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历史轶事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朱德海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朱德海
李峰;卢天泉
【期刊名称】《兰台内外》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 2002年7月3日,是我党优秀民族干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的好领导朱德海同志逝世30周年的日子.30年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族人民时常怀念起为之呕心沥血、奋斗一生的朱德海同志.在延吉市西山青松翠柏之间耸立着朱德海同志的纪念碑,每逢清明,各界群众都会来以不同方式表达他们对朱德海同志无限的爱戴和深切的怀念.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李峰;卢天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朱德:r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纪委书记
2.加大"三农"服务力度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副州长王福生访谈录
3.加大“三农”服务力度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副州长王福生访谈录
4.延边:东北亚的“金三角”——访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长南相福
5.从封建土司到人民公仆——德宏州第一任州长刀京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边州的文化常识

延边州,全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1、地理位置:位于吉林省辖自治州,首府驻延吉市。
延边州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东部。
2、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南、西北、东北三面向东南倾斜。
3、气候:延边地处北半球中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
4、概况:全州总面积4.27万平方公里,辖6市2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941700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11个对朝、对俄口岸,口岸过货量占吉林省的90%以上,图们江是中国内陆进入日本海的水上通道。
5民族:延边是中国仅有的朝鲜族自治州和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区,同时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政策,是单列的三个地级行政区享受相关政策的地区之一。
延边是满族及其祖先肃慎人的发祥地、清朝的“龙兴之地”。
6、经济:2020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26.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2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41.68亿元,增长0.5%;第三产业增加值418.90亿元,增长0.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9.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6%。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296元,比上年增长1.4%。
集安的名字的由来

集安的名字的由来作者:姜嬴鑫这篇杂文是“白话”开篇之作,与集安的老乡唠唠家常,讲讲集安的民俗、轶事、故事,谈一些老辈讲的故事,目的是能更好的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
小时候,听大人讲,说集安这个地方以前“胡子”(土匪的意思)多,后来都被通缉,最后安稳了,叫“辑安”,乍一听,有道理,一直以为就是这么回事,再后来,又说,和平了,改成“集安”,寓意集体平安,一想也有道理,后来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集安的来历,有一定文化底蕴。
这事要从闯关东说起,满清入关以后,就把长白山作为龙脉,封禁起来,不许人在此居住,大量的人文遗迹,淹没在这200多年的历史中,日本明治维新,逐渐强盛,朝鲜不断受干扰,大量朝鲜流民越过封禁线进入长白山地区,延边地区最为典型,延长白山地区的图们、长白、临江、集安、宽甸、丹东等朝鲜族都是那时进入长白山地区的,特别是1894年甲午战争,清政府以失败告终,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地位丧失,日本对朝鲜进行殖民统治,边境安全也是主要原因。
这期间以山东为代表的关内,由于常年闹饥荒,天灾人祸,大量流民涌入关外,开始来的,是盗墓、淘金掠夺资源的,后来进入大多流民是逃荒的,洋洋洒洒的分散在长白山沟沟岔岔,就有了现在长白山地名随意性,不是沟就是甸子,要不就是岔,这个很正常,是凡逃荒的,哪来的那么多文化,起那么有底蕴的名字,只不过区分和识别罢了。
由于大量的闯关东流民进入东北长白山封禁区,开垦荒地、安家落户,且势不可挡,人口越来越多。
也为了边境安全,无奈,清朝自光绪三年(1887年),宣布长白山封禁区解禁,设安东、宽甸、怀仁、通化、奉化、怀德、康平、海龙等县,当时集安市老岭以南区域归怀仁县管辖,老岭以北区域归通化县管辖。
由于各县辖境过宽,力难遍及;尤其是边境一线又有朝鲜民众越境垦殖和民众聚众抗税、反对官府等诸多困扰,所以奉天将军增祺和奉天府尹玉大人联合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马上民国了,奏请朝廷,提出增设兴仁、柳河、临江、辑安、镇安、绥中、彰武、东平、西丰、西安10县。
20世纪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外语教育历史回顾-精选文档

