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马》(教师用)-程果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29《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9《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积累剽悍、驯良、妍丽、遒劲、阔绰、驾驭、羁绊、疮痍、庇荫、畸形、妒忌、耀武扬威、慷慨以赴、面面相觑、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2.了解布封和博物志《自然史》。

3.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性。

能力目标:1.品味、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培养个性化的感悟能力。

2.学习恰当地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的人文思想,深入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重点: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难点: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引导点拨法。

学习方法:读写结合法、朗读法、研讨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备课材料:1.作者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

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经历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其中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

2.马属于哺乳纲,马科,草食,役用家畜。

耳小直立,面长。

毛色复杂,有骝、栗、青、黑等。

性温顺而敏捷。

寿命30年。

广布于世界各国,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有重挽、轻挽和骑乘三型,亦可兼作驮、乳等用。

布丰写的《马》,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诚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而高贵的绅士。

3.古诗词中含有马的名句(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精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精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马》课题马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主张本课根据学情分课时。

榜首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应及全体感知、结构整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细感知的沟通展现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理。

教学目标常识与技术 1.重复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品格化的描绘。

2.了解比照描绘的效果。

进程与办法 1.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揣摩文中的比照描绘,了解比照描绘的效果,并学会运用。

情感、情绪与价值观 1.激起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爱情。

2.考虑人与动物的联络,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力。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酷爱天然科学,26岁进入法国科学院,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颁发院士称谓。

他用一生精力运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刻写成36巨册的《天然史》。

写1723年,布封在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开端研讨博物学。

1739年,作布景布封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的总管,他运用御花园的条件,一生进行博物学研讨。

1748年,他开端创造《天然史》,在帮手的帮忙下辛勤工作,每天静心著书,数十年如一日,最终总算完结了这一巨作。

文体常识科学小品又叫文艺性阐明文。

它用文学的笔调,描绘某一方面的科学常识,既有科学的准确性,又有文学的生动性。

它的科学性在于引证的材料有必要牢靠,数据有必要准确。

它作为科学文艺的一种,文笔要轻松生动、生动,要长于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办法,融科学原理于生动生动、通俗易懂的文字之中,使文章集常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让读者在文学赏识中取得科学常识。

读准字音相觑(qù) 振作(sǒu)温驯(xùn)疮痍(chuāng yí)观瞻(zhān)鞍辔(pèi)颚骨(è)剽悍(piāo hàn)驾御(yù)项鬣(liè)遒劲( qiú)相辅相成(zhāng)犷野(guǎng)窥伺(kuī sì)纠缠(jī bàn)辨清字形犷(guǎng)粗暴剽(piāo)剽悍旷(kuàng)旷课膘(biāo)肥膘了解词语剽悍:骁勇,健旺。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马》是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一匹老马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努力工作的形象,展现了马的忠诚、勤劳和勇敢的品质,赞扬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人。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马的优良品质,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简单的故事情节。

但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情感和品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外,学生对于动物的认知停留在表面,对马的特点和习性了解不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马的特点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马的忠诚、勤劳和勇敢,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马的特点和品质。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马的特点和习性,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与马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和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马的品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马》教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马》教案2 新人教版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马》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审美和感悟能力。

3.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领悟珍爱生灵,共建和谐家园的思想。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诵读,积累品味文章优美流畅的词句。

教学难点:对文章情感的体会与把握。

教学构思:文章既是一篇精致的科学小品文,又是优美的散文,所以采用“一文两读”的思路设计教学。

从科学小品文的角度,让学生抓住马的特征,实现整体阅读;从优美散文的角度,让学生选点品味并且感情朗读,以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以“假如我为马”作为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马的图片。

说说关于马的成语。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马曾在交通运输、经济、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马的成语、马的故事和马的文章更是不胜枚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尤其备受推崇,并且入选《世界散文精华》。

二、感知课文教师与几位学生合作,范读课文。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三、一文两读1、科学小品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几种马?他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建议学生:抓住文中关键的语句。

明确:家马野马驯良、勇毅自由、漂亮、团结2、优美散文(1)追踪美点作者以流畅优美的语言,细腻的笔法,栩栩如生的描写了马的形态、习性、生理功能以至马的用途。

马在作者笔下不是画,却是舞台上的角色,神情举止仿佛历历在目。

活动:追寻美点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探寻发现美点。

小组交流。

表述展示。

……(2)品味真情建议:选点美读1、3、4段,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文章表达了对家马的同情和对野马的赞美之情。

四、思考探究: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读完这篇课文之后曾写了一篇文章:《假如我为马》。

