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离子、无机物》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②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②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②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首次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的开始,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具有抽象性,不易理解。

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通过分析一种物质可无限分割而推理出物质是由不连续的粒子构成的;根据生活中的宏观现象推理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性质,并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特征;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实验准备仪器:烧杯、注射器、量筒、胶头滴管、滴瓶、试管、试管架药品:浓氨水、酒精、蒸馏水、酚酞、品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进入教室有什么感觉?生:闻到了空气清新剂的香味。

师:找一找空气清新剂在哪儿?生:在老师的讲台上。

师:为什么能闻到空气清新剂的香味?生:因为空气清新剂的小颗粒进入了鼻孔。

师:这些小颗粒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下面再来通过一个实验来感受一下。

请各小组完成课本48页的实验3—1品红的扩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水慢慢变成了红色。

师:为什么?生:品红的小颗粒扩散到了水中。

师:那么这些小颗粒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相关的内容板课题:分子和原子二、感受新知,启迪思维师:我们从物理课里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所构成的。

第一二节分子和离子、无机物教学过程

第一二节分子和离子、无机物教学过程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PPT:细胞和地壳元素表教师:大家分析这张表格,看看细胞和地壳中所包含的元素,发现什么特点?教师总结:不管是在细胞还是地壳中,这些元素怎么样,很好,都存在。

那就说明生物和非生物具有统一性(生命的物质性);但是大家再看这些元素的含量,在这两者间差别很大。

说明生物和非生物间具有差异性。

教师设疑:地球上存在的天然元素有90多种,组成人体的元素主要有哪些?大家可以从课本上的表中得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有:O C H N等等。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同样也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因此我们就可以推出,细胞的主要元素有哪些呢?O C H N教师设疑:一种元素代表的是一类原子。

刚才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元素组成,那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些元素或者说这些原子是怎样组成分子的。

细胞是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单位。

一般细胞的主要成分是水,含量为60%~90%,此外还有四大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核酸和脂质。

PPT(葡糖糖、脂质结构式):大家看ppt上图片,老师问大家,葡萄糖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教师提问: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那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是不是一定就是糖呢?不是,可能是脂肪对不对。

同样的几种原子可能组成不同的分子。

教师引导:之前说到的水,大家都知道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在这里先讲一下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结构。

氢原子最外面有1个电子,氧原子最外面有6个电子。

原子最外面的电子在8或2时是最稳定的。

那请大家观察水分子形成过程,思考H、O两种原子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形成水?Ppt图片:水分子的形成机制(讲解)两个H原子和一个O原子通过共用它们最外层的电子形成水分子,这样我们将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共价键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明确了H2O的形成过程后。

之前说过:一种元素代表的是一类原子,我们回过头看下H元素,它由3种不同的H原子组成的(氕、氘、氚),我们将氕、氘、氚称为同位素,比如碳元素,一般我们指的是C12,但碳元素中还有C13、C14等,主要区别在于原子结构上。

浙江省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讲义 Word可编辑 第1章第1 2节 学生版

浙江省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讲义 Word可编辑 第1章第1 2节 学生版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一节分子和离子1.元素(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细胞的物质与世界上所有的物质一样,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种,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特有。

但是,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不同。

一种元素可能由一种原子组成,也可能由一种以上的原子组成。

例如,氢元素由3种不同的氢原子组成,分别为氕、氘、氚(1H、2H、3H)。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单位,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组成细胞的物质单位也是分子。

细胞是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

2.同位素示踪(1)同位素是指质量不同而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子。

如氕、氘、氚互称为同位素。

(2)12C、13C、14C,其中14C具有放射性。

研究光合作用时可以利用14C标记的二氧化碳(14CO2)进行实验,以追踪碳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行和变化,所以14C又叫示踪原子,这种研究技术就叫同位素示踪。

(3)示踪原子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还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以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

1.下列关于细胞和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由元素组成的 B.C、H、O、N等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不同生物体的组成元素大致相同 D.构成人体的元素同地球上存在的元素种类均为90多种第二节无机物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重点)2.概述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生理作用。

