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单项选择题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单项选择题及答案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汉代。
3.《诗经》全书共有305篇。
4.最早提出“XXX删诗说”的是XXX。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音乐。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
8.汉代“四家诗”指齐鲁XXX。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四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XXX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周南·关睢》。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农事诗。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XXX。
15.《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老子。
17.《庄子》今存52篇。
18.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XXX。
19.《劝学》的作者是XXX。
20.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尚书》。
21.《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
22.《左传》是一部春秋时期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
23.正确答案为A,《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录了各个国家的语言和风俗惯。
24.正确答案为B,《春秋外传》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和事件。
25.正确答案为C,《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录了各个国家的语言和风俗惯。
26.正确答案为A,《国语》以记言为主,记录了各个国家的语言和风俗惯。
27.正确答案为D,《战国策》记录了先秦时期各个国家的谋略和言论。
28.正确答案为B,XXX是《战国策》的编订者。
29.正确答案为C,《九歌》共有11篇。
30.正确答案为A,《九章》共有9篇。
31.正确答案为B,XXX根据民间祭祀歌所加工而成的作品是《天问》。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1.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D )。
A. 反映论B.信息论C. 意志论D.文化论2.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阅读期待有开放。
A. 象征B. 蕴藉C. 假设D. 模拟3.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
A. 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量性、( A )、语境依托性。
A. 中介性B.表象性C.表情性D.意识性5. ( C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 正剧B.笑剧C. 悲剧D.悲笑剧6. 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B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 个体体验B. 意识形态氛围C.拟念读者D.创作过程7. 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
语境包括个体语境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读者阅读时的( D )。
A. 文本存在方式B. 人与人的关系C.文本媒介形式D. 社会生活关联域8.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 )。
A. 共鸣B.净化C. 领悟D.欣赏9. 文学写作的两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C )与机构制作特点。
A. 集体行为B.贸易运作C.小我创造D.历史归纳10. ( B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 审美欣赏型B. 消遣娱乐型C. 理性认知型D. 道德教化型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飞宇宙、( AB )和观众。
中国古代文学史单项选择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单项选择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就是(D)A、《山海经》B、《乐府诗集》C、《楚辞》D、《诗经》2、《诗经》被称为“经”就是在(C)A、先秦B、秦代C、汉代D、南北朝3、《诗经》全书共有(D)。
A、100篇B、105篇C、300篇D、305篇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就是(C)。
A、孟子B、荀子C、司马迁D、班固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就是(C)。
A、地域B、社会作用C、音乐D、内容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就是(D)。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7、“风、雅、颂”就是《诗经》的(A)。
A、分类B、表现手法C、思想内容D、特征8、汉代“四家诗”指(B)。
A、齐鲁郑毛B、齐鲁韩毛C、齐郑韩毛D、齐鲁韩郑9、我们今天所瞧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D)。
A、齐诗B、鲁诗C、韩诗D、毛诗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就是(A)。
A、四言B、五言C、杂言D、七言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与她相爱的诗篇就是(C)。
A、《召南·摽有梅》B、《郑风·褰裳》C、《周南·关睢》D、《邶风·静女》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与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与追怀之情的诗篇就是(D)。
A、《邶风·静女》B、《周南·关睢》C、《陈风·月出》D、《秦风·蒹葭》13、《七月》就是一首(B)。
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B、农事诗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就是(C)。
A、毛苌B、毛亨C、郑玄D、班固15、《论语》就是一部(D)。
A、纪传体史书B、长篇论文C、杂记D、语录体著作16、道家学派开创者就是(C)。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17、《庄子》今存(D)。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 0分)1.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咐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D )。
A. 反映论B.信息论C. 意志论D.文化论2.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A )、阅读期待有开放。
A. 象征B. 蕴藉C. 假设D. 模拟3. 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指意性、暗示性、( D )。
A. 历史性B.独创性C.感染性D.朦胧性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量性、( A )、语境依托性。
A. 中介性B.表象性C.表情性D.意识性5. ( C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A. 正剧B.笑剧C. 悲剧D.悲笑剧6. 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 B )、文学资源场及文学创新需要等几个重要方面。
A. 个体体验B. 意识形态氛围C.拟念读者D.创作过程7. 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
语境包括个体语境与社会语境,社会语境是指读者阅读时的( D )。
A. 文本存在方式B. 人与人的关系C.文本媒介形式D. 社会生活关联域8.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 )。
A. 共鸣B.净化C. 领悟D.欣赏9. 文学写作的两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C )与机构制作特点。
A. 集体行为B.贸易运作C.小我创造D.历史归纳10. ( B )的批评也可称作媒体批评。
A. 审美欣赏型B. 消遣娱乐型C. 理性认知型D. 道德教化型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飞宇宙、( AB )和观众。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整理版)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题)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 )A.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D.文学理论2.《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艾布拉姆斯3.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C )A.社会生活的反映B.精神生产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4.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 )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5.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 )A.社会生活B.文学作品C.人D.摹仿6.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A )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7.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B )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8.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C )A.15世纪B.16世纪C.17、18世纪D.19世纪9.