文中说:“如果在生命形式的选择时,我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请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真情发问:假如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作哪一种种马?学生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ppt课件(最新编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ppt课件(最新编辑)

习性特点
处处受到束缚羁绊的不自由,更表现
了天然野生的马的强壮、轻捷和遒劲,
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马和狮子、驴子、牛、骆驼等的 说明马是身材高大而各部分又都配合
体形的比较
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马与牛、驴的头颅的比较
突出马的头部比例整齐,给人一种轻 捷的神情,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马与牛、驴、骆驼、犀牛、狮子 突出马的眼睛闪闪有光且目光坦率, 的眼睛、耳朵、尾巴的比较。 各部位配合优美。
(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课件在线
16
作业: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 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用对比描写的手法,描写 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 动物; (300字以上)
3.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
课件在线
17
请爱护人类的朋友
课件在线
18
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课件在线
12
赏读品味: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细细品味,然后以下列的句式来说一说: (可以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分享赏读感受)
我最喜欢——————等这几个词句, 它表现了马(或野马)—————的特点。
课件在线
13
揣摩对比描写
对比双方
作用
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 写出了人工驯养的马的驯良,克制,
美貌: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
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作者用它和另外 七种动物作了比较,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课件在线
10
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 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一词是拟人化用法,指的是人类对马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精品教案及说课稿 新人教版 (2)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精品教案及说课稿 新人教版 (2)

《马》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马》。

二、学情分析: 对新疆七年级学生来说,“马”这种动物并不陌生,但是对作者对马的情感倾向的把握可能困难。

我将重点让学生去比较家马和野马的不同,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

对野马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我主要采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加以体会。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剽悍、窥伺、庇荫、畸形”等生字词。

2、完成表格比较家马和野马的不同之处。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2、通过完成表格比较家马和野马的不同之处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向往自由,追求个性的感情倾向。

四、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完成表格比较家马和野马的不同之处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人生哲理。

五、教法学法:我将采用我校“五环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将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议论展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学习。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逐步突破教学重难点,落实教学目标。

六、教学具准备:课件马布封《马》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马》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爱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课文内容与环保联系紧密,可指导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选材非常好,有如下特点:(1)课文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2)课文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合作精神。

2、教学目标我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运用祖国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七年级语文下册29课《马》(教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29课《马》(教师教案)
军马的一生是豪迈的;赛马的一生是荣耀的;野马的一生是自由奔放的;役马的一生如牛,注定了辛劳的.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的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第二课时
一、探究性学习
1、我们常说:“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而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马在被人类长期驯养役使过程中确实赢得了人类“朋友”的称号,但这一切是以束缚马的自由,压抑马的天性为代价换来的,如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作为玩物。这时的马实际是外在一种十分悲惨的生存状态之下,这种情形下,只能说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1.这一段话热情赞美了自然状态下的马的_美质,而这种优点来自于____美丽的天然______。(在段中选择词语填空)
2.选段开头一句话暗示了这段话采用了__对比_____的写法,以_____人工驯养__的马同__天然野生____的马相比较。
3.这段话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了自然状态下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请概括叙述一下这时候马的生活情况。(40字以内)
2、说说家马的苦难有哪些?你有什么感受?找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天性被彻底摧残
沦为奴隶和玩物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课文第五段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的一些动物,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样写是为了把马的“匀称”“优美”的外形同其他形体有缺陷的动物作比较,突出马的高贵姿态。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要求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1)注音
相觑鬣毛剽悍驯良窥伺疮痍阔绰观瞻妍媚庇荫颚骨遒劲犷野畸形给予驾驭羁勒勒得变了形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29课《马》第30课《狼》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29课《马》第30课《狼》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29课《马》第30课《狼》教案第29课《马》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三、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读二、三段、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3.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4.理解并赏析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5.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动物。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布封 (1707—1788),法国(国籍)博物学家、作家。

他从小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 ( 植物园)主任。

1753年他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2、给加点字注音相觑.鬣.毛剽悍..驯.良窥伺..阔绰.观瞻...疮痍妍媚..庇荫..颚.骨遒.劲犷.野畸.形给予..驾驭.羁勒..勒.得变了形预习等级:组长签字:二、交流展示1、导入:布封说马:人类最高贵的征服是征服了马。

提问:@、哪种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

@、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

@、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

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

如果说黄河文化是我们华夏族独有的文化,而马的文化却是世界性的文化的。

让我们一起与马共舞。

2、含有马的成语,如:龙马精神、鞍前马后、心猿意马、悬崖勒马、人仰马翻、伯乐相马……3、学生预习情况交流展示。

⑴、简介作者(预习1)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爱好自然科学。

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

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

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⑵、字词(预习2)三、合作探究有情朗读,整体感知: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明确: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明确:①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②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

