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ppt课件

早期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ppt课件
13
三、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与常规内镜诊断 1早期胃癌的症状和体征 ① 上腹痛 起初仅感上腹胀、沉重感、隐痛,
常被误认胃炎。北京协和医院107例表浅型胃 癌分析,出现上腹隐痛者可达80%左右。
② 早饱、食欲减退、消瘦、乏力 可作为胃 癌的首发症状,在早期出现。北京协和医院早 期表浅行胃癌的病例中,出现此症状者约20%, 并且可不伴有上腹痛。
19
② 染色法与亚甲蓝 染色法是指色素浸润消化道 粘膜或被吸收使之染色。
亚甲蓝又称甲蓝、美兰:是塞秦类可吸收染 料。正常的小肠细胞、结肠细胞、胃的肠化型 上皮和食管的特异性肠化生上皮均可被染色; 食管鳞状上皮、胃上皮和胃型化生上皮均不被 染色。食管鳞状上皮或贲门柱状上皮的不典型 增生或癌多表现为染色不良或不然色。亚甲蓝 可用于检则Barrett食管、贲门肠化生上皮以及 胃的肠型化生上皮。此外,亚甲蓝还可检测热 烧或激光下粘膜消融术后是否有肠化生上皮的 残留。
2
一.早期胃癌的定义和分型 ⒈ 早期胃癌的定义是指: 胃癌病变限于胃壁的粘膜层及粘膜下层,
不论其浸润范围大小,单发或多发及有无淋 巴结转移。
其中,仅限于粘膜层的癌称粘膜内癌,已 侵及粘膜下层者称粘膜下层癌,有二个以上 癌灶者称多发癌,直径小于1.0cm者称为小胃 癌,直径小于0.5cm者称微小胃癌。中晚期胃 癌亦称进展期胃癌,是指病变深度已超越粘 膜下层者。
16
根据日本胃癌专家的研究,胃镜操作经历 不满10年的医师早期胃癌的漏诊率为25%, 尤其是贲门附近的胃癌漏诊率可高达32%; 操作经历在10年以上的内镜医师早期胃癌漏 诊率也为20%,甚至部分进展期胃癌亦被漏 诊。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 结提高。
17
四.早期胃癌诊断的新方法 1、染色内镜 染色内镜的概念是指应用特殊 的染色剂对消化道粘膜染色观察病变的一种 内镜下诊断方法。染色后粘膜结构更加清晰, 病变部位与周围对比得到加强,轮廓更加明 显。如能结合新型放大电子胃镜,可进一步 观察消化道粘膜的隐窝、腺管开口的形态、 粘膜下血管的分布,对早期粘膜病变的诊断 效果优于普通胃镜,从而提高早期癌及癌前 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2024胃癌流行病学

2024胃癌流行病学
是否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 性也会影响预后。接受根治性手术、放化疗等规 范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未能接受有效治 疗或对治疗不耐受的患者则预后较差。
组织类型
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预后也有所差异。例如,腺 癌是胃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预后相对较好;而 印戒细胞癌等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则预后较差。
诊断流程
患者就诊后,医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检查方法,如血清学检测、胃镜检 查等。发现可疑病灶后,取活检进行 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误诊与漏诊问题探讨
01
误诊原因
胃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混淆,导致误诊。
此外,部分医生经验不足或检查方法不当也可能导致误诊。
02 03
漏诊问题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因忽视症状或恐惧胃镜检查而 错过早期诊断时机。同时,部分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条件有限,也可能导 致漏诊现象的发生。
VS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胃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更加注重 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分析,以及队列研 究和临床试验等高质量证据的获取。同时 ,在新型筛查技术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方面 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新型筛查技术及应用前景
血清学筛查技术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辅助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这种技术具有操作 简便、无创等优点,但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提高早期筛查率和诊断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能力
01
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培训,提高其胃癌筛查和诊
断水平。
推广新型筛查技术
02
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型胃癌筛查技术,如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镜检查等。
建立完善的筛查体系
03

胃癌医学研究报告

胃癌医学研究报告

胃癌医学研究报告引言胃癌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在近年来,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本报告旨在总结过去几年关于胃癌的医学研究成果,并讨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流行病学胃癌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癌症,占据了全球癌症发病率的5.7%。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之一,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50万。

胃癌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胃癌的发病与饮食习惯、吸烟、酗酒以及Helicobacter pylori(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病理生理学胃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腺癌和非腺癌。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到超过90%的胃癌病例。

非腺癌包括黏液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种类型。

胃癌的发展过程常常经历了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等阶段。

了解病理生理学对于胃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胃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见的胃癌诊断方法包括内镜检查、组织活检、血清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内镜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异常情况,并进行组织活检以确诊。

