不过几十年的历 史,但综自的知识积累和思想萌芽很早,可以 追溯到很远的古代。
综自的知识萌芽很早,理论形成很晚。
地理学发展简史

地理学发展简史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学逐渐演变成了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文将简要介绍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学者如亚里士多德和埃拉托斯特尼斯开始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提出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同时,他们还绘制了一些地图,描述了地球上的各个地区。
中世纪地理学在中世纪时期,地理学的发展受到了宗教和神秘主义的影响。
基督教的传教士开始探索新大陆,并将他们的发现记录在书籍和地图上。
这些记录成为后来探索者的重要参考。
地理学的现代化地理学在18世纪和19世纪经历了现代化的过程。
这一时期,地理学家开始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技术。
同时,地理学也开始分化为不同的分支领域,如物理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物理地理学的发展物理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文等。
在19世纪,地理学家开始使用地质学和气象学的知识来解释地球表面的现象。
他们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地理勘测,绘制了许多详细的地图。
人文地理学的兴起与此同时,人文地理学也开始蓬勃发展。
人文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人文地理学家通过考察城市发展、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承等现象,揭示了人类对地球的重大影响。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为地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
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数据,提供了更高效、准确的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工具。
它在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和灾害应对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地理学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地理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地理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地理问题。
总结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经历了古代地理学、中世纪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的演变过程。
专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过程 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过程
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地理学经历了:
(一)古代地理学 (二)近代地理学 (三)现代地理学 三个发展时期。
综合自然地理学依从着它的母体也有三个相应的 发展时期 。
(一)古代地理学时期 1、时间 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经历了原
中世纪的大倒退 —— “寰宇图”
A、地理大发现 是指15至18世纪的一系列 的海上探险活动,以4个事件为主体。
A、1434年,吉尔.埃安内 航行至热带。
1441年恩里克王子的船队向南航行很远,找到 了黄金,俘获了奴隶,轰动了欧洲。
B、1486—1487年,迪亚士率领葡舰队绕过非 洲南端,发现了好望角。1497年,葡王又派 瓦斯科·达·伽马率舰队绕过好望角,航行10个 月到达了印度。
麦哲伦船队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B、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极大地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
a、扩大了人类的地理视野,获得空前大量的新 资料。
b、各种错误观念被消除,引起地理学界新的思 考
c、在前二者的基础上,人们有可能全面地探讨 地理 问题,重新建立地理学新的理论体系。
通论地理学开始出现了。 最有价值的是17 世纪荷兰地理学家瓦伦纽斯(Varenius, 1622—1650)的《地理学通论》。
所以被称为“地理学之父”。
第一个测量了地球的周长。
(塞伊尼也译塞安)
埃拉托色尼测地球周长=39360km
地球的实际周长=40009km
(3)、封建社会
自公元5世纪西方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直到15 世纪,是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地理学停滞 了,甚至倒退了! 直至地理大发现,地理学 才出现了新的生机。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1.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据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其理论体系的确立只是晚近几十年的事情。
然而综合自然地理学赖以奠基的地理学却是一门十分古老的科学。
鉴于科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要研究结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就必须追溯地理学的发展史。
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发展时期。
综合自然地理学依从着它的母体也有三个相应的发展时期(见表1.l)。
第一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一、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仍处于它发展的最初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
这就是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古代地理学时期。