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于(D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0.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B )A.系统结构B.交往结构C.读者反应系统D.创造系统11.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B )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12.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D )A.巫术B.游戏C.宗教D.劳动13.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其文学的概念是(A )A.广义的B.狭义的C.审美的符号学的14.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B )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15.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C )A.古希腊时期B.古罗马时期C.18世纪D.19世纪16.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B )A.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D.文学的反映对象问题17.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B )A.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B.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文学活动的人民性18.“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A )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剩余价值论》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9.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比较,文学语言强调的是(D )A.严谨的逻辑B.严谨的语法结构C.服从说明的需要D.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20.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C )A.《毛诗序》B.《乐记》C.陆机《文赋》D.钟嵘《诗品》21.认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B )A.科林伍徳B.苏珊·朗格C.贝尔D.阿恩海姆22.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价的心理特征是(C )A.逻辑推理B.感性直观C.情感体验D.理性思维23.文学创造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创作的材料应该是(B )A.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物质B.贮存于作家内心的精神现象C.记录于书本上的知识D.独立于作家之外的社会生活24.文学创作活动的内驱力指(C )A.素材积累B.艺术发现C.创作动机D.艺术构思25.由此形象想到彼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B )A.想象B.联想C.幻想D.记忆26.对比联想是指(C )A.由于事物间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B.由事物间类似的特征引起的联想C.由事物间相比照的关系而引起的联想D.由对象在特定关系情境中引起的联想27.艺术构思中的动力因素是指(D )A.记忆B.想象C.联想D.情感28.在艺术构思中,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方式称为(C )A.变形B.漫画C.陌生化D.粘合29.袁于令认为《西游记》是“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指出了文学的真实乃是(B )A.客观的真实B.假定的真实C.历史的真实D.科学的真实30.西晋的陆机充分肯定文学的情感性,他在《文赋》中说:(C )A.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为情造文C.诗缘情而绮靡D.为文造情31.文学创造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永恒主题是( D )A.认识真理 B.反映生活 C.表现情感 D.人文关怀32.在20世纪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理论的是(A )A.克莱夫·贝尔B.苏珊·朗格C.什克洛夫斯基D.阿恩海姆33.下列作品属于现实型文学作品的是(A )A.《红楼梦》B.《变形记》C.《桃花源记》D.《等待戈多》34.在中国,最早体现理想型文学倾向的是(B )A.《诗经》B.《离骚》C.《史记》D.《左传》35.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C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D.21世纪36.戏剧之划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是按照(C )A.题材处理B.主题表现C.戏剧冲突性质D.戏剧结构37.提出现实主义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的是(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38.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是间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形象是(D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假定与真实的统一C.个别与一般的统一D.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39.最早使用“意境”一词,并提出诗境之三境的是(C )A.刘勰B.钟嵘C.王昌龄D.皎然40.按王国维对意境的分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A )A.有我之境B.无我之境C.诗人之境D.常人之境41.在中国,“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B )A.《论语》B.《论衡》C.《史记》D.《汉书》42.据黑格尔的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A )A.象征B.写实C.神秘D.浪漫43.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并形成新的理论观念的是(B )A.英美新批评B.法国结构主义C.接受美学D.读者反应批评44.在叙事作品中,作为事件、情节发生的动因的是(A )A.人物B.环境C.场面D.语言45.叙事性作品中的“文本时间”是指(B )A.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B.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C.故事内容中虚构事件中的前后关系D.故事内容本身的时间46.廖燕说:“借彼物理,抒我心胸。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学科特点?()A. 理论性B. 系统性C. 实践性D. 应用性3.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一种()。
A. 社会现象B. 经济现象C. 政治现象D. 宗教现象4. 在文学理论中,文学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
A. 思想内容B. 艺术形式C. 社会功能D. 历史价值5.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历史分析法B. 比较分析法C. 逻辑分析法D. 经验总结法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等方面的学科。
2. 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包括、、和。
3. 根据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和。
4. 文学批评是文学理论的,它关注文学作品的和。
5. 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和等阶段。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答:文学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理论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文学理论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内在逻辑和技巧,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的指导和启发;再次,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评价,促进了文学创作的交流和发展,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和进步。
2. 论述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
