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 补充常见传染病
《传染病诊疗规范》

诊等。
精选ppt
第三章、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
精选ppt
诊断要点
•
流行病学资料:国内以蒙古、西北、东北多见,以羊型
为主。大城市散见牛型。发病以春末夏初多见,与羊羔生产
季节有关。是否有与牛、羊接触史对诊断有较大意义。
•
临床表现
•
潜伏期:2~3周,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在10~50天。
•
临床类型
•
1)急性和亚急性型:病程在三个月内为急性,3~6月
第二章、霍乱
霍 • 乱
精选ppt
诊断要点
•
流行病学:对可疑病人,应详细询问发病前一周内的活动情况,是否来
自疫区,有无与本病病人及其污染物接触史;是否接受过预防接种等。
•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3日,短者3~6小时,长者可达7日。
•
(1)泻吐期:起病突然,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多无腹痛
和里急后重。
拉明、多巴胺等。心功能不全可用强心剂;肌肉痉挛给予补充钠盐及钙,
预防
•
控制传染源:实施国境、海港、交通检疫,及时发现来
自疫区的传染源。病人及疑似病人应立即隔离。对密切接触
者应严格检疫5天,也可给予预防性服药,如多西环素或诺 氟沙星连服2天。
•
切断传播途径:开展“三管一灭”的卫生运动;做好饮
食、饮水、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强调饭前便后洗手,不吃
质为宜。保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
病原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
星(norfloxacin),成人0.2~0.4g,每日4次口服,
小儿20~40mg/kg/d,分3~4次,疗程5~7日。环
丙沙星、氧氟沙星也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
第三章 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

球蛋白
3、免疫作用的种类 按照免疫产生的方式可分为非特异性免 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与生俱来的,不 针对某 一种病毒的;
通过日常护理和合理膳食加强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的,针对某种病 毒的
预防接种
免 疫 作 用 的 种 类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的防御作用 血脑屏障作用 自然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特异性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1、免疫系统的功能
2、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三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主要有脾脏、淋巴结、扁桃体、 胸腺、骨髓等。免疫器官可产生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有淋 巴细胞(T、B细胞)和巨噬细胞两大类。 免疫分子:具有免疫效应的物质。
► (2)饮食与水源传播
易造成肠道感染,痢疾、甲型肝炎
► (3)虫媒传播
与季节有关,流脑、疟疾、鼠疫
►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通过杯子、毛巾等
► (5)医源性传播
在检查、治疗过程中
► (6)母婴传播
通过胎盘、母乳,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
3、易感者 ►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或免疫力较 弱,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
(二)风疹 ► 1、病因: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 2、症状:低烧,出皮疹,遍布全身(手心、 脚心没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变大
对幼儿危害不大 孕妇如果在孕早期感染风疹易造成胎儿畸形
(三)幼儿急诊 ► 1、病因: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 2、潜伏期短(1周左右),发高烧,持续35天,退烧后出皮疹,持续1、2天 ► 3、护理:避免因体温过高而引起的痉挛,降 温、多喝水
(王)第三章第二节 预防传染病

15.以下没有传染性的是( D)
A.感冒初期病人 B.感冒快好的病人 C.感染乙脑病毒的猪 D.蚊子
16.以下预防措施,不能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是( )
A.餐具消毒 B.保持空气流通 C.管理饮食 D.保护水源
17.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属于( )
A.管理好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隔离病人
②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观察.其观察期限常 依据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而定。
四、分析论述题 传染病的病程较长,幼儿如果被传染,会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
育,请结合所学理论,谈谈应该如何预防传染病? 答:预防传染病要做到: 第一、管理传染源。
①早发现传染病病人;保教人员熟悉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早期症 状;幼儿园设立隔离室并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疫情报告。
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 ②实施预防接种制度。
②对传染病接触者进行一定期限的隔离观察,其观察期限常依 据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而定。
第二、切断传染途径。 (1)经常性的预防措施:①搞好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②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2)传染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
①病人隔离后对他原来的住所进行终末消毒 ②按照各种传染病要求的隔离期限隔离病人。 第三、保护易感者。 ①采取非特异性措施:增强儿童体质;提供合理营养;培养个人
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①②③ 特异性免疫 自动免疫:持久免疫(分自然~和人工~)
被动免疫:短暂免疫(分自然~和人工~)
2.抗原:凡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
应的物质,称抗原。
(它是使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注意:能被非特异性免疫干掉的 病毒或细菌就不是抗原。) 3.抗体:病原微生物刺激人体后,机体产生一种具有抗御作用的特 异性质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抗体。
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范文(三篇)

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范文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在学生群体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病和传染病,给学生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制度,对学生的健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减少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章学生常见病预防控制2.1 常见病的分类在学生中,常见病主要包括感冒、咳嗽、腹泻、过敏性鼻炎和便秘等。
这些常见病的发生率较高,而且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能力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常见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病的发生,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接触病人眼耳口鼻等多病原体传播途径。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3)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营养。