人类的祖先由于生活上各种各样的需要,通过实践而逐渐地认识了周围的环境。
最初的需要必然是很局部的,因此人类早期的地理视野也是极其有限的。
原始部族对自然的观察,只停留在认识个别自然因素上,他们无法揭示地理环境的普遍特性。
一切地理现象和过程最初都被误认为是神的行为,而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
从迁徙不定的采集和狩猎生活,改变成定居的农耕和放牧生活,促进人类的地理知识迅速增多。
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依靠更深,他们需要掌握诸如适宜耕种和方便放牧的地区、天气变化以及播收季节等等方面的情况,使生产臻于完善。
这些有关地理的知识便在人们的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下来了。
地理学显著的发展,出现在奴隶社会。
这个时期生产的发展,商业的兴起,战争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人们的地理视野。
当时对更广大地区和国家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人口、民俗等内容繁杂的详细记述便成为必然。
于是地志学应运而生,并成为古代地理学的主流。
同时人们又力图科学地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并企图创立关于地球及其外壳的科学观念。
古代思想家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说。
有的学者,像毕达哥拉斯(P y t h a g o r a s,公元前6世纪)和亚里士多德(A r i s t o l t e,公元前384—前322),已经获得地球是个球体和地球表面存在气候带的观念。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

2.《管子· 地员》是中国最早的土地分类专篇。它 是《管子》中的一篇,简称《地员》。
管子是春秋早期齐国的政治家。《管子》一书共分 24卷,86篇。
《地员》主要论述中国土地分类,涉及土壤地理和 植物地理。
它先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把土地分为5类: 渎田(平原)、墳(fen)田(蔓坡地)、丘陵、山 林和川泽。
远在约公元前4000年,由于生产的需要,古埃 及人已积累了几何学、天文学和测地学的知识,掌 握了定向、定位和度量地表范围的原理和方法,并 能够辩识尼罗河泛滥淹没的疆界和依据田亩数征收 税赋。
在公元前3500-3000年,古埃及人为引水灌溉, 开始观测尼罗河河流水位。
在解决选址问题上,古埃及人掌握了划出正南正北 线的方法。
反映出人类对环境的综合认识和利用。
比如:距今6000多年的陕西半坡遗址,位于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区的河流阶地上,土壤肥沃,树木繁茂, 适宜居住与开垦。
半坡遗址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 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是比较典型的母系氏 族公社的村落遗址。
博物馆除建造文物展室外,还在3000平方米的原始 村落居住区盖起保护大厅。 半坡遗址中的房屋、地 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各种生产及生活用 品等遗迹遗物,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 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
他们借助数学、把天文和地理联系起来,创立了古 代太阳历法,发明了60位进制。
2. 古希腊罗马地理知识的积累 古希腊最早的地理记述出现于荷马史诗(约公元前9世
纪),荷马被推崇为希腊地理学祖师。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8-348年)提出 “地球是圆的”概念,创立了“地球中心说”。而生活在 那个时代的人一直认为地球是扁的。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1

—建国后:1951-1955年,农田地籍清理 ,通过调查人口、亩数、划 分土地类别,评定土地等级 ;
1958-1966年,全国性土壤普查,主要耕地土壤,没有土地利用分类 面积 ;
80年代:国家级土地遥感概查 ,研究项目《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全国 土地资源调查制图》。主要成果: 1. 全国分省农、林、草等 15 种 地类面积; 2. 全国 1:200 万土地利用现状卫星影像图; 3. 制成 全国 1:400 万地势卫星影像图; 4. 绘制了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1:25 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地理学研究方法论
陈海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地理学发展史中关键人物的介绍
❖ 洪堡 ❖ 李特尔 ❖ 哈特向 ❖ 哈维 ❖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1.1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 古代地理学 ❖ 近代地理学 ❖ 现代地理学
1.1.1古代地理学的积累
从远古到18 世纪地理大发现,地理学仍处于 它发展的最初阶段,即搜集和积累材料阶段。 这就是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古代地理学时期。
④ 共变法
情形 Ⅰ Ⅱ Ⅲ
条件 A1,B,C A2,B,C A3,B,C
对象具有的属性 p1 p2 p3
结论: A是属性p产生的原因.
ab
c
2
-4
3
y=ax2+bx+c形状
1
-4
3
4
-4
3
结论: 条件a是决定图形形状的主要原因.
案例: 求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观察: a2=a1+d a3=a2+d= a1+2d a4=a3+d= a1+3d a5=a4+d= a1+4d
2014-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

二、中国古代地理学进展与成就:
我国在古代地理学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很多 著作中体现了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尚书· 禹贡》以自然地理实体如山脉、河流等为 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 ,并对每 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 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现象,作了简要描述 和比较。
我有钱了因为把你卖了……猪啊!
