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洲说课案教案

合集下载

《世界第一大洲》教案1

《世界第一大洲》教案1

《世界第一大洲》教案1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说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重点)2.通过填图了解亚洲的六大地理单元。

3.运用先关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重点)4.运用有关数据说明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读图分析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要求:看图说明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结合课本P4—5页内容和图6-1-4、6-1-5,1.亚洲陆地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为世界第一大洲。

2.亚洲南北跨纬度最广,拥有东赤道到北极绝大多数的气候类型。

3.亚洲东西跨经度160多度,东西时差大约11个小时。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理解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针对训练读图填图师问:1.人们根据亚洲的地理特点,把它划分成几大地理单元在图上填出亚洲的各大地理单元2.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各属于哪一地理单元读图回答:1.人们根据亚洲的地理特点,把它划分成六大地理单元,在图上填出亚洲的六大地理单元。

2.由图可知:中国属于东亚,印度属于南亚,哈萨克斯坦属于中亚,沙特阿拉伯属于西亚。

通过填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几个国家地理单元的归属,加深学生的印象。

过渡承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亚洲的面积最大,那么人口的情况是怎样的哪展示亚洲人口相关图片:要求:1.2021年亚洲人口数量阅读课本第6页及左图,1.2021年亚洲人口数量学会利用统计图读图分析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及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重2.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亿的国家中,亚洲有几个3.在图2中找出人口超过亿的亚洲国家,并说出这些国家所在的地理单元4.对比课本第6页图6-1-8和图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图1)(图2)12.9210.642.912.15 1.771.48 1.43 1.38 1.36 1.281.022468101214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2004年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图3)展示:人口问题图片约4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世界第一大洲》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世界第一大洲》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世界第一大洲》这一节主要介绍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亚洲的国家和地区。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亚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的认知程度不一,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亚洲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认识亚洲的主要国家,了解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学生能够分析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培养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亚洲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亚洲的了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资源等3.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宗教、文化等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亚洲典型国家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亚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亚洲地图、图表和案例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亚洲的地理特征。

2.教学素材:准备亚洲国家的图片、视频等素材,用于展示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3.地图:准备亚洲地图,方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非洲的位置、范围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洲是哪个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揭晓答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世界第一大洲》(第1课时)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世界第一大洲》(第1课时)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世界第一大洲》(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第一大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的一章,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情况,认识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了解亚洲各国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对亚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球的运动、气候的特点等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亚洲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入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经济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亚洲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河流等;能够说出亚洲的主要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民族、宗教等;能够了解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合作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合作情况。

2.教学难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的相互关系,亚洲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然环境: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6.1世界第一大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商务星球版

6.1世界第一大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商务星球版
知识点梳理
1.亚洲的地理位置
-亚洲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冰洋相邻。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横跨东、南、中、西、北五个半球。
-亚洲与非洲、欧洲相邻,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2.亚洲的自然环境
-地形特征: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分布:大部分河流从中部高原山地发源,向四周流入海洋。
1.地理位置分析题:
请结合地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以中国为例,说明其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和外交关系的作用。
答案提示: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接东南亚,西与中亚、南亚相邻,北与俄罗斯接壤。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在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区域影响力,有利于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友好合作。
6.1世界第一大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商务星球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6.1世界第一大洲》是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的重要内容,本节以亚洲为背景,深入介绍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及经济发展。课程设计将紧扣教材,通过地图解读、数据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的整体认识,强调亚洲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内容与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技能培养方面,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提高了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表观点,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同学们对亚洲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表现出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对亚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表示担忧,我适时引导他们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些问题。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第一大洲》教案及教学反思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第一大洲》教案及教学反思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世界第一大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掌握其特征;2.了解亚洲的经济发展情况;3.学习亚洲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亚洲的位置、面积、人口及特征;2.亚洲的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现状;3.亚洲的气候、地形、资源及其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研究亚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面积、人口等信息,帮助他们掌握亚洲的特征;2.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3.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让学生分析亚洲的气候、地形、资源等因素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讲的世界地图和各洲的特征,并引导他们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含义。

第二步:学习1.学习亚洲的位置、面积、人口及特征通过现场展示和视频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亚洲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面积和人口,让他们明白为何亚洲能够成为世界第一大洲。

然后对亚洲的一些特征进行介绍,让学生能够掌握亚洲的整体形象。

2.了解亚洲的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现状介绍一些亚洲的大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现状,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国家的情况。