血清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和胃腺黏液糖蛋白-7(CA72-4)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和PET-CT等可以评估胃癌的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

治疗胃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

手术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胃癌的治疗手段,根据病变的程度和患者的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局部切除、全胃切除等。

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术前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包括抗EGFR抗体和多靶点抑制剂等药物。

预后胃癌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合并症等。

近年来,通过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胃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晚期胃癌的化疗进展

晚期胃癌的化疗进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
单药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细胞免疫疗法等单药治疗在晚期胃癌中已取得一定疗效, 可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质量。
联合治疗
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等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性 。
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中的联合应用
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
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增强抗肿瘤效果,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耐受性。
联合化疗方案
针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种化疗 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并降低 耐药性的产生。
化疗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
放疗与化疗联合
01
在胃癌治疗中,放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远处
转移的疗效。
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
02
通过联合应用靶向治疗和化疗,可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性的产
生。
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
03
需要深入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肿瘤 细胞的耐药机制以及不同治疗方法之 间的相互作用。这将有助于开发更有 效的治疗方法。
在追求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应关注患 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应尽可能减 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3
加强多学科合作
胃癌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外科 、内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加强多 学科合作有助于制定更全面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进一步增强免疫应答并提高整体疗
效。
03
CATALOGUE
新型化疗药物及靶向治疗
新型化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紫杉醇类
紫杉醇是一种天然的抗肿瘤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从而抑制细胞 分裂和增殖。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发出了多种紫杉醇类药物,如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 质体等,这些药物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胃癌腹膜转移的影像诊断和研究进展(2024)

胃癌腹膜转移的影像诊断和研究进展(2024)

胃癌腹膜转移的影像诊断和研究进展(2024)摘要目前,胃癌是我国最常见和最致命的肿瘤之一,腹膜转移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常见转移或复发方式,预后极差。

近年来影像技术不断进步,CT、US、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均用千评估腹膜转移,但对腹膜转移的准确检测,特别是对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诊断仍具有挑战性。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在早期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方面具有较大潜能,为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和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G LOBOCAN2020的数据,胃癌是世界第5常见的癌症,其死亡率位居第4(1];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2]。

在进展期胃癌中,腹膜转移是常见的转移和复发方式,文献[3]报道显示胃癌患者首次检查时腹膜转移发生率为14%。

伴发腹膜转移的患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 13个月[4],约占胃癌相关死亡的60%[5]。

因此,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对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腹腔镜检查是术前诊断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可靠手段[6],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指南[7]也建议进展期胃癌患者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以明确是否发生腹膜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决策。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近80%进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最终结果为阴性[8],其成本效益及运用千胃癌患者的适用范围仍具有争议[9]。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入超声(ultrasound,US入磁共振成像(m 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等无创检查逐渐用千临床评估腹膜转移,但传统影像方法在检测腹膜转移尤其是隐匿性腹膜转移(occult peritoneal metastasis,OPM) 方面仍面临挑战。

消化内科研究进展与前沿技术

消化内科研究进展与前沿技术

消化内科研究进展与前沿技术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中涉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相关疾病。

本文将探讨消化内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包括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手段的创新。

在文章中,将重点介绍胃癌和肝癌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胃癌的研究进展胃癌是一种高发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围绕胃癌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1. 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帮助识别患有胃癌风险的个体,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胃癌相关的遗传突变,如CDH1、PTEN、TP53等基因异常,这些异常不仅可以用于早期胃癌的诊断,还可以作为患者预后和治疗反应的预测指标。

2. 液体活检技术传统的组织活检对于胃癌的诊断是一种有创性操作,但是由于病灶的局部性和异质性,活检结果有时存在误差。

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液体活检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标志物,如胃液或血液中的游离DNA、miRNA等,可以非侵入性地诊断胃癌。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胃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刺激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针对胃癌的免疫治疗主要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分子的作用,激活患者的免疫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肝癌的研究进展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癌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肝癌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1. 肿瘤标志物的筛查和监测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通过筛查患者体液中的特定肿瘤标志物,如AFP、AFP-L3、DSCP1等,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肝癌病变,从而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2. 肿瘤免疫治疗与胃癌一样,肝癌也可以采用免疫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肝癌的生长和扩散。