答: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批评标准,使得文学批评能够更加科学和系统;其次,文学理论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联系,帮助批评家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提高批评的深度和广度;再次,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地位,增强了文学批评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最后,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批评方法的总结和创新,推动了文学批评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了文学批评的质量和水平。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史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分支学科?A. 文艺美学B. 文学史C. 文学批评D. 文学创作学答案:B3.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和理解的研究属于哪个范畴?A. 文学创作B. 文学接受C. 文学批评D. 文学史答案:B4. 以下哪位学者是现代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马克思D. 弗洛伊德答案:C5.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形式的研究主要关注哪些方面?A. 内容与主题B. 结构与风格C. 作者与背景D. 读者与市场答案:B6.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文学理论中的叙事学?A. 叙述者B. 叙述视角C. 叙述时间D. 文学流派答案:D7.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的研究属于哪个范畴?A. 文学创作学B. 文学批评C. 文学接受D. 文学史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中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A. 形式主义批评B. 结构主义批评C. 心理分析批评D. 历史主义批评答案:D9.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影响的研究属于哪个范畴?A. 文学创作B. 文学批评C. 文学接受D. 文学史答案:B10. 以下哪位学者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弗洛伊德B. 马克思C. 尼采D. 萨特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______。
答案:文学史2. 文学理论的分支学科包括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学和______。
答案:文学接受学3.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和理解的研究属于______。
答案:文学接受4. 现代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______。
答案:马克思5.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形式的研究主要关注______和风格。
答案:结构6. 文学理论中的叙事学不包括______。
文学理论考试试卷

文学理论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中,文学的“四要素”是指:A. 作者、作品、读者、社会B. 作者、文本、读者、批评C. 作者、作品、读者、批评家D. 作者、文本、社会、历史2.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所关注的内容:A. 读者的主动性B. 文本的开放性C. 作品的客观性D. 读者的解读过程3. 在文学理论中,“互文性”指的是:A. 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关系B. 文学作品与作者经历的相互关系C.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D. 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的相互关系4. 以下哪位学者不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A. 罗兰·巴特B. 米哈伊尔·巴赫金C. 克洛德·莱维-斯特劳斯D. 雅克·德里达5. “文学”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最早见于: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左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的“接受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2. 描述“互文性”在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作用。
3. 阐述“文学”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文学理论中“文本”与“作品”的区别及其意义。
2. 论述文学理论在现代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作用和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分析以下文本片段,并结合文学理论,探讨其在叙事结构、主题表达和读者接受等方面的特征。
[此处应插入文本片段]请考生注意,所有题目的答案必须以书面形式呈现,并且要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案应一并上交。
[此处为试卷结束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总结资料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 ( ) A.文艺学 B.文学学 C.诗学 D.文学理论 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 ()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 ( ) 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B.文学理论史、文学史、文学批评史 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 D.文学理论、文学学、文学批评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 ( )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英伽登 D.艾布拉姆斯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英伽登 D.艾布拉姆斯 在中国古代提出“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CDADDB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活动论把文学艺术看成是 () A.社会生活的反映 B.精神生产 C.人的生活活动 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 ( )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反映论 D.辩证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 ()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精神生产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 ( )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艺术交往论把文学看成是 ( ) A.人的生活活动 B.社会生活的反映 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 - - -. - - 总结资料 CBCCCC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A.社会生活 B.文学作品 C.人 D.摹仿
文学活动的前提是 A.生活的积累 B.人的生活活动 C.知识的积累 D.作家的出现
人的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在于,人作为与自然相对的一方,其感觉可以同对象 A.发生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 D.形成对立关系
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 A.合规律性 B.合目的性 C.深刻性 D.丰富性
马克思说人“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这个尺度是指 A.合规律性 B.合目的性 C.深刻性 D.丰富性
从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A.摹仿论 B.表现论 C.文学本体论 D.读者反应论
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A.摹仿论 B.表现论 C.文学本体论 D.读者反应论
从作品自身要素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A.摹仿论 B.表现论 C.文学本体论 D.读者反应论
从作品与读者关系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A.摹仿论 B.表现论 C.文学本体论 D.读者反应论
在西方,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正式出现于 A.15世纪 B.16世纪 C.17、18世纪 D.19世纪
创造“文学本体论”这一术语的是英美新批评的 A.英伽登 B.兰瑟姆 C.萨特 D.伽达默尔
西谚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和中国古语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已触及读者阅读的 A.创造性质 B.再创造性质 C.意识形态性质 D.反映论性质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兴起于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 - -. - - 总结资料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 A.英伽登 B.兰瑟姆 C.姚斯 D.伊瑟尔
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中提出“隐含的读者”概念的是 A.英伽登 B.兰瑟姆 C.姚斯 D.伊瑟尔
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 A.系统结构 B.交往结构 C.读者反应系统 D.创造系统
在文学活动发生问题上提出巫术发生说的是 A.康德 B.席勒 C.弗雷泽 D.格罗塞 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同类相生或同果必有同因”称为 A.相似律 B.接触律 C.必然律 D.可然律
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 A.相似律 B.接触律 C.必然律 D.可然律
最早在理论上阐述游戏说的是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普列汉诺夫
系统地阐述游戏说,并作为游戏说代表的是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普列汉诺夫
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巫术 B.游戏 C.XX D.劳动
X勰《文心雕龙》提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的是 A.文学发展与经济的关系 B.文学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C.文学发展与情感的关系 D.文学发展与政治的关系
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A.总是平衡 B.总是不平衡 C.并不总是平衡 D.基本平衡
经济是支配文学发展的 A.惟一因素 B.一般因素 C.次要因素 D.最终因素 - - -.