(常考)一、细胞中的物质分类及水1.细胞中的物质分类(1)种类和。

(2)无机物通常指不含的化合物,也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简单的含碳化合物。

(3)细胞内的无机物含量最多的是,其它无机物的含量不高,但十分重要。

2.水(1)含量一般为,特殊情况下可能超过 (如水母可达97%)。

(2)分布规律①;②;③;④。

形式含量概念特点自由水约95.5% 能自由流动、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水易散失,含量不稳定,有流动性。

结合水约4.5% 与其它物质结合在一起不易散失,含量稳定,失去流动性。

无机化学精品教案(完全版)

无机化学精品教案(完全版)

第一讲绪论 (1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概述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分类和地位;讲述“无机化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以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无机化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一、内容要点1.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化学的目的化学研究的对象只局限在原子、分子和离子这一层次上的实物。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原子或离子因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改变而发生分解和化合,同时常伴有物理变化(如光、热、电等)。

因此在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同时,必须注意研究相关的物理变化。

在化学变化以后,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即由这种物质变成了另外的物质,但不涉及新元素的生成,即不涉及原子核的改变。

由于物质的化学变化基于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化学性质又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密切有关,所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必然构成化学研究的内容。

不仅如此,物质的化学变化还必然同外界条件有关(如有能量的交换)。

因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一定同时要研究变化发生的外界条件。

因此,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特殊矛盾是分子、原子、离子以及水合电子等的化合和分解。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或离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内在联系和外界变化条件(能量关系)的科学。

(简而言之,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2.研究化学的目的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些可以直接为人们所利用,象煤、石油可直接用作燃料;有些需要加工才能变成直接有用的物质。

如铁矿石只有经过冶炼,才能成为用途极广的钢铁。

进一步说,即使能直接利用的资源,经过加工可变为用途更广、性能更好的材料。

如石油→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煤→煤气、合成氨等。

这些从自然资源中提取有用物质的加工处理方法,就是化学方法。

因此,人们研究化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通过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去指导化工生产,以便从自然资源中提取或合成对人类有用的物质产品,为人类造福。

如果人类生活中没有化学,其情况不堪设想。

分子离子和无机物的说课稿

分子离子和无机物的说课稿

《分子、离子和无机物》说课稿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向各位专家、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离子和无机物》,下面我就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媒体运用、教学过程和教学感悟八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设计理念以新课标“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变教材中经典实验的学习过程为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知识再发现”的探究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探究性和目标的完整性。

二、教材分析分子和离子内容是化学内容,并不作为生物学科要求,使用的教材是浙江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的第一节课内容,一方面是对初中学习的回顾,另一方面是以后学习细胞的具体结构,遗传基础等内容的铺垫。

在高考和会考中并不是作为重点要求。

三、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2.说出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3.概述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能力目标:1.学会模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2.人类也是生物体中的一种,在物质元素组成上,是一种生物,但人类具有特异性,让学生更好的领悟人类自身。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水、无机盐在细胞中的生理作用教学难点: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五、学情分析:相比过去教材,新课改教材中已经没有绪论部分,本章节是高中学生开始学习生物的第一课,作为过渡内容,在教学难度控制上,保持容易,较少添加新知识,主要是对初中内容的回顾升华。

在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高中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物学习。

最为高中生物第一课,本节课虽然内容简单,但其意义却异常重要,学好第一课,是成功的一半。

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
1.2、水的作用
教师:分发化学球棍模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书上内容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同时播放水的特性视频,加深学生对水的特性的认识。
学生:自主学习书本楷体字的内容,,理解水分子之间氢键形成的原理,进而理解水分子的生理功能。即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以及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学情分析: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对细胞中的物质已有一定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水和无机盐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没有明确认识。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要注重从感性的生物现象提炼出本质,并与前面的知识相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方便学生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4、社会责任:认同水和无机盐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深化水资源保护意识。
三、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知识点为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主要从水和无机盐这两种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两者在细胞中的作用展开学习,为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一、细胞中的水
1.1、水的含量
教师:PPT展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所占比例、几种不同生物体内水的含量以及人体中几种不同器官或组织中水含量的相关表格。从而引出水的含量。提问:“分析这三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数据,回答问题。明确水在生物体内的含量特点。即不同种生物含水量不同;水生生物含水量一般比陆生生物高;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含水量不同。
前后呼应,加深学生印象。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对应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和环保理念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重难点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重难点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重难点第一章课文目录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第二节无机物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知识梳理】3、蛋白质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根本单位〔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2〕组成元素:主如果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S等元素〔3〕氨基酸分子的构造通式: R|NH2-C-COOH|H6〕、蛋白质及相应作用〔1〕细胞和生物体的构造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2〕具有重要的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3〕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4〕具有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5〕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者。