近端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近端胃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 多项已发表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近端胃切除+DT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 是,由于这种重建方式操作复杂,国内目前尚未广泛开展。国内一项近端胃消 化道重建的回顾性研究显示DFT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好,而DTR术后 反流风险低[20],但两者的进一步对比还有待于更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近端胃癌的综合治疗
近端胃癌的综合治疗
3.针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腺癌的靶向治疗:近 端胃癌的HER2过表达率略高于远端胃癌,针对HER2阳性胃癌患者, 基于HER2靶向治疗进行的药物联合仍是主要策略,随着一系列HER2 新药的开发及联合免疫治疗方案的出现[24],胃癌治疗格局将出 现新的突破。
(2)术后放化疗:目前美国NCCN指南或欧洲ESMO指南均在特定情况下推荐对局部晚期胃癌在 术前或术后实施放化疗模式[21],但对于可手术切除胃癌目前不常规推荐术后放化疗,也未 明确术后辅助放化疗比单纯化疗更有优势。自INT0116试验后,多国针对胃癌标准D2根治术后 放化疗进行了多项临床研究[22],但还需更大样本量及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术后放 疗适应证和放疗范围。
近端胃癌的综合治疗
▪ 变更之后的EMR/ESD适应证为:直径<2 cm的黏膜内癌(cT1a),分化型 癌,不伴溃疡;ESD绝对适应证扩大为:直径>2 cm的黏膜内癌(cT1a), 分化型癌,不伴溃疡和直径<3 cm肉眼可见的黏膜内癌(cT1a),分化 型癌,伴溃疡,但适应证的扩大不可避免会出现切缘阳性或术后病理提 示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高的病例。
近端胃癌的 诊断与治疗 进展
近端胃癌的定义及分期分型
▪ 关于近端胃癌的定义一直难以统一,传统意义上的近端胃癌通常 指贲门癌。然而,基于目前的研究进展,近端胃癌的主流定义为: 发生于胃上1/3部分,包括食管胃交界线上1 cm至下5 cm、胃底及 胃小弯上1/3区域的胃癌。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导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很大的健康负担。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将针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阐述。

胃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1.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诊断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生物标志物。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与胃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或组织检测来进行早期诊断。

例如,血清中的carcinoembryonic抗原(CEA)和胃腺癌相关的glypican-3(GPC3)是胃癌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此外,某些基因突变和DNA甲基化也被认为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可以用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2. 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胃癌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定位胃癌病灶至关重要。

新一代的胃腔镜、超声内镜(EUS)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技术的应用,使胃癌的早期诊断更加精确。

例如,内镜下的超声内镜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胃壁的层次结构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增加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3. 基因检测与遗传咨询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具有家族史的人群可以通过进行基因检测来提前发现潜在的胃癌风险。

同时,遗传咨询也在胃癌早期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遗传学家的指导,可以帮助家族中的其他成员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胃癌的风险。

胃癌早期治疗的新进展1. 基于分子靶向的治疗策略胃癌的治疗策略一直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被用于胃癌的治疗。