3、“三七少女节”,这个创意不错,一 日
之后就过“三八妇女节” 4、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 命,失 败表明 你
有理由重新开始。 5、宁可牺牲中国最后一个处男,决 不留下 日本任 何一个 处
女! 6、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 油。
7、屌丝为么能看到心爱女
神的那像汉子一样的个性,那是因为 女神她 根本就 不吊你 ,不稀 饭你。
作,对西方地理学的发展有长期的影响。
▪ 他比埃拉托色尼等人更前进了一步,在对已知世
界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描述。
▪
博杂派
斯特拉波认为地理学是对人类居住的世界的描述,不 仅要研究一个地方的自然属性,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
斯特拉波记录了存在于地表的人、动植物和陆地,为 描述地理奠定了基础;
斯特拉波对已知世界进行了区划和分类,成为区域地 理研究的代表;
17卷。
▪
他在《历史学》第1、2卷中,讨论了以天文学和几
何学为基础的数理地理,以研究地表和大气圈的自然地
理学,提出了地理学家首先应该确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等一些原则,描述了海、大陆和气候带等。
▪ 他的《地理学》内容包括自然特征、物产、城市、 居民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地域涉及欧洲、
亚洲、利比亚,是西方古代地理学的一部经典著
3 瓦伦纽斯,B. (1622-1650):德国地理学家。
第01章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01章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本文由zhizhezuoren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重点: 重点: 讲授各发展阶段的特征难点: 难点: 在各时期综合思想的形成过程综自是一门最近发展起来的学科,综自是一门最近发展起来的学科,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不过几十年的历史,立和发展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综自的知识积累和思想萌芽很早,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
思想萌芽很早,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
一句话概括:综自的知识萌芽很早,一句话概括:综自的知识萌芽很早,理论形成很晚。
很晚。
从地理学发展史看综自的形成与发展。
从地理学发展史看综自的形成与发展。
地理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地理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古代地理学古典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每一阶段综自都有一定的进展。
每一阶段综自都有一定的进展。
第一节古代地理学时期——综合思想综合思想古代地理学时期18世纪中期(公元前——18世纪中期)公元前 18世纪中期)一、中外地理著作中的综合思想(一)中国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古代地理学名著作者不详公元前5世纪,春秋时期出现,有人考证,公元前 5 世纪,春秋时期出现,有人考证,是孔子的作品,是孔子修尚书所作,全文1189 1189字子的作品,是孔子修尚书所作,全文 1189 字,内容丰实,体系完整,结构严密。
容丰实,体系完整,结构严密。
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古代地理学名著第一次把中国进行分区,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第一次把中国进行分区,把中国划分为九州:分区冀、兖(山东北部)、青(山东东部)、徐、杨、山东北部)、青山东东部)、徐)、)、江陵)、)、豫河南)、)、梁陕西秦岭以南)荆(江陵)、豫(河南)、梁(陕西秦岭以南)和雍州(秦岭以北)雍州(秦岭以北)并对各州的山川、湖泊、土壤、并对各州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详细的描述,对前人的积累的自然地理知识作了系统的整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zhizhezuoren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简史重点: 重点: 讲授各发展阶段的特征难点: 难点: 在各时期综合思想的形成过程综自是一门最近发展起来的学科,综自是一门最近发展起来的学科,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不过几十年的历史,立和发展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综自的知识积累和思想萌芽很早,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
思想萌芽很早,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古代。
一句话概括:综自的知识萌芽很早,一句话概括:综自的知识萌芽很早,理论形成很晚。
很晚。
从地理学发展史看综自的形成与发展。
从地理学发展史看综自的形成与发展。
地理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地理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古代地理学古典地理学近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每一阶段综自都有一定的进展。
每一阶段综自都有一定的进展。
第一节古代地理学时期——综合思想综合思想古代地理学时期18世纪中期(公元前——18世纪中期)公元前 18世纪中期)一、中外地理著作中的综合思想(一)中国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 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古代地理学名著作者不详公元前5世纪,春秋时期出现,有人考证,公元前 5 世纪,春秋时期出现,有人考证,是孔子的作品,是孔子修尚书所作,全文1189 1189字子的作品,是孔子修尚书所作,全文 1189 字,内容丰实,体系完整,结构严密。