(5)及时就医,遵医嘱按时服药。
第三章学生传染病预防控制3.1 传染病的分类在学生中,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包括手足口病、水痘、流感和疟疾等。
这些传染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都有一定的影响。
3.2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勤洗手,避免接触病人眼耳口鼻等多病原体传播途径。
(2)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居住。
(4)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免疫力。
(5)严格执行疫苗接种计划,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免疫力。
第四章学校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4.1 学校常见病预防控制制度(1)学校应定期进行学生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2)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体检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常见病。
幼儿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全新完整版)

幼儿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第一章引言欢迎大家阅读本手册,本手册旨在向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提供详细的幼儿园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为幼儿园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第二章常见传染病概述在秋冬季节,幼儿容易感染一些常见传染病,包括流感、感冒、腹泻、手足口病等。
这些传染病通过飞沫、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染给他人。
了解这些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是预防控制的关键。
第三章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流感和感冒的预防□教育幼儿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并教育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定期清洁和消毒教室和常用物品,如玩具、桌椅等。
□鼓励幼儿在室外活动,增加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避免过度拥挤。
2.腹泻的预防□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并定期检查水质。
□确保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加工和储存的卫生管理。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等。
□及时清洁幼儿园环境,保持干净整洁。
□鼓励幼儿多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
3.手足口病的预防□加强幼儿手部卫生,经常洗手。
□鼓励幼儿避免接触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尤其是在疫情暴发期间。
□定期清洁和消毒教室、玩具、桌椅等常用物品。
□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
□及时发现并隔离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减少传播风险。
□提醒家长及时就医,配合治疗和康复。
第四章幼儿园管理措施1.健康检测和筛查□建立健康检测制度,每日对幼儿进行体温测量和健康状况观察。
□严格筛查幼儿的症状,及时发现并隔离有患病症状的幼儿。
□要求家长配合,如发现幼儿有疾病症状,及时通知幼儿园。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教室、玩具、桌椅等常用物品。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妥善处理垃圾和废弃物。
3.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幼儿和家长传授疾病预防知识和个人卫生习惯。
传染病防治法

word中华人民某某国传染病防治法〔全文〕〔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如此第二章传染病预防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四章疫情控制第五章医疗救治第六章监视管理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如此第一章总如此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1 / 20word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与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传染病培训教材(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培训教材:传染病诊断标准第一章:概述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诊断标准是判定传染病是否存在的重要依据,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旨在提高读者对传染病诊断标准的认识,掌握传染病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传染病诊断的基本原则1.病原学诊断: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为诊断提供直接证据。
病原学诊断方法包括:分离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2.流行病学史: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接触史、旅行史等,有助于确定传染病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3.临床表现: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4.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生化检查等,有助于确定病原体和评估病情。
5.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病因,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第三章: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标准1.流感: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流感。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2.肺炎:结合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诊断肺炎。
病原学检查包括痰培养、血培养等。
3.痢疾: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痢疾。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粪便培养和核酸检测。
4.结核病:结合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诊断结核病。
病原学检查包括痰涂片、痰培养等。
5.艾滋病: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艾滋病。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抗体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