20世纪延边朝鲜族中小学外语教育历史回顾社会变革往往是促成外语学习热潮出现的契机。
鸦片战争后,在欧洲近代文化冲击下,清政府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指导思想,并设立外语学校,开始了较正规的外语教育。
早在1862年京师同文馆建立时就招收十三、四岁学生入学学习外语。
1903年以后,外语教育普遍从中学开始,在一些通商口岸的城市中,小学高小学生(11岁左右)就开始接受外语教育。
1876年,朝鲜被迫同日本缔结了《江华岛条约》,接着也被迫向欧美资本主义列强敞开了门户,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新文化的输入,朝鲜政府采取了教育近代化的改革措施,开始建立近代学校。
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化对朝鲜的侵略,在这危急关头,一些有志的民族主义者提出了“内修外学”的主张。
“内修”指充实国力,“外学”指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
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就需要学习、掌握外语这一工具。
一、近代民族主义教育时期朝鲜族外语教育的兴起从朝鲜半岛迁入的中国朝鲜族,在中国近代文化,尤其在朝鲜近代文化的影响下,于1906年创办了第一所朝鲜族近代学校即龙井瑞甸书塾。
并以此为起点,创办了其它各类近代学校,开始开设英语、日语和俄语等课程。
例如,当时开设外语的学校有和龙县养正学堂(日语)、和龙县明东学校中学部(日语和英语)、龙井村东兴中学校(英语)、龙井村永新中学(英语)、和龙正东中学(英语和日语)、外国宗教团体创办的龙井明信女学校(英语)、龙井村恩真学校(英语)、延边各地的海员学校(英语)、和日立普通学校(日语)。
民国四年(1915年)制定的垦民私立学校课程计划中,高等小学1年级开设英语,每周为1小时。
民国十七年(1928年),吉林省教育厅有关垦民学校课程设置规定中,要求在高级小学设置英语和日语课。
当时,朝鲜族近代学校虽然开设外语课,但是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这是因为当时反日私立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强化民族意识,继承、保持本民族文化,培养反日人才,所以谈不上普及外语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外语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中国历史趣闻轶事

中国历史趣闻轶事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不仅有着众多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轶事和趣闻。
这些轶事不仅让人娱乐,还能增加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中国历史的趣闻轶事,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有趣的故事背后。
第一则轶事是关于古代建筑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国的长城,但你是否知道长城上曾经发生过一场著名的狗大战呢?据史书记载,明代长城修建过程中,一只忠诚的守卫狗每天都跟随着工人们上山下海,始终保持警觉。
在工程快要完成的时候,狗狗却意外丧命了。
为了纪念这只忠诚的狗,工人们就在长城的一座烽火台上建了一座狗头墓。
这个轶事既展现了人们对动物的感激之情,又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人们对长城的重视程度。
第二则轶事是关于文化交流的。
在中国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据说,当年的丝绸之路上,有一位名叫安狄的西方商人,因为对中国的丝绸着迷,想方设法买到了几件漂亮的丝绸。
他回到西方后,将这些丝绸用作贡品献给了国王。
国王非常喜欢这些丝绸,于是他派遣了一支远征队去寻找丝绸的产地。
最终,他们找到了中国,并且丝绸贸易因此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繁荣起来。
这个轶事展示了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文化交流的力量。
第三则轶事是关于医学的。
中国的中医历史悠久,而其中的一种疗法——针灸更是举世闻名。
据说,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华佗的医生,他精通针灸,能够通过针灸治疗各种疾病。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害怕针的患者,患者拒绝接受针灸治疗。
于是,华佗用一根银针轻轻戳破了患者的皮肤,然后又迅速拔出,患者痊愈了。
这个轶事告诉我们,医生的智慧和巧妙的治疗方法可以让患者克服恐惧并获得痊愈。
第四则轶事是关于音乐的。
中国古代有一种乐器叫做古筝,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瑰宝。
据说,古筝的发明者是一位名叫伯牙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才华非常出众。
伯牙有一位好友名叫钟子期,也是一位音乐家。
伯牙与钟子期非常投缘,两人常常一起弹奏古筝。
可是,伯牙的好友突然去世了,伯牙悲痛欲绝,不再弹奏古筝。
纠误与商榷——兼说朝鲜半岛相关历史