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

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

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3、马原本(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

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明确: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四、互动提升1、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人类驯养的马,第3、4、5节写天然野生的马。

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请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

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3、小结写作方法。

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

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

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

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4、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或者喜欢自由奔放的野马,或者欣赏驯良勇毅的家马,这些都是我们对生命独特的思考和理解,希望同学们善待生命,关爱动物,尊重自然。

五、测评反馈1、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字,补全下面的短语。

⑴、慷慨以赴⑵、舍己从人⑶、自由自在⑷、成群结队⑸、相得益彰⑹、依依不舍⑺、面面相觑⑻、有过之无不及2、下列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慷慨鞍辔畸形B、驯养搏斗充沛C、妒忌羁绊驾驭D、迎和颚骨枉然3、找出运用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 )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下,它们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

A、虽然却如果B、因为所以如果C、由于于是但是D、虽然但是如果4、指出下列选项中,属于人工驯养的马的特性的有 CE属于天然的马的特性的有 ABDA、充沛的精力,高贵的精神,不受拘束,没有节制,不屑于受人照顾,强壮、轻捷、遒劲。

B、天性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群居,团结,不争斗,和平生活,不妒忌。

C、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D、身材高大,身体各部分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

E、服从主人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甚至生命。

测评等级:组长签字:教学反思:古今中外马趣闻中国人爱马,世界各国人民也爱马。

据资料称,今日世界有马9500万匹,有趣者不寡。

△最长寿的马此马名叫“老比利”。

生于1760年,死于1822年,生存62年。

其头骨至今保存在英国曼彻斯特市博物馆。

△最高大的马名叫“参孙”,是英格兰纯种大挽马。

肩高2.21米,人低它何止一头?△最小巧的马阿根廷的夫拉贝拉马,成年时才76厘米,体重仅35公斤左右,其中一匹叫“玲珑”的马,1981年死去时,身高只有38.1厘米,重11.8公斤。

因其小巧玲珑而为各国王公贵妇所宠爱,价值连城。

△最轻的马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小马农场养的一匹特小马,名叫“小南瓜”,1973年4月15日生,死时体重才8.9公斤。

△马保姆英国的谢特兰马是世界上最小型的马种,身高40~70厘米,体重10~15公斤,长得玲珑可爱。

伦敦一位名叫苏珊的家庭主妇在家中养了一匹这种小马,用来当小儿子比利的“保姆”。

马“保姆”很负责,终日不离开比利一步。

△马渡在尼日利亚农村不少地区,人们要过河时,骑上一匹体质强壮、擅长泅水的“得吉斯旺”渡马,就能安全到达对岸。

△马邮俄国在10世纪就有了马邮。

1824年,有邮马56000匹,通邮最远距离为1386公里。

△马踢足球英国“基利马戏团”里,有一匹叫“灰灰”的马,在主人精心的调教下,学会踢一脚好足球。

它的球技颇高,既可用头顶球攻门,又可用屁股传球。

有一次它表演“主罚点球”,竟五罚五中,观众叹为观止。

△能开车的马美国肯塔基州有一匹名叫“牛油糖”的马,它能驾驶汽车以时速8公里在马路上行驶。

“牛油糖”站在车厢里会操纵方向盘,会开动引擎、挂档及踩油门和刹车,遇到路上有行人或车辆时,还会按喇叭。

△会吸烟的马日本鹿儿岛的一个农场有一匹吸烟上瘾的马。

主人不给吸烟,它就不肯干活。

如果主人把点燃的烟放在马嘴边,这马就像人一样吸起来。

马吸了烟后,干活十分卖力。

△换名字的马罗马是艺术品荟萃之地,游客观光乘坐马车最富有情趣。

当地马车夫们为抬高马的身价,经常变换马的名字。

美国游客问,车夫就叫它“吉米”(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名字);英国游客问,马便改名为“伊丽莎白”或“丘吉尔”;法国游客问,它又立刻变为“拿破仑”。

△被绑架的马有匹名叫“夏加”的赛马,在头次比赛中为它的主人赢得15万英镑奖赏,再次马赛获得“最佳赛马”的称号,得奖金28.9万英镑。

由于“夏加”身价百倍而成为强盗手中的“肉票”。

△马纪念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少欧洲国家的骑兵纷纷参战。

其中,匈牙利的骑兵人数最多,战马也最精良。

在残酷的战争中,不少战士和战马牺牲了。

匈牙利人民为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战马,特修建了一座铝铸战马纪念碑,碑上的题词是:“献给忠诚的战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