容丰实,体系完整,结构严密。
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 1.古代地理学名著—《禹贡》古代地理学名著第一次把中国进行分区,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第一次把中国进行分区,把中国划分为九州:分区冀、兖(山东北部)、青(山东东部)、徐、杨、山东北部)、青山东东部)、徐)、)、江陵)、)、豫河南)、)、梁陕西秦岭以南)荆(江陵)、豫(河南)、梁(陕西秦岭以南)和雍州(秦岭以北)雍州(秦岭以北)并对各州的山川、湖泊、土壤、并对各州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详细的描述,对前人的积累的自然地理知识作了系统的整理、总结。
统的整理、总结。
《禹贡》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之一。
禹贡》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之一。
最早的区划著作之一2.《周礼》 2.《周礼》年代与禹贡同一时期,年代与禹贡同一时期,把全国的土地分为五类:山林、川泽、的土地分为五类:山林、川泽、丘汶衍(低平坦)、原隰()、原隰陵、汶衍(低平坦)、原隰(低湿地方)地方)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综合自然地理知识的萌芽。
记载的综合自然地理知识的萌芽。
3.战国时期《管子地员篇》 3.战国时期—《管子地员篇》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前后管仲等人所作,公元前3世纪前后管仲等人所作,总计 389篇。
地员篇是其中之一。
389篇地员篇是其中之一。
渎田、丘陵、山地。
把我国按地势分为三大类:渎田、丘陵、山地。
又按地表组成物质和中小地貌形态分成25个亚类,又按地表组成物质和中小地貌形态分成25个亚类, 25 个亚类再按肥力对农林的适宜程度分上、下三等( 上土、再按肥力对农林的适宜程度分上、中、下三等 ( 上土、中土、下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
中土、下土)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
分别讲到渎田、丘陵、分别讲到渎田、丘陵、山地等不同地带的土地生长不同的植物。
阐明“草土之道,各有谷造”不同的植物。
阐明“草土之道,各有谷造”这个客观规植物与土壤相互关系的规律。
律,植物与土壤相互关系的规律。
4.以后陆续出版的 4.以后陆续出版的班固的《汉书地理志》班固的《汉书地理志》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沈括的《梦溪笔谈》沈括的《梦溪笔谈》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把自然、经济、把自然、经济、人文结合在一起是主要的综合性,起是主要的综合性,区域自然地理资料。
资料。
北宋的沈括( 1031-1095)大科学家,北宋的沈括( 1031-1095 )大科学家,《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研究了河流的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研究了河流的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用这种理论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由“沧海用这种理论解释了华北平原的成因,桑田”之说,大海——桑田(农田)——桑田桑田”之说,大海——桑田(农田)解放后在平原上发现的许多贝壳堤证明了这一点。
平原上发现的许多贝壳堤证明了这一点。
在太行山崖石壁上发现贝壳,在太行山崖石壁上发现贝壳,推断原来这些地方是大海,它的海陆变迁的规律比欧洲15 海陆变迁的规律比欧洲15世纪方是大海,它的海陆变迁的规律比欧洲15世纪发现早400年发现早400年。
沈括《梦溪笔谈》沈括《梦溪笔谈》(二)在西方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中,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中,也早就有综合自然地理知识的萌芽。
重点讲述2个人物:知识的萌芽。
重点讲述2个人物:1.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3-192) 1.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3-192)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273“地理学之父”之称,主要因为他第一个创造了地地理学之父”之称,理学这个词。
当时的学术中心在亚历山大城,理学这个词。
当时的学术中心在亚历山大城,主要是一个图书馆,他担任馆长,一个图书馆,他担任馆长,是希腊学术界最有威望的职位。
地理学”这个词作书名,职位。
用“地理学”这个词作书名,写了一本有关自然地理知识的著作。
然地理知识的著作。
书中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书中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论述了当时的已知的海陆分布,知的海陆分布,开创了以地理为中心内容的作为对整个地球的研究方向,被后世成为“宇宙派”个地球的研究方向,被后世成为“宇宙派”。
2.另一人物 2.另一人物——斯特拉波另一人物斯特拉波斯特拉波,出生于希腊,后移居罗马,斯特拉波,出生于希腊,后移居罗马,是个大历史学家,个大历史学家,生前写了许多历史和地理方面的著作。
他写的历史方面的著作大部分遗失了,的著作。
他写的历史方面的著作大部分遗失了,而所著《地理》一书, 17卷却全部保存下而所著《地理》一书,共17卷却全部保存下来。
书中注意自然环境的并列描述,书中注意自然环境的并列描述,特别是地理位置、相互联系,这些思想,理位置、相互联系,这些思想,可以说是西方综合观点的萌芽欧洲最早的综合观点的萌芽。
欧洲最早的综合观点的萌芽。
公元5世纪-15世纪,中世纪——黑暗时代公元5世纪-15世纪,中世纪——黑暗时代世纪——是西方最落后的一段,罗马帝国到后期分崩离是西方最落后的一段,罗马帝国到后期分崩离最落后的一段形成了闭关自守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国。