纠误与商榷——兼说朝鲜半岛相关历史
刘子敏
【期刊名称】《博物馆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延边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金成镐同志与韩国学者朴英宰教授(延大所聘外教)主编的《朝鲜·韩国历史大事编年》(下简称《编年》)由黑龙江省朝鲜民族出版社于2008年2月出版。
笔者阅后,深有感慨,仅“原始社会”、“古朝鲜”、“三国”这三部分看,其错误之多,令人瞠目,而值得商榷的问题,并非罕见。
编者在“编写说明”中有云:“在名词解释部分,
【总页数】6页(P43-48)
【作者】刘子敏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边大学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9
【相关文献】
1.对《使用手册》一条规则的纠误--与《中图法》编委会商榷之二 [J], 蔡振华
2.也说语文教学的“历史视野”——兼与杨邦俊老师商榷 [J], 张长霖;王家伦
3.王鼎卒年纠谬——兼与来新夏、杨国桢同志商榷 [J], 牛济;
4.对《中国贡茶》一书的纠谬——兼与本书主编和出版社责编商榷 [J], 谢文柏
5.对《使用手册》中一例的纠误──与《中图法》编委会商榷之一 [J], 蔡振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延边朝鲜人要走没了

延边朝鲜人要走没了
延边朝鲜人走了,一片萧条映入眼帘。
从千年前令外国人对朝鲜人的厌恶到今天的延边朝鲜人的离去,延边的朝鲜人的游子们,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朝鲜半岛——离开。
可以说,延边朝鲜人走掉也给这个城市留下了它一生也忘不了的烙印:朝鲜人是如此不安分,如此会拼搏,令人佩服,可爱,更加可爱。
朝鲜人曾经在延边安家,建立着民族活动中心,它们也成为了延边城市发展的推动力。
延边朝鲜人是一群能够坚持不懈,汗水淋漓地奋斗着的民族。
今天,离开的朝鲜人,似乎就像延边的朝鲜人一样,也离开他们的家园,像一丝柔绵的风铃,飘进了每一个朝鲜人的心中,留下了朝鲜人一生不变的烙印!
朝鲜人走了,延边的景色也变得怪怪的,他们的遗憾,难过的微笑,伫立的身影,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的虚弱,模糊!
“延边朝鲜人走了,但他们在延边并不会离开。
心中,他们永远留有一片温馨的家园,牵挂着延边,朝鲜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延边的痕迹。
”
朝鲜人永远都是如此淳朴、勤劳可爱,而他们在延边的离去,亦是如此痛苦的一件事。
我们对他们的离去,只能无能为力,留下无尽的思绪,和温馨的思念。
朝鲜族的抗日战争