- - 总结资料 CCABABCDCBBDCDBCABABDBCD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其文学的概念是 A.广义的 B.狭义的 C.审美的 符号学的
中国最初关于文学的定义所体现的文学含义是 A.广义的 B.狭义的 C.审美的 符号学的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所讲的“文学”的含义是 A.广义的 B.狭义的 C.审美的 D.符号学的
在西方18世纪之前所使用的“文学”一词的含义基本上是 A.广义的 B.狭义的 C.审美的 D.符号学的
在中国,文学的审美属性被正式确认是在 A.先秦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鲁迅所称的“文学的自觉时代”是指 A.先秦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在西方,狭义的文学从广义的文学中独立出来是在 A.古希腊时期 B.古罗马时期 C.18世纪 D.19世纪
在现代世界,文学的通行含义是 A.广义的 B.狭义的 C.审美的 D.符号学的
话语蕴藉的典X形态之一的含混主要是指话语意义的 A.单一性 B.多重性 C.明确性 D.完整性
AAAABBCCB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发展中价值观的中心问题是 A.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B.文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C.文学的创作原则的问题 D.文学的反映对象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标是 A.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 -. - - 总结资料 C.为一定政治服务 D.为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指出了 A.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B.文学活动的历史继承性 C.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D.文学活动的人民性
对于古代的文化遗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A.全盘继承 B.全盘否定 C.批判地继承 D.无须继承
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化的根本性方针是 A.为人民服务 B.为社会主义服务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继承文学遗产
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塑物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
判断古代文学遗产价值的一条重要的标准是 A.革命性 B.先进性 C.人民性 D.当代性
BBBCCAC 第六章 文学作为特殊的精神创造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剩余价值论》 D.《〈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文学创造与科学创造比较,其特点是 A.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 B.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 C.力求表达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 D.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它所凭借的“艺术符号”是 A.语言 B.言语 C.线条 D.色彩
与科学语言和日常语言比较,文学语言强调的是 A.严谨的逻辑 B.严谨的语法结构 C.服从说明的需要 D.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 - - -. - - 总结资料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A.艺术摹仿自然 B.艺术表现情感 C.艺术即直觉 D.艺术是情感的形式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观念是 A.诗言志 B.诗缘情 C.诗者,吟咏情性 D.感物吟志
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是 A.《毛诗序》 B.《乐记》 C.陆机《文赋》 D.钟嵘《诗品》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的职责,在于 A.描述已经发生的事 B.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C.叙述个别的事 D.描述体现理念的事
认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的是 A.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 B.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C.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尔夫人 D.俄国作家托尔斯泰
认为“艺术乃是象征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的是 A.科林伍徳 B.苏珊·朗格 C.贝尔 D.阿恩海姆
西方古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创造的主体就是 A.艺术的摹仿者 B.艺术的创造者 C.艺术生的产者 D.生活的旁观者
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 A.别林斯基 B.立普斯 C.洛克 D.克罗齐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评价的心理特征是 A.逻辑推理 B.感性直观 C.情感体验 D.理性思维
创造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把握的思维特征是 A.逻辑推理 B.感性直观 C.情感体验 D.理性思维
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首先体现在 A.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等 B.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观念移注 C.主体对创作客体的选择 D.客体被创作主体重新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