为加深学生对亚洲的认知,可以掌握一些有趣的信息,比如韩国的瑜伽文化等。

3.亚洲的气候、地形、资源及其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亚洲的气候、地形、资源等因素,让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亚洲在一些重大事件中的作用,如新冠疫情等。

第三步:巩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写作,让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和探讨亚洲的作用和影响。

最后,让学生用一个PPT文档来呈现他们的结论和想法,他们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呈现在幻灯片中,用文字、图片来展示。

五、反思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亚洲在世界地图上的特点和鲜明的文化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如使用多媒体资料、现场展示等,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亚洲。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3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3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世界第一大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节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情况,建立对亚洲的整体认识。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由浅入深,适合初中学段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亚洲的认知程度不一,有的可能只停留在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这一层面,有的可能对亚洲的地理特征有所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文字阅读等方法,学生能独立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亚洲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学生增强对亚洲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教学难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亚洲地理特征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文字材料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亚洲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情况。

3.案例分析:分析亚洲的典型地理案例,如黄河、喜马拉雅山脉等,帮助学生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如人口、宗教、文化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2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2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世界第一大洲》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程,主要介绍亚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亚洲各国的发展情况。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亚洲地域辽阔,涉及内容繁多,学生对亚洲各国的了解相对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亚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经济发展等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各国的了解,增强民族团结,提高学生的人类关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经济发展等情况。

2.难点: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对各国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读图、讨论、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亚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情况。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对各国的影响。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案例分析:通过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案例,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人口、经济发展情况。

世界第一大洲教案

世界第一大洲教案

世界第一大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世界第一大洲-非洲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探索其地理特征和人文景观。

2. 了解非洲的文化多样性以及各个国家的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势、气候等方面的特点。

2. 非洲的主要文化和民族特征。

3. 非洲的主要国家和著名的地标。

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非洲地图及相关图片。

2. 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资源,以便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讨论世界上的大洲有哪些。

2. 引导学生猜测世界第一大洲是哪个,并鼓励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概述非洲(15分钟)1. 展示非洲地图,让学生观察其地理位置。

2. 介绍非洲的地势、气候特点等。

3. 列举非洲的主要河流、湖泊和山脉,并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三、非洲的文化多样性(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非洲的多样性,并举例说明。

2.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非洲国家,研究其文化和民族特征。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四、非洲的主要国家和地标(20分钟)1. 介绍非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如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并讨论其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著名地标,如金字塔、维多利亚瀑布等。

3.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非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2.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更多关于非洲的知识,并鼓励他们通过阅读、观看纪录片等途径深入了解。

教学评估:1. 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观察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非洲相关知识的结果,评估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开展非洲文化展览,展示他们对非洲多样性的理解。

2. 组织非洲文化体验活动,如品尝非洲美食、学习非洲舞蹈等。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第一大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雄踞东方的大洲》。

通过对《世界第一大洲》的解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向大家展示我设计本堂课的思路。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1、细析说教材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商务星球版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区域特征,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后面的地区和国家等区域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雄踞东方的大洲”“面积最大的大洲”“人口最多的大洲”三个子目,这三个小节的内容看似相互独立的,实际均围绕“世界第一大洲”这一主题展开。

2.探究明目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运用地图等资料阐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位置特点。

(2)、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3)、了解某区域的位置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4)、了解亚洲的面积、人口、经济差异等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凸显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以亚洲为例,初步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

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说明大洲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世界第一大洲》是七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教法:
1、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2、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描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实践能力。

3.、迁移运用:通过赌徒分析的方法,以及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在学法指导上,我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原则,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小组合作为辅的学习方法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达到学习的要求。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填:填写知识结构提纲,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养成概括归纳的意识。

三、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本节课我用六个步骤来完成:
刚才大家学习都非常认真,有些同学还把亚洲东西跨越大体的经纬度估算出来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如何来描述亚洲的位置。

学生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与大洲,位于亚洲的方位并回顾旧知,复习一下亚洲与相邻各洲的分界线。

1、亚洲西侧与欧洲的分界线
:山、河、
、海峡。

看图回答:
1.北美洲的主体部分位于 (东、
半球, (南、北)半球。

2.北美洲的主体部分位于赤道以
北回归线穿过北美洲的部,北极圈穿过北美洲的部。

①利用多媒体,明确六大地理单元的位置和范围
②简要介绍每一个地理单元包含主要国家
③连一连
中国东亚
2、【群策群力】:亚洲人口过多,对资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新知的兴趣。

踞东方的大洲”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然后通过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大洲地理位置基本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