第四章: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实际应用1.提高诊断准确性:遵循传染病诊断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多种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根据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患者,阻断传播途径,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3.疫情监测:定期收集和分析传染病诊断数据,掌握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4.培训和宣传:加强对医护人员和公众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第五章:展望1.新型传染病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诊断速度和准确性。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第一章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在人群中传播导致的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食物水源传播等。
在学校中,学生密集生活在一起,加上年龄小、免疫力弱,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暴发。
因此,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 个人卫生(1) 定期洗手,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 避免口鼻直接接触,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
(3) 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 注重饮食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力。
2. 环境卫生(1) 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学校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消毒。
(2) 学校饮用水、食品安全,避免食物受污染。
(3) 学校医务室及时处理学生生病情况,隔离疑似传染病病例。
第三章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1. 感冒(1) 多饮水,增强体液循环,帮助排除病毒。
(2) 穿衣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3) 避免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2. 流感(1)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手部卫生,避免感染。
(2) 接种流感疫苗,提高免疫力。
(3) 注意呼吸道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口罩或纸巾遮掩。
3. 水痘(1) 隔离患者,避免接触。
(2)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
(3) 接种水痘疫苗,预防感染。
4. 肠道传染病(1)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
(2)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
(3) 发生症状立即就医,避免传播。
第四章学校传染病的管理措施1. 学校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师生防范意识。
2. 学校建立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3. 学校加强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防控传染病的风险。
4. 学校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和药品,做好传染病的应急处理。
5. 学校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确保学校环境清洁卫生。
结语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师生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疫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 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 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 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 万计, 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病死率极高。 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 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 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 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我国29例,集 中在西双版纳。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1)避免与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发生性 1)避免与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发生性 避免与患者 接触; 接触; 2)不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不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2)不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3)不接受患者 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献血 不接受患者、 献血; 3)不接受患者、疑似者及高发病率者献血; 4)避免应用境外生产的血液制品; 避免应用境外生产的血液制品 4)避免应用境外生产的血液制品; 5)防止口 防止口、 粘膜与可疑感染物接触; 5)防止口、眼、鼻、粘膜与可疑感染物接触; 6)对艾滋病病人的标本 污染物、 对艾滋病病人的标本、 6)对艾滋病病人的标本、污染物、排泄物进 行彻底的终未消毒处理 行彻底的终未消毒处理
1.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纱窗、蚊帐、蚊 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纱窗、蚊帐、 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香等防蚊措施也极重要。 香等防蚊措施也极重要。 10岁以下儿童都要注射“乙脑灭活疫苗” 岁以下儿童都要注射 2.10岁以下儿童都要注射“乙脑灭活疫苗”。有 条件的成人能作预防注射则更好。 条件的成人能作预防注射则更好。 3.夏秋季为流行季节,此时如有突然起病、高热、 夏秋季为流行季节,此时如有突然起病、高热、 呕吐、嗜睡、昏迷等症状的都应立即送医院就医。 呕吐、嗜睡、昏迷等症状的都应立即送医院就医。 医生建议作腰椎穿刺检查时应积极配合。 腰椎穿刺检查时应积极配合 医生建议作腰椎穿刺检查时应积极配合。 仅有发热、轻度头痛、神志清醒的轻型病人, 4.仅有发热、轻度头痛、神志清醒的轻型病人, 可隔离于阴凉的房间内,可给冰袋降温以及口服 可隔离于阴凉的房间内,可给冰袋降温以及口服 阿司匹林退热,并补充液体。亦可用中药银花、 阿司匹林退热,并补充液体。亦可用中药银花、 连翘、菊花各15克煎服,每日1 15克煎服 连服&127; 连翘、菊花各15克煎服,每日1帖,连服&127; 5~7日。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 结核分枝杆菌 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 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 成肺结核( tuberculosis)最为常见。 成肺结核(pulrnonary tuberculosis)最为常见。
一、肺结核分为五型 Ⅰ型:原发性肺结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 核;Ⅲ型:浸润型肺结核;Ⅳ型:慢性纤维空 洞型肺结核;Ⅴ型:结核性胸膜炎。 二、病变范围及空洞部位 按右、左侧,分上、中、下肺野记述。右侧病 变记在横线以上,左侧病变记在横线以下。有 侧无病变者,以“(-)”表示。以第2和第4前 肋下缘内端将两肺分为上、中、下肺野。有空 洞者,在相应肺野部位加“0”号。