例如,靶向HER2的抗体药物Trastuzumab已经被广泛应用于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其他的一些潜在靶向药物,如EGFR抑制剂和VEGFR抑制剂也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2. 免疫治疗的应用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胃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9— 6 21.
细胞 百 分 率 及 C 8 D 8 D C 2 T 细 胞 百 分 率 进 一 步 降 低 , D C3 C 8 细 胞 和 C C 2 一 细 胞 百 分 率 继 续 升 高 , 月 后 D T D8 D 8 T 3个 上 述 结 果 仍 进 一 步恶 化 , 与 病 人 的存 活 期 限 有 明 显 关 系 。提 且 示微波热疗联合放疗 后病人 的 T细胞 免疫功 能在较长 时间 内
总 的 细 胞 免 疫 状 态 呈 下 降 趋 势 。 射 线 对 淋 巴 细 胞 增 殖 功 能 有 抑制作 用 , 者 放 疗 后 C 3 患 D T 细 胞 、 D T 细 胞 及 C 4 C 4 D / C 8 D 比值 下 降更 明 显 。也 有 学 者 研 究 发 现 经 过 一 定 时 间 后 也 有 回升 的情 况 , 可 能 与 预 后 有 关 , 有 复 发 或 转 移 者 C 4 但 而 D T 细 胞 、 D /D 比 值 下 降 更 为 显 著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有 学 者 C4 C8 研 究 发 现 NP C患 者 的 活 化 淋 巴 细胞 C 3 D L A—D C 8 R、 D / HL A—D 的含 量 明显 高 于 正 常对 照 组 活 化 T淋 巴细 胞 的 含 量 R
亚群检测 及I 临床 意 义 [ ] 河 北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 0 9 3 J. 20 ,0
( )1 1 :9—2 . 1
[] 周 晋 华 . 式 细 胞 术 分 析 不 同分 期 的 恶 性 肿 瘤 外 周 血 T 7 流 淋 巴细 胞 亚 群 的变 化 [] 临 床 肿 瘤 学 杂 志 ,0 9 1 ( ) J. 2 0 ,4 7 :
而 C 8 D T细 胞 却 增 高 。 肿 瘤 的 免 疫 逃 避 增 加 , 进展 加剧 , 体 机
[0 吴 大 鹏 , 宗 岭 , 会 娟 , . 射 损 伤 对 小 鼠外 周 血 T 1] 贾 蒋 等 放 淋 巴细 胞 亚 群 的 影 响 【] 河 南 大 学 学 报 : 学 版 ,0 1 J. 医 21 ,
21 0 2年
右 江 民族 医 学 院 学 报
第 4期
咽癌 病 人外 周 血 C 3 D T 细 胞 百 分 率 及 C 8 D 8 D C 4 D C 2 T 细 胞 百 分 率 降 低 (P < 0 0 ) C 3 D T 细 胞 和 C 8 D 8 . 1 , D C 8 D C 2 一 T 细 胞 百 分 率 明显 升 高 ( <0 0 ) C 4 C 8比值 降 低 (P < P .1,D / D 00 ) .1 。微 波 热 疗 联 合 放 疗 后 1个 月 , 人 外 周 血 C 3 D T 病 D C 4
与 临 床康 复 , 0 7 1 ( ) 6 8 —6 8 . 2 0 , 1 8 : 5 1 5 4 [ ] 徐 辉 , 天 民 , 永 萍 , . 身 辐 射 对 小 鼠小 肠 上 皮 内 淋 9 程 粟 等 全
的检 测 对 微 波 热 疗 联 合 放 疗 病 人 的 预后 有 重 要 的临 床 意 义 。
( <0 0 ) 同时 , 数 肿 瘤 患 者 的 C 8 T 细 胞 也 是增 高 的 。 P .1 。 多 D 但 病 人 的 总 体 抵 抗 力 下 降 。提 示 与 肿 瘤 细 胞 的 免 疫 逃 逸 有 极
测 定 的 临床 分 析 []镇 江 医学 院 学 报 ,0 1 1 ( ) 3 5 J. 2 0 , 1 3 :2

3 7. 2
[4 李 虹 , 1] 马莉 , 洁 . 咽癌 患者 外 周 血 T 细 胞 亚 群 及 活 化 杨 鼻
T淋 巴细 胞 的 检测 及 放疗 后 对 其 变 化 的影 响 [] 微 量 元 J. 素 与 健 康 研 究 ,0 6 2 ( ) 1 一1 . 20 ,3 3 :O 2 [5 王 国庆 , 孜 , 隽悦 , . 颈 癌 1b患 者 术 中 大 剂 量 放 1] 刘 刘 等 宫 1 疗 前 后 T细 胞 亚 群 水 平 的 变 化 []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 J.
3 ( )1 8 0 . 0 2 :0 —1 9
[1 王 爱 芬 , 伟 荧 . 疗 对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淋 巴 细 胞 亚 群 的 1] 黄 放 影 响 []浙 江 临 床 医学 ,05 7 1 )1 8 . J. 2 0 ,(0 :0 7 [2 周 决 , 世 龙 , 杏 仙 , . 射 治 疗 对 鼻 咽 癌 患 者 外 周 1] 曹 邱 等 放 血 T淋 巴细 胞 亚 群 分 布 影 响 及 预 后 [] 中 华 放 射 肿 瘤 J. 学 杂 志 ,9 3 7 4 :4—2 . 1 9 ,( )2 6 [3 贺蓓 娃 , 国 芬 , 丰 , . 咽 癌 放 疗 患 者 T 细 胞 亚 群 1] 章 王 等 鼻
5 小 结
巴细 胞 功 能影 响 的实 验 研 究 [] 中 华 放 射 医学 与 防护 杂 J。
志 , 9 9 2 ( ) 1 —2 . 1 9 , 5 1 :8 1
以 上 多 项 研 究 得 出较 为 一 致 的 结 论 , 瘤 患 者 本 身 存 在 免 肿 疫功 能 紊 乱。外 周 血 C 3 D T 细 胞 、 D T 细 胞 及 C 4 C 4 D / C8 D 比值 均 低 于 健 康 人 , 随 临 床 分 期 的 提 高 而 下 降 更 明显 , 并
是 受 抑 制 的 。CD8 CD2 T 细 胞 和 C C 8一T 细 胞 亚 群 8 D8 D2
[ ] 李 宁 , 红 , 燕 玲 , . 剂 量 碳 离 子 全 身 辐 射 对 小 鼠淋 8 张 王 等 低 巴 细胞 增 殖 及 血 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扰 素 的 影 响 [ ] 中 国 组 织 工 程 研 究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