闭关自守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国析,形成了闭关自守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国。
欧宗教势力的控制下洲社会在宗教势力的控制下:洲社会在宗教势力的控制下:科学领域受神权思想支配人们开阔的地理眼界有缩小了人们开阔的地理眼界有缩小了缩小地理学在这个时期几乎没有什么进展,地理学在这个时期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所以称欧洲的这一时期为黑暗的时代欧洲的这一时期为黑暗的时代二、地理大发现时期的资料积累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系列的地理探险活动: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系列的地理探险活动:世纪末世纪初欧洲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欧人为了扩大海外贸易而寻求新航道,开始了商业远洋探险活动。
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了新大陆新大陆。
现了新大陆。
伽马(1498年绕过好望角,伽马(1498年)绕过好望角,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
新航线。
麦哲伦(1519~1521年)和他的同伴完成了世麦哲伦(1519~1521年界上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
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界上第一次环球一周的航行。
经过以上一系列世界范围的地理探险活动,经过以上一系列世界范围的地理探险活动,使直观认识,人们对整个地球表面已有了轮廓性的直观认识人们对整个地球表面已有了轮廓性的直观认识,证实了地球上广大海洋的存在地球上广大海洋的存在,证实了地球上广大海洋的存在,弄清了海陆的基本轮廓海陆的基本轮廓,弄清了海陆的基本轮廓,明确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形式,地球的形状、明确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形式,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大量的海洋、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地质资地理资料的积累空前丰富起来。
料,地理资料的积累空前丰富起来。
当时科学的发展要求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当时科学的发展要求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理和总结。
瓦伦纽斯是第一个试图将有关地球知识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的学者。
论概括和总结的学者。
瓦论纽斯瓦论纽斯的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瓦论纽斯的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在概念上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开创了新起点。
概念上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开创了新起点。
瓦伦纽斯——德国早期地理学家(后迁居荷兰),瓦伦纽斯德国早期地理学家(后迁居荷兰)德国早期地理学家在大学预备研究哲学、数学、物理,后在大学学医,在大学预备研究哲学、数学、物理,后在大学学医,最后又改学地理专业。
他以地理为基础,后又改学地理专业。
他以地理为基础,利用当时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常与航海商水手接触的条件,阿姆斯特丹常与航海商水手接触的条件,重视当时地理大发现和天文学上的重大成果。
完成名著《地理学通论》大发现和天文学上的重大成果。
完成名著《地理学通论》 1650年出版年出版。
1650年出版。
该书是一部综合性较强的著作,第一次将哥白尼、该书是一部综合性较强的著作,第一次将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的学说引进地理学来探讨数理地理问题。
开普勒、伽利略的学说引进地理学来探讨数理地理问题。
这部名著的综合自然地理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出发, 1)从“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出发,总结了当时有关气候、海洋和地形等方面的知识,了当时有关气候、海洋和地形等方面的知识,认为水陆界各组成部分处于相互渗透之中。
为水陆界各组成部分处于相互渗透之中。
2)第一个接近正确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学者,象的学者,认为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外部表面,研究地球的水界和陆界,表面,研究地球的水界和陆界,同时他还把地理学分为普通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表面)学分为普通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表面)和特殊地理学(研究地表局部地段)。
地理学(研究地表局部地段)。
瓦伦纽斯的见解比同时代的人要高的多,瓦伦纽斯的见解比同时代的人要高的多,有的学者认为这种见解至少比当时地理发展水平超出一者认为这种见解至少比当时地理发展水平超出一个世纪。
当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限制,个世纪。
当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瓦伦纽斯的观点对地学界的进一步发展没有发生显著的影响。
点对地学界的进一步发展没有发生显著的影响。
而在他以后的自然地理学者却从瓦伦纽斯这里得到了新概念新概念,到了新概念,从而综合自然地理知识积累有了较快的突变虽然瓦伦纽斯只活了28 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