7〕.实验: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1〕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可溶性的恢复性糖+本尼迪特试剂→生成红黄色沉淀脂肪+苏丹III→染成橘黄色脂肪+苏丹IV→染成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2〕实验选材:恢复性糖鉴定:含量高、色浅。

如:白梨汁和白萝卜等脂肪鉴定:含量高。

如:花生种子、蚕豆种子等蛋白质鉴定:含量高。

如:蛋清液等4、核酸〔1〕元素组成: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

〔2〕散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散布在细胞质中,还有少量分部在叶绿体、线粒体。

RNA主要散布在细胞质中。

〔3〕分类: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核糖核酸〔DNA〕【重要知识点提炼】1.蛋白质的根本组成单位的构造通式是如何的?构造特点是什么?(必修1P12)蛋白质的根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约有20种。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而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是以什么方式连接的?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叫什么?如何表示?(必修1P12)两个氨基酸形成二肽的缩合反应:R1 R2 R1 R2| | 酶 | |NH2—C—COOH + NH2—C—COOH NH2—C—CO—NH—C—COOH +H2O| | | |H H H H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叫肽键〔—NH—CO—〕。

高一生物必修1_分子与细胞_《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

高一生物必修1_分子与细胞_《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

细胞中的水,存在形式上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教材通过对二者作用的分析,得出了水的作用;细胞中的无机盐,教材则主要结合各种实例加以分析,得出其主要作用。

从知识内容上看,本节难度不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分析资料”为主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贯穿着“资料分析”,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交流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二、学情分析:关于“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可以通过提问、对话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现象、分析所反映的知识点。

学生在资料分析方面较为薄弱,本节可以提供锻炼的机会。

三、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细胞中的水相关图片、视频,对比不同生物、同种生物不同年龄的含水量,结合教师讲解,能够说明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通过观看细胞中的无机盐相关视频,结合无机盐对生物作用的具体实例,能够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

2.无机盐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细胞中的水(一)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二)作用: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参与许多生化反应;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的生活环境;4.有助于物质运输。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一)存在形式:大多数呈离子态。

(二)作用:1.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无机盐能够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分子和离子第二节无机物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的第一节主要给学生简单的回顾一下自然界物质的基本分类,从元素到原子,从原子到分子,再通过介绍共价键和离子键讨论了不同分子的特点。

第二节,重点介绍无机物中水和无机盐对生命的意义。

“水”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从水分子本身极性以及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氢键)来讨论对生命的意义。

“无机盐”部分内容,则简单罗列部分无机盐对生命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第一节主要是从化学角度考察学生对物质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化学层次。

第二节的无机盐和水则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中的化学物质的重要作用,为将来的内环境稳态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已经完全掌握了化学物质的分类,特别是无机物的分类,对学生来讲,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是带领学生运用他们的化学知识来进一步认识生命现象背后的物理和化学知识。

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和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能够举例说出哪些元素是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

②能够解释元素、原子、同位素、分子、离子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③能够举例说出哪些物质属于无机化合物。

④能够解释水为什么能作为极性分子或离子的溶剂。

⑤能够解释水为什么能够缓和温度变化。

⑥能够举例说明无机盐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①通过解释概念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解释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③通过比较分析病例初步掌握对照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①认同生命与无机自然界的相互联系。

②通过病例对比分析,形成科学的分析和判断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水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从化学和物理角度解释水的作用。

3.教学策略:通过阅读理解并进而通过语言表达的过程,找出学生理论解释的不足,通过反复进行修正,最终达成目标。

五、课前准备(略)
六、教学过程
七、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物质的分类
元素、原子、分子、离子
二、无机盐
1.水对生命的作用
溶剂(极性物质)=〉运输物质
氢键 =〉调节温度
2.无机盐对生命的作用
离子状态(主要)-水的极性
人体:维持血浆浓度、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
血红蛋白与铁、钙与肌肉抽搐
植物:镁是叶绿素的必须成分
八、作业设计(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