预防: 预防: 要注意个人卫生 摸完眼睛就洗手, 个人卫生, 1. 要注意个人卫生,摸完眼睛就洗手, 提倡一人一巾, 提倡一人一巾,毛巾不要挂在同一条绳 每周二次消毒毛巾。不要用手揉眼, 上,每周二次消毒毛巾。不要用手揉眼, 在集体单位和服务行业要加强卫生管理, 在集体单位和服务行业要加强卫生管理, 只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只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沙眼是能够预 防的。 防的。 加强局部点药 局部点药, 2. 加强局部点药,常用的有磺胺类眼药 利福平眼药水等,每日4 次滴眼, 水,利福平眼药水等,每日4~6次滴眼,
狂犬病的防疫措施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狂犬病毒引起的 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病犬咬伤而感染,一旦发病, 死亡率几乎100%。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犬和无症状带毒犬是主要传 ①传染源:病犬和无症状带毒犬是主要传 染源,其次为病猫、病狼等患病动物。 染源,其次为病猫、病狼等患病动物。 传播途径:患病动物唾液50%~90%含 ②传播途径:患病动物唾液 ~ 含 狂犬病毒,通过咬伤 抓伤人体皮膜 咬伤、 人体皮膜、 狂犬病毒,通过咬伤、抓伤人体皮膜、粘膜而 传染给人,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环境(石头、 传染给人,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环境(石头、 唾液污染外环境 树枝等) 再污染普通创面而传染。 树枝等)后,再污染普通创面而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 ③人群普遍易感,被病兽咬伤后如未进行 预防免疫,发病率达15%~60%。 预防免疫,发病率达 ~ 。 流行特征:本病为恒温动物的传染病, ④流行特征:本病为恒温动物的传染病, 公布广泛,国内以家犬密度大的地方多见。 公布广泛,体育锻炼,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减 少发生流感的诱因。 2.室内经常洒水,开窗通风,经常洗晒被褥,并 利用日光、醋熏等方法消毒以减少传染。 3.流行期间应少到公共场所去,以免传染,可用 中药贯众、板兰根、葛根、藿香、生甘草各9克 煎服,每日1帖,连服3日,可起预防作用。 4.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流质食物。可 用复方阿司匹林(即APC),每日3次,每次1 片,用以退热止痛。
流感病毒、尤以甲型,极易变异,往往造成暴发、流 行或大流行。自本世纪以来已有五次世界性大流行的 纪载,分别发生于1900、1918、1957、1968和1977年,其 中以1918年的一次流行最为严重,死亡人数达2000万之 多。我国从1953年至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 流感流行,每次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所引起。进入 80年代以后流感的疫情以散发与小暴发为主,没有明 显的流行发生。
甲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 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 (HAV)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甲肝 急性发病有发烧、怕冷、食欲下降、 无力、 无力、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大部分 人没有症状,只有少数人出现黄疸, 人没有症状,只有少数人出现黄疸,一 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 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消瘦、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消瘦、腹 发烧 淋巴结肿大等 大等) 泻、淋巴结肿大等); 艾滋病晚期的并发症与机会感染(卡氏肉瘤、 艾滋病晚期的并发症与机会感染(卡氏肉瘤、 肝癌、卡氏肺囊虫肺炎、 肝癌、卡氏肺囊虫肺炎、隐孢子球菌性肠 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弓形体脑炎、 炎、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弓形体脑炎、 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治疗
由于狂犬病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的特 伤口处理和 殊性,因此被病兽咬后的伤口处理 殊性,因此被病兽咬后的伤口处理和免 疫预防实际是早期的非常重要的治疗 实际是早期的非常重要的治疗。 疫预防实际是早期的非常重要的治疗。 伤口处理咬伤后立即用20% 20%肥皂 ①伤口处理咬伤后立即用20%肥皂 0.19%新洁尔灭 不可合用) 新洁尔灭( 水或0.19%新洁尔灭(不可合用)彻底 冲洗伤口半小时,然后后75%酒精或 75%酒精 冲洗伤口半小时,然后后75%酒精或 2.5~5%碘酒涂擦2 碘酒涂擦 2.5~5%碘酒涂擦2~3次,深部伤口可 用浓硝酸烧灼,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用浓硝酸烧灼,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的应用 ②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的应用
非典型肺炎
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 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 的病原体。 的病原体。 冠状病毒直径为80 160nm, 80~ 冠状病毒直径为80~160nm,为有包膜的 单股RNA RNA病毒 单股RNA病毒
红眼病
红眼病是急性结膜炎的俗称,是由病毒 红眼病是急性结膜炎的俗称,是由病毒 或细菌引起的结膜急性炎症 急性炎症, 或细菌引起的结膜急性炎症,此病为季 节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 节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传染性 极强,常可暴发流行。其临床特点是起 极强,常可暴发流行。 病急,发展快, 病急,发展快,多为双眼同时或先后发 眼部有明显的刺激症状,如流泪、 病,眼部有明显的刺激症状,如流泪、 烧灼感、异的感等,眼睑、 烧灼感、异的感等,眼睑、结膜高度充 血水肿, 血水肿,有大量稀薄或粘稠的黄白色分 泌物,有自愈倾向。 泌物,有自愈倾向。
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 为甲、 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为甲、乙、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 播。 常突然发生,蔓延迅速,发病率高,流行期短。 常突然发生,蔓延迅速,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先 在交通线城市发生,然后波及边远城市及农村, 在交通线城市发生,然后波及边远城市及农村,四 季均可发生。 季均可发生。 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部分患者流清涕、 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部分患者流清涕、 鼻塞、咽痛、眼结膜充血等。特点是全身症状重 鼻塞、咽痛、眼结膜充血等。 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 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 性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 蚊虫传播 性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其流行有严格的季节 90%集中在七、 九个月。 性,90%集中在七、八、九个月。 病人中以儿童居多,发病急骤,有高热、头痛、 病人中以儿童居多,发病急骤,有高热、头痛、 呕吐、意识障碍、抽搐、 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 病情凶险多变,重型患者病死率高, 状。病情凶险多变,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后遗症 发生率也较高。必须及早作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发生率也较高。必须及早作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 以及时明确诊断。 等,以及时明确诊断。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病人必须住院,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病人必须住院, 轻症者可用中药对症治疗。 轻症者可用中药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