放而斗争的道路。??1919年日本公然吞并朝鲜李秋岳参加朝鲜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 而举行的“三??一”起义??1924年她为摆脱敌人搜捕告别母亲只身来到中国。??1925 年2月李秋岳参加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宣传队。6月参加平定滇、桂军叛乱的斗争。同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黄埔军校工作与学习。??李秋岳先后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 委员、妇女部部长、中共珠河中心县委铁北区委书记等职务。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
统的朝鲜族人民怒火万丈决定以革命的武装反抗日本强盗的暴行。??朝鲜族人民在 场胺⒍褐诙崛〉腥宋淦鹘⒖谷沼位鞫印钡暮耪傧氯翰呷毫φ箍讼虻腥硕崛∥ 淦鞯挠⒂露氛 6各? 地人民群众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创办兵工厂、制造武 器弹药。??游击队、突击队、赤卫队和一般群众甚至把老幼妇孺也动员起来加入到 夺取武器的斗争中。他们英勇机智舍生忘死艰苦奋斗书写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
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朝鲜族和四军被服厂厂长安 顺福朝鲜族等八位女同志在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顽强战斗、宁死不屈最后
弹尽路绝共同跳入乌斯浑河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史称“八女投江”。 抗日英雄安顺花??安顺花朝鲜族1909年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瑞川郡一个贫苦的家
了敌人的军事供给计划支援了前方和游击作战加快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最后到来。?? 在长白县半截沟战斗、20道沟战斗、黑瞎子沟沟门战斗、鲤明水战斗、间三峰战斗 临江县大阳岔战斗抚松县小汤河战斗等多次战斗中朝鲜族指战员同兄弟民族战友并
肩作战表现出无比的英雄气慨。在抗日战争中朝鲜族人民不仅以物资支援抗日联军 而且先后有10多万人参加了战斗。数以万计的朝鲜族战士在抗日战场上捐躯谱写了 一篇篇悲壮的抗日诗篇。安顺花李红光许成淑黄玉清李红光李红光??在反抗日本帝 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艰苦斗争中朝鲜族涌现出一大批让人民敬佩和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延边近现代轶事
我是来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名学生,在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多历史事件,从这些历史事件上,我感到作为一名延边人的自豪,对于那些历史先烈的英勇事迹:我感到延吉人们的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延吉
自1850年以来,一些朝鲜人陆续迁移到中国延边地区来开垦种地,1885年,清政府把现在的延边地区指定为“移民特恳区”,设立“越恳局”,为迁移到中国延边地区来开垦种地的朝鲜人提供方便。
从此,延边地区就成了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人聚居区。
1907年8月,日本侵略军入侵延边地区,从那时起,延边就变成了朝鲜族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前哨基地,从自发的到有组织抗日斗争层出不穷。
1910年,日本正式合并了朝鲜,把朝鲜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朝鲜民族就成了亡国奴。
大批的不愿当亡国奴的朝鲜独立运动活动家们纷纷跑到中国来,以延边为后方基地,开展了积极的反日救国运动。
1920年6月4日至7日,北路督军府府长崔镇东、副府长安武、司令府长洪范图率领的联合抗日队伍,主动出击开展日光山、凤梧洞战役,消灭日军200多名,缴获枪支160支,机关火炮3门和手枪几支。
从此,延边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拉开序幕。
1920年10月,日本侵略者为了把延边成为侵略中国的前哨基地,制造“珲春事件”,派2万多名正规军侵入延边地区,进行了疯狂的“庚申年讨伐”。
血性的延边青年们纷纷组织各种抗日武装队伍进行反抗,洪范图、扬林和金佐镇率领的两支抗日队伍规模已经达到2900名队员,配备2600条步枪。
他们在延边各民族老百姓的支援和配合下,同入侵延边地区的日本正规军周旋,先后在和龙
三道沟的青山里、二道沟完楼沟、渔浪村、874高地等地区进行了几次漂亮的伏击战,消灭了日军近1000人。
在斗争有机阶段,延吉人民奋勇抵抗先后发动了“5.30暴动”,“8.1吉敦暴动”和“秋收农民斗争”,但是因为经验不足,还犯下了一些错误,这次斗争最终被日军镇压,大批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害或逮捕。
然而延边人民的抗日斗争并没有终止,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挫折中吸取教训,重新组织起来,继续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在斗争中队伍越来越壮大。
这样,延边就成为东北抗日革命基础最雄厚的地区,为把延边作为东北抗日斗争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在漫长而艰苦的抗日斗争中,延边地区涌现出许多举世闻名的抗日名将和抗日英雄。
他们勿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鲜血淋漓的刑场上,把自己宝贵的青春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编写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根据日本外务省警察史资料统计:“9.18”事变后的1931年—1937年期间,延边地区的各支抗日队伍主动出击共7470次,其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出动共3358次,抗日救国军及反日义勇队主动出击4112次,同日伪军警交战730次,主动袭击驻扎日本警察机关的城镇58次,在战斗中牺牲的抗日将兵共7297名,负伤的389名。
另外,根据日本间岛总领事馆的统计资料,自1923年至1937年,日本警察机关所逮捕的朝鲜族反日分子达8737名(女性反日分子782名),其中,在1930年以前的马列主义传播时期被捕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和革命志士达2698名。
不过,以上统计仅仅是在延边地区的情形。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始向中国内地发起进攻,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
全国各族人民和各党派、各军队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的号召,进行了长达8年的浴血奋战,在1945年8月15日,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朴红花
101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